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

苏定方听李世民如此一问,并没表现出多少惊诧,面不改色的道,“正是末将,闲人汉王府校尉。”

“不愧是南征北战的将才啊。”

李世民扶起苏定方道,“如今你能出仕效力于大唐,是大唐百姓之福啊。”

苏定方赶紧道,“末将不敢当。”

李世民笑道,“你不用如此谦虚,从见天赛场的秩序维持朕就看得出你的才能,确实一员上将之才,好好在王府做事吧,以后会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

苏定方感动道,“谢皇上。”

又看了一眼身着都尉军服的独孤谋道,“你就是独孤谋吧?”

独孤谋激动的道,“末将独孤谋,见过皇上。”

“起来吧”李世民扶起独孤谋道,“功臣之后啊,希望你不要辱没了你父亲的威名。”

提到自己的父亲,独孤谋语气哽咽道,“末将谨记皇上教诲,一定不辜负家父的在天之灵。”

李世民对身前的邓同达道,“京兆尹长安县尉?”

邓同达哪见过李世民,今天被李世民召见,心中激动万分,喊道,“正是微臣”李世民夸奖了一凡邓同达之后,看到眼前李恪身边的马周、刘仁轨、苏定方三人说道,“不久就要举办的长安联赛,朕对你们这次组织的比赛朕很满意,希望你们能把长安联赛办好。朕看蹴鞠司人员不齐,就给你们在派遣一个人才吧!”

说完看了看左右大臣,对身后的房玄龄道,“着许敬宗为汉王府属,蹴鞠司副监管,协助马周举办长安联赛。”

房玄龄尚书令,专管起草诏书之职,忙答应道,“皇上放心,微臣回去,就马上起草诏书”李恪一听许敬宗就想到了武则天,随即,又想到了长孙无忌,就是这个许敬宗和李一府在高宗年间把长孙无忌给搞下台的。慢谢恩道,“儿臣叩谢父皇。”

这时,马周道,“启禀皇上,您给大家说几句话吧。”

李世民向下望去,发现观众都垂手站立着,他在这里,想必谁也不敢先行离开。李世民于是高声道,“大唐的子民们,你们受苦了。自朕登基以来,先是罗毅造反,然后又是突厥来犯,国家多灾多难。是朕这个皇帝当的不好啊,让你们饱受战火的欺凌。”

“皇上!”

说到这里,突然发现全场的人都跪了下来。李世民看到众人的反应,神情很激动,“但是,我们从困难中挺了过来。今天,从你们看蹴鞠的喜悦的心情中朕能看得出,大唐正在一步步的发展,而你们的生活也在一步步的富裕起来。蹴鞠在大唐有着深厚的底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蹴鞠这项运动能在民间广为流行,跟大唐一样繁荣强盛。”

李世民讲完,观众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高声呼喊,“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在掌声中,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一众人等打道回宫,待望不到他们的车辇后,观众才开始退场,蹴鞠场渐渐安静下来,李恪和马周等人都不约而同的长舒口气,成功的喜悦,让李恪好想绕着球场跑上三圈,但最终,李恪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第五十一章 两仪殿论朝政

四天的比赛加上宣传,新蹴鞠在长安可谓美名远扬,颇受大众的喜欢,喜欢的程度达到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蹴鞠。而且,已经完全取代旧式蹴鞠,成为了大唐百姓的娱乐项目。不论是住在长安城的贫民,还是富商大户,或者是达官显贵,都因为李世民对蹴鞠的青睐而纷纷组建球队,自己也参与其中。

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李恪心里也是一阵高兴,紧张多日的心也略微放了下来。

而李世民派给他的又一个人才许敬宗也按时到汉王府报道,然后,和马周他们一起筹划起长安城赛来。

许敬宗其人李恪不陌生,反而对此人颇为看重,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高宗李治年间搬倒长孙无忌这个老人精的人中的其中一位。他字为延族,杭州新城人。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入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许敬宗即参加了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后唐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公元63四年(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改中书舍人。

纵观许敬宗在贞观年间的升迁,他虽然有才,但也不顺利。所以,李恪觉得,既然李世民把他派给自己,自己就不能不好好重用这样的人才。所以,在许敬宗一来到汉王府,李恪就任命他主管蹴鞠司联赛的球队的审核和比赛的场次的划分,可谓实权在握。

许敬宗对李恪的信任非常感激,暗下决心和众人把蹴鞠比赛办好。

等李恪处理完许敬宗的事情,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他伸了伸腰,自语道,“接下来该进宫给父皇和母妃请安了,顺便去打探一下关于组建新军的事情。”

李恪来到两仪殿,李世民正在案几前批改奏章,王德通传后,李恪跨进殿内对李世民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抬头一看,是李恪,和颜悦色的道,“噢,是恪儿啊,起来吧!”

随后又道,“你的蹴鞠新法推广的很好啊,现在别说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士族大家中,就是在皇宫大内都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李恪谦虚道,“这都是父皇的功劳,儿臣不敢居功。如若不是父皇参观比赛,又让大哥和四弟还有十六卫学习蹴鞠,新蹴鞠也不会达到这么令人满意的效果。”

李世民笑道,“你就不要在朕这里谦虚了,能在几天之内就把长安演练赛办好,让蹴鞠推广到长安人所共知的地步,主要还是你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啊,朕为你感到欣慰。”

接着话题一转,问道,“只不知你这几日一心在蹴鞠上,功课有没有落下?”

李恪心里一阵发毛,又不知道李世民要考他什么问题,就小心的道,“儿臣每天都练剑习文,书法和绘画也没落下。”

李世民点头道,“如此就好,蹴鞠毕竟是小道,治国才是大道,但能从你创出蹴鞠新法,举办演练赛成功可以看出,你已经长大了不少,开始学习文化,不再像以前一样只顾着舞枪弄棒,父皇见你能够明白这些个道理,心中甚喜。”

李恪见李世民说的诚恳,知道这是他对自己的关心,是父亲对一个儿子的期望,李恪眼窝一热,一股父子亲情油然而生,不禁语气哽咽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以后儿臣必定用心习文,刻苦学武,不会再让父皇担心和失望。”

看到李恪突然间明白了很多,人也成熟了很多,不再是以前那个心中有着怨恨的李恪了,李世民脸上有了笑容。这时,王德在门口禀报道,“皇上,门外封大人,箫大人,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魏大人,高大人等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

李世民道。

李恪很想了解下这些朝中大佬联名而来,不知道究竟是讨论什么大事。但是,他确实不希望和长孙无忌见面,让他看穿自己,所以,识趣的道,“儿臣先行告退。”

李世民心情很好,大手一挥道,“你不用走了,就在这里听听政事,朕也好考校与你。”

话音刚落,封德彝,萧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还有高士廉几人在王德的带领下已经走了进来,给李世民行礼完毕之后,李世民赐座让他们坐下,众人谢过李世民依次坐在了他下首的椅子上,李恪上前给众人一一施过礼,众人自是殷勤拱手还礼。

李世民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遍,道,“众位爱卿有什么事就说吧。”

长孙无忌首先说道,“启禀皇上,自我大唐建国至今一直沿用隋制。所以,现在地方官员繁多,管理比较混乱,吏治腐败,臣等奏请皇上重新划分州县,任用官吏,减轻朝廷负担,诉清地方吏治。”

李世民听后,思考片刻道,“铺机说的有理,确实该是整治吏治的时候了,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封德彝见长孙无忌又仗着李世民的宠信,抢在自己面前说话,就当仁不让的道,“老臣认为重新划分州县,似乎还为时过早,让吏部彻查和考核官吏才是正道。”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长孙无忌提出问题,他总喜欢反驳,何况刚才长孙无忌抢在他前面说话,把他这个丞相不放在眼里。

李世民对于封德彝的做法很不满,但是碍于他是朝中元老,又是天下文人的头头,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在封德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色不好看。

长孙无忌最看不惯封德彝倚老卖老,反问道,“不划分州县,怎么能肃清官吏,整治吏治?”

封德彝马上反驳道,“吏部的职责就是考核、任免官吏,现在大唐官吏繁多,吏治腐败,吏部恐怕是难辞其咎吧?”

长孙无忌讥讽道,“难道你作为尚书省右仆射,就没有责任了吗?”

封德彝一听,气愤难平,半天说不出话来。箫瑀听到长孙无忌讥讽封德彝的话后,心里也很生气,长孙无忌这样说,不也是骂自己这个左仆射管理不利吗?刚要反驳长孙无忌几句,李世民忽然道,“你们两个吵什么啊,朕是问你们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而不是追究是谁的过错?”

两人同时道,“微臣唐突,请皇上恕罪。”

李世民没有理会两人,问待在一边的李恪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恪早就知道他会问自己,但没有想到让自己第一个发言,心里忍不住有点担惊受怕,自己说错了没关系,说对了再次被人认为出风头了就不好了啊。但是,不让李世民满意,也不行。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道,“如果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然后,废郡为州,每道各辖若干州。”

李世民眼神一亮,说道,“主意不错,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官吏繁多的问题,也正好肃清吏治,节省了财政支出。”

李世民刚说完,房玄龄适时的道,“汉王殿下说的不错,微臣以为此法可行。”

李世民又向杜如晦、魏征询问,两人觉得李恪的建议挺好,应该采纳。然后,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道,“铺机,你认为呢?”

长孙无忌没想到李恪的脑子里能产生如此良策,嫉妒的同时,对他不敢再有半点轻视。而此刻,众人都已赞同,只有长孙无忌还未说话,李世民一问。他忙回过神来,道,“臣对殿下的办法没有异议。”

李恪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寒光,他知道,长孙无忌已经不再轻视自己的存在,轻视自己的弱小,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他的敌人。

李世民又对李恪道,“各道分的如此详细,你似乎早有准备啊。”

李恪一惊,解释道,“儿臣在考虑如何在大唐举办蹴鞠联赛的时候,因为以前的划分比较混乱,才有了这样一个设想,本来想在长安城赛举行完了之后再禀报父皇。”

李世民感兴趣地问,“你还想到了什么?继续说吧。”

李恪坦陈道,“儿臣认为,在官吏的选拔上要四时听选,随阙注拟,人以为便。以往选择官吏的时间太短,地方也狭窄,不能充分的挖掘人才。”

李世民听了,感觉很有道理,就问大家,“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这次封德彝抢在了第一个发言,“皇上,老臣认为殿下所说甚好,臣赞同。”

萧瑀跟着说道,“臣也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