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思量一番回答道。

“重商亦农岂不动摇国本?”

李世民继续问道。

“商便是商,农便是农,商农各行其是,商农又息息相关,不会动摇国本!”

李恪很肯定的回答道。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淡淡的说道,“四年的时间,太原的变化确实很大,你就说说三所学院吧!”

李恪被李世民的前半句话给镇住了,李世民没去过太原,仅凭自己刚才的几句话,他不会这么肯定太原这四年的发展。除此,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很早就派人去了太原,而那人又会时常将消息传递给他。

今后还真是不能大意啊!李恪心中唏嘘不已。

“父皇,中医学院的事情儿臣不插手也不过问,而中医学院学习的东西很多,学的都是治病救人的学问,学制规定在了五年的期限,但是,至今中医学院开办才四年时间,还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李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道,“至于汉学院,里面人才济济,今年就有不少士子毕业,本王准备跟狄知逊和李言商议,将他们安置在并州治下的各州县府衙任职。至于朝廷需什么人才,只要去汉学院阅览一下学生案底,便一清二楚!”

“恩,这点你做的很好,将学有所成的士子放到地方上,锻炼他们的处理政务的能力,这对他们而言的好事情!”

李世民很赞同李恪的做法,“至于,朝廷——”

李世民沉吟一下继续说道,“朕还没有准备用汉学院的士子们,你就在北府治下全部安排了他们吧!”

“儿臣明白!”

李恪答道,他很清楚李恪的忧郁是出于什么原因,朝堂上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的弟子,要想在这批人的默许下安排汉学院学有所成的士子,李世民的难度很大,肯能会因为大家的反对而夭折。

“陆军学院呢?”

李世民继续问道。

“陆军学院的学生,儿臣将大部分人都安排到了北府治下的重镇,像幽州、营州和同州,自己的北府留了一部分,还带了一部分来到了长安,像推荐给父皇,充实千牛卫!”

李恪斟酌道。

果然,李世民听到李恪给他来到了一部分人,目的是充实他的千牛卫,他的脸色就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朕就知道你会使这样的小心眼!”

李世民笑道,语气有责备之意,但看他的表情根本就是在调侃李恪,“陆军学院的学生,朕还是很放心,你就将他们交给李仙重吧!”

“诺”李恪应声道。

但是,他的心里也惊疑不定,李世民刚才的话说对陆军学院的学生他很放心,他的这份淡定和信任是来自于哪里呢?难道陆军学院里也渗透了“唐”的成员吗?想到这里,李恪的心里震惊不已,他极力控制住自己吃惊的表情。

“你不用这么紧张,朕是通过房玄龄才了解到的!”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朕也没有想到,房玄龄一朝宰相,他都对自己儿子学问方面都难以应对,使得父子关系一直都不好,没想到房遗爱去了太原陆军学院,四年的时间性格大变,尽然成了文武全才的将才,这样的实例摆在朕的眼前,朕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儿臣恐慌!”

李恪恭敬的说道。

“你有什么恐慌的?这说明你的开办学院的宗旨是对的!陆军学院确实能够为大唐培养将才,特别的有素质的,真正的军事将才!”

李世民笑道,“朕前几天也考校过房遗爱,他虽对大局的掌控不行,战略谋划有所欠缺,但战术素养很高,兵法韬略也很精通,虽成不了帅才,但当一方将军还是绰绰有余!”

见李世民这么夸奖房遗爱,李恪不知道该说什么,他选择了沉默!

“你对吐谷浑的问题怎么看?”

李世民突然将话题转移到了当先最为敏感的吐谷浑身上。

“吐谷浑历来都不是真心臣服于大唐,这几年时间他们发展很快,控弦之士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人口增长很快,这样快的人口增大使得他们军队人数增多,但土地不够,想要解决族人的生活温饱问题,就必须要向外扩展,而吐谷浑以西是吐蕃和隔壁地带,这些地方他们即便得到也没用,那就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只能跟大唐为敌!”

李恪冷静的分析道。

“那你认为他们什么时候开战?”

李世民继续说道。

“朔方道路本就崎岖,不适合大队人马通行,只要一到冬天,朔方道路就会因为大雪降临而显得闭塞,这种情况下正是有利于吐谷浑对大唐发起进攻的实话。”

李恪分析道,“因为,他们军队都是马上作战的骑兵,不需要辎重粮草动用车队押送,而朔方军的粮草辎重因为道路问题会出现短缺现象,很难长时间跟他们周旋,在这种情况之只能选择退守。”

“恩,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朕确实该跟朝臣们商议这个问题了!”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要是大唐跟吐谷浑开战,何人可谓帅?”

“儿臣对朔方不熟悉,除了卫国公,不熟悉军人将领,请父皇赎罪!”

李恪搪塞道,他很清楚李世民向他征询以谁为帅,就显然已经排除了让他担任统帅的可能性,而李恪在太原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安排,所以他对此事不显得沮丧。但是,他自己不能任统帅,李世民跟他问谁人可以担当主帅的时候,他想不想的搪塞了李世民,他很清楚自己的举荐会给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好吧!朕也不难为你了!”

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稚奴去太原,你可否愿意?”

“父皇答应稚奴,儿臣必将悉心照顾和教育他,会做到长兄如父!”

李恪语气坚定的说道。

“恩!你照顾稚奴,朕还是很放心!李仁和李毅都已经四岁了,到现在还是白丁,就封李仁为常山郡王王,封李毅为平山郡王吧!”

李世民向李恪说道。

“多谢父皇!”

李恪连忙谢恩!自己的两个儿子才四岁,就被封王,这绝对是李世民自己对的恩宠啊!虽然,这里面也有一部分其他的含义,像这次他不能做唐军统帅,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但是,李恪心里依然很高兴,因为封王的人是他的儿子。平常的时候,北府的人会称呼两个儿子为小王子,但这王子的称呼是出于他北王的身份和两人的家室而言,要真按照爵位来说的话,两人还真是白身,但李恪没有权利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封王。现在,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封王了,真正的郡王爵位,李恪怎么能不高兴呢?

“天色不早了,你就下去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儿臣告退!”

李恪恭敬的退出了两仪殿。

回到府中时,阿史那云已经从宫中回来了,李恪将李世民封赏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王的事跟阿史那一说,阿史那云顿时欣喜万分。而李仁和李毅两人听到自己被封了王,也是高兴的欢呼不已。

李世民的封王甚至下的很快。

第二天,封李仁和李毅为常山郡王、平山郡王的圣旨便吓到了北王府。

北王府上下一片欢腾!

中午时分,马周、孙伏伽、邓同达等人前来王府给李恪祝贺,李恪在王府设宴款待,众人是喝的不亦乐乎!

等到酒宴罢了,李恪将众人召集到书房,开始倾听几人对最近长安局势的分析!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能固步自封

自从李恪的势力退出长安城,岑文本倒向了李泰,褚遂良淡出了北王党,马周和孙伏伽还有邓同达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朝中还有像魏征和萧禹这样的大臣处事端正,不偏不倚。但三年前右仆射杜如晦去世,司空长孙无忌任职尚书右仆射之后,太子党的势力顿时暴涨,再加上太子开始在朝听政,这对李恪的北王党仅存的这几个的打击很大。众人心里也很清楚,这是长孙无忌和太子党的刻意打压,只是他们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李世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以这都四年过去了马周和邓同达的官职依旧,没有给与升迁。特别是马周,在御史台的才华横溢,敢于检验,但有处处合情合理,即便有这样的功勋,他的官职依旧很小。倒是岑文本,他在投靠李泰之后的升迁很快,现在已经做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是六部之首,距离相位也仅有一步之遥。大家心里很清楚,只要房玄龄或者长孙无忌那个稍有不慎出了差错的话,他就有能力入主中枢,成为大唐的宰辅。

三人是喝了点酒,跟李恪谈话的时候,便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感慨,使得李恪非常内疚,认为是自己的处置不当才使得三人数年官职没有得到升迁。倒是孙伏伽很了解李恪,他安慰李恪说,中枢现在把持在太子党和东王党的手中,自己这一系人进去未必就是好事,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还不如身在低位的好,他的这一番劝解方才让李恪心里坦然了很多。

几人聊了片刻,李恪就将话题引导了当年的长安的局势上面。

马周和孙伏伽还有邓同达三人略一思量,就见马周分析道,“殿下,太子自四年前听政以后,他四年的表现深受皇上赞扬,现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很稳固,再加上长孙无忌又重新执掌尚书右仆射大权,其党羽都在要害部门身居要职,权力很大,故现在的太子党已经今非昔比,即便是东王李泰有江南文士集团和王珪等旧太子势力扶持,但在朝堂上也难以撼动太子的地位。”

“噢?”

李恪惊讶,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的势力会变得这么强大。

“但是,太子也有他欠缺的地方,那就是军权不稳,身边除了长孙顺德等老将之外,只有长安新军的统帅李绩可堪大用。可是,这两人都是朝中老将,已经数年没有领军作战,军中威望日衰,很难跟殿下比拟。”

马周继续分析道,“所以,微臣猜测,这次大唐一旦跟吐谷浑发生战争,太子党一系肯定会推荐李绩为兵马大总管。而东王党现在之所以落太子党一筹,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军权这块,相比太子党有几名老将支持,东王李泰的手中出了扬州大都督长史程名振有点资历之外,其他党羽都没有一人是军方将领,是以东王李泰在军中的印象里很小,甚至忽略不计。”

“那以宾王是意思,本王该怎么办?”

李恪向马周请教道,对于马周的才学,李恪可一点都不怀疑,至于谋略,李恪认为马周也不逊色。

“殿下现在不能固步自封了,想联合东王共抗太子!”

马周严肃的说道。

李恪微微一思量,觉得马周的话有道理,要想让李承乾早饭,就必须壮大李泰的实力。但是怎么个联合李泰,怎么个对抗李承乾,李恪心中没底。

“具体该怎么做呢?”

李恪向马周问道。

“这次大唐对吐谷浑开战,仅朔方兵马和朝廷新军十万不足以打败吐谷浑四十万大军,皇上肯定会下令抽调北府精骑协同作战,可鉴于殿下的功勋和朝中没有支持者,殿下很难出任统帅,既然如此,殿下何不将这部分兵马大权交给东王的人去统领,让东王上书举荐自己的才将去朔方争取军功呢?东王李泰缺的就是军中将才和在军中的影响,只要殿下肯跟他合作,他绝对不会推辞!”

马周向李恪建议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李泰手中有能跟李绩抗衡的将才吗?本王想将这部分兵马的权利交给他,但他也要有可以跟李绩抗衡,敢于统帅这部分兵马的将才啊!”

李恪有点忧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