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矣,吴三桂道:你们吃的饭,你们穿的衣,不是我吴三桂给的,而是我爹吴襄给的,我爹是咱们的饭碗,是咱们的衣食啊,你们说是不是?

众家将答:没错。

吴三桂又道:可是现在咱们的饭碗,咱们的衣食,咱们的荣华富贵,就在城外被清兵围着呢。只要我爹他在,咱们的衣食饭碗,咱们的荣华富贵,就都不用咱们操心,可是如果我爹被清兵杀了,那咱们的饭碗和富贵,还在不在?

众家将答:应该……大概……不在了吧?

吴三桂接道:那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二十名家将回答:操,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出城,把咱们的饭碗抢回来。

当下吴三桂带着这二十个人,上马疾奔向城门。

祖大寿追下来,惊叫道:我知道这孩子缺心眼,可没想到他心眼缺到这种程度,这才二十个人就敢冲击清兵几万主力,这孩子真的是活腻了。

正要叫人拦住吴三桂,祖大寿却又改了主意。

拦什么拦,这缺心眼的孩子,你今天能拦住他,明天他还会找个机会送死。

拦不住的。

(9)爹多了不愁

吴三桂冲出城来,将二十名家将分为三部分,一名悍勇的家将和他自己居中,九人居左,九人居右,齐齐的呐喊一声,向着几万名清兵冲了过去。

清兵大诧,搞什么搞?怎么城里才出来这么几个人?打?还是不打?犹豫之间,吴三桂已经冲到,看他满脸愤青的模样,清兵不敢招惹,急忙让开。

吴三桂冲入清兵堆中。

这时候一名清将手执红旗,迎着他冲了过来,吴三桂迅速引弓搭箭,叫一声,着,一箭正中咽喉,射得那员清将四仰八叉,倒跌下马去。吴三桂疾冲而至,跳下马去割人家的脑袋。不曾想那清将异常的勇猛,虽然咽喉中箭,却犹自不肯死去,眼见得吴三桂举刀,却被他手疾眼快,腾的跃起,手中短刃一挥,噗哧一声,吴三桂的鼻梁就塌陷了下去,鲜血长流。

这下子吴三桂火大了,骂一声娘,一脚踹过去,复一刀,剁下那清将的脑袋,顺手扯过红旗,往自己的脸部正中一缠,算是绷带,止住鼻子上长流的鲜血,飞身上马,呐喊着冲杀过去,与吴襄会合。

吴襄呆呆的望着这个脸缠红旗的怪人,问道:阁下何许人也?来此何事?

吴三桂懒得跟他多说,大喊一声,跟我来,数百名被困的明军都跟在他后面,疯了一样的狂吼乱叫,向外猛冲。这情景祖大寿在城楼上看得明白,急忙命令明军擂鼓。霎时间楼楼上金鼓之声大作,城上城下,阵里阵外,喊杀声响成一片,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架式,惊得清兵神经高度紧张,忽东忽西,伸长了脖子四下里乱看。

人在战场,无不是疑神疑鬼,眼见得吴三桂敢以二十人冲阵救人,明摆着,这必然是诱敌之计,否则的话,天底下哪有这么傻的人?所以清兵不敢用力堵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防止明军大队人马突然杀至上来。

更何况吴三桂来势凶猛,锐不可当,身后的数百名明兵又都是拼了老命,可怜的清兵哪里敢惹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突围而出,却是连追也不敢追。

吴三桂疾驰城下,祖大寿亲自带着人马出迎,看到吴三桂满脸是血,不由得称赞道:果然是我的外甥啊,要得,要得,硬是要得。

吴三桂扑通一声跪在地下,这时候想起刚才的生死一线,心里战栗,忍不住放声嚎淘。

祖大寿赶紧拿手拍着吴三桂的后背:好了好了,孩子你别哭了,我马上写奏表,你不用发愁富贵的事情。

吴三桂问了句:真的?

祖大寿:当然是真的。

吴三桂这才不哭了。

这时候吴襄走过来,对祖大寿说:幸亏了我这个儿子啊,要不是他舍命相救,你妹妹就得守寡了。

瞎说,祖大寿道:难道我妹妹还不会改嫁吗?

一行人施施然回城,祖大寿马上打报告,给吴三桂请功。最先接到报告的,是关宁援兵太监高起潜,他看了报告,当场一拍桌子,曰:吴三桂真不愧是我的儿子啊!

吴三桂怎么又成了这个太监的儿子?

原来,吴襄这人,打仗是有名的长跑健将,但为人却是老道,堪称官场上最成熟的老油条,他知道儿子吴三桂要想混出个名堂来,单只是自己这一个爹,那万万不够用的。所以一旦见到有势力的人,就立即拉着吴三桂过去,让吴三桂管人家叫爹。

所以吴三桂的爹,也就比较多。

太监高起潜,只是吴三桂的爹之一。

但光靠爹不行,还得自己有出息。

吴三桂的名望与地位,可以说就是靠此次闯围救父打出来的,这一行动正印合了中国人心理期待,忠孝之名,得以远扬,勇而敢战,名动公卿,这时候吴三桂未来的前程,已经不再有什么悬念。

(10)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当吴三桂暂露头角的时候,皇太极正在宫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

祖大寿,祖大寿,朕要得到祖大寿。皇太极说:诸位爱卿,你们有没有办法,帮朕把祖大寿给弄来?

美人计?苦肉计?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一计的琢磨过来,好象都不太管用。

大家正在发愁,这时候有外调人员回来报告:报告,已经调查清楚了,祖大寿的老家,就在永平三十里村,他的亲戚朋友都住在那里。

好好好,皇太极急忙下令:出动一支别动队,把祖大寿的亲戚朋友给朕逮来,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没多久,敌后武工队回来了:报告首长,祖大寿的两个儿子被我们逮来了。

好,皇太极大喜:快请,快请,来人呐,笔墨侍候。

祖大寿的两个小儿子被带进皇宫,皇太极和蔼的与小朋友交谈:小朋友,几岁了?小朋友回答:六岁了。皇太极乐了:哦,六岁了,会说话了吗?

让祖大寿的儿子给父亲写封信,皇太极自己也写,这个皇太极特别爱写信,他不仅给祖大寿写信,还时不时,给大明流寇李自成写上几封信,也不管有没有回音,但是他知道,这些信件都会影响到对方的思维,让事情向有利于他自己的方向转化。

这时候祖大寿正和副将何可刚,忙着修筑大凌河军事防线。以宁远、锦州和大凌河三点为一线,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壁垒,让清兵无法对大明天下形成威胁。

对这件事情,皇太极持明确反对态度。

为了表明自己坚决不肯妥协的态度,皇太极亲自统领八旗及蒙古联军,总计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开到大凌河,扎营四十五座,周围绵延五十里,环城挖掘壕沟四道,其中一道宽深各丈余,一道宽五尺,深七尺五寸。此外还在壕沟边修筑丈余高墙,把大凌河围困得水泄不通。

这场战争,可把工程兵累惨了。

皇太极说:咱们不硬来,硬来太野蛮,不文明,容易伤害到我们士兵,生命是宝贵的,大家要珍爱生命,加强基本建设投资,总之,就是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然后他又坐下来给祖大寿写信:祖大寿,回来吧,放弃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立场,回到人民的怀抱中来吧,祖国人民期待着你……

不停的收到皇太极的怪信,让祖大寿心里那个郁闷啊,有一种想要大哭一场的强烈冲动。

此时的大凌河,城中军民三万人,百姓和军队一半对一半,一万五千的商人,一万五千的明军。皇太极在城南山冈上修筑了高楼,每天坐在上面往城里看,一边看一边嘟囔:明善射精兵,尽在此城。

大明的精锐战士,真的差不多都在这里了,如果拿下祖大寿,那大明王朝,是不是应该完蛋了呢?

皇太极对此充满了幻想。

这时候有侦察员跑来报告:报告首长,明军的援兵来了。

来的是啥人呀?皇太极剔着牙问。

来的是长跑健将吴襄,还有张春等人,带了四万多人马。侦察员报告道。

那朕就奇怪了,皇太极皱眉道:朕这里有八万人马,城里边的祖大寿,只不过一万五千人马,这吴襄连兵带将,刚刚不过四万,你说他们怎么就敢来呢?

可能是想碰碰运气吧?

打仗这事,靠的是实力,讲的是硬碰硬,这事哪有运气好碰?

皇太极生气了,站了起来:与朕把这些明军赶回去,别让他们添乱。

(11)好多好多俘虏哦

大凌河被围,标志着明王朝的最前线随都会被满清所突破。

这可不是小事。

解围大凌河,最佳的做战方案是,由宁远、锦州方面的部队,大搞游击战术,骚扰敌后方,专打清兵的运输队,而关内至少应该调集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奔大凌河,让皇太极首尾不能相救,到时候祖大寿再从大凌河冲出来,那皇太极,非得哭爹叫妈不可。

但是这个做战方案不成。

为什么呢?

很简单,关内派不出人来。关内也不是没人,比如说流寇就有几十万,正从南杀到北,由东杀到西,官兵跟在流寇后面摇旗呐喊啊,实在是顾不了辽东。

内忧,外患,再加上祟祯皇帝瞎捣蛋。

祟祯皇帝这时候已经撇开大臣,自己带着一群太监玩,满世界的太监乱飞,所到之处横行不法,敲诈勒索,搞得天怒人怨。这时候的大凌河,就只能指望着宁远和锦州的救兵,别人压根指望不上。

正象皇太极估计的那样,吴襄之所以敢带四万人众往援大凌河,无非不过是碰碰运气,如果皇太极自己退走了,那谢天谢地,如果皇太极脸皮太厚,死活不肯撤退的话,那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而且往援大凌河,把宁远、锦州的兵力调空,万一皇太极这厮突然杀奔宁远或锦州怎么办?别忘了,野猪皮一家,最是擅长于打运动战的。

总之,在没有关内援兵的情况下,这场仗不好打。

皇太极太知道这一点了,所以他快乐开心的于松山截住明军,安营扎寨之后,就带了400亲兵出来视察敌情,隔着一条河,突然发现有六千人的明军,正唱着欢快的歌子,向不知什么方向乱走一气,皇太极顿时眼睛一亮:冲啊,好多俘虏哦,快来捉啊。竟然带着400人向着六千人冲了过去。

那六千明军停下来,傻傻的看着兴奋不已冲上来的400清兵,突然大喊一声,快跑啊,别叫人家捉了俘虏。霎时间六千人掉头飞头,被皇太极衔尾狂追,还真捉了不少的俘虏。

第二天明军与清兵双双列队,双方隔着老远的距离,拼了老命的呼喊,相互射箭,互有杀伤。

正吼叫着,吴襄醒过神来了,说了声:收兵,大家跟我快回锦州。

大家停止射箭,问吴襄:老吴,怎么突然要回锦州?不管你大舅哥了?

吴襄骂道:你们缺心眼啊,清兵单兵做战能力极强,却故意不与我军接触,摆明了是存心把我们拖在这里。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不是清兵已经悄悄的绕到了我们后方,准备包了我们的饺子,就是已经偷偷杀奔锦州了,我们快跑,一定要抢在清兵到达之前回锦州。

还真让吴襄给说着了,他率了明军疯了一样往锦州跑,前脚大家刚刚进城,气还没喘过来,就见地平线尽头,黑压压的清兵涌了上来。

于是吴襄命令三军先脱下铠甲,吃饭,睡觉,然后带着部队出城列队。

清兵急忙扑上来,看到吴襄,顿时大惑不解:好好奇怪耶,这员明朝将领,怎么长的跟长跑健将吴襄一个模样?可是吴襄不是正在松山吗?莫非他还有一个孪生兄弟?

心里的疑惑找不到答案,清兵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