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王爷种田忙-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盈笑笑:“我倒不打紧。太后这一走,只怕我也没什么机会可以招惹到他。”
春兰想想也是这个理,便又笑着说:“也是。”
两人一路说笑着往太后住着的别院走去,上官盈心里却沉甸甸,有些难受。
回心她又想,既然连太后都以为楚轩的改变是因为摔伤了腿的缘故,想必刚才的事,她是不会主动问起了。
跟在春兰身后,掀了帘子进屋,太后正歪在榻上,一副精神不振的模样。
上官盈上前见礼:“民女上官盈给太后见礼了,太后万福。”
太后面上有了丝喜色,抬了抬手,让她起了身。
上官盈将手中的锦盒往头一举,又脆声道:“承太后恩典,民女才有今日。如今太后要回宫了,民女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可以送给您,唯有自制了些玉液琼脂,倒是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益血生肌之效,还请太后笑纳。”
注:明天十点前还有一更。





章节目录 身世
 更新时间:201438 21:27:55 本章字数:11092

“玉液琼脂!”
一听这名字,太后便生出几分好奇。舒悫鹉琻
春兰笑着上前接过上官盈手中的锦盒,一径地笑道:“上官姑娘每次送礼,都说是拿不出手的玩意儿,可每次一出手的东西,可都是稀罕之物。”
太后接茬儿道:“说来也是,上次你送给哀家的雀儿牌,现在都成了哀家指着过日子的有趣玩意了。这什么玉液琼脂,听着名字就甚是稀奇,快呈上来让哀家瞧瞧。”
锦盒打开了,春兰便连连夸道:“这白花瓷瓶虽然普通,不过这瓶塞上的雕刻可真是精细,也很有意思,太后您瞅瞅。碛”
说话的功夫,春兰将整个锦盒呈到太后面前。
上官盈心里一松。
像春兰这样常年在太后身边侍候着的人,那眼力介又岂是一般的好。如果这东西入得了她的眼,太后必然也不会嫌隙到哪去侏。
太后瞄了一眼后仅是浅笑着点了点头。
上官盈心里微微有些失望,不过这些都不打紧,要紧的是得赶紧让太后尝尝藕粉的味道才行。
上官盈上前几步,朝太后弯了弯腰,大力推荐道:“太后,这玉液琼脂吃起来还颇有讲究,民女愿为太后现场示范。”
“哦!”
太后笑着望了过来:“那你就趁机指点一下春兰她们几个吧,别的你不在跟前了,哀家想吃也指不上。”
“是。”
上官盈答应着向宫女讨要了一个碗跟温水、沸水、熟核桃熟花生末儿,还要了些切成碎末的四时果脯。
春兰听她一气儿要了这许多东西,一时间也兴味盎然地跟着忙活起来。
上官盈从白花瓷瓶里倒了些藕粉在碗里,先用温水调匀了,这才用大开了的沸水一边冲,一边拿匙子慢慢搅动。
等到碗里的藕粉变成淡粉色,通体晶莹,稀稠适度时,上官盈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熟核桃熟花生末,跟切成碎末的四时果脯。
这样,一碗香滑可口,晶莹透亮却又色彩丰富的藕粉便算是冲好了。
第一次见到将粉末变成可以食用的食物时,太后甚为惊讶。
一旁早有专事验膳尝膳的宫女先行验了试了,这才将上官盈冲泡好的藕粉分装了一些给太后。
恰逢这些日子太后犯了热症,正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没想到这藕粉冲泡过后,吃起来不仅清爽可口,既有核桃花生提出来的香味,又有四时果脯散发出来的酸甜味,十分开胃。
几天都没好好进食的太后吃完后,居然还难得地又让添了点儿。剩下的,自然赏了春兰跟迎夏这样近身侍候的大丫头们。
众人在吃过之后,无不叫好。
上官盈终是松了口气。心想着:总算没有浪费自己一番心力。
接下来闲话的当儿,上官盈又将冲泡藕粉的要领仔细交待给春兰,让她一准儿注意水量跟冲泡时沸水的温度,春兰仔细记了下来。
太后吃了些东西终是来了精神,上官盈又陪着说了会儿话,便起身告辞了。
临去时,太后照例有赏。
只是这次倒比着上次阔绰了许多,居然赏了个翡翠镯子给她。
上官盈接过镯子谢了恩。对于藕粉的事,她却再未提只字。只是她心里却坚信,太后一定会回头奔她那些藕粉来的。
回去的路上经过偶遇楚轩的地方时,上官盈不由得顿了顿。
那里已经杳无人影。
少了刚才在太后面前的兴高采烈,上官盈的情绪有点低落。
只要一想到,今天之后她跟楚轩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她的心里就不由得有点堵得难受。
不远处,皇家别苑的大门已然在望,站在这个角度望去,好像只要迈出那扇朱红的大门,外面便天宽地阔。
上官盈深深吸了口气,大步向外走去,轻缓坚定。
每走一步,她都不忘告诉自己:无论是这座辉煌的皇家别苑,还是曾经呆在这座皇家别苑里的人,于她而言,就像是镜花水月一般的存在。离开他,忘掉他,这样的决定是对的!
回到家里,上官盈先是订制了一批先前一样的白花瓷瓶,又请了之前的木匠照着样板儿,连日赶工,做了五十几套的瓶塞。
等到上官盈将一切都准备好,已经是六天之后的事了。紧赶慢赶的,总算赶在太后预定回宫之前的日子准备妥当了。
楚玉因为要送太后回宫,过来辞行时如她所料,特别提起这回事。
说是太后因为吃了她送的玉液琼脂不仅食欲大振,就连热症都不药而愈了。又因听上官盈说这玉液琼脂还有益肤生肌的作用,所以太后便特别嘱咐楚玉前来找上官盈购置一些。一则自己食用,另则也算是给宫中各位娘娘准备的礼物。
太后有所求,上官盈自然倾其所有也要满足她的意愿了。只是说到购置,这银子她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收。
后来还是楚玉一句:这是太后回宫送给各位娘娘的心意,你若不收她的银子,倒成了你的心意不是。
话说到这份上,上官盈便“勉为其难”地让太后意思一下即可。
当然,太后即便是意思意思,那出手也绝对会让上官盈有点不好意思。
楚玉这一走倒是去了快一月的时间,一直偷偷摸摸进行渔业养殖的上官盈倒是可以放开手脚来做了。
早前那些孵化出来的鱼苗倒是成活了一大半。因为天气转凉,上官盈也就不急于放塘,一直养在孵化池里。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开渠的楚睿虽然抽不出身来陵郡,不过却隔三差五的便会让人送点小玩意来,又或是捎封书信前来。
上官盈无从推脱,只得照收了,但是却从来没有给过他只字片语的回应。
对楚睿,她本来就没有想法。
何况才经历过楚轩的事,她压根就不想自寻烦恼。
上官盈深信,只要自己对楚睿不加理会,时间久了,他总会知难而退。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转眼到了十一月晚稻收割的季节。
由于负责监田的楚玉早就将晚稻又将丰收的消息上报朝廷,皇上一早就下了圣旨,说是早前国中只有春耕秋收一说,现在既然有了秋种冬收,那是上天赐福,应该祭祀天地,感念天恩。
皇上发了话,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奉常立即便制定了一套祈谷礼,仪式与圜丘祀天大致相同。
上官盈没有想到,两季稻种植的成功,居然开启了夏国“春祈秋报”之祭。
终于,经过奉常仔细推算的孟冬之月吉日终于到来了。
上官盈算是郑重其事地特别打扮了一番,在里长的带领下率着佣工站在垄上等候迎接圣驾。
谁知道皇上亲率宗室大臣到来时,上官盈仍然被这意料外的大场面吓到了。
她这才发现,她自认还算典雅的一身青花蓝装扮,在一堆琳琳琅琅地佩着金玉不无隆重的祭服中,竟是素雅得过了头。
夏王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着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这时鼓乐齐鸣,祭祀活动在皇上的主持下正式拉开了序幕。
看来今儿真的特别。除了宗室大臣,皇上几个成年的儿子无一漏缺,都到场了。
望着跟在夏王身后,一脸与有荣焉的上官鸿,上官盈忍不住在心里冷笑。
她清楚晚稻种植成功对夏国意味着什么,这种可以趁机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事,上官鸿当然不会错过。
可以预见,今天之后,哪怕是用逼的,上官鸿也势必要认自己这个原本不受待见的女儿的。
上官盈倒上无所谓名份,只要能让她保留这个庄子,跟冯氏留下来的这数百亩的奁田,其他的,她都无所谓。
似乎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上官盈对祭祀的兴趣终于被冗长的祝词搞到意兴全无。
为了这场祭祀,天不见亮就起了身,如今那抑扬顿挫的祝词在上官盈听来,简直如同催眠曲一样,直让她昏昏欲睡。
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呵欠,抬手掩着嘴,上官盈悄悄游目四望。心里暗自祈祷自己这不合时宜的举动没有被别人看到。
小心游弋的目光,没有预警地于半空中与楚轩四目相交,心中一慌,上官盈怔怔地掩着嘴,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应。
许久不见的楚轩正站在夏王身后的祭祀队伍中,静静地望向她。
上官盈突如其来地望来,让他跟着一怔,随即若无其事地调开视线,傲然如松,目光明亮地望向夏王。
一身玄衣的他,虽然看上去庄重而肃穆,然而眼尖的上官盈还是发现他面上掠过的那丝尴尬。
才一些日子不见,现在的他倒比着以前更为从容了,隐隐透着股慑人的威严。
上官盈怔怔地望着他,微微有些失神。
按当朝的规定,嫡长子得已继帝位。楚轩他,成为屏卫一方的天子,只怕是迟早的事吧……
心底微微一凛,心绪突然变得有点郁闷,为了什么上官盈却说不上来。
只是看看身姿挺立的楚轩时,她难免不生出一种遥不可及的错觉。
重重地吸了口气,上官盈强制自己驱走脑中那些烦人的杂念,调开视线望向别处。
谁知道这一转头,却又让她对上楚睿直直望来的视线。
这个平时看似完全没有心机的男子,此刻正面沉如水地盯着她,目中满是纠结。
上官盈一顿,再次将视线转开。
对于一厢情愿的楚睿,她没有多余的情绪。既然无从拒绝,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直接无视了。
楚玉将上官盈与楚轩跟楚睿的互动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将目光调向夏王,他面上笑容淡淡,像是完全不以为意。
站在他身侧的楚辉见了他的表情,先是一松,随即眸子一阴,冷冷地勾了勾唇角。
天子赐胙(zuo第四声)的时候,上官鸿最是风光。
因为皇王在分配祭祀用的牲肉给宗室臣下时,他得了最大一份。
上官盈冷眼看着,心里已经隐隐明白,自己这份功劳,皇上已经记在上官家的名下了。估摸着在皇上眼里,能够帮助她认祖归宗,也算是对她奖赏的一种。
不管怎么样,皇上总算是结束了祭祀天地时要说的那一大堆废话。
上官盈原以为祭祀活动结束了,没有想到皇上还是没有离开的意思。
随着奉常一声幽长的唱诺,皇上接过他递来制作精美的陶刀,意思意思地割下一束稻来,奉常接过稻子,郑重其事地放在金盘里,这下下令收割。
昆叔跟众佣工一拥而上,动作娴熟地开始收割稻子。
皇上跟宗室臣下拢了手,一字儿排开,站在田垅说笑。
怎么祭祀都完了,皇上还不离开?
上官盈心里正纳闷,突然一个大臣大惊小怪地嚷道:“咦,怎么这些乡人收割用的不是陶刀?”
上官盈眉心一跳,心想:这又是要出风头的节奏了么?
凭心而论,这种风头她真心不想出。
要不是因为石刀和陶刀实在是太钝,影响收割速度,上官盈没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