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ⅲ捌洳豢晌嗣谝簧迅婢!保31)
    马江海战场外观战的美国军舰,目睹“振威”的壮烈举动,评价道“这件事即使在世界最古老的海军史上看均无前例”。
    云销北洋
    姊妹舰“福星”、“振威”陨落马江10年之后,身处北洋的“湄云”、“镇海”舰也居身战火之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舰龄高达20余年的“湄云”仍然留用在牛庄营口的驻防。可能是舰况不佳,在甲午战争的运输、战事活动中并找不到任何关于她的踪影。而“镇海”则异常活跃,成为北洋沿海各港间运输的主力。
    战事进入1895年后,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全军覆灭,整个北洋海面已经为日本联合舰队所控制。陆地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第一军在谋划更大的作战行动,1895年3月日本第一军发起了辽河下游战役,目标直指中国北方的重要通商口岸牛庄。3月4日,日军以优势兵力攻占牛庄,继而于7日完全占领营口。“湄云”舰被发现正处于一座临时挖掘的泥船坞里过冬,成了一条旱船,没有任何脱逃机会,随即被日军俘虏。被俘后,经日军检查,舰上只保留了160毫米口径的主炮,其余副炮之前都已拆卸。6月5日被编入日本海军军籍,旋因舰龄太老,日军将其运至旅顺进行改装,7月7日除籍,舰上机器设备被拆卸后变成了一艘无动力的灯塔船。(32)
    不满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巨大利益,俄、德、法三国在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发起了所谓的三国还辽活动,要求日本将占领的辽东等地归还中国,最终在中国另付3000万白银巨额赎金的条件下,日本签署《辽南条约》,同意归还土地。在谈判进行中,李鸿章特别强调日军从辽东撤军时,必须交还中国的国有财产,对此日方表示同意。但是当接收委员到达时,眼前的景象可谓满目疮痍。
    日军俘虏“湄云”时测绘的“湄云”舰线图,图中可以看到“湄云”处在泥坞中的情况。
    1895年12月21日,中国接收委员顾元勋、龙殿扬等乘“镇海”舰抵达旅顺接收,船坞等大型建筑都尚完整,但是旅顺机器局的机器大部分早已被日军拆走,“机器仅存十之三”。港中仅剩“湄云”以及另外2艘小轮船。经过对“湄云”舰的检查,发现舰上机器拆卸残缺,已经无法航行,经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决策,派“镇海”舰大副孙智熊带领8名夫役看管料理,预备来年春季设法修理,“镇海”成了姊妹舰“湄云”的最后守望者。(33)
    但这却是“湄云”舰在中国档案中最后的露面,此后无论是旅顺船坞、天津机器局或是江南制造局、福建船政的资料里,都找不到任何关于修理过“湄云”舰的记录,而中国海军的名录里这艘军舰也悄然销声匿迹。“湄云”很有可能因为破损过于严重,加之舰型、舰龄都已老旧,于是放弃恢复动力而废弃了。
    原本作为炮舰用途的“湄云”舰未能作任何战斗抵抗就被日军俘虏,又在日军的改造中失去了生命力,不能不让人萌生英雄迟暮之感。花费数千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海防,最后竟落得如此凄凉情景,孤零零停泊在旅顺港内的“湄云”躯壳成了这段悲怆史最好的证明物。
    “湄云”级幸存的“镇海”舰此后仍长期用于北洋的海上运输,她的最后归宿在史料中难寻踪迹,可能因为舰况过老而拆解。
    “湄云”级仅有的一艘未罹战事的军舰“靖远”号长期在南洋水师服务,马江海战后由于船政舰队舰只毁损过于严重,1888年经船政大臣裴荫森奏商,将“靖远”重新调回船政,改作练习舰使用,供船政学堂的学生实习。1898年船政新舰“元凯”下水,接替“靖远”成为练习舰,舰体老旧的“靖远”则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默默走到生命的尽头。
    福建船政“湄云”级军舰由于影响小,长期并不为人注意,她们的故事在此后的悠悠岁月中渐渐褪色淡去,鲜有人关注。直到2005年,浙江宁波的集邮家郑挥先生发现了几件清末的实寄封,饱蘸着历史气息的红条信封上,短短几行字足以让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内紧要信,烦请台驾顺至营口,祈递交‘湄云’大兵轮内交袁生财小儿收入,甬北浮石亭袁托寄”。
    对集邮家而言至为珍贵的清末实寄封里,透露出的是一名“湄云”舰水兵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信件寄于1894年,和大部分船政军舰的水兵一样,在“湄云”舰上当水兵的收信人袁生财也是浙江宁波人,他的父亲托前往北方的亲友顺利带到了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实际是这名水兵父亲的绝笔,老父亲告诉千里之外从军的儿子,自己病入膏肓,来日无多,而家中又难以维持度日,让儿子设法尽快汇银缓解家里的生活难题。
    小水兵拿着这封信辗转反侧,不知道是否能凑到银子汇往家中,也不知他能否再见到父亲。战火连天的岁月里,这名水兵生死不明,而他珍藏的家信在日军俘虏“湄云”后流落到了日本。百年后这些信件重新进入中国人的视线,伴随着这名水兵的故事,原本只是档案里几个文字而已的“湄云”和她的姊妹舰们竟突然生动了起来。
    【注释】
    (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2)《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页。
    (3)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1页。
    (4)“捕獲砲艦湄雲搭載兵器の部摘載”,录于《陸軍省大日記——明治27、8年“戦役戦利兵器関係書類”》,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档案影印件。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1…52页。
    (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2…53页。
    (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4页。
    (10)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1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2…265页。
    (1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2…265页。
    (1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4页。
    (14)(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6页。
    (1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6页。
    (16)《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页。
    (1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57页。
    (18)(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17页。
    (19)(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27页。
    (20)(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18页。
    (2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5,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05…106页。
    (2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27…328页。
    (23)(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401页。
    (2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25)“筹款修理镇海兵轮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六十六。
    (26)“筹款修理镇海兵轮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六十六。
    (2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2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29)《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352…353页。
    (30)《孤拔元帅的小水手》,(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2004年版,第20页。
    (31)《福州马尾港图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32)“大本営ょり撸涌诘铺ù种盲渭保加凇蛾戃娛〈笕沼洝髦28年10月“27、8年役日記乙”》,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档案影印件。
    (33)《李鸿章全集·电稿》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10页。
    闽江八杰——“伏波”级炮舰
    九月的西沙群岛,海风清冽,举目四望是蔚蓝的天、碧蓝的海,一片澄净的世界,令人有置身天外之感。犹如是洒落在这幅天蓝丝缎上的翡翠,一座瑰丽的珊瑚岛衬映在碧波荡漾中格外的美丽脱俗。终日与安静相伴的小岛今天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岛上的土著海龟们也探头探脑在海边张望。一群身着白色服装,头戴淡黄色草帽的海军军人来到岛上,挥锹下镐,很快,一面黄色绣有青龙的大旗在新竖立的旗杆上升起,一座石碑也牢固地扎根在小岛上:“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岛上的军人在举行仪式,宣告这里是中华神圣的领土,用港湾中同样飘扬着龙旗的军舰的舰名为这座岛礁命名——伏波岛。(1)
    混血“伏波”
    1870年6月12日,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清廷,报告第三号轮船“福星”舰成功下水,同时提及继“万年清”之后船政的又一艘150马力炮舰已经开工建造,并已为其预先定名“伏波”。(2)
    这艘名字十分威武的新150马力炮舰在船政制造的军舰序列中排列为第四号轮船,以船政五年计划的最初方案,150马力、80马力两种军舰其实都各只是选择一种舰型进行建造。如此,新造的150马力炮舰应当还是沿用第一艘150马力军舰“万年清”的设计方案。但是通过“万年清”造成后开赴天津汇报的实践发现,如果新造的军舰仍然还要用于运输的话,舰身过长、吃水过深将不利于直接驶入内河驳运。于是在第四号轮船开工之前,沈葆桢即提出应就这一问题对设计加以针对性修改调整。
    船政第二代150马力炮舰“伏波”号。
    据此,船政的洋员、学生在第一号轮船“万年清”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创制了新的150马力军舰方案。如果单单从参数看,修改主要是在“万年清”的基础上缩减了军舰的长度,为了不影响载货,舰宽则适当加大。经过这样设计出来的“伏波”舰,似乎可以认为是“万年清”的改进型。然而实际上,新的150马力轮船“伏波”不仅仅是做了尺度的调整,其设计的其他很多方面都与“万年清”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属于船政的洋员和中方技术人员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万年清”和“湄云”两级军舰的设计特点而创造出的全新舰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