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叹息-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叹息
    
    慈禧死之前的一个晚上,匆匆忙忙的把大清国未来的皇位定了下来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那天慈禧很是高兴的看着溥仪,还开了一个玩笑道“溥仪。你知道这后宫之中,到了晚上是不能有男人进来的!”!
    溥仪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太监,慈禧笑了笑道“哦,他们都不算男人,他们是被阉了的太监,只有皇帝,就是天子,才能晚上待在这里,从今天开始,你爱新觉罗,溥仪将是大清国的第十三个皇帝”!
    溥仪的辛酸一生 ,以往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对溥仪有些认识。当时通过一些历史史实,仅从一个学生的角 度去分析他,觉的他靠出卖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灵魂来换取自己一时的舒适很可耻。 对他怀有强烈的敌视态度。
    可是通过看电影《末代皇帝溥仪》以及电视剧《非常公民》,我对溥仪有了比较全面 的认识,对他的敌视态度有所减灭,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一生的坎坷遭遇产生了些 许同情。
    同情无错,虽然他的许多作为是可耻可恨的,但仅从他的经历来说,是可悲可 怜的。
    溥仪(爱新觉罗·溥仪)三岁时登上那张象征至尊无上的黄金龙椅,在许多人眼里他 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让人羡慕。可是我们不是他,我们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待这件事。一个三岁的孩童知道什么呢?他不过是一个傀儡,空有其名罢了,可以说他 从开始当上皇帝就已经开始了他不幸的人生。
    综观他的前半生,各个时期的他都只不过是个傀儡。从没有过真正的权利与自由。皇 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
    直到后来他成为 东洋人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有真正能够为自己做主过。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自己 选择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 这是多么的无奈与悲哀。这又有何值得羡慕的呢?一介 平民至少还有选择爱情的权利。而他呢?
    他的一生没有真正的得到过什么,他一生经历着失去:亲情、自由、爱情、尊严……
    他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却始终无可奈何,他甚至连自己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他 的女人们,要不疯了,要不死了,要不就离他而去。末代皇帝,是这个人这一生的宿命 。
    直到最后他永远告别了皇帝的身份,他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告别了皇帝的身份,得到精神的解脱,可他的人生并没有就此转变。紧接着他又开始 忍受肉体的折磨。紫禁城上空华丽苍凉的落日,伪满洲国皇宫内漫天飘扬的飞雪,尤其抚顺战犯管理所床前彻夜明亮的月光,更使他饱尝人生的辛酸……
    他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不幸,他只是一个没落王朝的背影,一个历史的牺牲品,一 个在命运旋涡里挣扎的人而已。
    。正因如此,每一个记录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都有了忧伤 而华丽的基调。每一个看过他故事的人都不由深深感叹世事沉浮,无限繁华如过眼云烟 。只到新成立以后,年老的他才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欢乐人生。记的《非常公民 》中在最后有一个场景,晚年的溥仪开心地饲喂蚂蚁,看着快乐的孩子从身边跑过,天 空中是自由翱翔的鸽群……那可能是这个人这辈子度过的最平静的时光了。
    对于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来说,他的人生是坎坷而辛酸不幸的!我对他也只剩下同情而溥仪
    (1906~1967)
    清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姓爱新觉罗,字浩然。满族。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14日,3岁时被立为嗣皇帝,授载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 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不废帝号,仍居宫禁。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见张勋复辟)。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 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东洋人公使馆。1925年2月由东洋人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继续进行复辟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东洋军队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溥仪于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分,先后两次访问东洋人。1945年 8月14日东洋人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东洋人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五年。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天朝上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 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天朝上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着有《我的前半生》。
    
    如果大家当中有些人不认识溥仪先生的话,那么请恕在下不怕班门弄斧的为大家先介绍一下:溥仪,即大清帝国末代皇帝宣统,光绪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光绪和慈禧先后逝去,三岁的爱新觉罗。溥仪继位,改元宣统(1909……1911),其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光绪皇后隆裕垂帘听政。1911年辛亥起义爆发,后在袁世凯逼迫下于 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之后按清皇室与袁世凯定下的优待条件 在皇宫里生活了十几年。1925年冯玉祥攻占北京,派部下将溥仪赶出皇宫,溥仪等人随即迁往天津静园。不久,东洋人攻占东北,秘密派人将溥仪等人接到长春,成立伪满洲国。1945年苏军出击东洋人,在机场俘获溥仪。不久溥被苏军遣送交回新天朝上国,被以战犯判入狱 。后毛泽东亲笔大赦溥仪。之后溥仪负责故宫的档案工作,六十年代逝于北京。
    综观溥仪的一生,于国家于人民确实几无可圈可点之处,其逃往东北当汉奸背叛国家更加令人不齿。但是,他的一生,是与他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大清帝国的皇帝身份,决定了他更加不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自他三岁被慈禧确定为光绪的继承人始,就决定了他 一生的命运的悲剧性。在他的身上,更多的被赋与了满族人要恢复大清帝国的梦想,更多的被一班遗老遗少们赋与了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历史的潮流是反封建的,所以这一点证明了溥仪一生奋斗的悲剧性,即使是他内心中多么的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去掉历史强加在他 身上的重任,这个重任,就是要恢复在他手上丢掉的大清帝国的江山,从这一点上他没有错。只是这个错,乃是与历史潮流相逆反的,更可悲的是这个重任牵扯进太多的“国”仇家恨,为了取得复国的成功,他不惜与昔日自己祖宗的敌人结成联盟。在东北,在名义上看,他似乎部分完成了恢复大清国的重任。但是可悲的是,他的这个成功是建立在做东洋人人傀儡 上,建立在背叛这个国家之上。他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天朝上国人的一份子,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满族人。他所建立的满洲帝国,也不是大清国的一部分,却相反成了东洋人帝国的一部分。所谓的天朝上国,在他眼中俨然成为他的敌人,所以,在他的眼中,他决不是“汉奸”,因为他是一个满人,而不是汉人。因为汉人有负于他。他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为了恢复大清帝国,或许更有一层,就是要复仇,向灭掉他国家的“乱臣贼子”复仇,向失信于他的民国政府复仇。
    平心而论,民国政府是有负于清王室的。1912年袁世凯以总理大臣身份向隆裕太后等逼宫,用的就是民国向清皇室优待条件来要挟。当时本来朝廷还是有很多主战派不肯溥仪退位的,袁世凯逼隆裕说,如果再迟一点答应,恐怕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就更差了。隆裕正是 看到这一点,亦是看到大清帝国大势已去,难挽狂澜,为了更多的为皇室争取尽可能多的条件,隆裕才力排愿议,愿意接受袁世凯的退位条件。否则,以清皇室的实力,即使是瘦死的骆驼,也会比马大,辛亥革命,恐怕也不会成功得这么 快。
    在民国政府与清皇室签定的优待条件中,明确指出:一,大清皇帝尊号 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五,德宗(即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
    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
    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其他还包括对清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七条。隆裕正是看中这八条优待条件,才决定宣统退位的。但是民国政府是否真的做到了这八条呢?没有。自宣统退位以来,陵墓就不断遭到盗匪挖掘,这是民国政府保 护不力的责任。祖宗的陵墓被掘,在对孝治为先的清皇室来讲,是断断不可接受的,这是民国有负于溥仪之一。
    其次,袁世凯的中华大帝国皇帝的就职仪式,是在故宫举行,是对溥仪的不敬,这是民国有负于溥仪之二。
    1925年,冯玉祥派兵将溥仪赶出故宫,并把颐和园 收为民国所有,是民国有负于溥仪之三。
    再次,冯玉祥纵容部下盗挖皇室陵墓,并使慈禧遗体暴尸荒野,是民国有负于溥仪之四。
    冯玉祥部下为掩盖 盗墓的罪行,竟然将慈禧的殉葬品中的一颗夜明珠献与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蒋 介石从此不深究,是民国有负于溥仪之五。
    东洋军队侵并作为清朝的发祥地的东北,蒋介石对之拱手相让,亦是民国有负于溥仪之六。
    综上观之,溥仪未曾负民国,而民国却有负于溥仪,有负于八条优待条件。是故溥仪要跑到东北去建立满洲国,甚至甘当东洋人人的傀儡 ,也有他的原因,正如金碧辉一样,身为清皇室的十四格格,却为了恢复大清帝国,甘当东洋人走狗,抛开政治及个人偏见,他们的努力,也是可以理解的。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着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
    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党和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华龙陵园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
    溥仪生前就有入土为安的愿望,清西陵也是溥仪生前就确定了的葬身之所。溥仪葬入此陵园,是他的第五个妻子李淑贤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