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洗凝脂的贵妃池,项羽火烧阿房宫、刘备智斗鸿门宴……无数流传民间的故事伴
他度过了天真活泼的少儿时代。当他还是一名中学生时,他便按照父辈讲述的故事,
四处寻觅遗迹。秦始皇陵那高大的土冢也由此成为他嬉戏的乐园。他曾无数次从陵
墓的封土上滚下,又无数次攀上去。这里留下了他童年的足迹和青春的梦。

    1964  年, 23 岁的蔺安稳结束了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的四年大学生活,迈进
新华社国际部的门槛,开始了记者生涯。不幸的是,一帆风顺、踌躇满志的蔺安稳
在“文革”中因为写了一篇《和陈伯达、戚本禹商榷》的文章,一夜之间被打成
“现行反革命分子”,受到隔离审查。在这段岁月里,他通读了《史记》、《纲鉴
易知录》、《资治通鉴》。凡书中提及有关家乡的章节句子,他都牢记心怀。有关
秦始皇陵的记载更是烂熟于心。正因为如此,他才敢对面前的陶俑作出大胆的结论。

    蔺安稳以记者职业的独特敏感和根据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去西杨村作了深入
调查了解后,写出一篇最终改变了这支地下军队命运的文章:

    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出土了一
批武士陶俑。陶俑体高1。68  米左右,身穿军服,手持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
实形象塑造的。像这种同真人一样的立俑,还是第一次发现。

    秦始皇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像这种真人一
样的立俑,其珍贵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秦代
士兵的形象,历史上未有记载。这批武士俑是今年三、四月间,当地公社社员打井
时无意发现的。从出土情况推测,当时陶俑上面盖有房屋,后来被项羽焚毁,房屋
倒塌,埋藏了两千多年。这批文物由临潼县文化馆负责清理发掘,至今只清理了一
部分。因为夏收,发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秦始皇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生产队随意在
陵园掘土挖坑,开荒种地。出土文物中的金属制品,有的竟被当作废铜烂铁销毁掉,
一些石制、陶制物品则被抛来抛去,实在令人心痛和不安。

    (新华社记者蔺安稳)1974  年6 月24  日,蔺安稳回到北京,将文章修改后
交于《人民日报》。出于某种考虑,人民日报没有公开登载这篇报道,而是把它刊
登在内部编印的《情况汇编》上。这篇文章,是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佣发现情况的第
一次文字报道。内参稿印发后,立即引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6 月30  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对此文作了批示:

    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随着内参与批示的面世,世界第八奇迹穿透两千年岁月的尘封,终于在东方闪
烁出它最初的光辉了。

    历史的信息

    据考古学家论证:秦始皇陵周围共埋藏形状不同的陶俑万余件,陶马近千匹。
这样一支浩大的地下俑群,千百年来是否向人类传递过信息?这历史的音讯是怎样
传出,又是如何消失的?

    历代王朝编纂的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一切故事都来自于民间——讯息之一


    明崇祯17  年(公元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亲率大军东渡黄河,
直上北京。多尔衮带领数十万八旗子弟进驻山海关以东的茫茫雪原,虎视眈眈翘首
西望。大明帝国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向历史的死海沉去。

    由于战祸连绵,骊山脚下难民云集。西杨村自然添了不少逃难的百姓。

    依然是春旱无雨,村中仅有的一口井已不能满足众人的需要。于是,难民们便
组织起来,到村南的荒滩上掘井取水。

    一切都极为顺利,仅三天时间,井下已冒出清冽的泉水。然而,一夜之间,井
水又流失得不能倒桶提取(考古人员今天判断,井水是流入了陶俑坑)。

    众人见状,无不称奇。

    有一青年找来绳子挂在腰上,下井查看。当井上的人们急着要得知缘由时,却
意外地听到了井下一声恐怖的惨叫,随后再无声息传出。人们赶快把青年拉上来时,
只见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忙乱中,人们将青年抬回村中,用姜汤灌醒,他却
只能用手比划,说不清是何缘故。

    一大胆的汉子提刀重新下井,探看究竟。由于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井底的灰暗阴
森,大汉便以手摸壁,四处察看,发现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层。

    正在这时,只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动,大汉打个寒战,急转身,只见一块井壁塌
陷下来,随之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洞口处站着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晃荡着
似在向他走来。

    大汉本能地举刀砍去,随即向井上发出呼救。当他被拉出井口时,已面如土色,
昏倒在地。

    消息传开,无人再敢下井探寻。西杨村一位老秀才遍查历史古典,终于找到了
“不宜动土”的根据。这口谜一样的井随之填平。

    老秀才为让后人牢记“不宜动土”的缘由,特地用“笔记”形式记载了事件的
详情: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七,民于村外掘井,三日,乃水出。是夜,则水失而不
得倒桶。众人见状,无不称奇。一后生缒井而下,随恐嚎而昏厥。姜汤灌之,后生
乃不知井下何者也。另有壮士提刀复入其井,壁塌,见一怪物如真人,咄咄作噬人
状。士骇极,举刀砍之。怪物乃不倒。村人闻呼将士提出,士乃久昏不醒。吾闻之,
告不宜动土也,复平之。呜呼,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滋生,是以记之,以醒后世者
也。

    老秀才这“不宜动土”的理论,尽管没有让后人醒悟,并停止在这里的发掘,
但这份“笔记”,应该是最早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信息的记载。讯息之二:  清宣统
年间,骊山脚下的下和村一个叫和兴道的老人猝然病逝,家人悲痛之余忙给死者筑
家送终。在一位风水先生的指点下,坟址选在了西杨村南的荒滩上,按风水先生所
言:“此地背倚骊山,西靠秦陵,东傍少华秀峰,面临渭河滔水,实为难得的风水
宝地。葬入此处,保证家业兴旺。”和氏家族按风水先生指点的具体位置,悲喜交
加地掘了下去。当墓坊快要完工时,令人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看上去面部狰狞
的陶俑头露出地面,慌恐中,和氏请来族里长者察看,经过一阵深思琢磨,长者断
言:“这是不祥的征兆,咱受风水先生的骗了,他想绝咱的后代啊!”事情变得错
综复杂起来,按当地风俗,人死后只能选一处墓址,墓位选定,一旦挖下第一锨土,
无论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都要把死者埋入此处,若再改址,家中必然还要有
人接着死亡。

    既然已无路可退,而这里又明显发出了“不祥”的信号,怎么办?悲愤、沮丧
已极的和氏家族一致决定:“拿风水先生试问!”拿了赏钱正在家悠然自得地喝酒
的风水先生,被突然闯来的四个大汉扇了几个耳光,酒桌也四脚朝天。没有等风水
先生发话,四条大汉便把他挟持到墓地。这时整个陶俑已被在焦虑中变得疯狂的和
氏家族挖了出来。

    风水先生一见这仰躺在地上的真人模样的“怪物”,先是大吃一惊,随着额头
沁出的汗珠,渐渐从模糊中醒了过来。在他几十年看风视水的漫长生涯中,像这样
的事情却没遇到过,真可谓世道沧桑,奇事百出,让他大开了眼界。

    面对这狰狞的“怪物”与和氏家族悲愤的烈焰,老先生惊恐之中便充分显示了
他久经沙场、浪荡江湖的才能和胆识。他先是把脸一沉,来到和氏家族长者的面前,
大声质问:“你们如此恩将仇报,是何意思?”“你看,这是什么?”长者抖动着
花白的银须,指着陶俑:“你让先人同妖怪作伴,是不是想断我子孙?”风水先生
狡黠地笑了笑:“原来如此,你来看,这是什么?”他把长者的视线引向不远处的
荒滩野地。

    荒摊上十几座土丘隐约可辨,长者望着,大惑不解。“不知道吧。”风水先生
变得温和起来:“我来告诉你,那土堆下埋的全是作古的先人,这些先人的后世子
孙也都一个个发了起来。你们过来看。”风水先生领着和氏家族众人来到土丘旁,
逐一指点:“这是三国时五官中郎将赵世济的父亲葬地;这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
王战胜母亲葬地;这是清康熙四年状元郎杨茂完父亲葬地,还有这几座,全是历代
名人士家的先人葬地……”风水先生清了下嗓子,对那白发长者:“他们的后世凭
什么得以显赫,成为人上之人?”“凭什么?”此时,和氏家族已被风水先生这番
云山雾罩、不着边际的演讲弄得晕头转向,不得不强按怒火反问。

    风水先生见和氏家族已被唬住,便大着胆子继续行施他的骗术。他来到陶俑前,
用手一指:“就凭他,是他的功劳。”和氏家族更是如坠雾中,接下来就只有听凭
风水先生那巧言如簧的解释了。

    “先父临死的时候,把我叫到他的跟前,悄悄地对我说,‘孩子,我看了一辈
子风水,对四周了如指掌,可就是西边那块荒滩捉摸不透。看上去那是平常的一块
地,怎么在那里入葬者的后世一个个都发了。我平生没敢让一人葬于此处,你也不
要随便让人在此入葬,等有朝一日琢磨透了,再去行施吧。’说完,先父就闭上了
眼睛。”风水先生讲到这里,像集市上说书卖艺的行家,故意留下悬念,以吊起众
人胃口。

    “后来呢?”终于有人入了圈套。

    “我记住了先父的遗训,开始琢磨这个地方,但30  年没能开窍。后来我来到
皇姑庙,终于得到了仙人的指点,才醒悟。原来这些入葬的先人墓旁都有这个宝贝,
这就是古书上说的仙神,是它的保佑才让入葬者的后人显赫起来。”“真的?”和
氏家人已完全被他征服。

    “我见你和氏一家为人厚道忠诚,和我家父辈又有交情,才将墓穴选入此地。
我有心告诉你们这个秘密,但天机不可泄露,只凭自然。想不到今天你们如此放肆,
真是岂有此理!”风水先生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气喘吁吁,作冤屈状。

    和氏家人终于豁然开朗,由悲转喜,白发长者红着脸过来陪理道歉,急命人将
风水先生领回家酒肉伺候……

    为洗刷刚才的耻辱,老先生借着酒劲,心生鬼招,以捉弄和氏家人。酒足饭饱
之后,他把招数悄悄地告知白发长者,领了赏钱,扬长而去。

    半夜时分,和氏家人将陶俑偷偷抬回家中,用绳子捆绑起来放入死者面前,死
者的儿子咬破手指,将血溅于俑头之上后,挥动桃木条子向俑身猛力抽打,直到黎
明鸡叫三遍才停下。如此连续三日,和氏家人再在夜深人静时将俑悄悄运往墓地埋
起来。这是风水先生对和氏家人的报复。而和氏家人却真认为如此去做就能子孙兴
旺、家业骤发……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是后来考古学家在附近农村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