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究竟多彪悍-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茂这才放了心,受命率五万大军,从函谷关东进,沿洛水而下,直扑宜阳。
  智者就是智者,甘茂估计得没错——宜阳有险可守,是很难攻。五万秦军铁桶似的围了五个月,就是啃不下来。
  秦廷上反对声浪日渐喧嚣,反对攻韩的谏书愈来愈多,开始时武王一概不加理会。
  可是,过了不久,在韩国做卧底的樗里疾回来了,建议武王赶紧撤兵。他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勇士却有十万,存粮可吃好几年。我军师老兵疲,难以应付,如不撤回,恐日久生变!”
  连了解韩国内情的叔叔都这么说,武王撑不住了,给甘茂发去了命令:撤!
  甘茂早料到有这一天,急派使者回国,给武王送去一信。武王拆开一瞧,俩字儿——“息壤”。
  秦武王到底是热血青年,一看这俩字,即刻清醒了,马上派大力士乌获、孟说带领援兵五万,赴宜阳城下助战。
  援兵到后,秦军士气大振。甘茂与两位大力士密谋,约定次日凌晨三鼓时分,趁敌不备,发起总攻。
  为鼓舞士气,甘茂还把自己私藏的家产——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拿出来,分赏众将士。
  他做阵前动员说:“明日如不克,宜阳城郭,即是我之墓葬!”
  经过这一番精神物质双鼓励,秦军的劲头鼓得足足的,第二天,恶战一整天,到日暮时分终于破城,10万大军蜂拥而入,杀得韩军魂飞魄散,共计斩首7万余。
  这一仗意味着什么?
  韩国的西大门被撞开了,秦国世世代代梦想的东方之门被打开了!东进中原,再无山川之阻!
  梦想,就是要靠有梦想的青年来实现。
  秦武王闻报大喜,令甘茂率队凯旋,副将向寿留守宜阳。接着他又派樗里疾率战车一百乘先行一步,往三川开道。他本人则与要好的几个大力士一道,向周室的都城洛邑进发。
  秦之猎猎黑旗,第一次飘扬在中原的腹地。
  韩襄王听说宜阳失陷,大起恐慌,忙派人携带玉帛宝器前往秦国求和。
  秦武王顾不上他,只顾驱车飞驰在韩国的土地上,眼睛盯着天际的洛邑。
  六国诸侯,无不为之震恐——开天辟地都没有过的事发生了!自周得天下后,无论王室怎么衰落,诸侯对王室必要的礼节是从来没废止过的。当年秦穆公派孟明视千里偷袭郑国,秦军路过洛邑北门,全部脱去盔甲、下车徒步,以示敬畏。队伍中有个别不守纪律的将士,故意跳上车去,事后还引起了诸侯一致的谴责。
  如今这乳臭未干的秦武王是怎么回事?竟敢带领甲士和战车,直闯王室都城的大门!
  就算小子有种,敢于“问鼎”,是否也轮不到你“戎狄之国”来开这个头啊?
  这时的周天子,是周赧王。这是一位东周史上有名的丢脸天子,他的谥号叫“赧”,也就是脸红的意思。做了丢人的事,能不脸红吗?他对秦国来的小孩子诸侯,不敢说二话,反而穿戴整齐,恭候于道旁。
  
  第十四章所谓的“问鼎”(4)
  
  这种有辱王室尊严的行为,甚至引起了楚国的愤怒,后来派了使者前来责问周赧王。周赧王一阵脸红,不敢见楚使,让一位能言善辩的侍臣出面,把楚使给忽悠回去了。
  周赧王此时怕不怕秦武王呢?也怕,也不怕。
  怕,是因为秦国实在太强大了;不怕,是因为周王室实在太衰弱了。
  周室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仅仅相当于一个微型小国。七国诸侯中,不论哪一国,都能轻松地把它一脚踩扁。可是,踩扁了又有什么好处?周赧王心里很清楚:无论哪个诸侯要灭周的话,“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而且还要担着“弑君犯上”的罪名。这样不划算的买卖,是没有人肯做的,因此也用不着真的怕秦武王发飙。
  不过,战车百乘开到了门口,不低头也不行啊。周赧王的策略,就是“忍”。忍气吞声,怎么说也比全都丧失了强。
  秦武王就这样,耀武扬威地走进了洛邑大门,周赧王赔着笑在一旁伴随。
  这小孩子诸侯要上哪儿去?
  去太庙。
  去太庙干什么?
  ——问鼎!
  秦武王站在九鼎前面了。
  九鼎究竟是九只鼎,还是一只鼎?一只九鼎到底有多重?这是史家历来争论不休的事,这些我们暂且不管。
  武王和随身的大力士孟说,较起了劲儿,俩人要比赛举鼎。
  先是孟说上场,他双手各执一个鼎腿儿,“嗨”的一声将鼎举起。
  但九鼎是何物?每只起码重150公斤以上,还没等举过头顶,孟说就支持不住,脱手把鼎摔在了地上。
  他没能成功。
  该秦武王出手了。武王吸取孟说的教训,双手各执一个鼎耳,将鼎倒执,缓缓举起。
  众侍从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出差。
  武王终于将鼎举过了头顶。
  赢了!
  他还试图挪动脚步……
  可是,只见秦武王脸色一变,支持不住,踉跄了一下,急忙把鼎甩出。
  大鼎轰然砸地,腾起一片灰土。
  秦武王也因体力不支,摔倒在地上,把膝盖骨折断了!
  在周室太庙逞了一回能,武王显然是受了严重的内伤,三个月后,竟撒手而去。
  23岁的愤青,死在了愤青的年纪上,也算是一种幸福吧。他了却了生平最大的心愿,死而无憾。
  他执政还不到4年,就为秦国做完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心满意足地走了。
  秦廷的群臣震骇万分,把武王之死归罪于与他比试举鼎的大力士孟说,杀掉了孟说和他的九族,以哀悼武王。
  历史既是悲剧又是喜剧。让我们记住吧,就是这位年轻的君王,踢开了秦国东进的大门!
  
  第十五章小孩子做君王要先听老妈的话(1)
  
  秦武王走得太早了,基本还是个孩子,连一个儿子都没有。继承王位的,是武王的弟弟稷,与他同父,但不是一个妈。
  这位稷小弟,上台那年也是19岁,即昭襄王。
  昭襄王没有武王那么洒脱,因为他的老妈太厉害了。他的妈妈,就是在大秦宫廷史上最强有力的女人——宣太后。
  秦国以前的所谓“小主夫人”,与宣太后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宣太后是楚国人,名叫“芈(音密)八子”,是秦惠文王的一个妃子。不过,秦惠文王的正妻,也就是惠文后还在,怎么就轮到宣太后冒尖了呢?
  说来挺复杂。
  秦武王死后,秦国的公族势力分为两大派,一派是“大老婆党”,以惠文后为首,包括武王后、公子壮(武王同母弟)等人,他们得到了秦国大多数的诸侯、公子和大臣的支持。
  另一派是“小老婆党”,以芈八子的弟弟魏冉为首,包括芈八子另一个弟弟芈戎、外甥向寿,此外就是芈八子的三个儿子——公子稷、公子芾、公子悝。在他们背后,有赵、燕等诸侯国的支持,支持的动机,不过是想给秦国添点乱。
  双方剑拔弩张,要杀个你死我活。
  从这两大阵营的实力看,小老婆党显然不敌大老婆党;可是事情往往有异数。在两方阵营的中间地带,有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樗里疾。
  樗里疾军权在握,一言九鼎,他站在了哪一边,哪一边就胜。
  原先,他理所当然是正统派大老婆一党的,可是芈八子有高招,成功策反了樗里疾。这位嘻嘻哈哈的智囊,从此按兵不动,一言不发。
  芈八子之弟魏冉,是在惠文王时代就做了高官的,此时在朝中势力甚大,他运用权力拥立新君,压迫大奶一党,其势汹汹。
  按照芈八子的意见,应该立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公子芾为王,但是赵国和燕国不同意。
  赵武灵王决心干预秦国内政,派丞相赵固去燕国,迎接芈八子的另一个儿子、在燕国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说这一位在我们看来,才比较合适。
  魏冉与大奶党正在僵持,不敢跟燕、赵对着干,于是同意拥立公子稷为新君。
  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把这个稷拽出来呢?是因为芈八子的另外两位儿子,根本就不是嬴姓后代,而这位稷,是嬴姓的赵氏一族,与赵国是同一血脉。赵武灵王的意思,大约是想借此来控制一下秦国罢了。
  赵稷当上昭襄王后,果然是知恩图报,在赵武灵王在世时,坚决不攻赵。
  说到这里,大家就能看明白了,是二奶党在秦国掌了大权。
  秦昭襄王一上台,他这一党就鸡犬升天。老妈成了宣太后;舅舅魏冉当了将军,负责卫戍咸阳。
  宣太后临朝称制,在此之后专权40年,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亲自主管朝政的太后,开了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专权的先河。
  她主政之后,就大赏二奶党人。
  弟弟魏冉封为穰侯,封地在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五次任相,在相位上累计坐了25年,为秦国丞相任期之最。
  外甥向寿为相,领袖群臣。刚为秦国立了大功的甘茂,这时因害怕老同僚向寿进谗言,吓得跑去了齐国。
  另一个弟弟芈戎,封为华阳君,后改封新城君;儿子芾,封为泾阳君;另一个儿子悝,封为高陵君。
  这三位君与穰侯,时人称为“四贵”,权势熏天。
  这一下,大奶党怎么能服?第二年,担任庶长的公子壮与大臣、诸侯及其他公子谋反,可惜不成,全部被诛杀,惠文后也不得好死。唯有武王后是魏国人,宣太后有所顾忌,把她撵回魏国去了。
  一场政变,就这样被残酷镇压。
  秦昭襄王上台后的第三年才算成人,举行了冠礼,开始亲政,但主要意思还是老妈说了算。
  这位老妈不愧是楚国长大的,一代风流,无人可比。
  据《后汉书·西羌传》载,昭襄王举行即位典礼,各国使节来贺。典礼结束后,宣太后独独把西戎的义渠国国君留了下来,召入甘泉宫,又引入懿和宫,做了自己的情夫。
  此后,义渠国君经常造访咸阳,与宣太后保持情人关系达30年之久。两人还生了两个孩子,就养活在秦宫内。
  这位宣太后,显然是至情至性之人,在外交场合也口无遮拦。
  昭襄王七年时,楚国伐韩,围困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五个月,韩国顶不住了,派使者向秦国求助,恨不得一天派出好几拨,前后相望于途。可是宣太后偏向娘家楚国,就是迟迟不出兵相救。
  
  第十五章小孩子做君王要先听老妈的话(2)
  
  后来韩国又派出尚靳,来到秦国,对昭襄王诉说了韩国的困境:“韩之于秦,平时是屏障,战时像大雁行列一样充当先锋。现韩国有难,秦军却不援助。我听说,唇揭者其齿寒,望大王深思熟虑。”
  这话很快汇报给了宣太后。宣太后说:“使者来得太多了,唯有这位尚靳说得有道理。”就这样,尚靳总算见到了宣太后。
  宣太后一见尚靳,就开门见山地说:“当年,我侍奉先王,他总喜欢把一条腿搭在我身上,我颇感疲累,力不能支。但是他把整个身体压在我身上时,我却一点感觉不到他的重量。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得到了一点好处。你明白了吧,今秦若救韩,少兵缺粮是救不了的。救韩之危,日费千金,你不能一点好处也不给我呀。”
  一番譬喻,惊世骇俗,说得善辩的尚靳也哑口无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