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年四月,刘邦乘齐、楚两军胶着之际,在洛阳接受董公“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的建议,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为义帝报仇讨逆为政治号召,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参见彭城之战)。项羽留部将继续击齐,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毫无戒备之际,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逃回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元气大伤。

    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反楚力量。军事上,则利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以争取时间,发展自己,待机再战同年五月,刘邦在荥阳得到萧何征得的关中兵员补充,韩信亦率援军赶到,在荥阳东战败楚军,阻遏了楚军西进攻势。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战局相对稳定(参见成皋之战)。六月,刘邦回返关中,引水攻破废丘,消灭章邯,尽占关中。随之采取立太子、赦罪人、立法令、设县邑,加强边塞守备等措施,以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八月,又回到荥阳前线。

    三年初,楚军对汉军正面防线发动攻势,数次切断汉军运粮甬道,攻占荥阳、成皋。刘邦败逃关中。为调动项羽,分散其兵力,摆脱固守城池,被动挨打的局面,刘邦采纳谋士辕生建议。于五月率军出武关,兵至宛(今河南南阳市)、叶(今河南叶县西南)。项羽急于寻汉军主力作战,果然率军自荥阳、成皋南下宛、叶。汉军坚壁不战。此时,彭越攻占楚后方重镇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古邳镇),迫使项羽回师解救。汉军乘机迅速北上,收复成皋。六月,项羽回军,对汉军发动第二次攻势,再占荥阳、成皋,并挥军西进。汉军败至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深沟高垒,阻击楚军。为减轻正面压力,刘邦遣刘贾,卢绾率兵2万增援彭越,在楚后方攻城略地,断楚粮道,迫项羽第二次回兵东击彭越,汉军再次收复成皋。

    二年八月,魏王豹踞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反汉,威胁汉军侧翼。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参见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同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

    三年十月,越过太行山,与赵军战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参见井陉之战),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随之乘势不战而降燕。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今山东潍河)(参见潍水之战)之滨,平定齐地。至此,韩信东进2000余里,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三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附汉。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刘邦达到了在南方牵制、分散楚军之目的。项羽第二次率军东击彭越,兵至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闻汉军再次收复成皋,急忙引兵回救。汉军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形成对峙。是时,楚军北有韩信据齐地威胁都城;腹地有彭越游动作战,又须分兵南据九江,以致兵力分散,腹背受敌,粮草匮乏,欲战不能。刘邦则据荥阳、成皋之战坚守不战。四年八月,楚军粮尽,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史记·项羽本纪》),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

    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亦欲西返。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史记·项羽本纪》)。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并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早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封王。十二月,调集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40万人,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参见垓下之战)。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项羽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点评: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楚汉战争汉军防御时期作战地图

    ://our。3320。/papaland/upload/10/post…10…1109731919。jpg

    楚汉战争汉军进攻时期作战地图

    ://our。3320。/papaland/upload/10/post…10…1109731940。jpg

    楚汉战争汉军追击时期作战地图

    ://our。3320。/papaland/upload/10/post…10…1109731981。jpg

中国战争 第一次河西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西汉与匈奴河西之战中的一次远程进攻战。

    西汉连续取得河南,漠南之战(参见河南之战、漠南之战)的胜利,匈奴单于及右贤王部远遁大漠以北。对西汉威胁较大的河西走廊匈奴势孤力单。武帝刘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等部发起进攻。二年春,武帝以霍去病为骡骑将军,率精骑万人,自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进击河西匈奴。经过乌盩山(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之乌鞘岭),破遫濮王部众。渡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历五个王国,对降服者予以安抚,对抵抗者则击破,几乎俘虏单于之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向西北进击千余里,击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虏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获休屠王之祭天金人,共斩获8900余人。汉军亦损失十分之七,

    点评:此战,汉军以万余骑兵,实施远程进攻,连续突击作战,一举击败河西匈奴军。

中国战争 第二次河西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西汉与匈奴河西之战中的一次大纵深迂回突袭作战。

    二年春,汉军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参见第二次河西之战)胜利后,为保证作战突然性,稍事休整,于同年夏,发起第二次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战。以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分两路进击河西匈奴。以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为次要出击方向,牵制左贤王。霍去病率精骑渡黄河后,沿沙漠南缘,向西北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又转向西南,沿弱水(今甘肃纳林河)转向西南至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旧关遗址西南),又转向东,至祁连山(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部,酒泉市南),大破酋涂王。然后经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乌盩山(今甘肃乌鞘岭)而回到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前后降俘6500人,其中包括单桓王、稽沮王、呼于屠王,酋涂王及五王母、单于阏氏和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斩遫汉王等3。2万余级。汉军亦损失十分之三。公孙敖因迷失方向,未能如期与霍去病军会合。李广部4000骑出右北平数百里,因张骞部未能按时出塞,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参见李广、张骞击匈奴左贤王之战)。李广以圆阵对外防御,激战二日,死伤过半。张骞部赶到,左贤王才解围而去。汉军亦归。战后,伊穉斜单于怒休屠王、浑邪王,欲召至单于庭诛之。二王恐惧,遂请降于汉。休屠王悔,浑邪王杀之,率4万余众降汉(参见霍去病迎浑邪王降汉之役)。河西走廊之匈奴基本肃清。汉廷遂减北地以西戍卒之半。

    点评:此战距第一次河西之战时间极短,汉军采取骑兵大纵深迂回,由侧后进击的突袭战术,收到了突然袭击的效果,使匈奴受到歼灭性打击。

中国战争 定襄北之战

    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在西汉与匈奴战争漠南之战中,大将军卫青在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于)以北两次与匈奴单于主力之作战。

    五年,卫青率部奔袭漠南之右贤王,右贤王兵败率部北逃,使匈奴单于主力侧翼完全暴露(参见卫青击右贤王之战)。六年二月,武帝刘彻以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共10余万骑出定襄北数百里击匈奴。途中与单于主力遭遇,歼灭匈奴数千,然后回军定襄、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休整。同年四月,卫青率六将军共10万余骑再次出定襄,进击单于军主力,歼灭匈奴万余人。斩单于叔祖父藉若侯栾提产、俘单于叔父栾提罗姑比。作战中,年仅18岁的票姚校尉霍去病率精骑800,追击匈奴军数百里,斩获2000余。汉军损失亦大。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3000余骑激战中伤亡殆尽。赵信降匈奴,苏建逃回。赵信降匈奴后,建议匈奴单于退至大漠以北,远离汉塞,引诱汉军深入,待其疲惫时予以打击。单于从其计,将主力撤至大漠以北。

    点评:卫青两出定襄击匈奴获胜,重创单于主力,大大减少了东部匈奴对汉边郡的威胁,使河西匈奴更加孤立。

中国战争 杜陵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九月,赤眉农民起义中,赤眉军将领逄安率兵10余万,进击汉中割据势力延岑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的一次进攻战。

    是年九月,赤眉军向西就食,遇割据西北地区的隗嚣军阻击及六盘山区的大雪阻挡,被迫折返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是时,汉中割据势力延岑已兵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屯于长安东南的杜陵。为摆脱被动局面,赤眉名将逄安,即率10余万人进攻延岑,大败延岑与原更始帝刘玄的将军李宝联军数万人,斩杀其万余人,迫李宝投降,延岑收聚散卒奔逃。后李宝秘密联络延岑,约其再战,自己作内应。延岑挑战,逄安率部迎战。李宝乘机拔掉赤眉大营旌旗。逄安等久战疲惫,退还军营,见旗帜更换,大军顿即混乱溃散,逄安只率数千人逃回长安。

    点评: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