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外围据点飞机场、九龙山、凤凰山、坊子等50余处,肃清了四关守军。随后,暂停攻城,转入敌前练兵,山东兵团在完成攻城准备后,于23日夜突。然猛攻西城,以炮火结合坑道爆破,首先从城北打开缺口,突进5个连,在城墙上与守军展开激战。24日晨,后续部队登城,投入巷战,城南部队也相继突入,各部队密切协同,战至当夜,全部占领西城。26日夜,又一举突破东城,歼守军大部。27日午,残余守军由东南越城逃跑,被截歼于城外。与此同时,昌乐、安邱等地被围之守军亦相继被歼。战役发起后,青岛国民党军5个旅于4月5日西援,遭到第13纵队第39师和胶东军区部队的顽强阻击,滞留于大沽河沿岸。而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亲率由鲁西南调来的整编第84师、第75、第73师由济南东援,沿途被歼灭3000余人,27日被第7纵队和渤纵新13师阻于益都地区。在山东兵团攻克潍县后,国民党军东、西援兵于5月1日分头撤回。在战役过程中,国民党军出动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共617架次进行支援,被解放军击落两架。

    点评:此战,解放军共歼灭整编第45师、两个保安旅等部45670人,其中俘敌25600人,毙敌19170人,并争取潍县自卫总队和诸城自卫大队共1600余人起义;解散了广大产粮区和重要工矿区,使渤海、鲁中和胶东三区完全连成一片。

中国战争 金门战斗

    1949年10月,在漳厦金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对金门岛国民党军进行的渡海登陆战斗。

    大、小金门位于厦门以东海域,距厦门岛仅1。8海里。大金门东西大、中间小,形似哑铃,面积124平方公里。东半岛多山,北太武山可俯瞰全岛;西半岛多丘陵,金门城位于西岸中部。小金门隔水道与西半岛对峙,火力可互相支援。厦门国民党军被歼后,汤恩伯急从潮汕地区调兵增防金山,使兵力增至4万余人。其部署:以第5军率200师守备小金门;以第25军45师防守西半岛北部,201师位于金门城附近担任机动;以40师及刚抵金增防的第12兵团18军11师驻守东半岛;18军主力位于料罗湾附近地区。大金门除原有要塞炮兵工事外,仅于北岸古宁头及官澳等便于登陆地段,构筑野战工事和少数永久性工事,纵深工事薄弱。

    厦门解放(参见漳厦金战役)后,第10兵团主要领导人的精力主要用于城市接管,把攻打金门指挥责任交给了第28军前指。鉴于第28军主力及第29军1个团早于9月下旬进抵石井、莲河地区进行攻金准备,并已搜集到可运载3个团的民船,10兵团首长预计,第1波运送3个主力团上岛,船只当夜返回,第2波再运送2个团上岛,乘敌12兵团主力未到或到后立足未稳发起攻击,可完成预定任务。于是决定由第28军副军长肖锋统一指挥所属4个团及第29军3个团攻取金门岛,并定于10月24日夜发起战斗。肖锋根据兵团首长指示,决心以82、84、85师各1个团又1个营为登陆第一梯队,由82师统一指挥,在古宁头、官澳地段登陆突破,首歼大金门西半岛之敌,尔后会同后续梯队歼灭东半岛之敌;以82师主力和第29军85、87师各一个团为第2梯队,由军前指指挥。命令下达后,立即将临时征集到的船只配给第一梯队团,进行战斗编组。因时间仓促,既未组织演练,又未组织协同,船工与部队互不熟悉。而且船只不足,各团均有1、2个连队无船,等待续运。

    10月24日20时,244、253团分别自莲河、澳头东北港湾起渡,先向大嶝岛方向航行,与在该岛起渡的251团在海面会合(参见金门战斗)。24时,3个团的船队由大嶝岛海面向大金门开进后,队形即逐渐紊乱,通信联络也不畅通,82师指挥所又未随船跟进,各团即自行航渡。抵滩时适逢落潮,船只搁浅,又遭守军炮火猛烈拦阻,有的部队伤亡较大。25日2时,各团在约10公里正面上开始登陆突破。左翼244团在腰部北岸的琼林、兰厝间登陆,俘守军100余人,夺占了10余个碉堡;中路251团先头营在岛西北的安岐、林厝间顺利上陆,但其后续部队遭到守军炮火袭击,伤亡三分之一,右翼253团在岛西北端的古宁头、林厝间登陆后,于拂晓前攻占古宁头。各团登陆后均未组织船只返航接运第二梯队。登陆部队除253团3营巩固了古宁头登陆场外,其余部队在既未巩固登陆场,又未恢复建制的情况下,即按既定的作战方向,各自分散作战,向纵深猛插,于拂晓前攻占了西山、观音亭山、湖尾、湖南高地、安岐、埔头一带,给国民党军以严重杀伤。

    25日晨,守军201、45师及18、19军各一部在坦克、炮兵的配合下,对登陆部队实施全线反击。8时许又出动海军反复轰击滩头的船只和厦门至围头沿岸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及船只。各登陆部队英勇抗击,战斗十分剧烈。244团团长邢永生身负重伤,仍带领部队顽强抵抗。至12时弹药耗尽,该团人员大部牺牲。251团主力激战至15时,仅剩下10余人,最后突围至古宁头与253团会合。251团副团长冯绍堂率领2个班坚守林厝的几个碉堡,苦战9个小时,打垮国民党军7次冲击,随后也突围至古宁头。坚守在古宁头的253团与兄弟部队余部,连续多次击退国民党军的反扑。国民党军在埔头、林厝、古宁头一带均遭到解放军重大杀伤,其19军14师42团团长被击毙。黄昏后,国民党军撤至湖南高地一带休整。

    由于运送第一梯队的船只全部被毁,第二梯队无法航渡增援,登岛部队孤立无援。10兵团急令各部集中所有船只,运送后续部队前往增援。25日夜,246团1营6个排和87师259团2个连同时起航赴援,因风浪太大,仅有10个排登陆成功。增援部队与坚守古宁头的部队会合后,即向国民党军实施反击,因兵少力薄,未能奏效。26日拂晓,国民党军又在坦克、火炮和飞机配合下向古宁头进攻。解放军登陆部队与其激战终日,至22时,剩下的少数指战员利用夜幕向北突围,到海边寻找船只未获,遂转移到东南山区。27日下午,他们在双乳山附近隐蔽时被国民党军发觉,又继续转移。28日下午在沙头附近被国民党军包围,246团团长孙玉秀负伤后自尽,其余被俘。登陆金门的解放军在兵少力薄、后援不继的情况下,临危不惧,顽强战斗三昼夜,共毙伤国民党军约9000人。

    点评:此战,是人民解放军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次重大损失,登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次战斗失利的主要教训是,在胜利的形势下,高级指挥员轻敌麻痹,盲目乐观,战斗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就过早地转移了工作重心,忙于城市接管。同时,在作战指导上,对渡海登陆作战的特点和困难认识不足,只强调掌握战机,对敌情、海情缺乏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船只准备不充分,战斗组织指挥不严密,不同建制的3个多团没有统一指挥,仓促发起战斗,这就难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致使两批登陆部队3个多团共9086人(内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牺牲,一部被俘。

中国战争 锦州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

    锦州西距山海关近200公里,东距沈阳230公里,是国民’党军东北“剿总”与华北“剿总”连接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第6兵团部及2个军部、7个师及其他部队共10万余入,固守该市待援。为增援锦州,蒋介石从关内急调第39、第62军,第92军第21师,独立第95师,海运至葫芦岛,连同原驻守锦西的第54军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从沈阳调新1、新3、新6军,第49、第71军等共11个师又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实行东西对进,夹击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集中主力,首先攻占锦州的指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决定以5个纵队16个师和炮兵纵队主力夺取锦州,以2个纵队8个师在锦西以北塔山、虹螺山一线组织坚守防御,阻击“东进兵团”(参见塔山战役),以3个纵队11个师置于彰武、新立屯地区,组织运动防御,节节阻击“西进兵团”(参见黑山战役),以1个纵队主力位于高桥地区,为战役预备队。锦州攻坚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扫清锦州外围据点。9日,外围作战开始,经过激烈争夺,至13日,由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兵纵队主力组成的北集团攻占锦州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厂及黑山师、团管区,城北的配水池、亮马山;由第7、第9纵队和炮兵纵队一部组成的南集团攻占罕王山,前出至女儿河北岸;东面第它纵队攻占大、小紫荆山、百官屯、北大营。防守上述据点的国民党军一部被歼,大部退守城内。在外围作战的同时,攻锦各纵队进行了攻城准备,将交通壕一直挖到守军的阵地前沿。第二阶段,总攻锦州城垣。14日10时,东北野战军集中火炮360余门,向锦州城发动猛烈轰击,为步兵突击扫除障碍。11时左右,突击部队迅速突入城内,在打退守军的多次反扑后,继续向纵深发展。后梯队及时投入巷战。15日拂晓,攻城部队胜利会师,歼灭范汉杰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此时,残余守军约1。6万余人退守锦州老城,企图凭坚顽抗。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由南门和城东南角突破,第2纵队由城西北角突破,并迅速攻克该城,至18时战斗结束。

    点评:此战,东北野战军伤亡24548人,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其中俘范汉杰以下官兵8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使东北战局急转直下,对国民党军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

中国战争 晋中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至7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

    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攻克晋南军事重镇临汾(参见临汾战役)后,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为维持其统治局面,以5个军部、14个师、3个暂编总队,以及22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等,总兵力约13万人,布防于北起忻县、南到灵石、东至榆次、西至孝义、汾阳等15座城市的狭长地区,构成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为骨干的晋中防御地带,并以其第34、第43、第6l军各一部,及阎锡山“亲训师”、“亲训炮兵团”共13个团组成“闪击兵团”,进行机动作战,以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并乘机大肆抢掠小麦。

    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为保卫晋中麦收,削弱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有生力量,创造夺取太原的有利条件,以第1兵团第8、第13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北岳、太行军区部队各一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一部,共49个团6万余人,由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统一指挥,采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运动战的方针,发起晋中战役。

    6月11日,先以吕梁军区3个旅进至汾阳、孝义间打击抢粮的国民党军,并攻占仁岩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