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⑷蚊槭窀锩芩玖睿罴蒙钊巫芩玖畈坎文背ぃ壮珈尾文贝纬ご聿文背ぃ搜荽锶握尾恐魅危羧握尾扛敝魅巍:斡η铡⑻费雨'、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军至第8军军长;缪斌、李富春(共产党员)、朱克靖(共产党员)、廖乾吾(共产党员)、李朗如、林伯渠(共产党员)、黄绍竑、刘文岛分任第1军至第8军党代表或副党代表。为打通北伐的通道,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15团和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叶挺独立团,奉命先期入湘。上旬,叶挺独立团和第15团分别于渌田、金兰寺等地,击溃直系驻湘部队的进犯后,双方对峙于渌水、涟水一线。月底,第4军、第7军向湘南集结。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第l、第2、第3、第6军各一部约10万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开始向湘南集中。另有5万人留守两广,以防云南与福建等地军阀的袭扰。

    此时,各派军阀总兵力已达75万人。其中直系吴佩孚集团20万人,控制冀、鄂、豫三省及湖南大部地区。直奉孙传芳集团20万人,盘据赣、闽、浙、皖、苏五省。奉系张作霖集团35万人,占据东北三省及热河(今划规河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京、津地区和山东等地。根据军阀之间的矛盾和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与态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以布柳赫尔(化名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利用矛盾,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确定了逐次击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作战计划。7月9日,国民革命军于广州誓师北伐。

    两湖战场7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利用直系军阀吴佩孚正率主力,联合奉系张作霖部同冯玉祥国民军激战于南口之际,以第4、第7、第8军首先向湖南发起进攻,接连突破涟水、渌水,攻占娄底、湘乡、醴陵,11日占领长沙。吴佩孚驻湘部队退往汨罗江北岸,会合湖北援湘军,在汨罗至平江一线布防。是时,黔军袁祖铭部向国民革命军投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第l0军。国民革命军遂于8月12日调整部署,以第9、第10军为左翼军,湘军贺龙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亦加入左翼军行动,由湘西向湖北沙市、荆门推进;第4、第7、第8军为中央军,沿粤汉路继续向武汉进攻;第2、第3军为右翼军,对江西采取攻势防御,掩护中央军侧背;第1、第6军为总预备队。8月19日,中央军一举突破汨罗江防线,乘胜追击,攻占岳阳、通城、蒲圻(参见汨罗江战役)。左翼军进至澧县、津市一线。吴佩孚鉴于北伐军有直捣武汉之势,急率主力南下,在粤汉铁路汀泗桥、贺胜桥据险构筑阵地,以图寻机决战。26日,第4军乘直军部署尚未就绪,一举攻占汀泅桥(参见汀泗桥战役),并乘胜占领咸宁。30日,第4、第7军经激战攻占贺胜桥(参见汀泗桥战役)。直军全线溃退,国民革命军直抵武昌城下。第8军于嘉鱼至金口间渡过长江,向汉阳迂回。9月3日至5日,第1、第4、第7军两次对武昌发起强攻未果。6日,汉阳守军一个师倒戈,第8军乘机占领汉阳。7日,攻占汉口。吴佩孚率直军一部退往河南。第8军乘胜追击,于16日进占武胜关。中旬,第4、第8军继续围困武昌,第7军向鄂赣边机动。10月10日,武昌守军1个师投诚,第4、第8军在其接应下攻占武昌,歼直军2万余人(参见武汉战役)。至此,两湖之战胜利结束。12月,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从广州迁往武汉。在北伐战争胜利发展之际,9月17日,冯玉祥部国民军在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改编为国民革命联军(简称国民联军)。

    江西战场8月下旬,孙传芳见吴佩孚部在两湖战场败局已定,乃一变其中立态度,急从苏、浙、皖调兵10万入赣,准备进攻湘鄂,从侧翼切断北伐军的后路。9月上旬,国民革命军乘孙军集结未毕,分三路入赣。3日,第2军和第5军一部,第14军(由原孙军赖世璜师投诚改编)组成赣南军,攻占赣州、泰和等地,继续向北发展进攻。6日,右翼军第2、第3军,由湖南济阳、茶陵,左翼军由湖北通城,向南昌至浔阳(今九江)一线的孙军展开进攻,发起第一次南浔路会战。右翼军在连克宜春、万载后,18日又克新喻。左翼军在攻占修水、高安后,19日一度攻占南昌。22日,孙军主力自九江沿南浔路南下,第6军被迫于24日退出南昌。此时,国民革命军第7军由鄂入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以第7军向德安,第6军向永修,第2、第3军向南昌,分三路再次发起南浔路会战。10月上旬,第2军攻占漳树、丰城,第3、第7军攻占德安得而复失,第6军进攻永修失利,第1、第2军进攻南昌未果。13日,国民革命军被迫全线后撤。10月底,国民革命军第4军奉命入赣增援。赣南军在清除了南昌以南的孙军后,与主力会师。11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发起第三次南浔路会战。4日,第4、第7军为左翼军攻占德安、马回岭,截断南浔铁路。6日,第6军组成的中央军攻占乐化、涂家埠。7日,第2、第3、第14军组成的右翼军攻入南昌。孙传芳在江西的部队全部被歼(参见江西战役)。

    闽浙沪宁战场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l军主力由广东出发向福建永定推进,第14军第2师由赣南前出汀州,先后对孙传芳闽军周荫人部发动进攻。随后,第2军第6师、第14军第1师从赣南对福建发动进攻,从北、西、南对福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此时,福建省内十路军民为响应和配合国民革命军的行动举行起义。12月9日,国民革命军占领福州。闽军5万余人全部被歼或改编。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调整部署,编为东路军、中央军、西路军三个作战集团,以东路军从江西、福建出发,向浙江发动进攻;以中央军由江西出发向皖南、南京发动进攻;西路军驻守湖北,牵制防范河南吴佩孚部。中央军又分为江左军和江右军两路。在国民革命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原属孙传芳军的浙军夏超部与驻守皖南的皖军陈调元等部相继倒戈。2月18日,东路军占领杭州。3月上旬,开始进攻淞沪。6日,中央军江右军攻占芜湖,15日,攻占当涂。21日,中国共产党为配合北伐,在周恩来等领导下,组织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23日,东路军进占上海后,转兵西进,与江右军会攻南京。孙军退往江北。西路军仍驻守湖北以阻止河南吴佩孚的进攻。

    “四·一二”政变与武汉政府的北伐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北伐军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之际,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集团与帝国主义相勾结,1927年4月12日于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领导下,对政权、军队和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国民党新右派妥协退让,对工农运动压制阻挠,在紧要关头交出工农武装,从而使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北伐战争遭到严重的挫折与失败。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相对立。是时,奉军lO余万人进入河南,占领许昌、郑州,吴军残部退往南阳。奉系直鲁联军15万人进驻安徽、江苏的江北地区,与孙军共同协防。4月18日国共两党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北伐。5月1日,武汉国民政府兵分三路向河南进军,迎击奉军。同时,冯玉祥国民联军在占领陕西之后,亦挥师东进,参加会攻河南。14日,武汉国民革命军与奉军激战于汝南、上蔡一带,迫使奉军退守郾城、许昌地区,26日至28日,又于临颖击溃奉军主力,连克郾城、许昌、新郑。在武汉北伐军和国民联军的联合进攻下,31日奉军放弃郑州、开封。6月1日,武汉国民革命军与国民联军会师郑州。奉军退往黄河以北……此时,南京政府亦决定继续北伐,于6月初先后攻克徐州、海州(今连云港),进入鲁南。26日,国民联军在南阳全歼吴佩孚残部。7月15日,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由河南全部撤回武汉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下旬,南京政府军为防备武汉政府军东进,从鲁南撤退至长江以南。8月,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孙传芳军遂乘机反攻。下旬,南京政府军于龙潭战役中歼孙军5万余人,再次渡江北上。12月16日,国民革命军与国民联军会师徐州。孙军、直鲁联军退往鲁南。

    宁汉合作与东北易帜1928年1月,国民党内部的宁、汉、沪、桂、粤各派系,经过政治、军事上的反复争斗后,复归于合流,蒋介石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所属部队统编为第1、第2、第3、第4集团军,兵力约百万人。这时,张作霖已将奉军及依附他的孙军、直鲁联军统编为安国军,下辖第1至第7方面军团,兵力约60万人。4月,国民革命军第l集团军对鲁南发动进攻,第2、第3集团军对直隶暂取守势。5月初,第1集团军占领济南(参见济南战役),受到日军干涉后绕道北上,进军京津。第2、第3、第4集团军转守为攻,从河南、山西沿正太(正定至太原)、京汉(北京至汉口)、京绥(北京至绥远)铁路推进,先后攻占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等地。6月初,京津地区处于国民革命军三面包围之中,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将主力与大批军用物资撤往东北,并与南京政府代表达成协议,和平交接北京。3日,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军炸成重伤,不久身亡。安国军宣告解体。6日,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进驻北京。北洋军阀把持10余年的北京政府最终覆灭。7月,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职。8月,国民革命军于滦河地区歼灭孙军、直鲁联军残部。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改旗易帜。30日,奉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四川、云南、新疆等省也已宣布服从南京政府。历时两年多的北伐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并且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中国战争 成都之战

    1923年(民国十二年)3月,在三七二十一与一三边之战中,川军邓锡侯等部在四川间道奔袭成都的刘成勋部的战斗。

    2月,在熊克武领导的第1、第3军、四川边防军,与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唐廷牧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