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皇帝,旋下令改次年为洪宪元年。

    在袁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蔡锷、李烈钧分任第1、第2军总司令,唐继尧任都督府都督兼第3军总司令。计划第1军攻川,第2军入桂、粤,第3军留守云南,乘机经黔入湘,尔后各军在武汉会师北伐。另由都督府左参赞戴戡率一部兵力入黔策动起义。袁世凯急令北洋军和川、湘、粤等省军队共约8万人;从川、湘、桂三路攻滇,企图一举歼灭云南护国军。第1路司令马继增率北洋陆军第6、第3、第20师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经贵州从东面攻入云南,第2路司令张敬尧率北洋陆军第7师和第3、第6、第8师各一部,与驻川北洋军和川军会合由北面进攻云南。曹锟任第1、第2路总司令。第3路为广东陆军第1师师长、云南查办使龙觐光部由粤经桂入滇,袭扰护国军后方。

    四川之役1916年1月16日,蔡锷所部刘云峰梯团抵达滇川接壤之新场。17日,向川南镇守使伍祥祯部发起进攻。次日;占领四川高县西北之横江。19日;向叙府(今宜宾)西南之安边进攻。第1支队在正面实施佯动,第2支队利用夜暗迂回至安边侧翼,突然发起攻击,伍部向叙府溃逃。护国军乘胜追击,21日占领叙府。嗣后,袁军分四路反攻叙府,均被击退。

    27日,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贵州独立,并派出两路黔军协同云南护国军作战。一路由黔军第1团至第3团合编为护国军东路支队,王文华任司令,进击湘西。一路由第5、第6团和戴戡所率滇军合编为滇黔联军右翼军,戴任总司令,向四川綦江、重庆一带进攻。2月13日;戴部抵川黔边境松坎(属贵州桐梓)。14日,向川军第1师等部发动进攻,至18日,连克綦江以南之东溪、马口垭等地。下旬,袁军陆续增兵向戴部反攻,戴部相继退守东溪、松坎,与敌对峙。

    蔡锷所部赵又新梯团一部与已起义川军刘存厚第2师,于2月初联合向四川泸州发起攻击,一度占领泸州外围蓝田坝、月亮岩等要点。北洋军陆续抵泸后,护国军寡不敌众,退守纳溪等地待援。23日,蔡锷根据敌我态势,决定采用两翼包围、正面突破战术,以攻势防御消灭袁军。28日开始反击,战至3月6日,袁军伤亡惨重,护国军亦因弹药不济,人员疲惫,分路撤出纳溪至叙蓬溪(今护国镇)一带有利地形休整。15日,蔡锷乘袁军官兵厌战,物资补给极其困难之机,决定集中主要兵力分三路反攻纳溪。17日,担任主攻的右翼赵又新梯团从纳溪以东之白节滩发起进攻;中路顾品珍梯团在正面牵制敌军;左翼刘存厚部攻占江安,保障主力侧翼安全。19日,护国军全线突破袁军前沿阵地,歼敌一部。至3月底,陆续收回失地。袁军伤亡甚众,无力继续作战。

    湘西之战王文华率护国黔军于1916年1月下旬进抵黔湘边境后,立即分路向湘西袁军进攻。第1团于2月2日晚乘湖南晃州(今老晃)城中袁军欢度旧年除夕之机发起攻击,袁军不备,次日败逃蜈蚣关(距晃州东约15公里)。黔军进占晃州。4日,攻克蜈蚣关,歼袁军第5混成旅和镇远道守备部队各一部。第3团于2月5日克黔阳。其间,第2团攻占麻阳城外围部分据点,曾两次攻城未果。13日,第1、第3团联合向沅州(今芷江)发起攻击,袁军弃城逃走。14日,黔军占沅州。王即以第1团一部兵力支援第2团再攻麻阳城,16日攻克该地。至2月下旬;护国黔军连克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击溃袁军约3个混成团兵力。3月中旬,袁军向麻阳、黔阳等地发动反攻。护国黔军顽强抗击,牵制湘西袁军向主要方向四川转移兵力。

    滇桂边之战李烈钧部于1916年2月20日由昆明向广西开进。3月初,在滇桂边境之广南、富宁地区与龙觐光部展开激战。第2军张开儒梯团于富宁东面之皈朝地区击退龙军第1路司令李文富部多次进攻,双方成僵持状态。第2军方声涛梯团与龙军第2路司令黄恩锡部在广南地区激战数日,将黄部击退。15日,宁武将军陆荣廷通电宣布广西独立。云南护国军趁势向龙军发动反攻。与此同时,由云南前出广西截击龙军的第3军赵钟奇梯团进抵西隆(今广西隆林);与方声涛梯团夹击黄恩锡部。黄部战败,残部向滇南逃窜。由第3军一部改编的挺进军黄毓成部,此时亦由云南经贵州兴义进抵广西百色,协同桂军包围龙觐光指挥部;并将其全部缴械。李文富见大势已去;率众投降。窜至滇南的龙军第3路龙体乾土匪武装和黄恩锡残部,遭第3军刘祖武等部阻击,部分被歼;部分逃离滇境。

    袁世凯三路攻滇计划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袁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又连受挫折,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为彻底推翻袁的独裁统治;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益陷窘境,6月6日病死。

    点评:此战,蔡锷等护国军将领依靠人民支持和部队旺盛士气,适时变更部署,持重待机,重视瓦解敌军,并采用佯动、袭击、割裂等手段,使护国战争赢得胜利。但是,护国军将领在作战指挥上也有失误之处,战略目标与主观条件不相符合。护国战争刚开始,就分向川南、湘西、桂粤三个方面进攻,兵力过于分散,因而在四川这个主要作战方向上未能达到占领叙、泸、綦并进而攻占重庆的作战目的,反而在袁军反击下后撤。其次,战前准备不足,使战争过程中兵员、饷械的补充和供应跟不上。护国战争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但代之而起的仍是直、皖、奉北洋集团的军阀统治。

中国战争 黄海海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

    是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战争在陆上和海上两个战场全面展开。随着日本陆军在朝鲜半岛节节北进,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也向北推进到朝鲜半岛仁川至大同江口一带驻泊,企图切断中国至朝鲜的海上运输线,寻机同中国海军主力决战,歼灭北洋海军,夺取黄海和渤海制海权,为实施其在中国渤海湾登陆并进行陆上战略总决战的计划创造条件。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命率舰队主力18艘舰只,护送运输船载陆军4000人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增援平壤。次日上午登陆完毕后,舰队准备返航。11时许,由海洋岛向东北方向搜索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海域发现北洋舰队,随即准备实施攻击,北洋舰队立即启航迎战。丁汝昌发出作战命令:姊妹舰对舰,构成基本战斗单元,全舰队一律以舰首对敌;各舰随同旗舰运动。北洋舰队10艘主战军舰排成雁行阵(横队)迎敌,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居中,左翼依次为巡洋舰“靖远”、“致远”、“广甲”和“济远”;右翼依次为巡洋舰“来远”、“经远”、“超勇”和“扬威”。在列阵过程中,由于各舰航速不一,北洋舰队的迎战队形实际成为“定远”和“镇远”突前的不规则横队。另外,巡洋舰“平远”、“广丙”及2艘鱼雷艇位于主战舰艇编队右翼后方,未列入迎战队列;炮舰“镇中”和“镇南”及2艘鱼雷艇,进入大东沟护卫陆军登陆,未及随舰队返航。日联合舰队12艘军舰则以纵队迎战:第一游击队4舰依次居前;本队6舰依次居后;“西京丸”和“赤诚”2舰列于本队后尾左侧(非战斗侧)。当双方舰队驶距6。4海里时,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稍向左转向,准备攻击北洋舰队右翼。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约3。2海里时,北洋舰队首先发炮,战斗开始。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向北洋舰队右翼实施猛烈攻击,“超勇”和“扬威”二舰中弹起火,先后沉没。交战初始,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飞桥被震塌,正在飞桥上指挥舰队作战的丁汝昌摔伤,右翼总兵兼“定远”管带刘步蟾代替指挥。不久,“定远”舰信号设备被日舰炮火击毁,全舰队失去统一的战场指挥,诸舰各自为战。日联合舰队采用机动战术,第一游击队和本队分别向左后、右后方向转向,对北洋舰队实施分割包抄。北洋舰队队形被切断,顿时混乱,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激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多处中弹,弹药用尽,舰身受伤倾斜,管带邓世昌见日先锋舰“吉野”横冲直撞,断然下令开足马力,准备用舰首冲角撞击“吉野”,与之同归于尽。不幸,“致远”冲向“吉野”时被日舰鱼雷击中,舰体破裂后下沉,邓世昌拒绝救援,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15时30分,受到日舰围攻的“定远”和“镇远”二舰奋力御敌,重创日旗舰“松岛”,日舰队被迫改“桥立”为旗舰。“靖远”管带叶祖跬亦主动升旗代理舰队指挥。17时40分,天色渐暗,日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鉴于已伤数舰,且怕受鱼雷艇攻击,下令收队,向东南方向撤出战场。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亦收队返航旅顺。在海战过程中,“济远”和“广甲”两舰逃离战场,“广甲”在三山岛搁浅后被日舰击毁。

    点评:在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中,日军指挥处置有方,战术运用得当,充分发挥了第一游击队航速高和舰炮射速快的优势,运用灵活的战术,始终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损失较少,只有5艘战舰受伤,伤亡仅290人。北洋舰队的战场指挥严重失误,丁汝昌采取了极其不利于发挥机动与火力优势的阵法与战法,且交战不久即失去了对全舰队的统一战场指挥,加之弹药不充足,因此舰队损失重大。此外,“济远”率先逃跑,也影响了斗志,“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被击沉击毁,“靖远”和“来远”受重伤,伤亡官兵约千余人。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临危不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取。此战后,黄海制海权落入日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产生不利于中国的决定性影响。中日海军在此战中的战术和指挥的实践,对世界近代海军的装备发展及海战理论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战争 黄飘之战

    1869年(清同治八年)5月,黔东南苗民起义军在贵州黄平东南伏击清军的著名作战。

    是年,清政府进一步增兵贵州,“围剿”起义军。湖南巡抚刘昆遣记名按察使黄润昌、道员邓子垣率万余湘军入黔。总理湖南援黔军务的席宝田令记名提督荣维善部配合新到湘军向黔东南苗民起义军大举进攻。3月,湘军攻占镇远府、卫二城。4月又连占清江(今剑河)和施秉。5月初,黄润昌、荣维善、邓子垣率湘军1。8万余人,攻占苗军重要据点白洗寨和瓮谷陇,随后继续向黄平方向进攻。瓮谷陇至黄平,中有黄飘苗寨,两山夹峙,地势奇险,仅有羊肠小道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