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方向,即东(在洛林)和东北方向——从凡尔登到梅斯(当德军经比利时发动进攻或为了应付军事行动开始后可能形成的局势时用于后一方向)。法国总参谋部对俄军在东战场的进攻寄予很大希望。在海战方面,法国海军应保障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其中包括保障阿尔及利亚殖民地军队调防法国的通路。并把奥匈帝国的海军封锁在亚得里亚海。英吉利海峡的法国舰队的任务是:防守基地和港口并支援英国舰队。俄国的战争计划具有进攻性,拟在加里西亚对奥匈帝国、在东普鲁土对德国同时采取积极行动。制定的计划有两套方案,如德国集中主力对付法国则实行“A”方案:以主力进攻奥匈帝国;若德国对俄国实施主要突击,则实行“r”方案:把主力用来对德国作战。一旦土耳其参战,则组建高加索集团军。给波罗的海舰队下达的任务是:防守彼得格勒的近海海域,阻止德国舰队突入芬兰湾。规定黑海舰队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实施深远海上封锁。英国计划把战争的全部重担都推给盟国军队,本国的陆军只起辅助作用。为了在大陆作战成立了远征军(含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海军应保障英国与殖民地及其军事同盟国或通商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的沿岸地带和舰队,保障输送赴法军队及其补给品。计划还规定要与敌舰队进行争夺制海权的总决战。比利时的战争计划以防为主。塞尔维亚的计划规定,单独地或与俄国联合对奥匈帝国作战。总之,协约国各国的计划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协调各国陆军和海军的行动,也没有制定出盟军总的联合作战计划,只有一个关于军队数量和在一定战役方向展开行动的约定。

    德国利用敌方尚未完成战争准备的战略良机,设法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暗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德大公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奥匈帝国事先与德国商定,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7月28日宣战并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炮击。俄国等协约国大国,建议奥匈帝国用和平方式解决冲突。但当奥匈帝国开始军事行动后,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又向法国宣战,同时向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的比利时宣战。英国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中立,但遭拒绝,遂于8月4日也对德国宣战。

    双方军队的动员,集结和展开是在开往边界的军队的掩护下进行的。在西欧战区,德国于8月17日,法国于8月18日完成上述行动。德军7个集团军和1个独立支队(约160万人,火炮5000门)在比、卢、法边界从亚琛到上莱茵约380公里的正面上展开。德军三分之二的兵力(约110万人)作为突击翼侧部署在梅斯以北200公里的正面上。最高统帅是威廉二世皇帝,实际上由小毛奇将军指挥(1914年9月14日起由法尔肯海恩将军指挥,1916年8月29日起由兴登堡元帅指挥)。法军(总司令为霞飞将军,1916年12月起为尼韦勒将军,1917年5月17日起为人贝当将军)编有5个集团军和几个师集群(132。5万人,火炮4000余门),在贝尔福—伊尔松的345公里正面上展开。比军(司令官为阿尔伯特一世国王)编有11。7万人,火炮312门部署在利勒运河、热特河一线(布鲁塞尔、那慕尔、列日地域)。英国远征军(司令官弗伦奇元帅,1915年12月起司令官为黑格将军)编有7万人,火炮328门,于8月20日前在法军第5集团军左翼,即勒卡托、莫伯日地域展开。在西欧战区共展开300余万人和火炮9600余门。盟国军队主要集团部署在凡尔登西北。

    东欧战区,德军把普里特维茨将军的第8集团军(20余万人,火炮1044门)派往东普鲁土,并把沃伊尔施将军的后备军(2个后备师)派往西里西亚。奥匈帝国(最高统帅弗里德里希大公,1916年11月起为查理一世皇帝)在加里西亚展开3个集团军和2个集团军级集群(75万人,火炮1848门,还有25万人尚未到达)。俄国在400公里正面上展开2个方面军(100余万人,火炮3203门):西北方面军(辖2个集团军,司令官日林斯基将军)在涅曼河和纳雷夫河展开,西南方面军(辖4个集团军,司令官为伊万诺夫将军)在维斯瓦河、西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地域展开。1914年8月2日起俄军最高统帅为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1915年9月5日最高统帅为尼古拉二世皇帝。奥匈帝国在与塞尔维亚接壤的边界展开2个集团军(14万人,火炮546门),由波蒂奥雷克将军指挥。塞尔维亚调出普特尼克指挥的4个集团军(25万人,火炮550门),黑山部署3。5万人和火炮60门。

    从正式宣战和总动员之日起直到主力投入作战,交战双方都采取了掩护军队在战区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西欧战区军事行动的特点是实施有限目的的进攻,东欧战区军事行动的特点,则是以骑兵较大的集群实施侦察。

    1914年战局速决战战略的破产西战场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

    1914年8月2日德军占领了卢森堡公国,8月4日侵入比利时,破坏了德国政府保障这两个国家中立的诺言。攻克列日之后,德国越过马斯河开始在比利时境内进攻,尔后又开始在法国发展进攻,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在这种条件下法军统帅部改变了计划,被迫把左翼各集团军调往比利时边境迎击德军。在右翼(在上阿尔萨斯、孚日、洛林)法军第1和第3集团军于8月7—14日发动进攻,但因德军侵入法国,2个集团军的进攻只好停止,并撤回到出发地位。8月21—25日德军与法军间之发生边境交战(1914)。德军利用右翼对法军形成的包围态势、机动自由以及兵力上的优势,因而获胜。法军边退却边进行后卫战斗,并实施了反突击。德军贪恋追击,改变了右翼主力的进攻方向。德军没有按原计划规定从西面迂回巴黎,却于9月4日前出到巴黎以东的马恩河。法军统帅部重新部署了军队,把2个重新组建的集团军(第6和第9)调到巴黎地域并转入反攻。9月5—9日在巴黎和凡尔登之间(马恩河两岸和埃纳河上游)展开了遭遇战——马恩河战役(1914)。参加这次交战的英法联军有6个集团军和德军5个集团军(约200万人)。结果法军获胜,迫使德军撤过埃纳河和韦尔河。9月16日—10月15日展开了被称为“奔向大海”的遭遇战斗和遭遇交战。战线一直延伸到海岸地区,这些战斗和交战才告结束。此后(到11月15日止)在佛兰德进行了交战。至此,战争的运动战阶段遂告结束。

    东欧战区,俄国西北方面军各集团军于8月17日对东普鲁士德军第8集团军转入进攻,次日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在加里西亚对奥匈军队转入进攻。在东普鲁士战役(1914)中德军第8集团军战败,并开始退却。德军统帅部打算放弃东普鲁士,但后来乘俄国第1和第2集团军行动不协调及其间形成缺口之机,不仅恢复原来的态势,而且击败俄军(先击败第2集团军,后击败第1集团军)。尽管俄军失利,但东普鲁士战役却给予盟军不可估量的援助,它迫使德军统帅部在马恩河会战期间从右突击翼侧抽调2个军和1个骑兵师到东普鲁士。在加里西亚战役(1914)中,双方在近400公里的正面上,投入100余个步兵师和骑兵师(约200万人)。会战过程中,俄国西南方面军解放了加里西亚。奥匈军队遭到惨重失败,直到战争结束,如无德军支援则无力进行进攻战役。在华沙—伊万哥罗德战役(1914)中,俄国各集团军转入反攻并将敌军击退至出发地位。罗兹战役(1914)没有达成预定目的。巴尔干战区,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军队发动了进攻,但未成功。黑山给予塞尔维亚军队重大的支援。

    在1914年战局进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战场。土耳其站在中央集团国家一方参战(1914年10月),从而出现了近东战区。该战区包括高加索、达达尼尔、叙利亚、巴勒斯坦、苏伊士、阿拉伯和美索不达米亚等战场;日本对德国宣战后又出现了远东战区。在高加索战场,俄国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官沃龙佐夫—达什科夫将军)在萨雷卡梅什战役(1914—1915)中击败了土耳其军队。在远东战区,经一系列激战,日本夺取了德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青岛要塞及其殖民地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其实,日本参战也就到此为止。澳大利亚夺取了新几内亚德属部分和所罗门群岛,新西兰夺取了萨摩亚群岛。实际上,德国于1914年已失去了自己在太平洋的全部殖民地。在非洲,英法联军夺取了德国殖民地多哥,1915—1916年又夺取了它的其余殖民地(德属西南非和喀麦隆)。

    英国在海上的军事行动,是对北海德国舰队实施深远封锁,德国则试图以战列巡洋舰袭击英国沿海地带,诱出并歼灭英国舰队的部分兵力,但未得逞。潜艇在与水面舰艇、运输船只的斗争中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促使各交战国重新考虑对潜艇作用的看法,加紧制造潜艇并采取措施组织舰队对潜防御。在黑尔戈兰湾、科罗内尔角(11月1日)和福克兰群岛(12月8日)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上决战(参见科罗内尔角海战、福克兰群岛海战(1914))。俄国舰队在黑海支援高加索集团军并保障了制海权。

    1914年战局是对各交战大国的兵力和能力的战斗检验。战局的结果使双方的短期战争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计划化为泡影。仅限于利用动员的军队和动员的储备物资,只靠军事工业而不是靠国家整个经济能力的战略也遭到破产。在西欧战区,从瑞土到英吉利海峡形成一个绵亘的阵地正面。协约国军队进攻正面总宽达300—400公里,加里西亚会战中推进纵深约为200公里,马恩河会战中推进纵深50余公里,两次会战持续时间分别为33天和5天,军队每昼夜平均推进速度为6—10公里。

    火力(特别是机枪火力)作用的提高引起了战术的改变。步兵在进攻中被迫放弃密集散兵队形,而不得不在战斗中利用地形并采用近迫作业。炮兵火力被公认是为步兵开辟道路的最有效手段。重炮兵显示了威力,而战前对它的作用估计不足。空军主要用于侦察,通信、校正炮兵射击和航空照相,而用于轰炸是罕见现象。飞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它们很容易被火炮击落。开始使用汽车运送军队。在防御中开始构筑堑壕。舰队行动的特点是舰队轻型舰只、潜艇和水雷武器作用的提高。

    1915年战局德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的计划落空西战场上的斗争

    敌对双方在进入1915年战局时都已元气大伤。为进行持久战,这些国家的经济需要重新调整。德国把主要兵力调到东战场,目的是使俄国退出战争。俄国大本营计划在两个战略方向实施进攻:在东普鲁土进攻德国,在喀尔巴阡山进攻奥匈帝国。德军统帅部掌握这一情况后,在两个方向组织了突击集团并先于俄军发动了进攻。在东普鲁士,德国第8和第10集团军于2月7日开始进攻,但未达成两面夹击俄军第10集团军的目的。德军只切哳并合围第10集团军的1个军(参见奥古斯图夫战役(1915))。俄军主力撤到格罗德诺、奥索维茨一线。俄军在下博伯尔河—纳雷夫河一线,在2—3月的激战中重创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