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评:明军的惨败,充分暴露了明廷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相反,也先的作战指挥则比较主动灵活,以2万军队,在面临数十万明军优势兵力的迎战下,主动由大同退至塞外,引诱明军出塞,寻机歼击。初战告捷,即步步深入。待明军饥疲不堪,仓皇撤退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追击,给明军以歼灭性打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一般认为,土木之败,是明王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中国战争 万全右卫之战

    明嘉清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之子辛爱率军攻明万全右卫(今河北万全)的作战。

    是年七月,辛爱率重兵攻万全右卫。明廷急命宣大、蓟辽各镇调兵应援,并令大同明军于天成(今山西天镇)、阳和(今阳高)间设伏,伺机击敌。辛爱自率10万骑攻西路。明总兵马芳率军赴援,与鞑靼侦骑相遇于马莲堡。堡垣多圮,马芳针对敌众己寡之势,拒绝部将修补城垣、据城防守之策,运甩空煽计,大开4门,偃旗息鼓,鞑靼兵于城外,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而马芳不为所动,鞑靼骑兵不断前来侦察,因情况不明,未敢攻城。次日,马芳发现鞑靼军开始撤走,率军出击,大败辛爱军。不久,辛爱军复由延绥平山墩(今陕西靖边东南)入塞,近迫延安。明固原(今属宁夏)总兵郭江率兵守御,坚壁不战。陕西巡抚陈其学,侦悉辛爱兵深入明境,营垒空虚,遣都司冯时泰领兵出边袭破其营。辛爱迅即率军北归。

    点评:此战,马芳先用空城计迷惑敌人,待敌后撤时,率军出击,最终获胜。

中国战争 王江泾之战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至五月,在明抗倭的战争中,明总督张经指挥大军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围歼倭寇的重要作战。

    嘉靖中期,盘据柘林(今上海奉贤东南)、普陀(今属浙江)等地的倭寇不时攻掠乍浦(今浙江平湖东南)、海宁、德清、杭州等地。三十四年四月,张经判断倭寇企图入侵王江泾,遂定分进合击的作战方略,歼倭于嘉兴与平望一带。命令参将卢镗率军迫倭进入王江泾地域,防敌向杭州方向窜犯;参将汤克宽领水师由乍浦向嘉兴运动,寻敌作战;张经亲督副总兵俞大猷驰赴苏州,南下平望,进行阻击。下旬,卢镗进至石塘湾(今浙江桐乡西),设伏待敌。不出张经所料,倭寇4000余人自柘林出发,避开明军防线,分路袭扰李塔汇、张庄、小昆山等地,旋自茆湖(今上海青浦西南)北上,欲攻苏州(今属江苏)。明军至陆泾坝,与倭寇接战。倭寇收兵南下,突袭嘉兴,进入明军伏击地域。卢镗督狼兵、土兵发起攻击,按预定企图将倭寇向嘉兴以北压迫,并尾追不舍。汤克宽按计划向王江泾前进。倭寇北逃平望,遭张经、俞大猷重创被迫窜向王江泾。五月初一,明军按预定计划,卢镗攻击倭寇前军,俞大猷追击于后,汤克宽率水师直插其中部。明军合力奋战。大败之,斩首1980余级。倭寇焚溺死者无数,余部300余人逃回柘林,匆匆登舟,入海东遁。

    点评:此战,明军兵力较强,布防严密,配合密切,有效地实施追击;围剿、分而歼之等战法,创嘉靖抗倭以来首次大捷。

中国战争 仙游之战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冬,在明抗倭的战争中,福建总兵戚继光指挥明军解围仙游(今屑福建),击败倭寇的城邑争夺战。

    是年冬,倭寇2万余人分乘百艘舰船,陆续在福清、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登陆。戚继光指挥军民与倭寇水陆交战12次,斩倭3000余人。倭寇以分散受挫,遂改变策略,集中攻城。倭寇万余兵力围攻仙游。知县陈大有率全城军民据城防守。戚继光根据敌情,调整部署:以一部随监军副使汪道昆往福州,防倭袭击省城;一部防守闽江、兴化,防倭深入腹地;又命把总傅应嘉统3000名水兵驻守漳州、泉州,控制沿海要地;自率6000名戚家军增援仙游。时倭寇环城立营筑垒,发动进攻。戚继光以兵力悬殊,决定以仙游城为支撑,抑留敌人,俟主力集中后,再谋歼敌。遂派亲兵200人乘夜入城,加强防守力量;命守备胡守仁领兵驻扎铁山,据险为垒,牵制倭寇;从各营挑选勇士500人,组成敢死队,不时袭击敌营;将大本营移至离倭寇较近的石马,四面布置疑兵,既遏制倭寇四出剽劫,又使其不能专意攻城。倭寇多次发动攻城,在城内守军顽强抗击和城外明军多方牵制下,均未成功。十二月二十三日,浙江6000名援兵赶到,戚继光决心转为进攻。为造成局部优势,计划以主力先攻南门外敌垒,然后转用兵力攻击其余,以期各个击破。遂命守备王如龙为左路、胡守仁为右路,协同中军合攻南垒;把总陈濠、游击李超分向东、西垒进行牵制性攻击;把总金科为预备队,随时策应各路;指挥吕崇舟、副总兵金文秀至铁山为疑兵,牵制北垒倭寇。二十六日,正当倭寇利用“吕公车”攻城时,明军主力分3路向南门外倭寇发起进攻,倭寇大败,退入南垒。明军奋勇冲杀,摧围拔栅而入。残倭逃向东、西门。胡守仁乘胜向东追击,与陈濠部夹击东垒倭寇,王如龙向西追击,与李超部夹击西垒倭寇。各路明军英勇突击,迅速突破东西两垒。残敌数千逃往北垒。戚继光亲率大军攻击北垒,倭寇大部被歼,仙游围解。

    点评:此战,戚继光准确判断敌情,及时调整部署,既不轻敌冒进,又不消极待援,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争取时间,抑留敌人。俟援军到达后,再以各个击破的作战指导,达到既解仙游之围,又歼围城之敌的目的。

    

中国战争 张献忠破明之襄阳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张献忠率起义军智取军事重镇襄阳的奔袭战。

    十三年八月,明督师杨嗣昌率军10万人入川,企图一举围歼张献忠、罗汝才部。张献忠以走致敌,由绵州(今绵阳)挥师南进,十二月克泸州。后绕巴州(今巴中)、达州(今达县)东下,沿途焚毁驿道,切断官军联络。十四年初,于开县大败明总兵猛如虎部,继而出川入兴山、房县(今皆属湖北),调动敌人。张献忠获悉杨嗣昌大营所在地襄阳城防空虚后,遂留罗汝才部牵制郧阳巡抚袁继咸部,自率精骑2000人,一昼夜疾驰300里,进抵襄阳城郊。二月初四,农民起义军28骑乔装官军,持截获的杨嗣昌军符令箭入城,当晚于城内纵火。张献忠乘势破城,杀襄王朱翊铭,尽获城中兵器、饷银。杨嗣昌闻变自杀。

    点评:此战,张献忠准确地掌握战机,迅速地机动兵力,巧妙地运用智战,里应外合,出奇制胜。

中国战争 西海之战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春,蒙古鞑靼部内部之间的争战。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鞑靼太师亦卜剌及卜儿孩等杀达延汗长子阿尔伦后,逃往西海(今青海湖),占据一方。达延汗死后,阿尔伦之子卜赤继汗位,亦称小王子。是年春,小王子的叔父蒙古右翼三万户吉囊策划出兵西海,进攻亦卜剌等。时卜赤拥兵10余万屯驻河套(位今内蒙古一带)地区,并分兵数万骑攻明边,掠延绥(今陕西榆林)、花马池(今宁夏盐池)等城,然后南进至固原,遭明守军阻击。吉襄果断决策,突然折师,率领5万兵马西渡黄河,奔袭西海。亦卜剌突遭袭击,不战而溃,损失惨重。吉囊乘胜扩大战果,歼灭亦卜剌、卜儿孩两部,控制西海,留兵驻守。

    点评:此战,吉囊采用声东击西之策,以攻扰明边作掩护,出其不意,奔袭西海,一举歼敌,充分体现了蒙古部落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特点。

中国战争 夔州之战

    明洪武四年(1371年)闰三月至六月,在明灭夏之战中,与夏军在夔州(今四川奉节)进行的一场攻坚战。

    是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分兵两路进攻四川明升夏政权。闰三月,征西将军汤和所率南路军抵达夔州大溪口。夏军凭借瞿塘天险,以铁索横断关口,由平章莫仁寿率军扼守。明升获悉明军入川,增派左丞戴寿、太尉吴发仁、平章邹兴等赴夔州构筑工事,加强防御。在铁索外北倚羊角山,南靠南城寨,凿两岸壁引缆修筑3道飞桥,铺设木板。置炮石木竿铁铳其上,傍桥两岸亦置炮,并遣重兵固守。面对夏军的坚固防御,明南路军配属部队将领杨璟决定分兵三路以进:由指挥韦权出赤甲山,进攻夔州;指挥李某出白盐山下,逼夔州南岸,以攻南城寨;亲率都督佥事王简等出大溪口,进攻瞿塘关。杨璟出师不利,为夏军击败,其它两路明军也被迫退还归州(今湖北秭归),在此顿兵两月。五月初五日,汤和再次率兵自归州进攻瞿塘关,因江水暴涨,驻兵大溪口,又顿兵月余。六月,朱元璋遣使切责汤和进军迟缓,延误战机,命其配合北路军加速进军。是时北路军陆续攻克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绵州(今四川绵阳),捷报频传。戴寿、吴友仁不得已分守夔州之兵,回援汉州(今四川广汉),以保成都。汤和遂率军自白盐山伐木开道,由纸坊牌溪趋夔州。初五日,右副将军廖永忠领兵抵达旧夔府,夏平章邹兴、副枢飞天张等出城拒战。初七日,廖永忠分所部为前后两阵,前阵既交战,出后军分两翼夹击,大败之。次日,复挥师进攻,擒其元帅龚兴,斩杀溺死者甚众。初十日,廖永忠进兵瞿塘关,以山峻水急,工事坚固,舟师难以溯水而进,乃决定分兵两路夹击。一路密遣壮士数百人,皆穿与草木同色的青萨衣(青蓑衣),携带小船,翻山渡关以出其上流;一路由廖永忠亲率出墨叶渡,分兵两道,一军攻其陆寨,一军攻其水寨,水路将士皆以铁裹头,船置火器。黎明,廖永忠攻破陆寨,继而上流水军顺流直冲而下,下流水军也溯流拥舟而上,火炮、火筒齐发,夏军大败,邹兴中火箭而死,遂焚其3桥,断其横江铁索,擒同佥蒋达等80余人,斩首千余级,溺死无算,飞天张、铁头张等逃去,夔州遂克。

    点评:此战告捷,明军突破瞿塘天险,为最终攻取重庆,消灭夏政权铺平了道路。

中国战争 新河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在台州之战中,参将戚继光指挥明军在新河(今浙江温岭北)击败倭寇的作战。

    是年四月底,倭寇大举进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分路攻掠宁海、健跳、桃渚等地。戚继光根据倭寇多路进攻,新河寇急而宁海寇多的情况,命兵备佥事唐尧臣率海门、台州之军救援新河,自率主力进剿宁海、桃渚、健跳之倭。时新河城内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守,人心恐慌。戚继光夫人发动妇女列阵参战,在城上布置旌旗,摇旗呐喊。倭寇遥望,不敢贸然攻城。二十六日上午,唐尧臣率2000人进抵新河城郊,展开战斗。倭寇突遭攻击,慌忙退守城南寺前桥。唐尧臣判断倭寇以房舍为依托,必然窜出掳掠,遂决定在新河城南列阵,将部队分为中、左、右和预备队,待敌窜出时将其击破。下午,倭寇果然列队出犯,被明军击溃。继而又遭明军围攻,死伤甚众。当夜,明军撤入城内,残倭乘机向温岭方向逃去。二十七日,明军追败之于温岭附近的新塘。少数倭寇乘雾向乐清方向逃窜。

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