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枪、弓矢、倭刀等。朝鲜水军兵力约4。8万多人(占朝鲜总兵力的1/4),拥有船舶488艘,包括战船80艘(每船80人),辅助战船192艘(每船30—60人),勤务船26艘。在这些战船中,李舜臣创造的“龟船”很有特色。这是一种大型战船,上复盖板,板上有十字小槽,不是小槽的地方,遍插利刃及锥尖。前为龙头,龙口是铳穴;后为龟尾,尾下亦有铳穴。两舷各有6个铳穴,铳穴下有橹8—10支。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攻击和防护能力均较好。日水军呈秀吉之曾说:“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可见朝鲜水师在李舜臣领导下,不仅武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是一支累败日军的海上劲旅。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二十五日,丰臣秀吉增兵北犯。第二年,中朝联军大举反攻,连续奏捷,将日军压缩在朝鲜南部明朝用于朝鲜战场的兵力约10万人(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1/8),后来逐渐增加到14万人。其中水师1。3万人,战船500余艘。战船的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栢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战船的武器精良,除弓、弩、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机、虎蹲炮等。据史料记载,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200米。

    3.中朝联军水师的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分三路从海上撤退。当时,中朝联军水师主力2。6万人,约有800艘战船,部署在古今岛一带海面,掌握了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制海权。明朝水师提督陈磷最先获悉日军撤退的情报,决定在海上阻击日军,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1)联军水师主力由古今岛向前推进,前出到左水营、猡老岛以东海面;(2)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作战指挥所;(3)以一部兵力占领猫岛(今韩国全罗南道顺天东南),封锁光阳湾(顺天东南),控制露梁津海峡(今韩国庆尚南道西南),截断小西行长所率第三军之退路;(4)以一部兵力在露梁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监视泗川、南海、固城各地日军之动向。

    三、作战经过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令后,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十一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500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其作战部署是:1。以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2。以陈磷率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面阻击,待机出击;3。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十九日丑时,石曼子率军万余、战船500只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遭陈磷部阻击,调头南下。天亮,日军发现前有伏兵,又向北回师,遭到北岸邓子龙部截击。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卷二第六十八页)联军驾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北岸邓子龙率士卒300登上朝鲜船,奋勇冲杀,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船包围。“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明史·邓子龙传》)战至中午,陈磷派水师副将陈蚕、游击季金率部来援。与此同时,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朝鲜李忠武公行述》对这场战斗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发,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石曼子不支,仅率50余只战船溃逃。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磷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李舜臣领先督战,中弹牺牲。其子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父指挥,继续同中国水师并肩战斗。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綖军夹攻顺天日军。小西行长率余部逃脱。

    点评:此战,在整个露梁海战中,日军死亡人数以万计,第五军主力几乎悉数就歼,舰船也几乎全部覆灭,其中200艘是在退潮时搁浅,被焚毁的。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上歼灭战。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年前由中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断其退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达到了全歼敌军的目的,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李舜臣牺牲后,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中国战争 麓川之役

    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一月至十三年(1448年)十月,明官军平定云南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叛乱的战争。

    元年十一月始,麓川宣慰使思任发起兵叛明,相继进攻孟定(亦称勐定,今云南耿马境内)、湾甸(今云南施甸东南)、南甸(治今云南梁河东北)、金齿(今云南保山南)等地。明廷命左都督方政、都督佥事张荣率军赴滇,协同右都督沐昂进剿。三年(1438年)七月,思任发遣兵万余人占据潞江安抚司(治今云南腾冲东南),自称“法”(法为滇王号)。四年(1439年)正月,明廷命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师进剿。因沐晟、方政抚剿主张相悖,致使方政孤军奋战,官军败绩。思任发乘势进犯景东(今属云南)、孟定,并攻占孟赖、盂达等地。五月,明廷命沐昂为总兵官,右都督吴亮为副总兵,都督佥事马翔、张荣为左右参将,率军进讨,败绩。五年(1440年)七月,沐昂遣都指挥佥事方瑛、指挥柳英率军败思任发于者章硬寨,斩首500余级。六年(1441年)正月,明廷命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都督同知李安、都督佥事刘聚为左右副总兵,都指挥使宫聚、都指挥佥事冉保为左右参将,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统率四川、贵州、南京、湖广等地兵15万,再次大举征剿。师至金齿,兵分3路:冉保率军自细甸(即湾甸)趋孟定,会木邦、车里之师(木邦宣慰司治今缅甸新维,车里宣慰司治今云南景洪);王骥、蒋贵由中路抵腾冲(今属云南);刘聚等自下江、夹象石合攻,径攻上江。官军首败之于上江,斩首5万余级,再败之于罗卜思庄(今云南盈江东南)等地,歼敌10余万人,继败之于麓川,歼敌数万(参见麓川之战),思任发携家眷逃往缅甸。七年(1442年)八月,明廷复命蒋贵、王骥等率军征讨思任发。八年(1443年)二月,师至腾冲,兵分5营,分道并进,大败叛军,焚舟数百艘,思任发复遁去。十年(1445年)十二月,缅甸宣慰使卜刺浪马哈省将思任发交给朝廷斩首,其子思机发仍据孟养(今缅甸卡杜附近)为叛。十三年(1448年)三月,明廷命王骥提督军务,宫聚为总兵官,张轨、田礼为左右副总兵,方瑛、张锐为左右参将,率南京、云南、湖广、四川、贵州土汉官军13万人讨伐思机发。十月,师抵金沙江,思机发率军列栅于江西以拒,官军乘木邦及缅甸(治今缅甸阿瓦)2宣慰司船200余艘强渡,突破其防线,大败之。追至孟养,再败之于鬼哭山等寨,斩获甚众,思机发不知所向。尔后,思任发少子思禄复拥众为叛,重新占据孟养。王骥以明军久战疲乏,且叛军难平,遂与思禄订约,授思禄为土目,许以得部勒诸“夷”,以金沙江为界,战争以和而终。

    点评:麓川之征,连兵10余截,转饷半天下,西南为之骚动,劳师无功,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祸,国力大为消耗。

中国战争 麓川之战

    明正统六年(1441年)十二月,明官军平定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叛乱(参见麓川之役)的一场攻坚战。

    是年初,明廷命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率军平叛。十二月,大军直抵其根据地麓川。叛军据峻山,在周围30里掘壕立栅以守,其东南依江壁立。王骥派3000人侦察进攻突破口,叛军伏兵突起,以象阵拒战。官军击败之。思任发复派兵由永毛摩泥寨至马鞍山抄官军后路。王骥调都指挥方瑛等率军6000人击败之,斩首数百级。叛军复以象阵拒战,方瑛挥师佯败,至有利地区予以反击,大败之,叛军外围力量几被消灭。适逢派往各地的分队捷报频传,遂刻期会师麓川。王骥遂传令添造攻具,部署进攻:以蒋贵攻西中门,王骥攻西北门,都指挥李信攻西南门,左参将宫聚攻西南江上2门,右副总兵刘聚攻东北门,右参将冉保攻东北出象门,以少卿李坟、郎中侯琎往来策应。发起总攻后,恰遇西风大作,遂纵火奋击,大败叛军,斩首数万级,思任发携家眷逃往缅甸。

中国战争 明成祖第一次亲征漠北之战

    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至六月,明成祖朱棣亲征蒙古鞑靼部的战争。

    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淇国公丘福率军北征,全军覆没后,朱棣遂决意亲征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并调集兵力50万人,运输军粮20万石。八年二月初十日,以皇长孙留守北京,率军出塞。其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