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振武城后,派人从城里向城外挖凿10余个地道,于半夜引兵从地道杀出,直攻可汗牙帐。唐军进至其帐下,回鹘兵才发觉,乌介惊慌失措,弃辎重逃走。石雄率兵追击,十一日,在杀胡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2万余人,乌介被枪刺伤后带数百骑向东北方向逃去,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多向幽州军投降。此后,唐北部边境稍为安定。

中国战争 唐击小勃律之战

    唐天宝六载(747年),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并兼安西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率军击败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的作战。

    吐蕃国王将公主嫁给小勃律王,小勃律及其周围20余国都归附吐蕃,不再向唐朝贡。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数次派兵讨伐,皆不胜。六载,唐玄宗敕令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兵万名前去征讨。高仙芝率军由安西(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出发,经过百余日行军进至特勒满川,乃兵分三路,命疏勒守捉使赵崇砒统3000骑出北谷,拨换守捉使贾崇权自赤佛堂进军,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自护密国入,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在吐蕃所据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附近)会师。时吐蕃在连云堡中有守军干人,又在城南15里处因山为栅,有兵八九千入。吐蕃军未料到唐军能突然至此,大为惊骇,依山拒战,滚木孺石齐发如雨。高仙芝命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率陌刀手从险处登山,与吐蕃军力战,自辰时至巳时,大败吐蕃,斩首5000级,俘虏千余人,余众溃逃。中使边令诚认为深入敌境过远,惧而不敢进,高仙芝遂让边令诚率赢弱士卒3000留守连云堡,亲率大军继续前进。三天后,军至坦驹岭(在今克什米尔西北境巴勒提特之北),下峻岭40余里就是阿弩越城。高仙芝担心士卒惧怕艰险不敢下岭,就先派二十余骑身着胡服扮成守卫阿弩越城的投降者,并诈称娑夷水(一名弱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上的藤桥已被砍断,吐蕃援军已无法过河。高仙芝假装闻讯大喜,遂率士卒下岭向阿弩越城进发。又过了三天,阿弩越城守军果然派人前来请降。次日,高仙芝进至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率千骑先行。席元庆俘获小勃律众大臣,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逃入石窟。仙芝至,斩杀大臣中死心依附吐蕃的数人,急令席元庆率人去砍藤桥。桥刚砍断,吐蕃大军赶到,面对湍急的河水束手无策。八月,高仙芝俘虏了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后班师。

中国战争 唐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唐朔州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勣率军在诺真水(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击败薛延陀军的作战。

    薛延陀是铁勒诸部中最强悍的部落,习俗与突厥相近。贞观二年,薛延陀酋长夷男率其部7万余帐归属东突厥。不久,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中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部共起反抗东突厥奴役,铁勒诸部皆推夷男为首领。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牵制颉利可汗,于三年遣使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大喜,建庭于郁督军山(今蒙古共和国境内杭爱山东支)。四年,薛延陀协助唐军平灭东突厥。

    东突厥灭亡后,漠北空虚,夷男率其部众东返故地,建牙于都尉犍山北、独罗河以南,正式建立薛延陀汗国,其辖区东至室韦,西到金山,南接沙碛,北界瀚海,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皆臣服,拥兵20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汗国,并伺机南侵。

    唐太宗见薛延陀日益强盛,开始对唐构成威胁,即采取扶持回纥和东突厥降众以抑制薛延陀的策略。十三年七月,唐太宗册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命他率突厥旧部渡黄河北上,在大漠以南建立汗国,以阻遏薛延陀南下。突厥返回故地,引起夷男疑惧。

    十五年十一月,夷男闻唐太宗将东封泰山,以为唐边境空虚,命其子大度设征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落兵马共20万,渡漠南下,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据善阳岭(今山西朔县北)进攻突厥。俟利苾可汗无法抵御,率部进入长城,据守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遣使告急。十六日,唐太宗命营州都督张俭率骑兵及奚、契丹诸部兵马从东包抄;李勣率士卒6万、精骑1200正面出击;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4万、精骑5000驻守灵武(今宁夏永宁西南);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1。7万人出兵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包抄薛延陀西部。并吩咐诸将:“薛延陀负其强盛,逾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卿等当与思摩共为犄角,不须速战,俟其将退,一时奋击,破之必矣。”(《资治通鉴》卷196)唐军分路出击,薛延陀军北逃。

    李勣挑选麾下及突厥精锐骑兵6000抄近路拦截,跨越白道川,一直追至青山(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大度设在诺真水摆开战阵,横亘10里。十二月十七日,突厥兵先出战,不胜,退兵,大度设乘胜追击,与唐军遭遇,薛延陀军万箭齐发,唐军马匹多被射死。李勣命士卒下马,手执长槊迎战,薛延陀军大败,被斩3000余人,5万余人被俘,大度设脱身逃走,其众至漠北,天降大雪,人畜冻死十之八九。

    点评:此役,唐军采用轻骑远程奔袭的战法,一举击败薛延陀主力,使其无力南侵。

中国战争 唐击焉耆之战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唐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率兵攻占焉耆国都(今新疆焉耆西南)的作战。

    焉耆国早在贞观初年即遣使入贡,一直与唐保持良好关系。十四年,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迎娶了焉耆王之女,约为唇齿之邦。焉耆从此对唐的贡赋多有缺漏。十八年九月,诏令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3000出银山道进攻焉耆。适逢焉耆王弟颉鼻叶护兄弟三人来至西州(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遗址),孝恪遂以颉鼻弟栗婆准为向导。焉耆城四面环水,国王突骑支仗恃地形险恶疏于防备。郭孝恪率军倍道兼行,夜至城下,命将士泅水渡河,拂晓时发起进攻,登上城堞,斩俘7000多人,擒获突骑支。郭孝恪留栗婆准代理国政,带着突骑支凯旋。三日后,屈利啜率.西突厥救兵赶至,囚栗婆准,令轻骑5000追赶郭孝恪,至银山(今新疆托克逊西)被郭孝恪击败。焉耆人拥立栗婆准堂兄薛婆那支为国王,仍然依附西突厥。

中国战争 唐灭百济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在唐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率军攻灭百济的作战。

    百济恃仗高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救。五年三月初十,唐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10万讨伐百济;任命金春秋为蜗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兵5万与苏定方配合作战。八月,苏定方自成山(今山东荣城)渡海,百济兵据熊津江(即今韩国南部锦江)口抵抗。苏定方进击,大败百济军,斩杀数千人,余众皆溃。苏定方水陆并进,直趋百济都城俱拔城(今韩国全州)。距城20余里,百济倾国来战,被唐军击败,杀万余人,唐军乘胜追击,入其外城。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逃向北部边境,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兵固守。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率左右逾城归降,百姓皆从之。苏定方乃命士卒登城立帜,扶余泰处境窘迫,只好献城请求处置。此后,扶余义慈、扶余隆及各城城主亦相继投降。高宗诏命在百济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中国战争 唐灭大齐之战

    唐中和四年(大齐金统五年,884年)四月至六月,在黄巢农民起义中,唐集中各路兵力,利用沙陀骑兵追剿撤往山东的大齐军,联合方镇和农民起义叛徒共同镇压了这支农民反唐武装的作战。

    唐中和三年八月,黄巢兵围陈州(今河南淮阳)。唐东北面都招讨使朱全忠率宣武兵于十二月进据亳州(今安徽亳县);东面兵马都统时溥率感化军扎营溵水;许州节度使周岌也引兵驰援,准备在陈州附近对义军打一次歼灭战。但是黄巢兵势尚强,周岌、时溥、朱全忠支持不住;又一起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唐中和四年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5万自陕州、蒲州渡黄河向东,会许、汴、徐、兖各道军于陈州。四月,诸道兵战败尚让,攻占太康(今属河南),攻克西华(今属河南),黄思邺败走。黄巢被迫解陈州围,引军北上故阳里(今河南淮阳北)。五月,故阳里地区大雨,积水三尺,大齐军营寨遭水漂淹,而李克用又引兵将来进攻。黄巢遂率军向北,攻占尉氏(今属河南)。令尚让以骁骑5000为前军进逼汴州。到繁台遭宣武将朱珍等的阻击,这时朱全忠已引军退还大梁(今河南开封),向李克用告急。李克用与忠武都监使田从异由许州(今河南许昌)出兵,在中牟(今河南开封西)以北王满渡正遇大齐军强渡汴水,李克用乘大齐军半渡水中,纵兵奋击,大破大齐军,杀万余人。尚让竟率万余人投降时溥。李谠、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和张归厚等大齐军将领也率部投降朱全忠。黄巢率余部走山东,也遭追兵掩击,在封丘(今属河南)与李克用的沙陀追兵展开激战,不幸失利,继续东走。这时天降大雨,李克用穷迫不舍,黄巢率义军过胙城(今河南延津东北)、匡城,东向兖州,身边只剩下近千人,而李克用追到冤句(今山东菏泽)时,骑兵也仅数百人,昼夜狂追200余里,俘虏黄巢幼子和大齐政权的乘舆、器服、符印及男女万人。由于人马疲乏,李克用遂返回汴州。这时,时溥穷追不舍,遣其将李师悦将兵万人,继续追击黄巢。六月十五日,武宁将李师悦与叛徒尚让追黄巢到瑕丘(今山东兖州)双方激战,义军战败。十七日,黄巢自刎于泰山狼虎谷襄王村(今山东莱芜西南)。从弟黄思邺、黄揆等同时自杀。余部在黄巢侄黄浩率领下,自号“浪荡军”转战于湖南一带坚持斗争。天复初(901—902年)曾攻占浏阳(今属湖南),后为湘阴反动武装邓进忠、邓进恩伏兵所杀。

    点评:唐廷使用少数民族的骑兵穷追猛剿黄巢退往山东的大齐军,固然是这一系列战斗中唐廷致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起义营垒里众多叛徒临阵变节,率部降唐,则是黄巢全军覆没的致命隐患。

中国战争 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

    隋末唐初,突厥始毕可汗趁中原地区战乱不休,开始重新崛起,屡次发兵甫下骚扰,支持刘武周、梁师都、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唐高祖李渊为集中精力统一全国,对突厥采取优容策略,并曾考虑迁都以避之。玄武门事变后,突厥颉利可汗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初登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20万,长驱直入,很快进至长安城西渭水便桥北。唐太宗亲至桥南,与颉利隔水对话,责其负约。唐军主力继至,军容严整。颉利见唐军有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