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败不堪,便无所顾虑地带领人马由蔡州返回汴梁。十二月,秦宗权被部将申丛执送朱全忠。经此一战,朱全忠不仅尽有河南,而且还为其攻占徐州创造了了条件。

中国战争 常山之战

    天宝十五载(756年)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常山(今河北正定)大败叛军史思明部的作战。

    李光弼以左兵马使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朔方军东出,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后(参见郭子仪击叛军之战),由郭子仪推荐,升任河东节度使。十五载二月初二,李光弼奉命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东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直指常山。当时,史思明率数万大军围攻饶阳(今河北深县西南)二十余日不下,常山兵力空虚。二月初五,李光弼率军进至常山郡。常山城内3000团练兵倒戈,抓住守将安思义出降,李光弼随即移军入城。史思明听到常山失守,立即放弃围困饶阳,亲率2万余骑直奔常山。第二天天未明,其前锋部队即抵达常山城下,史思明率大军相继而至,立即指挥攻城。李光弼遣步卒5000自东门出战,叛军堵门不退。李光弼令500弩手在城上万箭齐发,叛军死伤颇多,被迫稍退。李光弼再派弓箭手1000人,分为四队,轮流不断放箭,给叛军以很大杀伤,叛军抵挡不住,只得收军北退。李光弼派兵5000人出城,每人持一长枪,夹滹沱水相迎,叛军中箭者大半,只好后退。这时,李光弼闻报有叛军5000步兵自饶阳来,一昼夜行170里,正在常山东南九门县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当即派步骑各2000人,偃旗息鼓,沿河潜行。至逢壁,叛军士兵正在吃饭,唐军乘机掩杀过去,斩杀殆尽。史思明闻讯失色,只好撤军退入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李光弼初战告捷,常山9县,有7县归附唐军,只有九门、藁城(今属河北)尚在叛军手中。

    点评:李光弼据城固守,坚壁挫锐,又抓住战机,进行突然袭击,因而初战告捷。

中国战争 黄巢长安之战

    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在黄巢农民起义中,黄巢率领北伐义军攻取唐朝都城长安,把唐末农民起义推到顶峰的作战。

    十二月初三,黄巢义军攻克潼关,乘胜攻取华州(今陕西华县),留义军将领乔钤镇守。唐河中留后王重荣向义军投降。黄巢率军直趋长安。唐王朝接连收到警报,十分惊惶。为迟滞义军进攻,初四颁布诏书,授黄巢为天平节度使。黄巢识破缓兵之计,拒绝受命。这时张承范逃回京都,报告潼关失守情状,田令孜恐唐僖宗李儇见责,便归罪于宰相卢携,卢携服药自尽。唐僖宗急得无法,只得到南郊祭天,乞求神灵保佑。十二月初五,文武百官退朝时,听到黄巢义军攻进城的消息,各自逃散。田令孜带领神策军500人,护卫着唐僖宗慌忙出宫,只带得妃嫔数人与福、穆、泽、寿四王,西出长安金光门仓皇逃去。皇帝率先出逃,留下的军士及街坊市民争着到府库里盗抢金帛,长安陷入一片混乱。当天傍晚,义军前锋将柴存率军进入长安城。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数十名,至灞上(今西安市东)恭迎黄巢。黄巢乘金装肩舆,左右随从披长发束红丝带,手执兵刃,簇拥随后,辎重车辆络绎不绝,浩浩荡荡进入京城。老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义军见到贫苦百姓,便分给金帛。尚让沿途向大家宣传义军的政策,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象李唐虐待你们,大家只顾安居乐业。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太清宫斋戒后,在含元殿举行皇帝即位大典,黄巢登上丹凤楼,颁布大赦书,国号大齐,建元金统。以尚让、赵璋、崔谬和杨希古为宰相,起义军将领依次拜封。唐官三品以上停职,四品下留用,禁止军人乱杀无辜。

    点评:黄巢攻取长安,建立起以黄巢等农民义军领袖人物掌握军政实权的农民政权,使唐王朝两个多世纪的京城变成农民起义军的天下,标志着唐末农民起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中国战争 陈涛斜之战

    唐至德元载(756年)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房琯,在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被安军大败的作战。

    唐玄宗逃往四川后,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担负起领导全国抗击叛军的重任。至德元载十月初三,唐肃宗由灵武南下,抵达彭原(今甘肃宁县)。由成都刚到不久的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请求领兵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急于克复长安,见疏非常高兴,立即任命房琯为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并准其自选将佐。房琯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招讨副使,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房琯是个从未带兵打过仗的书生,好高谈阔论,自以为除他之外,没有人能担当平定叛乱的重任。李揖、刘秩也都是书生,根本不懂军事。后来虽补充了老将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使,可房珀却把军务都委托给李揖、刘秩二人。房琯将所部分三军:命裨将杨希文率南军,自宜寿(今陕西周至)进军;刘贵哲率中军,自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进军;李光进率北军,自奉天(今陕西乾县)进军。房琯以中军、北军为前锋,十月二十日,进至长安西北的西渭桥。二十一日,中军、北军与叛将安守忠部在咸阳东面的陈涛斜相遇。房琯搬出古兵书上的车战法,以牛车2000乘,两旁配以步骑,摆开阵势,冲向敌阵。安军顺风擂鼓呐喊,牛皆闻声惊骇。安军又纵火焚烧,唐军人畜大乱,牛踩马踏,你挤我推。安军乘机掩杀过来,唐军死伤4万余人,幸存者仅数千。二十三日,房琯又亲领南军出战,复遭大败。杨希文、刘贵哲都投降了叛军。新朝廷刚刚召集起来的兵力损失将尽。

    点评:此战,房琯不谙军务,临战又不分析战场的具体情况,只知照搬书本,泥于古法,因而招致惨败。

中国战争 黄巢陈州之战

    唐中和三年(大齐金统四年,883年)四月至翌年四月,黄巢在撤出长安,败走山东过程中,率领大齐军队与唐陈州刺史赵犨部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展开的一场耗时费力的错误攻坚战。

    是年四月,黄巢率大齐军退出长安后,经蓝田入商山,以勇将孟楷为前锋,进击蔡州(今河南临汝),节度使秦宗权大败投降,接着北上攻打陈州。陈州刺史赵犨估计黄巢如果不在长安败亡,必然东走,陈州首当其冲。所以他早就招兵买马,储备粮草,构筑工事,培城疏堑,把方圆60里之内的老百姓强行迁到城里。让其弟赵昶、赵翊,儿子赵麓、赵林分别领兵,加强战备,守卫陈州。五月,孟楷移兵项城(今河南沈丘),准备攻取陈州。赵犨十分狡猾,先示以弱,待孟楷轻敌无备,乘机袭击,杀获殆荆孟楷被俘,英勇就义。孟楷是黄巢的爱将,义军的重要首领。黄巢闻讯十分震怒,亲率全军屯于激水,誓为孟楷报仇。六月,他与秦宗权合兵,围攻陈州。掘堑五重,构筑多条通道,加紧攻城。陈州人十分害怕,赵犨给大家鼓劲,并曾几次引兵开城门出战,以鼓舞士气。黄巢攻城不克,愈加愤怒。遂在城北“起八仙营,如宫阙之状,又修百司廨署,储蓄山峙”,准备持久作战。十二月,赵犨遣人突围,求救于邻道,东北面都招讨使朱全忠,东面兵马都统时溥、许州节度使周岌,引兵驰援。朱 全忠战胜大齐军于鹿邑(今属河南),大齐军损兵2000余人,朱全忠进据亳州(今安徽亳县)。四年正月,黄巢兵力尚强,周岌、时溥、朱全忠等招架不住,共同求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出兵。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5万出天井关,自蒲州、陕州渡过黄河前来陈州。三月,朱全忠攻占大齐军瓦子寨,将领李唐宾、王虔裕投降。这时,李克用会合许、汴、徐、兖诸道军向大齐军全面发动攻势。四月,攻占尚让屯军的太康(今河南太康),接着进攻西华(今河南西华),黄思邺败走。黄巢闻知,遂退军故阳里(今河南淮阳北),陈州之围开始解除。

    点评:黄巢率大齐军主力部队围陈州近300日,大小数百战,不但未能攻拔其城,反而因胶着坚城,坐失战略反攻良机,给唐王朝调集各路精锐之师围追黄巢部队造成了机会,从而导致大齐军的总体失败。

中国战争 唐与南诏成都之战

    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在唐与南诏的战争中,南诏骠信酋龙领兵围攻成都,唐西川节度使卢陀组织守城,东川节度使颜庆复率援兵解围,击退南诏进犯的一场战争。

    十年,定边节度使李师望欲激怒南诏以求功,擅杀南诏使者杨酋庆。十月,南诏骠信酋龙率领数万人攻破归附唐朝的董春乌部。朝廷遂派太府少卿窦滂代替李师望。十一月南诏军进逼儁州(治越儁,今四川西昌),定边军都头安再荣守清溪关(今四川汉源西南),后退到大渡河北岸,与南诏军隔水相射,坚持九天八夜。酋龙秘密分军,越过雪岭之坡,占领沐源川(今四川沐川),窦滂派衮海将黄卓率500人前去抗击,结果全部覆没。十二月十四日,南诏兵身穿衮海部队的军装,假扮败兵,到江边喊船。骗过河后,窦滂部队才发觉。于是,犍为(今属四川)被攻陷,南诏纵兵焚掠陵(治今四川仁寿)、荣(治今四川荣县)二州之境。后数日,进逼嘉州(治今四川乐山),刺史杨态与定边监军张允琼勒兵抵抗。酋龙暗派奇兵自东过河,东西闪击官军,杀忠武都将颜庆师、张允琼败逃,余众溃散。二十九日,攻陷嘉州城。窦滂看形势危急,亲官率部列阵大渡河边。酋龙派清平官数人假称与窦滂讲和,却暗派部队乘船筏争渡,忠武、徐宿两军结阵抗拒。尚未交战,窦滂惊恐投环自缢,后被徐州将苗全绪发现救免。随后,苗全绪与安再荣等勒兵出战,窦滂趁黑夜单骑逃奔导江(今四川灌县东北)。诸将看到众寡悬殊,知明日再战凶多吉少,遂夜袭南诏军营,弓弩乱发,趁南诏军惊乱,引军迅速撤离。南诏兵遂进陷黎(治今四川汉源)、雅(治今四川雅安)、老百姓逃藏山谷,败军沿途抢掠,邛州(治今四川邛崃)军资储备尽落入乱兵之手。南诏兵所到之处,城池空荡,通行无阻。于是成都告急,左神武将军颜庆复奉诏率兵前来救援。十一年正月,西川民众纷纷逃入成都。当时成都并没有设防,只有子城,没有壕堑。人所占地不过一席。一下涌入众多百姓,住房、吃水都很困难,下雨戴箕盎自庇,取泥水澄饮。尤其是将士不习武备,节度使卢耽急召彭州刺史吴行鲁和前泸州刺史杨庆复共修守备,选将校,分职事,立战寨,设砲檑,造器械,严警巡逻,并张榜召募勇士,选得3000人,号称“突将”(即突击队),严阵以待。初五,南诏兵已到眉州(治今四川眉山),卢耽遣使与其约和,南诏不予理睬,且扣留来使,进军新津(今属四川)。卢耽告急于朝,朝廷命太仆卿支详为宣谕通和使。南诏骠信酋龙见卢耽待他恭谦,也就稍事盘恒,放慢进军速度,成都守备利用这段时间已初具规模。十一日,南诏军长驱直入,攻陷双流(今属四川)。二十日,直抵成都城下。卢耽已派先锋游弈使王昼去汉州(治今四川广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