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卒战溺死者干余人。

    点评:黑石之战,李密兼采“围魏救赵”之长,派兵退保月城,亲自抄袭隋军大营;随后,两军摆阵于石子河;既正面进攻又侧后袭击,收到了大败王世充的奇效。

中国战争 可洛峐山之战

    隋开皇二年(582年)六月,在突厥攻隋之战中,隋凉州总管贺娄子干率军在可洛峐山(今甘肃武威东南)地区,击败达头可汗军的作战。

    这年五月,突厥沙钵略、达头、阿波等5可汗率骑兵40万分路攻隋,各地隋军分别进行抵抗。达头军分两路疾进,其右路军在鸡头山(今甘肃平凉西)被隋将韩僧寿部击破,左路军继向武威、兰州开进。六月,达头率部攻兰州,贺娄子干率部迎战。双方在可洛峐山地区遭遇。达头军人多势盛,贺娄子干先采守势,阻川为营,断绝达头军的水源,俟其人马因缺水而困弊时,乘机进击,达头军失利,暂时迟滞了达头军的攻势。

中国战争 狼尾滩之战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在隋灭陈之战中,隋行军元帅杨素统军,在大将军刘仁恩部配合下,于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击败陈守将戚昕部的江河进攻战。

    当月上旬,杨素按隋灭陈作战部署,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今四川奉节东)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军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杨素认为:若白天进攻易为陈军发现虚实,滩流迅激,战船队形不易保持严整,对作战发展不利。决定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其击败。杨素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暗,令将士衔枚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今属湖北)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宜昌东)要点。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听所部。戚听逃走,部属全部被俘。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

    点评:此战,杨素恰当选择进攻时机,以水军突袭与两岸步、骑兵协同攻击,速战速决,取得首战胜利,为灭陈战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优待俘虏政策,有利于争取更多的陈军将士。

中国战争 黎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瓦岗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与宇文化及官僚集团的一次正面消耗战斗。

    这年六月,弑杀隋炀帝而独揽大权的宇文化及率兵10万自江都北指黎阳,分兵围瓦岗军将领徐世勣军于仓城。李密亲自带领2万步骑前去迎战。当时,隋越王杨侗已称帝,遣使授予李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等头衔,命令他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宇文化及兵至黎阳,与瓦岗军相遇,李密知宇文化及军粮草不足,利在急战,有意不与之交锋,却派兵阻遏其归路,又派遣徐世勣固守黎阳仓(今河南浚县西南)。宇文化及多次进攻仓城,仍不能克。李密算计着宇文化及粮已用尽;难以支持,于是假装与之讲和,以麻痹其部属。宇文化及却不醒悟,还寄希望李密赠送粮草,而对其部属用粮毫不控制。后来他发现中计,非常生气,与李密在卫州的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退屯于汲县(今属河南)。宇文化及部也力竭粮尽,部下又纷纷背叛他。便率部北趋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化及部将陈智略、张童儿等先后归附瓦岗军。起初,宇文化及留辎重于东郡(治今河南滑县东),派刑部尚书王轨守之。这时,王轨连整个郡一起向李密投降。

    点评:黎阳之战是瓦岗军以寡敌众的一场阻击战,对迟滞宇文化及北归东都,瓦解隋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战争 李渊击突厥之战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晋阳留守李渊反击突厥的作战。

    十二年,突厥多次寇扰隋北部边境,炀帝命李渊与马邑太守王仁恭率兵抗击突厥。时突厥已兵强马壮,声势逼人,而李渊、王仁恭两军合起来不满5000人。李渊挑选善于骑射的士卒2000人,让他们饮食起居完全模仿突厥人,以此适应他们的生活和作战方式。这些骑兵采用机动作战形式,伺机袭击突厥部队,前后屡次获胜,使突厥人对李渊颇为忌惮。

    点评:李渊在此役中的可取之处是:师突厥长技以制突厥。

中国战争 洛南之战

    隋义宁二年(618年),在瓦岗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在洛口仓(今河南巩县东北)附近的洛水之南,击败隋江都通守王世充的又一次重要作战。

    是年正月,王世充得到东都7万援军的补充后,在洛水之北进攻李密部,又被打败,于是,兵屯巩县(今河南巩县东南)之北,正月十五日命令诸军建造浮桥,伺机大举反攻瓦岗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形成桥先造成的部队先进攻、前后动作不一的局面。虎贲郎将王辩攻破瓦岗军外栅,李密营中惊扰乱作一团将要败溃。王世充却不晓得这时战况,鸣号角收拢王辩军,李密乘机率领敢死队猛烈反击。隋军大败,争相过桥,溺死者万余人。王辩等6员大将阵亡,王世充得以幸免,洛水之北的隋军全线溃散。王世充自知战败负罪,不敢回东都,带余部直奔河阳(今河南孟县南)。这一夜,疾风寒雨,军队士兵涉水过河衣服湿透,在途中冻死者又以万计。王世充独自带数千人马撤回河阳,自我关押请罪。越王杨侗在用人之际不敢惩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还东都,赐金帛、美女以稳定其情绪。王世充收拢逃亡流散的残兵,得万余人,屯兵含嘉城(今洛阳市东北);从此不敢轻易出兵。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却乘胜占领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义军迅速发展到30万人,陈兵于北邙山一线,向南威逼上春门。十九日,隋将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出兵抗拒。段达看到李密兵马强大,胆怯率兵退回。李密纵兵追赶,隋军当即溃散,韦津死于战中。

    点评:洛水南岸之战,李密数次抓住隋军撤退之机,猛击半渡之兵,穷追不舍,获得成功。偃师(今河南偃师东)、柏谷(今河南宜阳南)及河阳等地的隋将纷纷率部投降。江淮等许多地方的义军争先恐后响应瓦岗军,李密部队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战争 歧亭、延州之战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在隋灭陈之战中,隋行军元帅杨素与大将军刘仁恩率军,先后在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击败陈守将吕忠肃军的两次江河进攻战。

    八年十二月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作战后(参见狼尾滩之战),杨素率水军顺江东下。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次年正月,杨素分兵一部与大将军刘仁恩军相配合,猛攻陈军岸上栅障营垒,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激战40余次,隋军伤亡惨重,死5000余人。陈军尽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赏,激起隋军愤怒,拚死力战,多次获胜。所俘陈军将士,杨素则全部释放。在隋军猛烈攻击下,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栏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吕忠肃退据荆门之延洲,依恃荆门山险要地形,再次阻遏隋军。杨素派善于驾舟的巴延士卒1000人,乘“五牙”战舰(装有拍竿的楼船)4艘,用舰上拍竿击碎陈战船10余艘,俘2000余人,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身逃走。驻守江南岸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的陈信州刺史顾觉,也弃城逃走。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陈慧纪见形势不利,烧掉储蓄,率军3万、战船千余艘,顺流东撤,企图入援建康(今南京市),被秦王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处)以西。至此,长江上游为隋军所控制,阻止了上游陈军的东援,保障了下游主力的渡江作战。

    点评:此战,杨素、刘仁恩以水军、步兵相配合,先击破陈军江岸据点,再以水军战船接舷战,大破敌军。隋大型战舰“五牙”及重型拍竿装备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优俘政策对瓦解陈军、配合军事进攻,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战争 李密与王世充邙山之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在瓦岗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李密与抢先在洛阳发动宫廷政变成功的王世充,在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一带发生的大规模作战。

    自从李密向隋皇泰主杨侗称臣以后,在与宇文化及作战时,每获胜都遣使向杨侗告捷,逮住杀害隋炀帝的凶手于弘达也及时献上,以求恩宠。杨侗召李密入朝议事,部队开到温县(今河南温县东北),王世充杀元文都等,在东都洛阳抢先发动子宫廷政变。李密入东都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驻扎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唐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抓住瓦岗军久战疲惫军心不稳,尤其是破宇文化及时,伤亡很重又未得到休整之机,挑选精锐兵马2万余人,马2000余匹,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桥,以便与瓦岗军决战。李密留王伯当守大本营金墉城,亲领精兵出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在商议作战方案会议上,裴仁基提出乘洛阳空虚,率精兵逼东都,使王世充奔命疲劳,将其击破的建议;魏征提出以逸待劳奇策,李密都不予采纳,却采纳多数将领的欲战主张。王世充部队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在偃师城北攻打瓦岗军将领单雄信。瓦岗军骁将裴行俨、孙长乐、程咬金等10余人皆遇重创。当时,李密初胜宇文化及,轻视王世充,不设壁垒。王世充夜遣200余骑潜入北邙山,埋伏溪谷之中,次日凌晨,动员部队誓死冲锋,未等李密军成列,抢先发起猛攻。李密军战败,其部将裴仁基、祖君彦等数十人被俘,李密带领残兵万余人驰奔洛口仓(今河南巩县东北)。王世充围攻偃师,守将郑?,部属士兵暗中叛变,把城池献给王世充。李密正准备退守洛口仓城,其长史邴元真却已暗中派人给王世充送信,勾引王世充的部队跟踪偷袭。李密察觉此事以后,表面若无其事,准备重操故伎,在王世充部队半渡洛水时,突然袭击。由于内奸作手脚,等到王世充军已渡过洛水时,李密的报警人员却还不发号,贻误战机,却让王世充偷袭成功。李密自感力不胜敌,带领随行人马逃遁,直接奔向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邴元真把瓦岗军赖以生存的洛口仓城献给了王世充。这次北邙之战,王世充共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瓦岗军将领数十人被俘,陈智略、张童仁、单雄信等投降。李密率残部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后,还企图南阻黄河,北守太行山,东连黎阳,以图进取。但是,这时诸将情绪沮丧到极点,认为大势已去,难以恢复。在进退维谷的窘境下,李密率残部2万人进入关中,投降了唐王朝。其他将帅和州县首领则多归附于王世充。

    点评:北邙山的惨败,使瓦岗军瓦解,溃不成军。李密轻敌是致败的重要原因,而瓦岗军内部叛徒出卖军情和军机,充作内应,也是李密连战皆败,愈败愈惨的一个致命的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