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军接连攻占淮阳、宿预(今江苏宿迁东南)。萧宏得知魏军大举南下的消息,甚为恐惧,遂拒纳部将建议,置大军于不顾落荒而逃,致梁军亡失近5万人。

    这一年,梁军在与魏军作战中也取得局部胜利,梁将韦叡和裴邃分别攻拔北魏合肥(今属安徽)(参见合肥之战)、霍丘(今属安徽)等地。梁天监五年(506年)九月,梁帝命徐州刺史昌义之率军进屯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以抵御北魏军的南攻。

    六年春,魏帝元恪诏元英率数十万大军进攻钟离。梁军针对魏军不习水战的弱点,采取坚城固守与外围增援内外夹击的方针,大败魏军。钟离一战,魏军损失25万余人,是南朝宋以来对北魏作战的一次大捷,对阻遏北魏的进攻,稳定淮南形势起了重要作用(参见钟离之战)。

    梁天监七年(508年),北魏郢州司马彭珍叛魏,并引梁军夺占义阳;同时,北魏三关(即:武阳关、黄岘关、平靖关,位今河南罗山及信阳南)守将亦投降南梁。魏帝遂诏元英率步骑兵3万人,在尚书邢峦支援下征讨叛将,复占义阳和三关。

    十年,南梁琅邪人王万寿聚众起事,并杀南梁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占据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投靠北魏,还请求北魏接管。为此,梁、魏两军在朐山展开了争夺战。至是年底,因朐山城内魏军粮草耗尽,守将叛变,梁军乘机攻城,大败魏军。

    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十月,魏军发动了进攻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北)的战争,魏帝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率步骑兵15万人南攻。四年二月,梁帝萧衍诏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阴平(今四川江油东北)小道进至魏军所占晋寿(今四川广元南)以北的北益州(今四川青川东北)境内,组织氐族蜀民断绝魏军粮道;又乘魏军北撤之际,领兵追击,连破魏军。进围白水关城(今四川青川东北)时魏将傅竖眼派统军姜喜等进攻任太洪,大破之。太洪撤围退走。魏军因魏帝元恪卒,无心恋战,遂撤军。九月,南梁游击将军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口(淮水对岸山上筑有2城,统称硖石;在西岸者称西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十二月,魏将崔亮率军攻硖石,进围之,月余不克。次年二月,魏将李平督各路大军水陆并进,围攻硖石。梁守将出降,魏军复占硖石(参见硖石之战)。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梁武帝派兵征讨降魏将领文僧明和田守德,一举夺回义州(今河南商城西)。五年底,梁军夺占三关,进围郢州(治今河南信阳),后因北魏援军到达,未克,撤出对郢州的包围。

    在此前后,北魏因镇压六镇、关陇、河北、山东等地农民起义,致国力消弱自顾不暇。南梁乘此机会,发动了攻魏的作战。梁大通元年(527年),南梁领军将军曹仲宗、东宫直阁陈庆之联兵进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参见陈庆之攻北魏之战)。魏军在梁军营后筑13座城堡,企图控制梁军。陈庆之乘夜袭击,连克魏军4座城堡,其余9座溃败,涡阳守将降梁。涡阳一战,魏军全军覆没。此后,北魏日渐衰落。

    点评:梁与魏互攻20余年,征战中,北魏多以骑兵长途奔袭,向南推进,后由于六镇、关陇等地民众起义的打击,内部矛盾激化,国力军力渐衰,才向北撤。南梁则处于防守境地,多以江、河为屏障,抗击魏军,阻其南进,间有出击;双方互有胜负,但各自均未达成战争目的。

中国战争 北周攻北齐洛阳之战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北周遣柱国尉迟迥等进攻北齐,于洛阳(今河南洛阳)被击败的作战。

    是年九月,北齐帝高湛为改善与北周的关系,曾派人将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北周权臣宇文护之母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不久,突厥在塞北集合兵力,遣使告诉北周,约定再次联兵攻齐。宇文护感念高湛送母之恩,不想再讨北齐,但又怕违背了和突厥的约定而更生边患,不得已,乃征内外诸军20万人东进。十月,宇文护军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派尉迟迥率精兵10万为前锋直指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荆襄之兵前往悬瓠(今河南汝阳);少师杨铡进攻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十一月,宇文护进驻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尉迟迥军包围洛阳,雍州牧宇文宪与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等屯军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杨劂自恃以往与北齐作战未曾失利,出轵关后轻敌深入,结果被北齐太尉娄睿袭破后降北齐。权景宣部围攻悬瓠。北齐豫、永二州刺史举州投降,权景宣遂占领二州。十二月,北周军乘胜进攻洛阳,三旬未克,宇文护分兵切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以阻遏北齐援兵。诸将轻敌,以为北齐军必不敢出,因而戒备不严,仅派少量侦察人员作例行侦察。北齐派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二将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高湛无奈,决定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段韶到洛阳后,即与诸将登邙阪(今洛阳东北)观察北周军形势。至太和谷(今河南洛阳东)与北周将遭遇,即传令诸营结阵以待。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俟其疲惫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达奚武、宇文宪、王雄等被迫撤军。权景宣闻洛阳兵败,亦放弃豫州退还。

中国战争 邙山之战

    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年),东魏因御史中尉高仲密叛变而派兵进攻西魏,两军在邙山(今河南洛阳北)进行的作战。

    二月,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因与吏部郎崔暹有隙,被贬任北豫州刺史,遂举州叛投西魏。是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率军东下,接应高仲密等,并派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锋,进抵洛阳(今属河南)。派开府仪同三司于谨进攻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拔之。三月,宇文泰率军包围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城。是时,东魏丞相高欢得知高仲密叛变,即率军10万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下,抵达黄河岸以迎击西魏军。宇文泰派兵烧桥以阻止东魏军渡河,未成功,遂退至廛水(由洛阳西北经城南至城东入洛水)。高欢等东魏军即渡河,据邙山列阵,数日不进。宇文泰派兵乘夜攀登邙山,袭击东魏军。十八日黎明,两军相遇,即战。东魏大将彭乐率数千骑兵为右翼,冲进西魏军营里猛攻,俘西魏侍中以下将领48人,东魏诸将乘胜追击,击斩3万余人。次日复战,宇文泰以中山公赵贵为左翼,领军将军若于惠为右翼,亲率中军,三军同时反击,中军及右翼军进展顺利,大破东魏军,俘其全部步兵。高欢仅领7人逃走。左翼军战不利。东魏军乘机重新集结,声势复振。宇文泰领兵与之继续作战,亦不利,遂撤军,退兵入关(今函谷关,位河南灵宝东北)。

中国战争 泌阳之战

    齐永明五年(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至次年。在齐与北魏的战争中,南齐军队与北魏军队在泌阳(今河南泌阳)等地进行的一场争夺战。

    是年正月,齐“荒人”桓天生自称是原篡晋称帝桓玄的宗族,与雍、司(今湖北、河南交界一带)二州蛮族联合起事,占据南阳(今属河南)故城,请魏发兵南攻。齐武帝萧赜命代理丹阳尹萧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今河南信阳一带),司州诸军皆受其节度。又命代理护军将军陈显达率征虏将军戴僧静等水军开赴宛、叶(今河南西南部),雍、司诸军均受陈显达节度,共同讨伐桓天生等。桓天生引魏兵万余人至泌阳,陈显达遣戴僧静等与其战于深桥(今属河南泌阳),大破魏军,杀获以万计。桓天生退保泌阳,戴僧静领兵围攻,不克而还。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齐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舞阴守将殷公愍拒而反击,杀其副手张麒麟,桓天生受伤退走。三月,齐帝以陈显达为雍州刺史,进据舞阳城。五月,桓天生与魏南部尚书公孙邃等复攻舞阴,遭败而逃。次年四月,桓天生又引魏军出据隔城,齐帝命游击将军曹虎督军讨伐。齐辅国将军朱公恩途遇桓天生游军,将其击破,进围隔城。桓天生引魏步骑万余人来战,被曹虎击败,损失2000余人。接着,齐军攻拔隔城,斩其襄城太守帛乌祝,俘杀2000余人。桓天生逃走。魏军筑城于醴阳(今河南桐柏西),陈显达攻拔后,再进攻沘阳,十余日仍未下,又遭魏守将韦珍夜袭,乃领军南还。

中国战争 莫折大提起义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至六年,羌人莫折大提领导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地区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统治的起义。

    五年六月,当六镇起义蓬勃发展之时,北魏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人薛珍等聚众起义,擒杀刺史李彦,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大提遂自称秦王。南秦州(治今甘肃成县西)人张长命等杀刺史崔游,响应大提。大提遣将攻克高平(今宁夏固原),杀镇将赫连略和行台高元荣。不久,大提卒,其子莫折念生继之,自称天子,置百官,年号天建。七月,魏孝明帝元诩以吏部尚书元修义为西道行台,率诸将讨伐莫折念生。念生遣都督杨伯军攻仇鸠、河池(均在今陕西凤县境)二戍,遭北魏东益州刺史魏子建部将伊祥部反击,受挫。八月,念生遣弟莫折天生率兵下陇地,于陇口(今陕西陇县、宝鸡与甘肃清水,张家川之间)击败魏都督元志部。九月,魏帝以萧宝寅为西道行台大都督,率渚将征讨莫折念生。十一月,天生率众攻陷北魏岐州(治今陕西凤翔东南),擒杀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念生又派卜胡等攻泾州(治今甘肃镇原东南),于平凉(今甘肃华亭西)东击败北魏光禄大夫薛峦部。十二月,念生派兵攻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城民赵天安擒刺史以应义军。六年正月,莫折天生屯兵于黑水(今陕西周至东),兵势甚盛。北魏以崔延伯为征西将军。率骑兵5万进击,与萧宝寅军屯马嵬(今陕西周至东),天生义军遭官军攻击,战败,损失10万余,遂撤兵,退守陇道,阻击官军。后莫折念生被部将所杀,其部众或散,或归附其它义军。

中国战争 北魏攻齐南阳之战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军进攻南朝齐宛城(今河南南阳)获胜的作战。

    二十年,北魏迁都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东北)后,魏孝文帝元宏派荆州刺史薛真度等进攻南齐宛城,被齐太守房伯玉部击败。魏帝对攻宛战败十分恼怒,以为南阳(治宛城)小郡,志必灭之,遂于次年六月,征调冀、定、瀛、相、济等州兵20万准备南攻。九月,亲率大军直指雍州(治今湖北襄阳),魏彭城王元勰等36路兵马继进,号称百万,分路攻齐。魏帝遣诸将攻赭阳(今河南方城东),自领兵南攻至宛,是夜克外城。齐将房伯玉退内城坚守。魏帝派中书舍人劝房伯玉投降。房伯玉拒绝。随即,魏帝率军自宛城东南角一桥上经过,遭房伯玉事先埋伏于桥下的敢死队突然袭击。魏帝即令神射手救援,方免于难。在攻宛不克的情况下,魏帝决定留部分士卒继续攻宛,亲领兵向新野(今属河南)进攻。新野太守刘思忌登城拒守。至十月,魏军攻城不克,遂筑长围久困。北魏右军府长史韩显宗率领一支部队驻防赭阳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