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8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大汉朝廷彻底慌了,投降的声音一点一滴,渐次汇聚起来,糅合成一股强音,回荡在洛阳城上空。
就连被推向前台的太子刘弗陵,都无力掌控大局。
此时此刻,能镇住场面的唯有大将军卫青,只要汉军不倒,大汉就还有希望,一班文臣也绝不敢在形势明朗之前造次。
问题是,在大夏军的猛攻之下,汉军还支撑得住吗?
…………
洛阳城西,某处街道堡垒。
当陛下驾崩的消息传来,坚强如卫青,也不觉晃了一下身子。对卫青而言,汉武帝就是一座大山,大山一倒,自然就是天崩地裂。
接下来的几个坏消息,已经无法让卫青动容。
卫青只关注一个问题:“陛下是怎么死的,刺客是谁,是否已经伏诛?”
“是【听雨楼】楼主,异人剑气雷音,王宫禁卫还在搜查,至今还没找到刺客下落。”卫士汇报。
卫青听了,眼中寒光闪烁:“【听雨楼】,叛徒!”
“来人!”
“在!”
“带一队人马,立即封锁【听雨楼】总部,一个不留!”
“诺!”
卫青很少下这样的死手,这一次,却是动了真怒,不管洛阳城最终能不能守住,他一定要让【听雨楼】付出血的代价。
可惜,卫青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在决定刺杀汉武帝时,【听雨楼】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行会成员,除一万余战斗玩家,剩下的早已悄悄藏了起来。
诺大的洛阳城,眼下又是兵荒马乱,作为洛阳的地头蛇,【听雨楼】成员要藏起来,汉军想找出来,实在是难如登天。
至于【听雨楼】总部,早就人去楼空。
一万名战斗玩家,在配合大夏军拿下堡垒之后,自然归入大夏军,在安全上也是无虞。
说起来,这次为了配合大夏的军事行动,【听雨楼】也是下了血本。
这不仅是剑气雷音个人的意志,也是整个行会的意志。
他们意识到,这是【听雨楼】最后的机会,错过此次机会,未来的【听雨楼】怕是要沦为二流行会,甚至是三流行会。
关键是时间,眼下大汉内忧外患,汉军根本没时间展开全场搜查,那样只会加剧洛阳动乱,于事无补。
得知这样一个结果,卫青气得想杀人。
不用想,这一切,定然都是大夏的诡计,目的就是要迅速攻破洛阳。
卫青环顾四周,还在战斗的汉军将士,脸上都是忧心忡忡,有为大汉前途担忧的,也有为个人前途担忧的。
唯独没有的,就是不屈的斗志。
因为他们为之奋斗的存在,已经不在人世。粮仓被烧,后路被断,汉军将士也得为自己,为家人考虑。
一旦负隅顽抗,惹恼了大夏,万一来个屠城,那就什么都完了。
见此,卫青只感到一股悲哀,沉重的悲哀,曾几何时,那支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汉铁骑,何时沦落到这个地步?!
这荒野,对汉军而言,到底是新的战场,还是坟墓?!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自杀殉国
卫青不甘束手就擒,可终究只是徒劳。
接下来三天,以打通的堡垒为突破口,大夏军猛攻不止,很快就要打到皇城脚下。后面两天,汉军明显不愿做过多抵抗,往往打到一半,就举手投降。
这是卫青控制不了的。
到了这一阶段,谁也无法挽回大汉的命运。
就在此时,大夏军机处轮值大臣兼东南战区统帅韩信,代表大夏朝廷,向大汉发出最后的劝降公告:“限大汉两天之内归降大夏,夏王仁慈,承诺保王室一脉存续。如若不然,继续负隅顽抗,将彻底清除刘氏一脉。”
劝降公告一出,不独大汉朝廷震动,太子刘弗陵也坐不住了。
如果保不住刘氏一脉,刘弗陵就是大汉罪人,无言面对列祖列宗,几乎没有犹豫,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次日,刘弗陵就表达了投降的意愿。
卫青见此,也无力阻止。
七月二十八日,接朝廷之令,汉军全数投降。韩信率领大夏军,迅速接管洛阳城,守住重要关隘跟剩下的粮仓。
洛阳之战,就此告一段落。
就在大夏军忙着接管洛阳城时,突然传出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大将军卫青回到府邸之后,在密室自杀殉国。除了卫青,张骞跟司马迁两人也一一在各自府邸自杀,誓死不降。
他们既是为汉武帝殉葬,也是为大汉殉葬,实在让人扼叹惋惜。
最优秀的人才,总是凋零在最好的岁月。
得知卫青自杀的消息,坐镇山海城的欧阳朔久久无语,这是他最器重的一位名将,却选择了以这样一种方式,捍卫汉军最后的荣耀。
良久,欧阳朔才下令:“厚葬卫青!”
卫青自杀,在汉军中更是掀起轩然大波,得到消息,当天就有百余位将士在军营自杀,追随卫青而去。
汉家风骨,从未凋零。
…………
盖亚六年八月一日,洛阳城。
王城传送阵所在广场,一大早大夏军就在此戒严,整个王城都被封锁,闲杂人等,一概不准进入。
广场上,韩信领着一班将领站在左侧,大汉太子刘弗陵则领着一班文武大臣,站在右侧,等待欧阳朔一行的到来。
人群中,还有【听雨楼】楼主剑气雷音。
上午九时。
欧阳朔带着内阁首辅姜尚、鸿胪寺卿张仪等大臣,在神武卫的护卫下,驾临洛阳城,正式接受大汉朝廷的投降。
“恭迎王上!”
欧阳朔刚一出现,左右两侧的人就齐齐行礼。
在张仪主持下,一身素服的前大汉太子刘弗陵,献上大汉玉玺跟国书。欧阳朔接下,示意姜尚宣旨。
姜尚会意,取出早就拟好的敕封诏书,“刘弗陵接旨。”
见此,刘弗陵再次躬身行礼,“罪臣刘弗陵接旨。”说这话时,刘弗陵眼中闪过一丝屈辱,转眼之间,他就从当朝太子,成了阶下囚。
世事变幻,莫过于此。
“夏王诏令,敕封大汉前太子刘弗陵为汉王,前太子妃上官氏为汉王妃。太子府改为汉王府,无令不得出洛阳城,不得结交朝臣,不得蓄养兵士。”
“谢王上隆恩!”
恭敬地接过圣旨,刘弗陵眼中难掩震惊。
虽然说敕封的汉王既无封地,也无实权,就是一个闲王,但是再怎么说,这也是大夏敕封的第一位异姓王,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殊荣。
刘弗陵之前不过是想保住刘氏血脉,可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敕封。
不独刘弗陵,就连跟在他身后的一班原大汉文武大臣,也出现一阵骚动,显然对大夏的恩厚感到意外。
欧阳朔这么做,正是为了安抚汉朝旧臣。
他指的旧臣,可不止站在刘弗陵身后的主父偃、司马相如以及董仲舒等人,还有在大夏任职的萧何、霍去病等前大汉属臣。
善待汉高祖刘邦后裔,显然会赢得人心,也彰显欧阳朔的帝王胸襟。而且有汉王室表率在前,其他王朝如果归降大夏,也照此办理。
这对大夏未来的战略,是非常有利的。
简单的仪式之后,欧阳朔就被迎到城内一座府邸,他并没住进大汉王宫,事实上,大汉王宫即将被拆除,再在原址建设总督衙门。
抹除大汉在洛阳的痕迹,是非常有必要的。
安顿下来之后,由姜尚出面,代表欧阳朔,去安抚一班大汉文武大臣,欧阳朔只见两人,一个是韩信,一个是剑气雷音。
见韩信,自然是要详细了解前线战报。
除了接管洛阳城,韩信还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十余万汉军战俘收押起来,等待枢密院的整编;二是派出部队,陆续拿下其他城池。
接下来几天,内阁就将安排官吏赶来中原行省赴任。
“军中粮草,还能支撑多久?”欧阳朔问。
韩信会意,知道这才是王上问询的重点,不敢隐瞒,“虽然拿下洛阳城,被烧的粮仓也抢救出一大半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二十天。”
欧阳朔默然,想了一下,说道:“如果到郡县强制征粮呢?”
按制,中原行省已经划入大夏治下,百姓除了缴纳农业税,是无需额外上缴军粮的。强制征粮只适用于战争时期,而且容易失去民心。
尤其是刚拿下中原行省就强制征粮,会让未来的总督衙门很难做。
欧阳朔也不想这么做,但是眼下中原烽火四起,在拿下大汉王朝之后,大夏绝不能原地止步,必须再次出击。
非常时期,就得行非常手段。
韩信闻言,没有犹豫,回道:“如果真的不计代价地征粮,以中原行省的富庶,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支撑两三个月都没问题。”
“那就征吧!”欧阳朔下定决心。
“诺!”
韩信眼前一亮,隐约窥探到王上背后的用意。
按理来说,在拿下大汉王朝之后,按照朝廷既定战略,豹韬军就要转攻为守,替朝廷守住中原行省即可。
眼下王上却急着征粮,显然是有了其他想法。
韩信不愿继续往下深究,只顾领命即可,他要做的,就是尽快拿下中原行省全境,然后让豹韬军恢复巅峰时期的战力。
他预感到,中原的这一场大战,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烽火连城
送走韩信,欧阳朔又单独见了剑气雷音。
说实话,事前欧阳朔也没想到,【听雨楼】这次竟然这么拼,且不说王宫刺杀,仅那一万冒险玩家的出击,就在战场立下大功。
为此,【听雨楼】也付出惨重代价,总部被烧成平地不说,洛阳城内的产业也被卫青下令损毁殆尽,阵亡玩家更是超过千人。
剑气雷音的果决,让欧阳朔刮目相看。
有付出就有回报,随着洛阳城被拿下,【听雨楼】的收获绝对物超所值,欧阳朔给剑气雷音两个选择,“留在洛阳,或者迁往山海城,都是可以的。”
如果留在洛阳,【听雨楼】被损毁的产业,将由即将组建的中原行省总督衙门负责重建,甚至还有相关补偿,绝不让【听雨楼】吃亏就是。
欧阳朔已经决定,任命前大汉旧臣主父偃为第一任中原总督,中原行省诸郡县主官,也尽量启用汉朝旧臣。
提起主父偃,也是西汉名臣,此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元光元年﹐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除了主父偃,另一位大汉名臣董仲舒,则被欧阳朔安排进西南大学堂,做了孔子的经学助手,不准其踏入官场。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华夏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有人更是戏称,董仲舒乃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总设计师。
董仲舒提出的学说,迎合了当时的统治需求,加强了帝王集权,维护帝王正统,在当时并无对错之说。
只是具体到大夏,董仲舒的这一套学说并不符合欧阳朔的政治愿景,自然只能弃之不用,能将他安排到孔子门下,也是出于惜才考量。
送走董仲舒,也有利于打破中原行省过于浓郁的儒学氛围,欧阳朔可没忘记,汉武帝一入主洛阳就摒弃百家,独尊儒术,跟大夏百家争鸣不合。
欧阳朔此番打破常规,大量任用大汉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