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末年当神棍-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持神秘感,文飞用了后世常用的手段。整个工地都给围了起来,虽然这么高的纪念碑,足足有七八层楼,根本就围不住。

但是短短的十几天功夫,这里就忽然多出了如此高大显眼,甚至带着一些压迫感的石碑,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了。

相比起来,在纪念碑下面,那个巨大的神庙建筑群,却就已经没有了那么起眼。

不用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忠烈祠的创意是来自后世某个著名的神社。

虽然对于那个国家不怎么感冒,但是文飞却不得不承认,那神社供奉了自从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战死的军人以及军属。

但是不得不说,这么一举,为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小国家,聚集了庞大的气运。

相比起来,单单只是大而空洞的纪念碑可就弱爆了。而综合仿照两者,设计出来的忠烈祠,却兼有两者的长处。

这是文飞改变整个大宋的历史的第一步,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其影响却不得不说十分的深远。

北宋时代,精致而又优雅,富足再加上文化。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惹人向往的天堂之地。

但是,却独独缺少了尚武精神,再没有汉唐时候的进取精神。说白了,这个朝代,最没有的就是勇气。当然了,最没有勇气的还是赵家人……

以文飞最近对于靖康之耻的研究来说,只要赵佶和赵恒那一队宝贝父子,稍为有那么一点勇气的话。局势也不会坏到那么一种地步!

后世人喜欢这个朝代,网上有很多人给北宋洗地,用一些零零碎碎的证据,来证明北宋其实一个尚武的国家,不缺勇武……

但是其实,只要稍稍了解那么一点靖康之耻的整个过程就知道。局势崩坏大到最后那般程度,完全就是赵佶父子两个窝囊废的功劳。

好在,赵恒再也没有机会成为钦宗皇帝。而赵佶在文飞的看管之下,想来不会再如历史上那么的窝囊。甚至,女真人有没有机会再次南侵,都是两说。

文飞甚至想找机会,直接灭了女真人!

而文飞这个忠烈祠,却就是重塑整个民族尚武精神的第一步。

当所有人都不再害怕上战场和外敌打仗的时候,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办法被征服。

当然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文飞对于这一点的认识,都不怎么深刻,要不然的话,他文大天师就不是一个二货,而是一个砖家了!

历史经验这种东西,或者意义之类的都是一种叫做砖家叫兽的生物,用马后炮的手段,废话连篇的演绎出来的。

真正的历史,往往从来都没有必然。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头脑发热的人,一时冲动,做出的某件事情,从而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这么说的太玄乎了,但是有句话叫做“多谋少断”,还有一句更俗的话叫做“想的多做的少”。

一个个真真正正的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进去的人物,他往往做不了大事。

这种人物,要不是因为想的太多,反而丧失勇气。要么,就是想的太多,错过了时机。

再不然,就会迷失在各种事物的细节之中!

也只有文飞这种二货,并不是太用脑子来进行思考,背后的问题,意义……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胡乱作为,所以往往凭借别人目瞪口呆的行为,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

这种人,才是引领时代人物。就好像改放之处,那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物。很多没有关系,没有钱,一切都没有。但是就是凭着胆子。顺应了时代的大潮,从而暴富,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历史记载在纸上,但是往往只有个大概。至于细节,一无所知。其中无数的变数,只要一个变数出现变化,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一切变得再不可知……

太阳渐渐升高起来,难得的晴好天气。无数东京城的百姓,出城来踏青郊游。出了朱雀门外,就看到了这么一幕。

一只整整齐齐的大军,如同钉子一般的排列在大地上。每个人都衣甲鲜明,清一色的大红涂成红色的盔甲。

这盔甲的造型相当古怪,和他们所见的大宋禁军的札甲大大不相同。北宋禁军的札甲,都是几千片的甲页给穿起来的。算是鱼鳞甲的一种。

而这个上万人的禁军,却不一样。他们身上的铠甲,根本就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整个前胸是一整块的,而后背又是一整块。胳臂腿部的也不过是四片大块甲片。

让人怀疑,一大整块的钢铁是怎么加工成弧形,刚好符合人体形状的……这绝对不是大宋的加工技术。

出于文飞的自己的趣味,他对于大唐时代的明光铠充满兴趣。想想在打仗的时候,两军交战,忽然一方的部队在阳光下开过来,光明闪耀,如同天兵下凡。

所以文飞这甲胄上面都经过仔细的抛光打磨,亮的如同镜子一般。起码不会比现在人们所用的金属镜子差了。

这在现代,不过是多添加了一道工序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时候出来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

想想看,这么一队士兵,举动之间,不时对住了角度,反射出阳光来。

远远看来,光明一片,那般感觉倒真的如同天兵天将下凡一般。

莫说是周围百姓看呆了,就是连赵佶还有他的那些文武群臣第一次见的时候,都看傻了眼。

不止一个凑趣的家伙,写下了拍马屁的诗词,什么“天兵云中出”“金鳞向日开”等等酸诗。

文飞自然不懂这些诗词的好坏,却也难免志得意满的很!

这些百姓更是看傻了眼,开始的时候,直以为他们那个神通广大的天师,从天庭召下天兵天将来了。否则如何能有这般气势?

第三章 奇怪的沸腾

说实话,文飞本来还想训练这些队伍的军姿,行进。把阅兵时候的那一套给拿出来,震撼一下古人的。

哪里知道,这些人根本就不需要他的训练。人家这一套,玩的比他熟练的多了。而且花样更多。

后世的阅兵,也只是走直线。人家这时候的军队,却走出各种花样来。不仅是斜着走,分开走,穿插走……简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文飞才知道,和这些古代的士兵比起来,后世天朝的阅兵神马的简直就是弱爆了。

要知道,大宋的军队,训练最多的一是个人的战力。二来,就是种种阵图了。

话说这北宋的一代代皇帝,除了开国的太祖赵匡胤,是实实在在的打下江山来之外。而到了赵老二那货,上次战场,屁股上面还中了一箭,狼狈逃回。

其他的宋真宗还是被寇老西裹挟着上了战场的,事后还怕是要死。直接把寇老西给办了……

这北宋的一代代皇帝,根本就不懂打仗。可是又信不过那些武将带兵,那怎么办呢?

后世某位鼎鼎大名的军事院校的校长,其实也不怎么会带兵打仗。可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啊,经常坐着飞机,亲临战场上空,用无线电指挥作战……

北宋时代,没有这个科技条件。人家皇帝直接颁下阵图去。某某,你去统兵打仗,不得随意乱打,看到没有,这是我画的阵图。你就按照这阵图排兵布阵……

最搞笑的是,那位屁股中箭的赵老二。御制了一套作战阵法,取名为“平戎万全”。

先不吐槽别的吧,只说这倒霉阵法的名字,既想“平戎”,打败敌人,又想“万全”。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后世的大宋军队,虽然按照赐下阵图作战的少了。可是那军队,按照阵图操练的传统,可是一直都流传着。

走了上百年的阵图,按照阵图操典,那自然看起来是整齐无比,连带种种花活,比后世阅兵都要好看多了。

文飞忍不住吐槽道:“奶奶的,后世人都以为阵型走的好看,就代表了强大的战斗力了。

也不想想,这大宋朝冷兵器时代,这些走了上百年的宋军打赢过多少场仗?更何况是后世高科技战争的时代了……”

当然了,有着文飞这种认识的并不是太多。起码大宋百姓们看到大宋军队如此威武雄壮,走的队列是如此的整齐。自然就像后世那些看面子工程的百姓们一样,一个个欢呼起来。

没错,今天是清明,正是文飞选定的忠烈祠开光的日子。

不仅赵佶带着朝廷百官重臣驾到,满城百姓扶老携幼的,甚至还有早就得到消息,周围等地的百姓也都是聚集到了这纪念碑之下。

而这一万禁军,却就是张叔夜刚刚从山东开过来的。和河北禁军一道整编完成的水泊梁山的军队,也才刚刚开赴东京城。

日头渐渐升高,时辰差不多已经到了。文飞干咳一声,站了出来。有请赵佶出来讲话。

可怜赵佶什么时候有过这种经验了?就算是大朝会之时,也只是面对文武百官而已。这么一下子在几十万百姓面前讲话,连赵佶等有点头晕。

他刚刚站出来,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之声,就如同天崩地裂的响了起来。赵佶这货心里洋洋得意,看来我这皇帝做的还是不错的嘛。这么受百姓爱戴。什么失德之事,果然是我想太多了。

来到文飞架设好的奇怪的法器面前(麦克风),赵佶离的太近了一些,呼吸的声音收入麦中。

顿时通过扩音器,扩大了千百倍的播放了出去。

从来没有这种经验的赵佶,吓了一大跳,向后退了两步。然后轻咳一声,巨大的咳嗽声音,传遍整个会场。

这次赵佶有了心理准备,知道这是尚父文飞口中的扩音法器的功劳。倒没有丢脸的吓的再往后退。

随着巨大咳嗽声音传遍全场,慢慢的奇异的,不约而同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为了达到这种声音环绕全场的效果,这次文飞动用了数百套专业级别的音箱,布置场地各处。这才有这般的效果。

但是赵佶,却突然卡壳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如何和这些他治下的百姓们讲话。甚至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都对此没有任何经验。

这个上升不到某些砖家叫兽的们所说的,统治者不愿面对百姓云云的层次上。分明就是技术手段原因。

开玩笑,别说在几十万人的场合下。就是学校开一个运动会,若是音箱坏了。校领导就算好破喉咙,怕是也不会有人听见他再说些什么……

整个会场被文飞布置的老实说,还真像是开运动会。一个巨大的主席台上,也只有文飞和赵佶两个才能上去。

而主席台两侧,却是按照身份地位,官职高下的百官。这个新鲜的布置,并没有得到太多百官们的支持,甚至认为不何体统。

很多官员认为,这样面对着无数百姓。简直就和看猴戏的一样,当然了百姓们是观众……而十分的不乐意。

无奈赵佶,文飞,蔡京这些人乐意,其他人再不愿意,也就只有捏着鼻子暂时忍了。反正这时候,他们也不重要,顶多也就是背景……

从来没有这种经验的赵佶,这时候一下子为难了起来。整个会场安静的落针可闻,在这种情况之下,额头上见汗的赵佶,半天才说了一句话出来:“我是你们的官家……”

刹那间,巨大欢呼的声音以更加狂猛的姿态给散播了出来,那种感觉。就好像站在海岸边,一道几十米高的滔天巨浪狂猛的迎面扑了过来……

赵佶好歹也是经历过场面的人物,但是却从来没有直接面对治下无数的百姓,接受欢呼呐喊的经历。通常都是他坐在依仗之中出行,而亿万百姓夹道欢呼。

这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赵佶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十分享受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