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鼎天下-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此时,丁直的手中剑忽然一把刺向了丁越。但听得一阵“嗤”的声音,长剑从后背刺入,直接穿透了丁越的身子。丁越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自己身前的那把剑,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吃力地回过头来,问道:“为什么?”

丁直冷笑一声,道:“我们本来就只是想要让大王退位而已,你却做出弑父这种逆行来,我岂能容你,万千将士们岂能容你!”

丁绍听得此言,终于闭上眼睛,缓缓地倒了下来。这位一代枭雄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想来,他对这个故事的开头和进程都不满意,对于结局,却还是满意的。

丁越也缓缓地倒了下来。直到死,他都没有明白,这根本就是一场阴谋,而他,早就注定会成为棋盘上的弃子。这盘棋的两个真正的对局者,是他的三弟丁起还有丁直。

外面的那群忠于丁绍的侍卫看见丁绍遇刺,一个个鼓噪起来,拼命向大殿这边冲来。但后面一名校尉大喝一声:“放箭!”一群早有准备的弓弩手立即搭弓上弦,不一会便是万箭齐发,只片刻功夫,那几十名忠勇的侍卫就全部都变成了刺猬,带血的刺猬。

殿内,丁直“哈哈”大笑,收剑入鞘,回身向丁起道:“恭喜三公子,哦,不——大王,恭喜大王继位。以太原郡公的知人善任,三公子一定会受到重用的。末将也随着三公子——”

“只可惜太原郡公永远也不会重用立本将军了!”丁起忽然打断丁直,冷冷地说道。

丁直一愕,他万万没有想到丁起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待得他抬起头来,却见眼前一花,他的神情立即变得和方才的丁越一样难看。因为他的胸前也插了一把剑。所不同的是丁越那把剑是从背后刺入的,而他身上这把剑则是从前胸刺入的。这一会,这把剑的剑柄处,是一只干瘪得像是干柴一般的手。

丁直涩声说道:“没有想到你居然连我也敢杀。可是你难道不知道殿外的那一千兵马都是我军中精锐,对我也是忠心耿耿,杀我,也等于自杀吗?”

丁起笑笑,道:“当然知道,可是你以为我找你,只是为了区区只能坐几天的王位吗?错了,我要的是毁灭,我要毁掉他们,也要毁掉你,最后,也要毁掉我自己!你的士兵们虽然很厉害,难道能拦住别人自杀吗?”

说着,丁起忽然端起自己的刀,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就此倒地。

而丁直也缓缓地倒了下来。要说死得最困惑的,莫过于他了。因为他直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杀掉他,然后自杀。要自杀还不容易吗?为什么还要拉上他当垫背呢?

外面的士卒看见丁直遇刺,纷纷冲了过来,但当他们冲到殿内的时候,居然看见刚刚次刺杀了丁直的丁起竟然自己也抹了脖子。只有那个神秘的老人高武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对于高武的武功,这些士卒都是十分忌惮的,他们都不敢直接上前,而是堵在殿门边,想等高武率先动手。

却见高武摇摇头笑了笑,道:“痴儿!痴儿!你难道不知道这外面的那些人对我来说,都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吗?”众士卒听到这里,一个个脸色都变得十分的怪异,有羞愧的,有愤怒的,也有紧张的。

却听高武继续说道:“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吗?你不过是为了不拖累我才选择自戕的,是不是?可是,你知道不知道,即使在你面前,我也从来没有展现过我的真本事。就算是千军万马,你我如果只是想要活命,又焉会冲杀不出去呢?罢了,罢了,既然你说你有意毁灭一切包括你自己。那也罢了,我便成全你一次,我把我自己也毁掉,下去陪陪你吧!反正,我的性命也是你母亲所救,现在还给她也不算什么。”数着,横剑往自己脖子上一抹,也就此倒地。

众将士都是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之内,这次行动的几个主角或是被刺,或是自杀,竟然全部葬身于这大殿之内。而他们直到此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半个月后,幽州的使者来到了太原,向太原郡公赵平献上了地图,并请新主公赵平尽快派人接管。两日后,燕王王信的使者也到了,同样献上了地图。

至此,整个幽州的地盘就由于丁家父子之间的一场莫名其妙的政变而被赵平占据。赵平甚至没有为此付出一兵一卒。

解决了最后一个后顾之忧以后,赵平的目光便转向了李效的地盘。他知道,和李效决一死战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第七卷  天下一统

第四百九十三章 南征河内(1)

鼎兴十年夏五月,东南小朝廷又有旨意传到。太原郡公赵平为朝廷平定了冀州孔恒、幽州丁绍、王信等几股叛乱势力,功勋卓著,着封为赵王,幽并总督,新州牧、冀州牧,假节钺,赐剑履上朝,赞败不名。其父赵业在此战之中也卓有功勋,封为魏王,其祖赵麟教子有方,又是朝廷的功勋之臣,也是功劳卓著,封为燕王。至此,赵家祖孙三代尽皆生前封王,荣宠可谓空前,以后说不定也不会再有了。

与此同时,赵平手下的文武大臣纷纷封侯。

赵平立即上表向自己的小舅子皇帝表示感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尽忠汉室,为国除贼的决心。至于赵平决心要除去的是哪一个贼,自然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果然,这年八月,赵平毅然丢下两位两个月后就要生产的妻子和长公主刘清这位怀孕三个月的妻子,誓师南征河内。

其实,尽管如今的赵平的声威已经是如日中天,对于这次南征,太原的文武大臣争议还是很大的。争议的焦点倒不是应该不应该出征。

对于这一点,事实上大家都是一致的。要出征,而且是要立即出征。因为前不久大军征伐冀州,其实是没有花费太大的心力的。最后的胜利虽然看似有些惊险,终究还是没有损耗多少的兵马钱粮。而如今,又到了秋熟之季,今年各郡县的赋税大多都已经收上来了,结果相当喜人,比起预期的高处不少。

所以,不论是从军力还是从钱粮的角度上来说,都是征伐的好时机。

况且,李效那一边则是截然相反,他们在馆陶还有壶关两次出兵都是全军覆没。与此同时,他们还丢掉了南阳,甚至连武关都落入了李昭的手中。这一年的李效,真可谓诸事不遂,整整一年,打了这么多仗,他忽然未尝胜绩。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更为可恶的是,这些损耗的兵马都是他麾下战斗力很强的。而且,为了这些战斗,李效已经把官库里所有的钱粮都拿出来了,好在如今秋收已近,否则,他真的要沦落到向人借银子度日的份上了。

所谓“趁他病,要他命”,结合这些现实,并州的所有的兵将都觉得这仗一定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只是在打哪里的问题上,大家起了分歧。

赵平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取河内,威胁长安。而以秦青为代表的军方则首次对赵平的决定提出了质疑。要知道,河内乃是李效的腹心之地,李效的东都洛阳就在河南,河内若下,洛阳则必危急。对于这样的地方,李效岂能不布重兵防守?

况且,说到头来,并州军中多铁骑,这次又多出了鲜卑人组成的两万五千纯铁骑之后,骑兵的比重更是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并州军平地作战是绝对无敌的,但攻城却是他们的短处,而并州军中,善于攻城的步兵还是太少。

这样分析起来,要攻下河内,实在困难很大。

秦青他们建议攻取济南。然后蚕食整个青州。当年的青州刺史方章是一个颇为爱民的好官,却在济南城破之时选择了自杀。这以后,青州的百姓虽然不得不服从李效的统治同时却在心里暗暗恨着李效。巴不得李效早日兵败。而且,上次在馆陶,卢肖兵败被杀之后,李效在青州一代的防御力量已经大为减弱。趁着这时候攻取青州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是,赵平一番话却让大家很信服地放弃了进攻青州的路线。

赵平说道:“诸位,攻取哪里对我军最为有利,诸位知道,孤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年初的时候,我们和李子布曾经定下盟约,相约我军攻打河内,他们攻取南阳,互相对对方减轻压力。如今,李子布果然已经攻下了南阳,甚至还夺取了武关。而我军虽然也用兵了,却是夺取了冀州,并没有如约主动进取河内。这样算起来,我们还在对方已经履约的情况下,还没有践约,这本就有些不甚光明正大了。若是此时我们有了机会还不践约的话,传扬出去,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有信乃立,无信何以行天下?有所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往矣!’我们只有抓住了正道才能最终获胜,若是一心只想着利害得失,而不去考虑大义,则何以立信,何以服人?

再者,如今武关在李子布手中,伪秦军对他们攻击甚猛,若是武关被下的话,李子布对为秦军的牵制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我们岂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我能进兵是必然。但若是进兵济南,对于李效来说,不啻隔靴搔痒,根本无关大碍。就算是放弃青州,也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对于我军的行动自然可以毫不理会。但若是我军进兵河内的话,他就不得不重视了。这样,也算是为武关的汉中兵钳制住了一定的兵力,间接声援了他们。

因此,进去河内乃是一件一举两得之事,我们岂能不为?”

群臣之中虽然还有那最为讲究实干,对于信义不甚在乎的还是不怎么同样赵平的说法,但也不好公然反对了,因为此时再反对,就等于将赵平推入了不义之境,也将自己陷于同样的境地。而秦青听得赵平的说法之后也是立即改口表示支持。这样一来,进兵河内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八月中旬,由四万步兵和三万骑兵组成的南征部队在太原启程。这次的南征是由赵平亲自挂帅的,以陈武、冯硕等一干年轻将领为佐将。途径壶关的时候,那两万五千鲜卑骑兵已经侯在那里了。大部队一到,他们便加入了大军之中。这样一来,南征的总兵力就达到了九万五千人,号称十五万,浩浩荡荡地穿过太行山,很快就攻下了第一座城池——葵城。随即,大军毫不滞留,径往沁阳进发。

第四百九十四章 南征河内(2)

沁阳虽然是一座小城,其意义却非凡。因为它就在河内郡的郡治野王城城以北二十多里的地方。若是沁阳被攻破,则野王也会立即遭受攻击。这对于李效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李效反应也是十分的迅速,立即从开封调来了两万人马,再从正在攻击武关的五万人中抽取了两万,总共四万人前往驰援沁阳。事实上,沁阳这座小城,人口总共也只有三万余人,由于其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才派了一万人马驻防。但若是一下子涌入五万大军的话,是断然承受不住的。

所以,这前来援救的四万人马里面,只有从武关战场上刚下来的这支人马进入了城内驻守。而从开封赶来的这两万人马则在沁阳城东五里处筑起了一座营寨,和沁阳城形成了犄角之势。

这沁阳城和其他的城池不一样,城池虽小,其护城河沁水却是一条大泽。有沁水横亘在沁阳城的背面,是一座天然的屏障。平日里,人马驰入沁阳城都是靠的一座架设在沁水之上的一座浮桥。但自从并州军打过来的消息传来,沁阳城守司马叙便将那浮桥拆除掉了,如今,横亘在赵平的大军和沁阳守军面前的,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