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8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琮慨然道:“真真是亲外甥啊。谁说孩子好骗?孩子天然有种动物式的触觉,知道谁会对他好。”

    吴瑞面色一黯:“实在没法子他才同我说,这孩子便是我妹子生的。因八字克父,送来庙里。”

    贾琮翻了个白眼:“这个借口绝对是了缘和尚临时偏的。因为他自己便是因为八字克了先帝才当的和尚。”

    吴家叔侄皆惊:“什么?!”

    “他是先帝亲子,齐王嫡亲的哥哥。”贾琮道,“闻空愿跟吴先生走这事儿他措手不及,便拿自己的来历搪塞你。”

    吴瑞怔了片刻:“了缘大师……本该是王爷?”乃摇头而叹。

    贾琮也摇摇头,又向吴天佑道:“老大人莫非想认回外孙子?”

    吴天佑忙说:“是。女儿已是没了,好歹留下了一条骨血。外孙子可怜见的,打小在庙里长大,也没个家人照料。”

    贾琮正色道:“那您预备如何同他说?没人知道他究竟是太上皇的还是先帝的。”

    吴天佑道:“是我女儿的便好。”

    “那么吴老大人预替他弄个什么身份?”

    “便是我嫡亲的孙子。”

    贾琮点头:“既这么着,您预备让哪位儿子认他,让这他来京中找我。我有法子让闻空大师自己笃定自己姓吴、找上沧州吴家大门。”

    吴天佑悲喜交加,与吴瑞互视一眼,二人齐齐作揖道:“谢王爷!”

    贾琮道:“我正经本事没有,小主意不少。只是你得说通你儿子,务必让他自己心甘情愿。”他思忖片刻道,“男人也许容易接受亲妹子之子,女人未必。毕竟男女授受不亲,丈夫的外甥和自己的儿子差异不小。倘若令媳不愿意,还请老大人另替他弄个父母双亡的身份。”

    吴天佑道:“不可,恐怕孩子以为自己八字不吉、克父克母。”

    “您老想多了。”贾琮道,“他是个‘弃婴’,从天而降亲姥爷何等幸福。何况他素有诗才,愈发会欢喜的。”吴天佑依然犹豫。贾琮便不再多劝,起身告辞。

    贾琮与柳小七赶回京城,詹峤等人都在商议如何处置另外那十七处大香客。贾琮乃道:“别的不管,那些金银矿都是机密,咱们得弄来。保泰王府派去的十七个花匠不能活着。”

    詹鲲道:“横竖万寿禅寺照常念经撞钟,其余各处就让他们依旧捐功德便好。这些日子忙,过会子再处置。”此事遂暂且定了。

    两日后,有人递帖子进荣国府。贾琮一瞧,吴天佑那老头竟亲自来了,忙命人请到外书房。只见这老头有几分灰头土脸的,略思忖片刻,问道:“可是令媳不大愿意。”

    吴天佑叹道:“不过是让她们认个儿子。旁人帮你养到这么大,又机灵又孝顺,她们竟互相推诿。”

    贾琮道:“真真不能怪各位奶奶。亲娘见了自小丢失的亲儿子,是不是该紧紧抱一抱?她们都是女人,抱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不大好。”

    吴天佑叹道:“老夫明白。若是老妻还在,便说他是我们丢失的老来得子都可。”

    贾琮道:“无碍。他本该是老大人的外孙,依然做你外孙便好。”乃思忖片刻,“老大人暂且在我们府里住下。令外孙之事我已有了主意,这就安排下去。”吴天佑长揖而谢。

    贾琮这样的天才骗子,哄骗个单纯的小和尚不在话下。不过七八日的功夫,该预备的便预备好了。贾琮拿着东西想了半日,忽然起身到客院见吴天佑。老头儿度日如年,正等的心焦呢。惊喜道:“王爷?!”

    贾琮道:“老大人,我想做个测试。”

    “什么测试?”

    “其实没什么实在用处。”贾琮道,“我就是想测试一下。老大人要不要一起来?”

    吴天佑虽不知他想做什么,横竖必与外孙子相干,立时道:“老夫自然去。”

    贾琮嘻嘻一笑,自己换了出门的衣裳,请吴天佑换上墨绿色军服,又带上几个亲兵,上马往刑部大牢而去。乃到里头见着了闻空的师父了缘和尚,吴天佑混在亲兵后头。

    了缘诵了声佛,垂头入定。贾琮默然看了他片刻,忽然道:“我素来以为,人都有人性。人性里头极要紧的一件便是情感。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和尚也是人。大师,你把闻空自小带大。你明知道先帝一旦龙驭西归他便有死无生。既这么着,为何还要教他念书?只胡乱养着、不那么喜欢,日后他要死了也没那么伤心不是?”

    良久,了缘道:“我佛慈悲。既是一条生灵,岂能置之不管。”

    贾琮问道:“倘若没有四将乱京师,你们庙里有法子保住他么?”了缘缓缓摇头。贾琮点头,“所以你们师徒还是有感情的。”乃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来递了过去。

    这老和尚住的是单间牢房,点了灯。了缘拿着纸凑近油灯从头看了下来,又诵了声佛。那纸张是一篇文章。排头四个大字:寻人启事。

    说的是沧州吴家的老爷子吴天佑为了寻找失散二十一年的亲外孙,特意在《燕京周报》上悬赏寻亲。文章写道:吴天佑老大人与嫡妻方氏育有二子三女,当中最小的两个乃是一对双胞胎女儿。双胞胎里头大的进宫做了贵妃,小的嫁给方氏娘家侄子方莫生。这两口子成亲后一年,吴氏生了个大胖小子,两口子抱着儿子去京郊西门外一处庙宇进香还愿,路遇匪盗、双双身亡。孩子不知所踪。多年后官府抓到两个贼人,招供说此案是他们犯的。他们虽杀了那两口子夺财,因孩子尚在襁褓,贼人想积点阴德,便命一个小喽啰将其送人收养。那喽啰早在十几年前便与他二人失散。吴家今悬赏五千两银子求外孙线索。文章末尾写道:“包孩子之襁褓乃——”后头便是空的。

    贾琮道:“闻空今年二十一岁,人又聪明。我相信在他半大不小的时候,总免不了会打听他自己是怎么来的。纵然是弃婴,也会想知道包着他的襁褓是什么颜色款式、可有刺绣可有字条子,从中摸索些生父生母的信息。这是人之常情。不知大师可曾随口编排一个哄他?”

    了缘瞧着这文章面色复杂,良久才道:“王爷是想……让他以为自己是这孩子?”

    “这不明摆着么?”贾琮道,“吴贵妃孪生妹妹和吴老夫人娘家侄儿之子。过几日登在《燕京周报》上让闻空自己看见,他少不得疑心自己可是这个孩子?你们万寿禅寺离西门不远,年岁也能对上。然后他再去沧州认亲。他和吴贵妃长得多像啊!宫中那些老太监只一眼就认出来了。吴家还留着吴贵妃的画像呢,拿出来一比,妥帖!立时就得抱头痛哭。大不了滴血认亲嘛。”

    了缘诵佛,半晌才道:“他七八岁时,贫僧曾告诉他,包他的襁褓乃是白底蓝花布包的,里头并没有信物。他后来便不再问了。”

    贾琮偏头瞧了他半日:“白底蓝花布包的,里头并没有信物?”

    “不错。”

    “为什么闻空同他在土匪窝的朋友说,他的襁褓乃是鹅黄色的上好的缎子做的,里头还有一张字条写着他自己的生辰八字?”了缘立时闭了目。贾琮面色无波,“你还说,那缎子非寻常百姓买得起,他必出自有来历的人家。又说字条上的字迹极方正。故此闻空以为自己是读书人家的子弟,年少时虽淘气,读书十分刻苦。诗僧也不是凭空得来的。”他顿了顿,摇头道,“他是你辛辛苦苦教导出来的,你就那么不盼着他好?”

    了缘依然闭目:“小徒生来便当是佛门中人。”

    “拉倒吧!”贾琮嗤道,“人家四岁便想跟舅舅走了,分明没有佛缘。我就不明白了,让一个不想当和尚的人混在和尚当中,佛祖真的会高兴?”

    了缘干脆闭紧了嘴,连阿弥陀佛也不念了。贾琮耸肩,出了牢房。

    狱卒撇脱锁上门,贾琮领着人欲走。亲兵里头走出吴天佑,立在牢房门口朝里头一躬到地,道:“多谢大师养育老夫之外孙长大。”

    了缘大惊,睁开了眼:“你是——你莫非是?”

    “老夫吴天佑。”

    了缘看了他半日,又投过牢门去瞧贾琮,良久长叹道:“摄政王好本事。”

    贾琮莫名不已:“老大人,他干嘛呢?”吴天佑哼了一声,撤身而走。双袖带风,真真有大官之姿。

    到了外头,贾琮方把那文章给吴天佑瞧。吴天佑顿时滚下泪来,喜道:“王爷想得极周到,多谢王爷。”乃回头瞧了眼大牢,“那老和尚不愿意老夫帮着摄政王罢了。”

    贾琮也瞧了眼大牢:“至于么。”

    吴天佑含笑道:“王爷真真是,忽而明白忽而糊涂。你就没想想老夫什么身份?”

    “哈?”

    吴天佑瞧了他半日,径直上马走了。

正文 第790章

    《燕京周报》三月份第三期上刊登了一则客户反馈。

    沧州吴家在该报上上期的社会版头条发布了一条寻亲悬赏; 不惜五千银子求二十一年前失落在京城西门左近的外孙子线索。数日后,有个青年找上门去,疑心自己便是吴家要找之人。这青年乃是弃婴; 被人抛在京西一座庙宇门口,襁褓正如报纸上所言,并提供了他自己的生辰八字。吴家管事将之与丢失的方小爷八字一对; 分毫不差。遂忙赶到里头请出了吴天佑老大人。

    吴老大人一瞧这青年便垂下泪来,抚着其头颈说:“必是我亲外孙,与我闺女长得一模一样!”有人捧了吴姑奶奶年轻时的画像出来一对; 当真眉眼儿像极了!倒是才刚去世的东海书院吴天佐老先生之长子吴瑞先生说,尽管这青年各色线索都能对上; 依然滴血认亲一回的好。遂滴血认亲,果然便是他们家要找的那孩子。爷孙俩抱头痛哭。因方小爷丢失时尚未取名; 方家又远在罗国,吴天佑遂替外孙取大名合浦; 意为合浦还珠。

    摄政王贾琮闻听后; 连赞三个“好”字,并亲骑快马往沧州道贺。同去的《燕京周报》摄影记者在吴家府门口拍下了一张合影。当中是贾琮; 左边是吴天佑老大人及其新找到的外孙方合浦,右边是吴瑞及其长子吴承泽。

    此文一发; 京城士林掀起滔天巨浪。须知,自打贾琮占了燕国以来,压根儿没有大儒在燕国做事。他姑父林海与远在江西的他先生苏铮并未出仕。而沧州吴家的东海书院极富盛名,乃是举国排得上号的书院; 不知教出了多少士子,天下诸侯国皆有其学生在朝为官。细细点起来,组一个东海党绰绰有余。再有,吴天佑早年乃是朝廷重臣,麾下能做事的不少,亦主考过三四科会使,门生遍天下。《燕京周报》上那张照片犹如往滚油锅里撒入一抔水,炸溅开来——吴家投靠了贾琮,东海书院投靠了贾琮。

    贾琮占燕国也不过一年半功夫,旧年废除免田税刚刚得罪了燕国士林。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收服了大儒。明年便是春闱,诸王又得派人进京抢人才。本以为这次定然没燕国什么事了,齐王宠姬马氏前些日子劝说齐王,届时可使人游说诸王将下科会试换去齐国考;齐国朝廷也做了些准备。若是贾琮收服了燕国儒生,这算盘便白打了。

    报纸以快马送往各国,少不得也有蜀国。司徒岑看着报纸连叹了好几声气。他媳妇裘氏听着别扭,道:“有什么可叹气的。吴家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