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9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本吉、张立平、唐大姐这些人家,全都请到了驿馆里来。除了张立平,对其他人来说,徐平现在官有多大没有什么感觉,当年在他们眼里徐平就是了不起的高官了。张立平到底是出自张知白府上,家里出个宰相的人家,知道如今的徐平多了不起。三十出头,徐平已经到张知白生前的地位了,张相公是到了人生的最后几年才坐上这个位子。

    众人落座,徐平劝过了酒,唐老儿指着身边的一个年轻人道:“相公,我家大姐新近找了一个夫婿,也是个读书的秀才。他好好读上两年书,也去考个进士,与相公一样为高官!”

    “好,好,好!”徐平点头,与众人一起笑。

    唐大姐招的上门女婿林秀才羞红了脸。今年不争气,又没过发解试,偏偏丈人还拿自己出来显摆。不过跟徐平搭上了这点关系,对未来大有好处,西京的国子监肯定能进,还能够结识不少人脉。读书人,只要有了名气,考不上进士洛阳城里也是号人物。

    徐平向众人一一敬酒,道着辛苦。这是洛阳的父老乡亲,说不定自己要到这里来养老呢,要靠乡亲们。人可风光一时,风光一切的有几人?总是要人帮衬的。

    有徐平撑腰,没落的张府重新光复门庭,张立平已经是洛阳城里有数的员外,已经成家立业。这里是宋朝第一个大力发展的工商业中心,发财的机会多的是,背靠徐平张立的机会无数,只要自己不乱来,金钱就会哗哗地自己流进门里。

    西北数年,徐平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放松,不住与父老们饮筵欢笑。文人们总喜欢暮年归隐田园,确实有其道理。跟这些平常百姓在一起,没有了重担,没有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稳底放下一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能让人放松身心。

    人到了一个地步,功名利禄都经过了,最终会返朴归真。徐平没到那个年纪,但却提前有些体会了。

    “却把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地书”,辛弃疾文武全才,却不得施展,这句话饱含了无奈。但对徐平来说,出将而入相,安邦定国,该有的功业都有了,把酒话桑麻,多的更是一种洒脱。

    在洛阳放开身心,痛痛快快卸掉这几年西北的重任,抖擞精神,准备回到京城去迎接新的挑战。对于徐平来说,那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

第3章 护卫铁骑

    郊迎十里,自京城新郑门出来,约到新点马铺。

    徐平夜晚歇宿八角镇,第二日平明赶到新点马铺,由宰相李迪和枢密使吕夷简一起携百官迎入京城。八角镇无驿馆,只能借宿于附近的佛寺内。此时李迪还是宰相,他要把徐平迎入城内,几人交接之后,才能卸任,到时徐平还要来送他。

    马铺是换马的,驿馆是歇宿的,一般十里一铺,五十里一驿。八角镇离京城太近,设驿馆耗费不菲,这里自然不能设。其实徐平应该歇于中牟县三異驿,在傍晚时分到京城新郑门,由宰相率百官迎入城,宣德门城楼上赵祯亲迎,置酒,筵百官。

    按这种正常程序,是郊迎的宰相和百官恭候一天,皇帝在宣德门城楼苦等,宣示大将军威仪。徐平实在想不出这样做除了自己浪一次,还有什么好处,宁可先赶到八角镇。

    离开洛阳,一路急行,徐平走得乏了,明天又要早起,整整折腾上一天,便早早吃了饭歇息。刚刚回房,还没有更衣,便就听见外面马蹄响起。

    无奈地在椅子上坐下,不大一会,门外随从便就报有人求见。

    叹了口气,徐平开了房门,不理会门外站着的卫士,大踏步向外面走去。自己回房之前已经说过了,地方官员一个不见,还有人硬要来耽误自己休息的时间。

    到了外面客厅,就见两人站在那里,一身戎装。见到徐平进来,一起叉手:“末将见过都护!一别经年,都护可还安好!”

    徐平愣了一下,看清来人是桑怿所部的副都指挥使明镐和高大全手下大将贾逵,急忙上前道:“怎么是你们来了!坐,坐。——来呀,上茶!”

    两人落座,明镐才道:“都护回京,百官郊迎,可惜没有陇右大军随行,无以向京城百姓展陇右军威。圣上亲旨让我二人急速回京,带铁骑千人,护卫都护入京!”

    “哦——”这才明白两人怎么会赶到这里来。徐平从西北回来,并没有带陇右军一兵一卒,随从卫士都不是陇右都护府的人。这算不错了,还有随从卫士,当年曹玮从西北回京的时候,连随从卫士都没有,只带着一个老奴就出了军营,沿途都是州县护送。

    鉴于五代教训,宋朝对帅臣与军队的关系格外严厉。各级统兵官对士卒生杀予夺,但用兵的帅臣却不能跟他们有亲密关系,诏旨一下,帅臣只身出营。

    这个样子,徐平回京,百官郊迎的时候,他这里怎么看怎么像个草台班子。天下注目的重大仪式,如此实在难看,赵祯才在前些日子下诏,让明镐和贾逵火速回京。

    喝着茶,徐平问两人这一年的经历。桑怿和高大全两军离开西北,分别调往河北路和河东路,赵祯给予了极高礼遇。特别是桑怿,考过进士,从县尉做起,历岭南西北几乎所有的战事,徐平之下,军功无人可及。不到一年的时间,桑怿已经拔到观察使,建节指日可待。高大全不及桑怿,也已经做到了正任团练使,都是现今武将的顶尖人物。

    两军中凡是指挥使以上的军官,上及三代,从军后的所有覆历,赵祯都曾经详细亲自过目。他忍住了没有亲自去插手这两军的人事安排,但所有的人事变更,都要放到他的案头看过,说不定还拿小本子记了下来。天下最能打的军队,肯定是要抓到皇帝手中的。

    先从调出西北的这两军用心,是给徐平面子,陇右其余各军将来他也会如此做的。这是人之常情,作为皇帝,对于军事力量自然会各外敏感。能够先用心人事,而强忍住不去胡乱指挥,赵祯算是不错的了。此时正是军制将改的特殊时期,军中人事赵祯会格外注意。

    调往河北和河东之后,桑怿和高大全两军急速护张,赵祯把许多禁军编到了他们两军的名下。此时桑怿所部已经近十万人,高大全所部也有六万多人。不过人增加了,赵祯实是不知道怎么整训,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面临契丹的压力两军抽不出人,只能先名义上在两军挂着。徐平回来之后,禁军的改制整编才能真正开始。

    宰相无事不统,军事自然也包括在内,只要徐平回京了,朝廷有无数手段让他参与到军改中去。不直接去枢密院,离开了军改最要害的人事,以宰相的身份参与军改,制度上可以参谋把关。赵祯别的不会做,这种事情最是得心应手。

    说过了这一年的经历,贾逵搓着手道:“契丹不自量力,竟敢插手,想火中取栗!云中一战只让他们小挫,依我说,就该全军挥师北上,夺了燕云看他们可还敢逞威风!”

    明镐笑道:“还不是因为离开得早,许多大仗错过了,你心中不甘。看契丹的样子,以后北疆也能以太平,还愁没有大仗去打么?”

    徐平道:“参军为的不是打仗,而是守卫国家,保天下太平。太平最好,战事能少就尽量少。作为军人,不打仗也有许多事情可做,以为就能闲下来了?”

    “是,是,都护说得是!”贾逵一边说着,一边端起茶来,喝茶遮掩自己的尴尬。

    看着两人,徐平心中明白,调他们两人回京,不只是护卫自己,极大可能会就此留在京城。明镐是大中祥符五年的榜眼,就出身来说,可是硬得很。

    大中祥符二年、四年、五年、七年、八年连续开科,科举太过频繁,明镐那几届进士混得普遍不好。人的成就不只是看个人的奋斗,还要看历史进程,明镐便就如此,赶在那个时间点了,前期仕途不顺。不过有了陇右军中的经历,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官场上的前途比桑怿还要光明。桑怿官做得再大,成就限制在武将上了,明镐则是可文可武。

    明镐的仕途其实与徐平差不多,一等进士出身,前期在地方上蹉跎,直到为官十几年后才遇到薛奎,得到赏识。但这个时候刚好刘太后当政,他这种人被压着升不上去,等到赵祯亲政了,后面的进士又已经起来了。生不逢时,就是明镐这种人了。

    这个时候把明镐招入京来,除了壮徐平威仪之外,他必定是要大用了。

    贾逵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作战勇猛,同时又多谋而善断,他升迁得快不只是靠砍的人头多。陇右军中记军功和升迁的时候,都有评语,赵祯是从评语中看上贾逵的。他来自最普通的百姓之家,跟各达官显贵没有任何牵连,是这种时候皇帝最喜欢用的人。

    徐平不回到京城,朝廷不大敢用陇右军中的人,回来了,这两个人先得到了机会。


………………………………

第4章 郊迎

    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红彤彤地挂在天上,映出万道霞光。正是大寒节气,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旁边的汴河依然冰封,河光的柳树光秃秃的,一片萧索。

    殿前司副都指挥李用和、侍卫马军司副都指使李昭亮、侍卫步军司副都指挥郭承祐三人一起向李迪和吕夷简叉手唱诺。此时的禁军三衙大帅全部都是外戚和藩邸旧人,是宋朝空前绝后的一大奇景,让李迪和吕夷简一起羞得低下头去。

    历史上赵祯还真就是这么用人的,三衙管军大将只要不上前线,不统军打仗,换谁当不是当。全用外戚亲旧,贪的就是管军大将丰厚的俸禄。反正这几个职位真用什么良臣猛将也无大用处,历史上狄青等猛将坐到这个位子上,同样没有让禁军脱胎换骨。军制已经限死了,禁军就是这么个禁军,只要用兵的帅臣精择人选,这几个职位赵祯就让自己的亲戚做来捞钱。大臣们看不过眼,弹劾不断,最主要的就是寒了前线将士们的心。

    不过这个时候,李迪和吕夷简能够忍下来,不顾台谏言官三天两头地上章骂,是因为徐平回来之后军制改革马上就开始了。军改只要一开始,人选就不像以前那样随便,赵祯同样会收敛。先让这几个外戚坐在要害职位上,反而比将门好说话。

    唱诺毕,李迪和吕夷简回礼。李迪下令,吕夷简命人给兵符,让三人带三衙精选出来的禁军,列阵前迎。让三衙三帅一起出迎,此次回京,朝廷给足了徐平面子。

    李用和三人翻身上马,军乐齐鸣,旌旗招展,数千铁骑排成军阵,随在三帅身后向西行去。此次郊迎,是徐平在外拜相和大将军班师回朝,几件事情合在一起。这些礼节数十年间都是存而不用,具体细节模糊不清,随在一边赞礼的礼官们不知道翻烂了多少古籍。

    前行数里,两军遥遥看见。新任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张茂实上前唱诺,李用和命其上前问讯。大军戍还,当由引见司上前晓谕进止之节。

    张茂实带了三司两个甲士上前,看见前面明镐一身铁甲行来,一起叉手唱诺。

    行礼如仪,张茂实口诵进京面君之礼,明镐一一作答。这都是仪式,不可能到这个时候才让一千铁骑进京怎么做,来之前礼官已经排练过许多遍了。

    诸事完毕,京城禁军前引,陇右铁骑随后,一起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