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8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立文法,就是相互盟誓,以前的仇怨不再计较,为了一个目的,或战或守,大家暂时联合起来出兵作战。也正是因为如此,凡是秦州属下蕃部盟誓立文法,一概视为谋反,秦州可以不报朝廷,直接出兵诛杀。

    徐平一直在等着禹藏花麻的这个动作,只要一立文法,则秦州就可以不必等枢密院的命令,自行安排征讨方略。相应的,蕃部一立文法,则事情已定,出兵已成定局。

    蕃羌重复仇,两部之间只要有了人命官司,往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间征伐不断,很多世仇就是这样结下来的。同样他们也重誓约,一般是以箭起誓,再隆重一点用猴鸡,用三牲,最重的是用人殉。誓言一起,不可败盟。

    传箭起兵,是西蕃旧俗,箭传出去,战事就一定起,不然主盟者信眷尽失。

    徐平手按着城头女墙,看着不远处群山中的一处缺口,轻声道:“当年诸葛丞相初出祁山,用兵陇右,不知道有没有像我这样患得患失。事情不来,总是盼着来,真地来了,又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布置好。唉,大军一出,千万人性命,朝廷安危所系,岂是儿戏?”

    说完,转头问李璋:“朝廷那里有没有消息?初次大战,我还是希望有朝廷支持。”

    李璋犹豫了一下,才道:“前些日子韩舍人自川蜀回京,看不过枢密院遇大事做不了决断,上章弹劾几位枢密。台谏官员,也有一起跟着上章的。”

    徐平点了点头,轻声道:“韩琦上章,枢密院要换人了——”

    韩琦为人处事极是圆滑,当然这圆滑不是奸滑,大方向他把握得住。他从来不会把人向死里得罪,也不会跟人的关系特别紧密,总是若即若离。就是跟徐平,两人同年又有多年交情,关系也没有多么亲近,但用到他的时候,他总会恰到好处地站出来。徐平到西北之后,韩琦支持徐平积极经略的政策,但又反对乱阶级法,态度非常微妙。

    徐平断定韩琦以知制诰的身份上章能够撼动枢密院的人事,不是因为两人的关系,而是徐平知道韩琦代表了赵祯的意思。能够代表皇帝在朝堂发声,又不让人觉察,必然是台谏词臣的身份,其他官员都不合适。徐平算是跟赵祯关系最亲密的臣子,但他从来没有做过言官词臣,也就没有替赵祯做过这种事情。徐平是真真正正踏实做事,靠着实打实的政绩升到现在的位置。以他的经历,即使没有跟赵祯的这一层关系,党项反叛,也会被派到西北来做一路边帅,只是权限和做的事情会有不同罢了。

    韩琦是什么时候被赵祯看中的徐平不清楚,应该是在谏院任上,自己没有离开京城就有这个苗头了。对于徐平这种级别的官员来说,又有宫里的眼线,只要有心发现这种事情不算难事。大家心照不宣,借着韩琦这个传声筒,了解赵祯的心思也不错。

    王德用作为武臣,在枢密院被牵制,做不了任何决断,这次肯定要被换下去了。而且御史孔道辅看他不顺眼,一直找他的麻烦,这次必然会帮韩琦。至于这次配合陈尧佐屡屡作梗的韩亿,只怕也会跟着王德用一起离开,枢密院人事将会大变。

    会是谁去接替王德用呢?徐平不敢乱猜,不过想来一定会换位能做决断的来。

    一直困扰自己的两件烦心事都有了眉目,徐平的心情终于好了一些。禹藏花麻刚刚开始有动作,想把他周边的部族统一起来,前进路上的蕃部加入进去,他要花的精力和时间并不少。而且要做成事,只怕真金白银也要花上不少。

    对天长吐了一口气,徐平对李璋道:“你带过来的是两个好消息,今天心情舒畅,你去叫上石通判,还有桑秀才还有高大全,我们一起饮一杯。十几年前,我们在中牟庄子里饮酒作乐,想一想,竟然好多年没有这种日子了。”

    李璋笑道:“节帅这些年宦海奔波,自然就少了这些乐趣。那个时候我们两人是什么身份?哪里能够想得到有今天!想起往事,饮一杯自然是应该!”


………………………………

第62章 宰相气度

    军中事务千头万绪,数万人的军队,制度定下来岂是一句话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要想到,一个疏漏,就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最简单的,按现在军法,士卒军功中最重的斩获首级,是以个人计功。以个人斩获首级数计功,便不免出现阵前抢首级,或者为了抢首级不救同伴,甚至杀良冒功的事情。以徐平现在改的军制,这种事情绝不允许,那怎么从制度上来保证?单单一句不许就可以了?军法军制如果那么容易,就天下尽强军了。

    历史上因为怎么计算首级战功,宋朝从个人计功,到按队计功,再到个人计功,不知道折腾了多少次。是因为主持改这一条的人太笨?当然不是。历史上主持开始改这一条的人是韩琦,这是个极聪明的人。从提出想法,到落实到制度上,中间要经过无数思索,反复探讨,甚至屡次变更,才能从想法真正变成切实可行的制度。

    历史上岳飞军那两条军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听起来简单,但真要贯彻到全军去,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努力。不要以为只要下令犯了这两条的砍头就可以,这么简单的话,现在的宋军军法中就有这两条,甚至还有敌军弃杖不杀的律条呢。那么容易,也就不用岳飞提出来,并且记在历史书上了。

    制度不是提出来写出来就可以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可执行性,要能执行下去。每一条军纪,都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只有这个系统完备了,军纪才能真正成为军纪。

    这一天徐平正在官厅里,检视王凯带人编出来的军法规条的草本,李璋进来,双手递上一本公文道:“节帅,对帅府所奏禹藏花麻经略事,枢密院宣命下来了!”

    徐平接了过来,把公文展开,还没看里面的内容,就看到了末尾的吕夷简花押。

    猛地抬起头来,徐平问李璋:“许国公回到朝里主持枢密院了?”

    “不错,吕相公回朝以同平章事任枢密使,为枢相。消息是跟这道宣命一起来的,可见吕相公一入枢府,便就发了这命令下来,对秦凤路经略禹藏花麻部做了决断。”

    徐平看手中宣命,前面骈四骊六不提,最主要的是同意了秦凤路要求消灭禹藏花麻部主力的方略,斩断党项在兰、会两州的爪牙。后面又道,秦凤路军资来自川峡四路,为了保障后方安全,命川峡四路都部署曹克明所部归秦凤路帅府节制。又道,徐平所上奏章中提到,汉武帝出巡陇右,是自现渭州出发,越陇山,沿水洛河经静边寨到祖励川,可知德顺军有大道通西使城。可暂命德顺军驻泊都监刘兼济、陇干城主将赵珣、权静边寨主刘沪暂归秦凤路帅府节制,一起经略禹藏花麻治下的西使城一带。

    最后道,依秦凤路徐平所上奏章,西使城是自关中通金城郡也就是兰州的要冲,西使城一下,则兰州门户洞开。如果占领兰州,则就可以联络青唐的唃厮啰,同时虎视河西一带。河西被党项占据不久,六谷蕃部除逃到河湟的残部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散处山谷。这些蕃部多是心向大宋的,只要联络起来,则河西摇动,党项后方不稳。禹藏花麻所处的西使城就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不但可以打开青唐,也可以打开河西。如果此次徐平能够对禹藏花麻一战成功,占领西使城,则朝廷不吝封赏。

    徐平把奏章放到案上,出了一口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跟吕夷简的关系很复杂,最早因为得罪刘太后,被发落到邕州去,吕夷简因为知道李用和跟赵祯的关系,对他多有照顾。回朝之后,因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对阎文应的铜铁杂铸钱,而阎文应又是吕夷简支持的,两人第一次结怨。不过双方都很克制,只是关系不紧密而已,并没有公开争执。真正闹翻应该是徐平在洛阳的时候,吕夷简出了保住自己地位的目的,非要用政治手段解决徐平搞出来的经济问题,最后王曾无奈,跟他一起离开中枢。

    想一想这些年跟吕夷简的交往,竟是结怨的时候多,能够携手做事的时候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吕夷简过于在乎自己的地位和私利,为了巩固地位,打压徐平的施政。

    想来想去,徐平只能摇了摇头:“吕相公真宰相,宰相自有宰相气度!”

    李璋道:“节帅,这样说来,枢密院是同意我们的方略了?”

    徐平指了指公文,对李璋道:“自然,而且不只如此,你拿过去看。”

    机宜就是处理这些机密文字的,李璋拿起公文,看过之后不敢相信,又看了一遍,才道:“竟然这样?不但是同意了,还拨了川峡和德顺军的兵马给我们,吕相公气度非凡!”

    徐平苦笑。吕夷简永远是吕夷简,不因私废公的同时,一定不会忘了给自己捞好处的。

    此次同意秦凤路徐平的方略,看出来此举对国家有重大好处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也同时借这个机会,吕夷简要借徐平之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曹克明其实不必拨隶秦凤路,吕夷简这样做只是向徐平示恩而已。以两人以前的关系,以后要携手合作,吕夷简需要这样表示自己的诚意。此次力排众议,一力拍板,如果徐平真地干成了,吕夷简得到的好处一点不会比徐平少,甚至借此再次代替李迪入主政事堂也有可能。经过这么多年,打过这么多次交道,吕夷简对徐平有信心,这次一定能成功。

    借大势,谋私利,这才是吕夷简的风格。但知道又怎么样?你还能反对?吕夷简比丁谓强了不是一点半点,他总是巧妙的把自己的私利绑在国家大势上,让你无可奈何。

    李璋看见徐平的表情,奇怪地道:“节帅,你一直不是报怨枢密院决心迟迟不下,现在他们决心下了,怎么还是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徐平叹口气道:“我倒是希望做这个决定的,是李相公,而不是吕相公。可世事便就如此,李相公有此心而无此力,最后还是要拱手把这功劳让给吕相公。”

    能够看出来徐平可以大胜,对朝廷有重大好处的何止一个吕夷简?但其他人即使看出来了,也做不了决断,做了决断也通过不了。没有办法,王曾已去,现在只有一个吕夷简有此威望,有此能力,压制住反对的声音,强行通过这方略。

    现在想来,陈尧佐和韩亿坚决反对此次徐平的行动,搞不好就是吕夷简指使的。当年吕夷简临去举荐陈尧佐为相,只怕就是为了这一天吧。不过按吕夷简的风格,大概还是暗示两人,没有留下把柄,陈尧佐被吕夷简利用,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官场上厮混,吕夷简早已经修炼成精,跟他玩阴谋诡计,只能把自己绕进去。王曾靠的是能力强,立身正,不谋私利,不植私党,一直稳稳压住吕夷简一头,换另一个人怎么可能行?徐平自己没在吕夷简手下吃亏,靠的不也是立身正,大势所趋吗?


………………………………

第63章 瞎毡来归

    徐平前世听书,经常有小将长得俊秀非常,却又武艺高超,能文能武,全天下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比如杨文广。可现实是杨文广是个比较沉默的大汉,跟说书人嘴里唇红齿白的小将没有一点相似。但今天来的这个人,却如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