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笑了笑:“你不用紧张,我不是来离间你们知通关系。刚才与李相公说定,此次重定户等的事情,孟州不参与其中。现在问你,只是听听你的想法,没有其他意思。当然了其他州都有大变,事务自然就会多起来,孟州事少,到时少不了要你到其他州去做事。”

    “孟州不参与其中吗?”李参有些失望,“都漕有事吩咐,下官用心做就是。”

    李参与徐平接触较多,心里认为按照他说的做,必然是能够做出些成绩来。李参本来就是恩荫出身,需要这些实打实的政绩升迁,此时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不过李迪定下来的事情,他只好照做,朝里没人,没有跟知州对着干的底气。

    “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我好心里有数。到冬天修完了河,来年京西路必然会有大变,临时的事情也多,免不了从州县调人。”

    李参斟酌再三,才道:“下官以为,上次在洛阳城里,都漕说的都有道理。若是真按照计划好的做下来,京西路的钱粮两三年内能增加一大截,当然是好事。”

    “有你这句话就行!来年一开春,黄河两岸的闲田会由营田务派人来开垦,你先清查一下孟州境内的亩数,做好准备。记着是闲田,要连成大片的,千万不要把民间在耕种的土地算进来,以免引起纠纷。”

    李参恭声道:“下官明白,过两天就安排人去做。”

    “营田务开田,主要是种棉花,跟稻麦轮作。一旦把地方划给他们,地方上便就不能插手了,只能等收获的时候分你们该得的那一份。稻麦是粮,棉花由三司和转运使司统一收买,都是现钱。这一点你要清楚,心里有数。”

    徐平本来是想是由转运使司来主导棉花从收购到制成棉布的所有环节,想来想去不太合适,收购运输还是放在三司铺子里,包括棉布的发卖。不然的话,地方上掌握的经济权力就太大了,自己一离开京西路,肯定要生出无数事端来。
………………………………

第48章 好汉惜好汉

    冬天总是来得特别突然,好像是在一夜之间,草木便就枯萎,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寒霜,迎面吹来的北风里好像含了冰碴,砍在脸上生痛。

    广武山上,一队人靠在背风的山坡上,乱七八糟晒着太阳。

    没毛虫叼了一根枯草在嘴里,看着远处巍峨的嵩山,懒洋洋地对身边的病尉迟道:“这见鬼的天气,来河边开石头,自己找罪受么!大哥,其他兄弟都没来,我们何必巴巴地来受这个苦!在贾谷山,好坏有一帮兄弟,谁敢正眼瞧我们!”

    病尉迟冷冷地道:“闭上你的鸟嘴!你懂什么?来这里干上两三个月,便就可以赦免回家去,贾谷山可是要待上三年!直娘贼,你打听打听,在贾谷山砸三年石头,哪个不是去了半条命!那些摄鸟不懂,吃上这两三个月的苦,可是能捡一条命呢!”

    “哎,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想当初在洛阳城里,我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兄弟们何等快活!一不小心惹了张十二郎,天大的祸事落在身上。那十二郎蝼蚁一般的人物,竟然让我们吃这一场苦,等到回去,我非要让他好看!”

    病尉迟不屑地看了一眼没毛虫,冷哼一声:“你怎么让他好看?常言说民不与官斗,张家是官宦人家,前宰相!你知不知道宰相是干什么?”

    没毛虫漫不在乎地道:“不都是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

    “你也知道是万人之上啊,还敢胡吹大气!我跟你说,以前是没人照看张家,由着我们欺那十二郎,现在有个什么都漕官人照看他,谁敢与他作对!你若是不知轻重,再去惹了他,只怕连到贾谷山来的机会都没了,直接发配到沙门岛去,永远别回来了!”

    洛阳城里过气的官吏无数,平时没毛虫一帮人欺负得惯了,并不把那些官宦人家放在心上。这年月做着官的时候是官,人一没了,谁还去在意,因为丢官沿途乞讨甚至卖儿卖女的官员也见得多了。不过他一向唯病尉迟马首是瞻,见大哥说得严重,不敢再说。

    病尉迟道:“我跟你说,我们兄弟咬一咬牙,在这里挨上两三个月,等到开春便就回洛阳去。回去离着张十二郎远一点,不要再去寻他晦气,现在他的时运来了,我们这些人如何惹得起?我在龙门镇有个兄弟,这次回去出城讨生活,一样快活!”

    没毛虫忙道:“不管哥哥到哪里,水里火里兄弟跟着就是!对了,龙门镇有禁军大营,又把着南下的大道,市井繁荣,也不比城里差到哪里去。”

    “哼,凭着你我兄弟这一身本事,到哪里都是好汉,担心什么!”

    病尉迟眯着眼睛看着天上暖暖的太阳,规划着来年,一定要过上灯红酒绿的日子。

    “你们这些杀才,没事就在这里挺尸,倒是过得快活!都给我起来,准备过去砸石头去!直娘贼,啊个敢偷懒,晚上就不要吃饭了,饿死你们这些天杀的!”

    一个差役手里拿着根长竹枝,口里骂着,没头没脸地向地上的囚犯打去。

    一个大汉猛地从地上蹦起来,一把抓住竹枝,瞪大了眼道:“为何打人?要我们做事只管说就是,何至于一来就又打又骂!”

    “唉呀,你是个天杀的贼囚犯,也敢跟我还手!”

    差役瞪大了眼睛,猛地抽手里的竹枝,竹枝在大汉手里纹丝不动。

    “反了,反了,来人呀,这个囚犯在反了!”

    差役憋红了脸,力气比不过大汉,转身向着其他人喊叫。

    大汉呤哼一声,猛地松开了手,差役猝不及防,一屁股坐在地上。

    “要我们干活,只管好好说就是,又打又骂,你也小心以后走夜路!”

    大汉拍了拍手,扔下一句话,向着干活的地方走去,剩下差役坐在地上目瞪口呆。

    “这是个好汉,好大的力气!兄弟,知不知道他的名字?”病尉迟指着大汉背影问道。

    没毛虫道:“哥哥,那是童大郎,因为赌钱到了贾谷山,端的是一条好汉。对了,广武山里烧瓷器的那处小窑口以前就是他的,赌钱就在鸿沟边上。这里是他的地头,窑口那里还有不少兄弟呢,自然说话就硬气!”

    “好个童大郎,有机会倒要会会他。”

    病尉迟说着,从地上站起来,随着一众囚犯向做工的地方走去。

    桥道厢军用火药炸了山,这些从贾谷山来的囚犯便就过去把炸下来的石块修整成规定的形状,最后运到山下去修河堤。

    陈尧佐同意了徐平提出的在广武山就地开采石材,从贾谷山采石务调人来。贾谷山本就在他郑州的治下,人员调动也方便。为了鼓励囚犯们的积极性,一般的徒刑流刑,等到河修好后便就无罪开释。童大郎和病尉迟这些人,就是这样来到了这里。

    京西路的大赦德音极多,实际上大多数囚犯都不会关满判的年岁,所以很多囚犯都心存侥幸,不想到这里来。陈尧佐也是想尽了办法,才凑够了人手。

    浓烟已经散去,空气里还残存着硝烟味,一众囚犯在差役的安排下,开始修整石块。

    病尉迟到了童大郎身边,拱手道:“在下凌贺集,江湖上人称病尉迟,见过哥哥。”

    童大郎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我是童大郎,兄弟找我有什么事?”

    “哥哥好身手,刚才闪那不长眼的差役一下,真是大快人心!我敬哥哥是条好汉,特意过来结交。等到离了这里,与哥哥喝酒!”

    童大郎摇了摇头:“你误会了,我是个安分守己的经纪人,一直在这广武山里开个窑口为生。只是不慎被奸人所乘,诱惑了聚赌,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等到修好了河,赦免了我的罪过,依然是清白好人家,不在江湖上勾当。”

    病尉迟笑道:“哥哥说这种话就有些不着调了,岂不听人说,一日做贼,那就一生都是贼。你判了刑,脸上有了墨印,怎么还做好人家!”
………………………………

第49章 天津晓月

    北风掠过树梢,发着呜呜的声音,扑在窗子上,吹得窗子噼里啪啦作响。通红的炭火烤在身上,暖洋洋的,窗外的寒风丝毫影响不到屋外。

    徐平坐在炭火不远处,看着手里的各种公文。

    京西路近二十州军,仅仅日常的公文往来,徐平看完就要花上很长时间。当然,他也可以选择不看,交给属下信得过的公吏,特别重要的才拿给自己,这也是各路转运使通常的做法。但现在徐平不敢这样,生怕一个不慎,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一年尤其是前半年,特别重要,打好了基础才能够保证自己所规划的改革成功,必须要特别警醒,出不得半点差错。桩基立得牢,才能保证后续政策的实施。

    靠在椅背上,徐平揉了揉额头。

    这都是各州根据徐平最后定下来的五等户划分标准,各自选择本州哪些实行,哪些不实行,最后报了上来。与李迪已经讲好,孟州自然完全不照做,还是按以前的来。除了孟州之外,反对最多的是襄州。张耆规矩了一段时间,最近故态复荫,又抖了起来。

    徐平离开京城不久,赵祯便就别选了曹彬的孙女为新的皇后。所谓娶妻娶贤,此时赵祯因为一场大病,对于皇后的选择没有什么选择权。这位曹皇后出身将门,是皇家结亲最多的家室,而且熟读经史,性情温驯,知书达礼,进退有度,虽然相貌并不出众,但一个贤字便就盖过了其他所有的缺点,杨太后和宰执都非常满意。至于最重相貌的赵祯满不满意,现在没人理会了,反正他已经胡乱废过一个皇后,这一个无论如何也要白头到老了。

    册封了新的皇后,便就有了新的外戚,曹彬的子孙都得到封赏,曹皇后的长弟曹佾的身份一下子显赫起来。而曹佾娶的正是张耆的女儿,虽未完婚,亲却早已经结下了。这些将门盘根错节,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就勾连上,是他们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

    有了曹皇后这一个大靠山,加上张耆本来就跟徐平不对付,此时新仇加旧恨,哪里会把他这个转运使看在眼。你让我这样做,我偏偏不理你。

    这些前任宰执在地方上养老,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徐平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如果朝里有宰相去持,他还可以把张耆参到其他小地方去,现在却是张耆借着曹皇的东风,风头正劲的时候,徐平只好捏着鼻子忍了。

    一切等到来年冬天,如果各州的钱粮收入都涨上一大截,徐平再一起收拾他们。

    最后一封公文是李参写来的,介绍了现在汜水以下河段的修筑情况。有三千多清河厢军,再加上四州的民夫,开挖一切顺利,预计到十一月底就能够全部挖通,剩下的就是修整堤岸码头和铺设道路了。只是天寒地冻,虽然物资供应充足,广武山上采石的囚犯还是闹了几次事,幸亏弹压即时,规模都不大。陈尧佐已经向山上加派了人手,措施也严厉起来,再有闹事者,直接送回贾谷山,按照他们原来的刑期服刑。现在采石工作早已经过了大半,一旦被送回去,这段时间就白干了。

    这个年月没有不闹事的囚犯,就跟没有不贪赃枉法的官吏一样,都是常事,徐平也不放在心上。天下之大,想让所有的官吏都勤于公事,都奉公守法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