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徐平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身子才是本钱,亏待什么也别亏待自己啊。

    摸了摸自己肿得有点怪异的脸庞,徐平心道,看看我,为了除那病根,多大的痛苦都挨了下来。赵祯一方面是见大臣冬天不生炭,夏天不打扇,宫里晚上口渴了因为心念身边的人,怕他们受责怪,强忍着回去才喝水。另一方面,吃起来没够,喝起来就想醉,见了漂亮女人就想腻歪着。

    矛盾吗?其实不矛盾。正是因为需要他克制的时候他克制了,能够放纵的时候就特别放纵,而且自己认为理所当然,谁说也不听。

    说我吃点好的浪费公帑?好,我吃羊肉,即使在开封城里,羊肉也不过是与猪肉同价,大多数时候还没有猪肉贵,除了不能吃的牛肉,这就是最便宜的肉了。赵祯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把羊肉煮得稀烂,吃再多也吃不腻。同样他也喜欢吃海鲜,听说一只蛤蜊要价数十千,就能够强自忍住,实在忍不住了也就是躲着偷偷吃,不敢让人看见。但谁敢不让他吃羊肉,他就跟谁急,还让不让人吃东西了。

    谁能拿他有办法?惟一有办法的杨太后又狠不下心,还常偷偷给他送好吃的呢。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扮演着许多角色,有的角色光彩夺目,有的只能让人一声叹息。都是普通人,谁能够挑选角色,并去演好每一个呢?

    一到东华门,就明感觉到了紧张气息。虽然并没有增加侍卫,但站在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明显神经紧张,平时并不太严的门禁也一下子严了起来。

    办过各种手续,徐平让刘小乙带着家人等在门外,自己与石全彬一起进了皇城。

    垂拱殿外,罕见的两位閤门使同时当值,李璋更是手按腰刀,带人守在门前。

    因为有召见大臣的诏旨,免了平时的繁琐手续,也并不需要再由政事堂回执,石全彬与徐平一起进了閤门,向大内深处行去。

    经过李璋身边,与他对视一眼,李璋轻轻向徐平点了点头,以示事情并没有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赵祯这次就是病而已,虽然严重,但并不危及生命。

    沿着游廊绕过垂拱殿,便就到了赵祯正寝福宁殿。此时殿外已经站了不少住得近的待制以上大臣,徐平家在城外,是最晚来的几人之一。

    石全彬向徐平示意,自己到前面,去向正持各种事务的阎文应回报。

    非常时期,在场所有的大臣都面容严肃,并没有人交头结耳。虽然见到了不少熟人,徐平也并没有上前去打招呼,而是默默地选了个角落站在那里。

    这种场合,任何不必要的动作都会引起别人的联想,最得当的做法,便就是默默等待。真正主持大事的自有宰执大臣,徐平这些人只是在这里等候吩咐。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露水不知道从哪里来,不知不觉间就沾湿了袍服。福宁殿前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音,整个世界都一片死寂。

    徐平没来由地想起了真宗驾崩,事后传出来的种种故事。那一天,或许大臣们也像今天一样,只能站在殿外,默默地等待消息,听候宰执们的处置。

    突然,不远处传来钟响,使人一阵恍惚,不知是宣德门传来的钟声,还是殿里的什么礼仪。在这里站上半天,所有的人都有点麻木了。

    过不多久,便有赞导的声音传来,徐平隐约听见,是魏国大长公主到了。

    这是除了八大王赵元俨外,赵祯父亲辈里剩下的另一人,地位不比寻常。附马李遵勖出镇许州,同时兼任京西路安抚使,大长公主并没有随着他去赴任。

    大长公主仪仗到了殿前,群臣问安,因为没有赞引,声音参差不齐。

    徐平也一样跟着喊了一声:“恭迎大主!”

    却没有任何回应,看着大长公主进了福宁殿。隐约间,听到殿里传来吕夷简的怒喝,此后便就消寂无声。

    徐平想象得到,必然是吕夷简责问为何大长公主冒然进殿。皇帝不能理政,此时是宰执作主,平日威风不可一势的阎文应都战战兢兢,生怕被哪个宰执看不顺眼。

    当然,此时宫里还有杨太后,依大长公主一向温顺的性情,没有太后吩咐,她是不会自己拿主意进到皇帝寝殿里去的。
………………………………

第196章 神针

    这种时刻最难熬,明明知道前边不远处正发生一件关乎帝国命运的大事,自己却只能傻傻地站在这里等结果,时间过得分外慢。

    正在这时,一个内侍从殿里出来,高声喊道:“太后教旨,医生许希进殿!”

    徐平这才注意到大长公主的仪仗里有一个人是平民打扮,天色未明,离得远了也看不清面目。听见内侍传呼,那人出了队伍,急急向殿里行去。

    人群里有人低语:“这许希是大主荐了来给圣上看病的吗?他在京城倒是有些名气。不过圣上这病来得突然,御医都束手无策,也不知道他行不行。”

    徐平也听说过这么个人,在京城的民间医生里算是最顶层的,他前些日子病得厉害时,家里也想去找他。不过许希主攻内科,不会治牙。

    人群里叽叽喳喳地传了一会话,便就又静了下来。特意请民间的名医,就说明宫里御医对赵祯的病没有办法,这次的病有些不寻常。

    徐平已经对时间失去了概念,也不知道又过了多久,殿里突然喧哗起来。

    站在殿外的群臣不知道里面出了什么事情,听到声音,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有人高声喊道:“殿里圣上龙体如何,还请相公告知我等!”

    有一个人带头,其他人立即附和,殿外人情汹汹,秩序突然就乱了。

    片刻功夫,王曾从大殿内急匆匆地出来,高声道:“圣上龙体不预,勿在殿外喧哗!许神医言圣上龙体并无大碍,只是要在心下包络之间下针,恐有意外。殿中内侍忠心为主,愿以身试针,有些动静,并无他事。诸位在殿外安心等待!”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多多少少对歧黄之术有些研究,不过徐平是个例外。牙痛了把牙拔掉他就敢,但对正规医生的手段却一无所知。前世电视上也见过中医给人针炙,脑袋心脏无处不敢扎。但这个年代是不是也这样,心里却没有底。听见要扎赵祯的心口,心里有些不安,不由慢慢挤到了前排。

    安抚了殿外众人,王曾转身又进了殿内。这种非常时期,王曾是无论如何也不放心让吕夷简一个人在那里主持大局的。两位宰相,这个时候必须要互相盯着,千万不能再出丁谓当年的故事,皇上不能理政,他就强行一个人独揽大权。

    又过了一会,殿里平静下来。想来是有哪几个小黄门得到了允许,让许希先在自己身上扎针,确认没有意外,太后和宰执才会让他给赵祯治病。

    针下心口包络间,如果手法精确,应该是没有大危险的,不过一边看着的都会觉得有些吓人。想来现在许希正用那长长的银针,扎到赵祯的心口去。

    突然,殿里传来欢呼,许多人山呼“万岁”。徐平的心里出了口气,听到这声音就说明赵祯已经救了过来,应该没什么大碍了。

    吕夷简和王曾两人并排走出大殿,高声道:“许希医术如神,一针之后,圣上已经醒来,只是言语间还有些不便。现在只需静养,已经无大碍,诸位这便回去吧。今日的早朝就免了,何日上朝,再等诏令。”

    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圣上既然已经无碍,何不出来见一见百官。我等一睹天颜,才能真正心安!”

    吕夷简有些不悦地道:“圣上龙体稍安,需要静养,如何敢到处走动?这里自有我等照看,你们不须要担心。如果有事,自会招你们来!”

    徐平暗暗摇了摇头,便就想抽身离开。留在这里有什么用?赵祯大病初愈,自然要好好躺着养病,又不能处理政事。现在朝廷的事务都是宰执们说了算,你留在这里又能够改变什么?宰执们安排人留下来就足够了。

    突然,周围的人都拜了下去,身边响起山呼“万岁”的声音。

    几乎是出于本能,徐平猛一回头,就看见了两个小黄门扶着赵祯正走到福宁殿门处。急忙也拜了下去,徐平的头却没有低下,只是看着走出来的赵祯。

    此时天色微明,什么都看不真切,但赵祯的样子是不会错的。皇上出来,就是让群臣看一看自己,让大家安心,不要出去之后传出什么流言来。所以此时拜在地上的众臣,都是抬头看着,周围的卫士也没有要求大家低头。

    到了殿门处,赵祯由小黄门扶着,向大家挥了挥手,看样子想说什么,微微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徐平与周围的人一起高呼万岁,有人紧接着喊了一句:“圣上龙体万安!”

    这声音此起彼伏,好一会才停了下来。

    赵祯微微点了点头,又挥了挥手,示意群臣离去,便就准备回到殿里。转身的时候正与已经挤到前排的徐平四目相交,向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没事。那动作几乎不可查觉,但通过眼神,徐平还是感觉到了。

    看着赵祯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口,徐平随着众人起身,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由于这两天吃药催熟,半边脸肿得透明发亮,样子有些怪异。

    这半年真是见了鬼一样,从不生病的自己竟然一场大病,惹出无数事来。正当壮年的赵祯竟会因为生活太过没有节制,惹病上身,而且比自己严重得多。当时自己晕倒摔下马来,掐一掐人中就好了,当天就生龙活虎。这赵祯非得扎针不说,看样子一时半会还好不了,身体虚成啥样。

    与诸位大臣一起退出了福宁殿,原路回到了垂拱殿外。

    此时天已经放亮,很多人这个时候才看明白自己身边是谁,纷纷寒喧打招呼。

    徐平跟几位相熟的官员说了几句闲话,被好几个人摸着自己的脸问东问西,这个时候他们都对病情有些敏感。直到太阳在东边已经探出头来,才算是脱出身来。

    看见李璋仍然在殿前面当值,徐平拉他到一边,小声说了刚才殿里的情形,对他道:“圣上身体应当已经没有大碍,他正是少壮时候,一点小病没有什么。不过看样子还要静养,接下来一段时间朝政必然是由宰执们主持。我现在仍然休假,消息不灵通,如果朝廷里有什么大事,你记得及时知会我一声。”

    李璋一边答应,一边出了口气。赵祯不但是皇上,还是他亲表哥。李家独门独户没什么亲戚,除了徐平家,就剩下赵祯这一门亲戚,可产敢出什么意外。

    吩咐了李璋,徐平出来东华门,叫了刘小乙,还着家人慢慢向城外走去。

    朝廷里突然间出了这么件大事,接下来朝政必然出现变动,徐平也难以预料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赵祯就在自己最大的靠山,他病倒了,自己也有可能受影响。

    想起赵祯的这病,徐平只能暗暗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能够想得到,现在赵祯的身体还说不好,群臣估计都在观望。只要赵祯的病情好转,没什么危险了,奏章必然雪片一样飞到宫里去。

    无心朝政,耽溺女色,这是昏君才会做出来的事情啊!而且还把自己的身子掏空了,不能处理朝政,这还了得?接下来不但是赵祯的日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