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自己处在那个位置上,很难理解王沿的想法。其他的官员尽可以嘲笑他管不住自己的嘴,惹出了如此麻烦,设身处地为王沿想一想,他也是苦得不行。

    每一次科举都有几百个进士,其中的绝大多数一辈子也没有升待制的机会,而又有几个人能够有几次这种机会?王沿这一次不抓住,可能这一生就只能做个中下层的官员,碌碌无为。他花费无数精力,向朝廷献十卷《春秋》,为了个什么?

    今晚在这里为徐平接风的,除了王惟正等少数几个已经到了高位的,其他基本都是进士高第,状元榜眼,甲科都算是差的。他们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只要不出意外都可以做到天子侍从,并不能真正地理解王沿的想法。

    其实就是徐平自己,一等进士,又因为家庭的关系跟皇上特别的亲近,也是理解不了王沿的。那种真正从底层向上爬的艰辛,徐平也并没有经历过。他对于王沿的执着,会做出什么,没有仔细地想过,也没有精心地准备。
………………………………

第83章 地形沙盘

    “哥哥,你脸这边怎么肿起来了?”李璋到徐平身边,看了看他小声问道。

    徐平摸了摸脸,无奈地道:“最近长了颗牙,也不知是哪里的事,这两天肿了。”

    “你那尽头牙长了都几个月了,怎么还折腾不完了呢!哥哥,这个样子,我劝你还是好好找个郎中看看吧。宫里的几位御医,都是真有手段的。”

    徐平点头:“等今天完结了公务,便就去找郎中看看。”

    以现在徐平的身份,御医也要巴结他,并不愁找不来好医生。但徐平心里却没有底,御医的手段,能不能把他的牙治好。要治好他这病,关键是要下得了狠手,把那惹事的牙拔出来一了百了。但御医给宫里的人看病,谨小慎微惯了的,只怕是没有这个魄力。可若是不找御医这些名医,街头的游行郎中徐平自己也不敢去找。

    一边与李璋说着闲话,一边进了大内,向崇政殿行去。

    今天是徐平和王沿回报出去巡查河道的日子,几位宰执大臣和御史中丞三司使等等都在,要给此事下一个最后的结论。徐平和王沿的争执,到底谁对谁错,今天也会水落石出。事情折腾了这么久,也该有个了结了。

    偏偏从回到京城开始,徐平的那颗尽头牙又闹起事来,不知是刺激到了哪里,口腔里发起炎来。徐平在家里对着镜子看过,口腔尽头肿得跟个包子似的,用手轻轻一碰就钻心地痛。这两天是热的不敢吃,凉地不敢吃,就连硬一点的饭食也不敢吃,只能靠着喝粥度日。也就是现在父母妻子孩子都不在京城,徐平自己心又大,就这么一天一天硬抗着,等哪一天消了炎症再说。

    到了崇政殿,行礼如仪,进殿一看,王沿等人都已经到了。

    上面的赵祯依然如往常一样赐座,又赐了茶汤下来。那滚烫的茶汤徐平哪里敢入嘴?皇上赐的又不能向边上一推了之,强忍着难受,略喝了一口,脑子已是嗡嗡作响。

    好在崇政殿里光线不好,别人也看不出徐平表情的变化,只是一边伺候着的小黄门见徐平龇牙咧嘴,知道他只怕是身体哪里不舒服,乖巧地即时撤下去了。

    撤了茶汤,赵祯才朗声道:“一月之前,三司盐铁判官郭谘提请开挖河渠,引洛水入汴河,代替从黄河引水的汴口。诏令盐铁副使徐平和户部副使王沿前往勘查,近日回京复命。国家大事,朕不敢一人自专,两人分别回报,大臣参酌!”

    众人一起领旨。

    上座的吕夷简道:“徐平,你是此行正使,河渠是该开还是不该开,上前细说。”

    徐平起身,行过礼,捧笏道:“陛下,相公,河渠开凿所过的地方地理复杂,言语间只怕难以说得清楚。我这里制得有一副沙盘,看起来更加明白,请对着沙盘说。”

    赵祯准了,让小黄门取了徐平放在殿外的沙盘进来。

    徐平本来并没有想如此麻烦,不过这次有王沿与自己死顶,不敢大意,这才在后半段紧急制作了这沙盘出来。为了赶时间,沙盘是用胶泥制作,把从汴口开始,黄河以南嵩山以北的地形都表示了出来,黄河沿线一带制作得尤为精致。

    揭开沙盘上盖着的绸布,徐平道:“诸位看,这是从汴口往上到洛水入河口一带的地形,山川岗丘,都在其中。不同的地段,地下是山石还是沙土,都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得清楚。黑色的是山石,白色的是沙土,颜色愈深则地下越硬,相应地也越是难以开凿,颜色浅的则开挖起来就容易。须水、索水以南的嵩山与开挖河渠无涉,便就没有上色,不需要去管。”

    吕夷简和王曾对视了一眼,徐平每次谈起这种正经事来,总是要弄些稀奇花样出来。什么一大堆图表,在黑板上画图,这次连沙盘都搬出来了。这些办法麻烦是真麻烦,但也确实看得清楚,容易理解。说实话,在座的几人虽然都是朝堂地方辗转多年为官,对这些专业的知识可没几个人懂。单单靠说,能听个大概就了不起了,怎么能够真地分清利弊?这样做,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赵祯在上面,伸着脖子看了一会,离得远了哪里能够看得清?干脆站起身来,对座下的一众大臣道:“诸位还是都起身,到前边看得清楚些。”

    吕夷简和王曾都早已经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听了赵祯的话,带着臣僚站起身来。

    到了沙盘前,才看清楚这沙盘制得极为精致,不但是栩栩如生,色彩分明,在沙盘的边上还立得有标杆。

    梅询看了一会,问一边站着的徐平:“徐待制,这两条标杆是做什么用的?怎么上面只刻了几条线?难不成还能标记里数不成?”

    “回学士,正是用来标记里数的。这标杆上的一小格便是一里,整个沙盘都是用这比例制作。平的一小格便是平地一里,坚的一小格便是高一里。”

    梅询与身边的晏殊对视着笑了起来,口中道:“难不成你这沙盘还真地跟实际地理一样?在这上面距离远近,山高山低都能一眼看得出来?”

    徐平点头:“正是!”

    听了这话,围着的人面色都变了,表情不由得郑重起来。这沙盘原来不仅仅是示意,竟然真地是按照比例制出来的。不说河道勘查得如何,单单费心制作出这样一副沙盘来,就很了不得了。中国早已经有了记里鼓车,平地上的里数好计算,但山的高度量起来可不容易。别看从《山海经》起就动不动说哪座山有多高,但要真地把一座山的高度量出来,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事。

    徐平事前对此也没有准备,没有专用的工具,再是用心,实际上还是很粗略。他取的基准是黄河的水面,而黄河上下游是有高度差的,再加上地球是圆形,自然便就有曲率的影响,这两项的误差是骨子里带来的。

    没有光学仪器,纯靠着人多用立杆拉绳的方法硬来,然后测量角度计算,便只能尽量少地取一些标志点,大多还是靠估计。

    但是不管怎样,这已经是这个年代最精细的立体地形图了。

    (以前是睡不着,现在是醒不了,迷迷糊糊了近四十个小时,还是觉得晕啊……)
………………………………

第84章 南线北线

    王沿在一边冷眼旁观,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   ???.ranen‘徐平制作这副沙盘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他,甚至还问过他的意见,只是他没有理睬罢了。

    凭良心说,徐平的差使做得很用心,王沿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那又怎样?很多事情是说清道不明的。想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从来都是艰难的,但反过来破坏一件事情却很容易,王沿只是需要把徐平要做的事情搅黄就可以了。

    赵祯在沙盘看了一会,心里想着,要是自己的大好河山全都弄成这样一个沙盘该多好,没事看一看,又长精神又长力气。可惜这种事情也只是想想,徐平带了那么多人,费了一个月的功夫,真正制作精细的也只有黄河南岸那一小片。要是把天下的地形全部测绘出来,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见大家都看过,徐平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诸位相公、学士,从这沙盘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要引洛水入汴河――”

    “且慢!”赵祯突然让徐平停住,“这些事情说起来必然非常繁复,你的奏章虽然写得详细,但看起来还是有许多难解的地方,今天只怕还是会如此。这样吧,你一边说,这里找个人记下来,关键的话条缕分清就行,不需要字字都记。”

    转身看了看,对一个瘦瘦的中年人说道:“柳植,你来记。殿里那边有备好的黑板,边上有粉笔,记在上面过一会大家看得清楚。”

    柳植领旨,自己与小黄门一起过去准备。

    这黑板还是徐平上次用过,一直在崇政殿里留了下来,赵祯还想着以后朝臣上报复杂的事情时,可以再用上。却没想到一放这么久,再也没用过,今天终于又派上了用场。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讨论事情的时候确实好用。

    柳植是前朝大臣柳开的族孙,进士甲科出身,现在任同修起居注,今天当值。本来今天徐平和王沿上报也是要他记的,修起居注就是干这话。在黑板上条缕清楚,还省了他不少功夫,不然这一场应对只能记个大概,这年头谁也没受过速记训练。

    柳开以任气好侠著称,留下的事迹,好的坏的都不少,是当年的风头人物。但柳植跟他这位祖上的大人物完全不同,为人谨小慎微,脸上连笑容都很少,完全是两个极端。话说回来,不是这种性格,柳开那种人也做不了修起居注。

    把黑板在一边放好,赵祯示意徐平可以开始说了。

    徐平理了理思绪,朗声道:“为什么要引洛水入汴河,前次已经说得明白,如今每年用在疏浚河道上的人力就有数千人,就这样河道还是年年抬升。开封城里汴河两岸,由于河里挖出来的泥沙堆积,有的地方河边栽植的柳树都快要被埋起来了。这样下去显然非长久之计,而且会一年重似一年,必须要想办法不从黄河引水。”

    开挖河渠的重要性已经讲过多次,大家也都已经明白。在座的人或许对汴河中下游疏浚河道的重役感触不深,但开封城里堆在河边那挖出来的泥沙可是看在眼里,有的地方甚至从河边大道上已经看不见河水了。更不要说到了春天,堆积的泥沙被大风吹得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是烦得不行。仅从这一点,引洛入汴就没人反对。

    徐平指着沙盘又道:“陛下,诸位相公、学士,请看,若是要改从洛水引水入汴河,则从现在的汴口往上,相当于与黄河平行修一段运河。这运河上段都是从巩县沙口镇开水口,到汜水县汇合汜水。到孤柏岭之后则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取道广武山之南,取荥阳县北,到荥泽县入汴河。另一条路线,则是从广武山之北,沿着黄河水道的滩地而行,过广武山后在河阴县入汴河。”

    “这两条河道各有其优缺点。先说南线,好处是远离了黄河,河道不受黄河的影响,不用担心黄河泛滥影响新开运河。劣处也有几点。一是这一线过去虽然并没有高山阻隔,但地质多石,开挖不易。更重要的是,这条路线必然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