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在门外的一众卫士,哪里敢惹这些连皇上都躲着的台谏大臣?只是站在一边冷眼旁观,把通道守得死死的。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閤门那里终于出现李璋的身影。

    范仲淹急忙迎上去,沉声道:“如何?有无诏旨?”

    李璋举起手道:“官家手诏,请诸位台谏到政事堂,宰相自会与众位分说!”

    这手诏是给宰相吕夷简的,李璋都不知道里面的内容。

    范仲淹也觉得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高声道:“有手诏,让我们到政事堂,宰相自会与我们理论。且回政事堂,听吕相公如何说!”

    说完,带着手下谏院官员,当先回政事堂。

    此时夜色已深,宫里轻易不会开宫门,众人大多心里已经明白皇上今天是不会见众人了。见事情又推回宰相那里,只好一起随着范仲淹重又涌回政事堂。

    宫门无论如何不开,此时把徐平叫来也没有意义,有与段少连几人关系密切的官员忙回前面官衙,吩咐个小吏去把三人唤回来。

    众人涌回政事堂里,在里面独坐的吕夷简已是觉得头痛,等接了李璋手中的手诏,见是让自己跟众人说明为何废皇后,愈发觉得无奈。这明显是皇上不想面对台谏官员,把这麻烦又踢到自己这里来了。

    很多皇宫里的具体事情无法在明诏里说,譬如皇后善妒,譬如甚至失手打过皇上,这些都是不能诏告天下的,只能由大臣们私下里讨论一下。如果明告天下,那就是把郭皇后彻底毁了,连她母家都要受牵连。而皇上虽然一时意气,坚决要废掉皇后,但在心里却没有那么恨她。赵祯这个人本来就是这样,脾气硬起来的时候偏偏就会心软,心软的时候却又经常闹脾气,这性子很难捉摸。

    问题是如果皇上觉得这些理由能够说服台谏,那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宫自己说?把事情推到吕夷简身上,那是摆明自己都觉得这些理由还不能够让台谏闭嘴。
………………………………

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

    吕夷简敛容站起,沉声道:“为臣子的,背后不当议论帝后,不过圣上手诏,我也只好当这个罪人。”

    便从郭皇后跋扈后宫,甚至失手误伤皇上讲起,一直讲到最近越发出格,导致后宫不得安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秩序。

    不等吕夷简说完,孔道辅抗声道:“又如何?人臣于帝后,便如子事父母一般。父母失和,为子的自当劝解,使父母和好如初。怎么能够顺着父亲把母亲赶出家门?这哪里是为子为臣的道理!岂有些理!”

    孔道辅这一句话,便就如在滚烫的油锅里洒了水,台谏官员一下就炸了,纷纷挤上前来给吕夷简讲道理。众说纷纭,吕夷简这个帮着皇帝废后的宰相一下子就成了不忠不孝。

    吕夷简读的书又不比在场的哪位少了,他们说的道理吕夷简又何尝不知道?不过吕夷简关注的是事情如何解决,而不是空口讲这些大道理。劝和帝后,怎么劝和?这些台谏官员一个一个说得热闹,里面有一个有本事能够劝皇上和郭皇后和好的?到了皇上面前,还不是把这些大道理再一通,甚至把皇上骂上两句,最后还是让皇上忍耐。

    问题是皇上赵祯从刘太后当政开始已经忍了十年,如今忍无再忍了。一直压抑了这么多年,又知道生母另有其人,赵祯是一肚子火,废后就是他火气的最后发泄。

    如果能够劝和,皇宫里还有杨太后在,早就劝和了,还用得着外朝大臣插手?但这些话吕夷简却无法讲给台谏官员听,他们也不会听。

    吕夷简只是静静站在人群对面,不言不动。其实他也听不清这些人乱糟糟地到底说的是什么,也不需要听清,只是任赁他们发泄罢了。

    等人群稍微平静一下,吕夷简拱手道:“废后,其实是有先例可循的——”

    范仲淹上前道:“相公所说,不过是援引汉光武帝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故事。光武帝虽然是明君,可废皇后却是失德,怎么能够偏偏拿光武帝失德的事情作例子!”

    孔道辅厉声道:“除光武帝外,其余废后的全都是昏君!圣上尧、舜之资,更兼宅心仁厚,你身为宰辅大臣,竟然引导皇上做废后这等昏君之事!居心何在!”

    台谏长官发言定性,身后的官员纷纷涌上前来,围着吕夷简痛责不已。

    徐平府第,林素娘在房里听着外面大门砸得山响,实在是忍无忍,长身而起,对丫环翠儿道:“去把家里的人全都叫出来,随我出去!”

    蒋堂龇着牙,不停地吸气,看着手掌砸门砸得通红,转身对一直站在身后的段少连道:“段殿院,你如何不上来帮着我们叫门?”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徐副使一直不露面,想来是真地不在府里。我们还是及早回去吧,日后跟徐副使道个歉,免得惹人埋怨。”

    段少连是开封本地,与徐平实打实地同乡,到了现在心里无比后悔。如果今天徐平真地不在这里,日后还怎么相见?街坊邻居的闲话自己也当不起啊!

    蒋堂心里也打鼓,都到这个地步了,徐平不可能躲着不见。真不想随着去皇宫,难道自己这几个人还能把他绑着去?何苦躲着。再说就是自己三个人想强拉徐平,只怕也办不到。不说他家里的奴仆,徐平自己是带兵打仗上过战场的,还奈何不了三个文弱书生?

    惟有刘涣不死心,还在那里不住地打门。

    正在这时,门忽然一下子打开了。门前的刘涣和蒋堂吓了一跳,急忙退后几步。

    刘涣更是心中大喜,徐平果然躲不住,终于出来了。

    只见门内先出来几个仆人,在门两边站住,后边林素娘带着翠儿走出了门。

    林素娘面带寒霜,向三人行个礼,冷冷地道:“三位官人不知今夜有会什么要事,在外面一直打门不休,搅得寒舍不得安宁!”

    刘涣出来的不是徐平,而林素娘,先是愣了一下,犹自嘴硬:“打扰夫人清静,是我们的不是。不过今夜非同寻常,还请夫人让徐副使出来说话。”

    林素娘冷着脸瞥了一眼刘涣:“我丈夫今夜不在这里,人在城外府第。这话早已让家里下人告知官人了,怎么还在这里纠缠?”

    刘涣有些心虚,嘴上却道:“我们如何肯信?定然是听说今天废了皇后,怕有人来拉他进宫劝谏,躲了起来!”

    林素娘冷笑:“这位官人是哪位?我丈夫再不济,还不至于躲着你们!自小到大,我丈夫不管遇到什么事,哪怕是在邕州对上交趾国大军,也从来没有躲过!你们在我家门前咶噪不休,竟然是认为我丈夫会躲你们?如此可笑!”

    刘涣被林素娘说得脸上有些挂不住,只管硬犟:“夫人如何保证徐副使不在府里?”

    “保证什么?你们好大的威风!”林素娘气得笑了起来,“徐平这些年,什么时候没有担当!会为了你们这几个人,东躲西藏?你们如此小肚鸡肠不嫌丢人,不要在我家门前装乖卖丑!我一个女眷,孤身在家,你们半夜三更打门——”

    说到这里,林素娘扫视三人,缓缓地沉声道:“三位官人读的圣贤书,做着朝里的清贵要职,却做出这种事来,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刘涣被林素娘气势所慑,再也说不出话来。

    段少连见刘涣和蒋堂都不说话,身子缓缓后退,心中叹了口气,走上前来向林素娘拱手行礼:“今夜是我们做得差了,夫人不要向心里去。实在是皇后被废,朝廷震动,台谏官员又被拦在宫门外不得入内面圣,一时心焦,才出此下策。夫人海涵。”

    林素娘道:“你们进不了宫,关我们家里什么事?”

    段少连越想越觉得今晚刘涣是出了个馊主意,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今晚閤门当值的是閤门祇候李璋,与徐副使是故交,所以我们才——”

    林素娘听到这里,才知道今晚自己家里遭了无妄之灾。她本来听到段云洁的消息就已经心情烦躁,此时不禁气得身子发抖,对三人道:“今夜只有我一人在这府里,你们不管有什么事情,只管去找我丈夫,不要再在我门前纠缠!”

    说完,带着下人回了府里,把门“呯”地关了起来。

    正在三人茫然无措的时候,御史台的小吏赶了过来,高声道:“三位官人,皇上有手诏,让台谏官员去政事堂与宰相分说!”
………………………………

第76章 徐平的愤怒

    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吕夷简自己也心知肚明,如果能够把台谏官员说服,他们也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吕夷简微闭双眼,静静站立着听台谏官员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宰相是个很考验耐心的职位,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性子急躁的,比如李迪,在这位子上几乎没一日不与人争吵,最终自己也做不下去。

    直到众人说得累了,声音渐渐平息下去,吕夷简才睁开双目,缓缓地道:“诸君既然对此事有异议,不如明天上殿对皇上陈述。”

    说完,吕夷简又微闭上眼睛,闭目养神。

    闹了几个时辰,此时一众台谏官员又冷又饿,激情过去,在吕夷简面前又有力无处使,也没法再坚持。孔道辅和范仲淹两人商量一番,决定带众人先离去,等到了明天上殿早朝的时候,再在皇上和众官面前与吕夷简争个是非黑白。

    自从过了冬至长假,在很多官员的极力上奏之后,原来的两日一朝已经改为****上朝。这样一来,皇上固然是勤政了,很多官员的请假次数也增多起来。

    比如徐平是独子,家又在开封城,很多家庭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替代,请假的次数明显增多。再加上父亲徐正是上朝模范,最近随着日朝同时恢复了转对制度,这些不匣务小官也获得了皇上面前奏对的机会,徐正愈发积极,徐平就更加忙碌。

    二十四“交年”这一天,徐平请假未上朝。

    天不亮就冒着寒风赶到宫城的台谏官员,刚到待漏院就挨了当头一棒。

    御史中丞孔道辅和司谏范仲淹,因为率部下官员伏閤请对,骇动中外,分别被免职改为知泰州和睦州,其他参与的官员各罚铜二十斤。

    此时谏院地位不高,范仲淹倒还罢了,御史中丞却地位尊崇,卸任时必然要上殿当面告辞,之前绝无像孔道辅这样直接一道敕命就被赶出京城。御史大夫官位太高,向来是不实任除授的,御史台的长官实际就是御史中丞。作为宪台长官,御史中丞此时又称为“独座”,早朝上殿的时候,包括宰执亲王都是站着的,惟有御史中丞与百官相对,单独设有一把交椅,监督百官,坐着议事。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御史中丞独特的地位。

    孔道辅以御史中丞之尊,被一道敕命逐出京城,而且是由内侍押着立即出城,连跟皇帝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这极具侮辱性的处置,使吕夷简从此与台谏结下了深仇大恨。

    昨夜把台谏官员支走,吕夷简立即面奏,与皇上赵祯定下了驱逐台谏长官孔道辅和范仲淹,强力压制台谏官员的基调。当夜行动,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给他们。

    这件事情吕夷简做得太粗暴,太过决绝,或许在骨子里,吕夷简根本就瞧不起这些动不动就想弄出轰动天下的大新闻来的言官。帝王无错,有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