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城寨中横冲直撞的不是大宋的官军,而是翻了身的其他几个大族,包括周德明所属的周家。受了几年的窝囊气,一日翻身。这些人的怨气全在这几天中爆发出来,从广源州来的人全部被捉起来搜家。

    周德明从寨子的大道上走过,不时有在大街上趾高气扬的土兵跟他打招呼,话里话外都透着亲切与敬仰。能带着族人重新崛起,就是山里人敬重的汉子,更何况怎么看他也是下一任的知州。

    有大宋官府的支持。有自己的族人的拥护,今后七源州就是周德明的七源州,不管是不是姓周,重新翻身的本地大族也都认可这一点。

    只有周德明自己清楚,大宋不会再允许在这种关键的地方出土皇帝了,而且见识了山外面的生活,周德明也对当这里的土皇帝没有兴趣。

    回到衙门,几个大姓的主事人都在官厅里巴巴地等着。

    见到周德明回来,看看他手里钢刀上的血,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激动得问道:“州家,那贼子是否已经被你结果了性命?”

    周德明道:“不错,我砍下侬家狗贼的头,祭父母在天之灵!”

    “好,好,州家杀得好!”老者连连点头,“大仇已报,侬家在这里的势力一扫而空,从今以后,七源州还是我周家的!”

    老者兴奋得满面通红,眼里甚至泛起了泪光。

    周德明是向徐平立过军令状的,要这些山里大族的势力为宋军效力,这也是他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便略过了以后的安排不谈,高声道:“如今山外有朝廷大军驻扎,一路要去打广源州,正是我们为朝廷效力的时候!”

    “为朝廷效力,我们蛮人有什么好处?”

    一个粗豪汉子高声喊道,正是大姓李家的当家人。

    开口就是好处,全没有一点为人臣子的觉悟,果然还是自己记忆中的山里人。却不知道,只要好处,朝廷凭什么白给你好处?人家兵马数千,战力强悍,什么仗自己就打了,并不需要借助这些土兵。

    定了定神,周德明道:“官军一到,广源州侬家必然束手就擒。我来之前巡检就跟我说了,官军只打广源州,其他地方就交给我们。你们都知道,什么古拂峒、勿恶峒,甚至万崖州、思琅州等等,都是依靠侬家的势力才在州峒里立稳脚跟,侬家一倒,这些地方就都成了无主之地!”

    “诸位,这些州峒不少都聚财无数,你们取了来,也能弥补这几年被侬家欺压的损失。取与不取,全看你们的想法,愿不愿意出力。我在官军那里为你们争来这机会,废了不少力气,可不要浪费了!”

    李家的当家人听到这里,气呼呼地说:“还不是官军让我们去打仗,还没好处给我们!至于打下来地方的人口钱粮,本来就是我们的,什么时候能算成朝廷赏赐了!衙内,你这话有些欺人了,明明是官军求着我们帮着打仗,你却说成是官军的恩典,心还在不在我们山里蛮人这边!”

    周德明冷笑一声:“官军何必求你们!侬家一败,这些地方还敢跟朝廷作对不成?他们自然会向大宋称臣,官军不用费一刀一枪!”

    看看众人,周德明提高声音说:“这个机会是我给你们求来,愿不愿意把握住在你们!巡检托我把话说在前头,但凡有其他州峒向朝廷纳土,就不许再去进犯,违者广源州就是例子!你们自己考虑清楚吧!”

    (今天感冒挺重的,只能到这里了,见谅。)
………………………………

第144章 阿申归来

桑怿进占七源州,好像一下把左江右江之间的地区引燃了。

    一直装死的波州最先反应过来,发兵进攻金龙峒和罗徊峒,再也不是那被广源州几百个人就吓得缩在城里不敢出来的样子。

    田州反应稍慢,但横山寨在身后心里有底,动作更大,沿着龙须河溯流而上直逼勿恶峒。勿恶峒在大山深处,已是广源州势力的核心地区。

    眼看着要一发不可收拾,侬存福只好派自己的儿子,南衙王侬智聪,带三千土兵,号称两万,急匆匆地去收回七源州。

    山里各种消息的混乱程度远超出徐平的意料之外,要不是他早已理顺情报来源,再加上有专门的人手分析,单靠打听消息只怕也要两眼一抹黑。

    桑怿从门州出发,十指挥人马番号清清楚楚,徐平虽然也封锁消息,但对效果并没抱什么希望。只要有心,无论是点大致人数,还是点旗帜,哪怕就是趴在一个地方掐时间,也能把这十指挥人马大致推算出来。

    事实却让徐平大吃一惊。从桑怿出发,各种流言就是满天飞。有说只出动了一两千人的,因为骑兵大部队还留在门州,到处招摇,谁都看得到。有说七八千人的,因为队伍出城就走了一天多时间。最夸张的是有说五万大军的,谁要是敢质疑,必被唾沫横飞的喷一脸,朝廷朝廷,没几万人敢称朝廷大军?

    实际上真正出动的是五千战兵,一万民夫,这个数字却偏偏没人猜得对。

    人就是这样奇怪,在外面胡天胡地乱吹的人中,明明就有以前土官打仗被征去做民夫的,现在他们一谈起来,却偏偏就把民夫略过了不提。

    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广源州那里也没有准确消息,只能按照自己猜测。一是徐平本身手里没多少兵,面对交趾分去一部分。加上山路难行,想来想去,七源州那里有大宋两三千战兵也就不错了。这个估算也算合理,两三千的兵力打广源州勉强够。因为周围的羁縻州还是有不少心向朝廷的,就是有点冒险。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侬智聪才带了三千土兵去七源州迎战,再加上周围原依附侬家的势力,到地方也能凑到四五千人。

    广源州方向虽然纷纷扰扰。但大势没有超出徐平的估计,也就放下心来。

    自那一天甲继荣上门,徐平加紧把兵力向门州方向集中,同时明确告诉韩综和段方,一旦与交趾战起,包括渌州、思陵州等明江以南的州峒都会暂时放弃,让他们做好撤退人员物资的准备,并加强明江一线防务。

    山地作战,核心是盆地,要点是谷口。以及保证川谷道路的畅通。渌州、思陵州一带看起来地方广大,但都是连绵大山,只有一条狭窄难行的河谷到明江,近二百里路没有补充的地方,军事价值不大,没必要在那里浪费资源。

    防线退到明江,有五百厢军配合本地乡兵就把那一带防守死了,而要死守住渌州,连前线带后勤,多上十倍的人力都不够看。

    徐平现在缺的就是人力。宁愿暂时让出一部分地盘,换来局部兵力优势。

    面对着军事压力,甲峒终于学会了识时务,甲继荣回去一天之后。得清楚,之所以还要拖这几天不是甲峒有什么想法,而是阿申的病情太重,一时动不了身。再者按照佛教的说法,腊八是佛祖得道的日子。这一带信佛的人多,讨个吉利。

    宁明镇,段方正带着手下在镇外河边搭建着临时居住的茅草屋。

    这是给战事起来时山里出来的难民住的,因为不管怎么劝说,没有真刀真枪架在脖子上,总是有人舍不得迈出家门一步。等到交趾兵进来,这些人难免会冲出大山,给当地造成麻烦。

    按徐平的说法,这种时候就是争取人心的时候,建关建隘可保百年,有了人心则可以保千年。当然徐平重点强调的是后一点,抛开争取人心不讲,提前把这些难民的住处建好规划好,一来就塞进去,消耗的精力,绝对比你到时候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手忙脚乱轻松得多。

    跟在徐平身边几年,段方和韩综现在都理解这个道理。

    正在这时,一个差役快步跑来,对段方行礼:“知县官人,凭祥峒那里托人带信来,让你尽快赶往那里!”

    “哦,有没有说什么事情?尽快是多快?”

    差役想了一下才说:“好像是官人家事,说是腊八前赶到就可以了。”

    段方笑道:“这里到凭祥峒不过一日路程,这还有好几天,倒是被你吓了一跳。还有什么事吗?”

    “刚才送信的人好像很急,说是还要送信到太平县,又说是官人家事,想来官人家里的小娘子也要赶过来吧,不如等在一起。”

    段方随口答应了一声,挥手让差役去了,站在原地发怔。

    徐平跟段云洁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段方当然明白,不过由于他自己的经历,段方没有干预,女儿的事情由女儿自己决定。

    段方的印象里徐平是个明白人,能理解自己的态度,跟女儿的事情应该不会来找自己。

    跟女儿段云洁无关,那自己还有什么家事?

    举目南望,青山连绵不绝,就像一道一道的纱帐,遮掩住大山后面的风姿。河流从那里来,带着那里土地的气息,汇入明江,汇入左江,汇入郁江,一路奔流向大海。

    山看得见,水摸得着,那里的人却如同在另外一个世界。

    终于要重逢了吗?段方看着那山山水水,眼睛有些模糊。十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逢,却从来没有想过重逢是什么样子。还能像从前?

    明江的水很清澈,倒映出段方的影子。

    幞头下面的鬓角已经花白,透着沧桑的脸上皱纹遍布,就连眼睛都开始显得有些浑浊,无一处不透着老态。

    这就是今天的自己?段方闭上了眼睛。十几年的岁月,天地间不过是一瞬间,小树还没有成材。山峦依然常青,然而自己却像换了一个人。

    当年也曾温润如玉,口吐锦绣,也曾登楼望月。指点江山。也曾金銮殿上见天子,东华门外等传名。只为一个女人,十几年就变成这样,值不值得?

    世间的事很多我们都会觉得不值得,但还是去做了。无怨无悔。

    不知阿申又会是什么样子?但愿她依然美丽如少女时,容颜不改。女人比不得男人,连花开落都要感伤,更何况是美貌不再。

    至于在段方的心里,阿申只是那一个阿申,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

    冬天的日子里,一向湍急的思陵河也平缓下来,汇入明江。思陵河从山那边来,不知有没有带来那里某个人的思念。

    十二月初八,甲峒。甲继荣接着武峨州来的丁峒主回到衙门官厅,让仆人上了茶,对丁峒主道:“峒主远来辛苦,请茶!”

    丁峒主喝了茶,咂咂嘴道:“好茶,有点味道!”

    甲继荣笑笑:“这是从邕州买过来的上好茶叶,峒主若是喜欢,走的时候带一笼。我们这里别的没有,就是离大宋近,有些稀奇东西。”

    丁峒主谢了。口中道:“那些个汉人,就会弄些古怪玩物,骗我们蛮人钱财。不过酒茶确实不错,我也托人买了享用过。不是我们交趾风味可比。”

    两人客气几句,甲继荣问丁峒主:“不知这次峒主带了多少兵马来?”

    “八百多人,能带来的我都带上了!圣上吩咐的事情,敢不尽心?再者说了,跟大宋闹别扭,这可是多年来的美差!”

    丁峒主说得意气风发。甲继荣脸上却笑得勉强。

    八百多人,若在以前,还能够在山里横行一下,最少大宋那边的什么思陵州、石西州还是能打一打的。现在吗,能不能挡住门州骑兵的一个冲锋?打大宋是美差那是以前,现在甲峒要的是来送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