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庞大的两栖登陆行动,麦克阿瑟动用了拥有丰富两栖登陆作战经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军。

    当时,我****毛太祖曾多次警告金日成,美军必定会在仁川进行强行登陆,要求金日成对仁川进行严密部署,以防美军登陆。但是缺乏战略眼光和远见的金日成对毛太祖的警告充耳不闻,最终终因防备之疏忽,兵力配备之不足,而被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强行登陆成功。

    仁川登陆的胜利,避免了美军入侵在更北面的地点而出现严酷的冬季作战,同时切断了朝鲜的补给路线,使朝鲜军队腹背受敌,另外由于其接近汉城,为夺回汉城制造了必要条件。所以,仁川登陆也成为扭转朝鲜战场局势的关键,从此之后原本胜利在望的朝鲜军节节败退,最终又退回三八线之内,而美军则步步紧逼,最终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了三八线,引发了之后的抗美援朝。

    这种思路是完全可以效仿的。

    以陆上军队在前线佯攻,而以水师主力以海路绕道其后进行登陆,待其登陆成功,则两线齐齐开战,高句丽腹背受敌,正面受到牵制,后背受到猛攻,修筑的长城也没了用处,成为一个高句丽的“马其诺防线”。

    夏鸿升听李世民为此生气,发笑的原因就在于此。

    “水师?”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话,忽而笑了起来,说道:“欲灭高句丽,自然须用上水师,渡海奇袭,扰乱其后。”

    “陛下有没有想过……”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将水师作为主力来用?让正面的军队来辅助水师?”

    李世民收回了笑容,皱了皱眉头:“将水师作为主力?”

    “不错。将水师作为主力。”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将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海战思维讲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向来很重视夏鸿升的看法,因为夏鸿升总能从十分超前的眼光,亦或是旁人不会想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一件事情,能够为李世民带来许多令他感觉耳目一新的观点,让李世民的安排更加周全和完善。

    所以夏鸿升讲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的,李世民听的很是认真仔细,越往后听,李世民的眼中越是发亮。夏鸿升的话,让李世民看到了一个俨然全新的战略方式,不仅仅是对待高句丽,而是一种有别于现如今大唐的作战方式,对如今大唐的作战方式是一个巨大的完善和补充的,全新的形式。

    “……所以,陛下,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来海上威慑,以海船上的武器对沿海城市进行攻占,继而进行登陆作战,以沿海城市为依托,利用海船迅速投放大量陆军推进,保持优势,如此一来,令高句丽分不清到底陆上正面是主力,还是海上船舰是主力,腹背受敌,顾前不顾后,顾后不顾前,而前后都顾,又只能分兵,反而两边都弱……”

    李世民听的频频点头,夏鸿升将自己关于海战的见解也一并讲给了李世民。

    “因此,微臣听闻高句丽修筑长城,这才发笑起来。”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臣以为这正是一个十分好的契机,来发展咱们大唐的水师。陛下,如今咱们大唐的陆上军队,战斗力已经几乎遇不上对手了。即便是体格和体能上的不足,也已经被武器优势所弥补。但是反观水师,较之陆上的军伍却又相去甚远。如今,咱们大唐已经能够做出来目前世上最先进的铁皮船来,高建武修筑长城以拒我大唐陆上兵锋,正式一个恰当的时机,让咱们可以有理由去发展水师,将大唐水师打造成为一支毫不逊色于陆军的海上刀锋!倘若我大唐能够有一支不亚于陆军的水师,那么日后,咱们大唐的手脚就又长了许多,陛下您想想,林邑国之地,倘若从陆上,则需军队过江南道,过岭南道,借道南诏六部,可若是咱们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则一支舰队足矣!”

    李世民眯起眼睛笑了笑:“夏卿还在打着林邑国的主意?”

    夏鸿升点了点头:“所谓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得饱,穿得暖是一切的基本。关于穿得暖,微臣已经在着手替陛下想法子了,关于吃得饱,咱们大唐百姓众多,却缺少几个上好的粮仓啊!”
………………………………

第700章 白叠子

    听了夏鸿升的话,李世民很是好奇的看着夏鸿升,问道:“这个吃得饱,朕知道夏卿的主意。这个穿得暖……怎么说?”

    夏鸿升答道:“微臣的确是知道一种能够解决如今百姓冬日无所御寒的问题的东西来,若是此物能成,便也解决了大唐将士在辽东苦寒之地无法冬日作战的问题。只是这东西需要进行加工,不能直接用,而这加工所用的器械,还没有做好。”

    “哦?!是何物?!”李世民顿时很是兴奋,比方才听夏鸿升讲解海战思维还要兴奋的多。

    “棉花,民间俗称白叠子。”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此物本于天竺所产,为商人带入西域之地,世人不知其价值功用,故只因其花开之后犹如一团洁白云絮,而作观赏之用,在西域之地,稍有种植,在我中国之地则并无人种植,便是也有,也只是些许大户家中略有几株,当作观赏。”

    李世民一听,脸上露出了些许疑惑的神色来,思索了一下,说道:“白叠子……朕听着怎么觉得耳熟?”

    夏鸿升听李世民这么说,想了想,又猜测道:“此物如今乃西域特产,或许有谁曾进贡陛下也是极有可能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走,夏卿且随朕来。”

    说罢,李世民便起身离开了含元殿,带着夏鸿升出了去。

    “朕今日听闻高建武修筑长城一时,本来心中气恼,召见军中诸将,都说可以用火器强攻,不怕他修筑长城。朕想听听看夏卿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故而召见夏卿前来,果然没有失望。”李世民一边走,一边笑道:“听闻了夏卿的一番话,朕这会儿倒是也不觉气恼,反而也觉好笑了。呵呵,又听夏卿能有办法解决出征辽东御寒的问题,气恼顿消,又高兴起来。”

    夏鸿升笑道:“能为陛下排忧解难,是微臣的荣幸。”

    “呵呵,一家人就不要说两家话了。”李世民很是破天荒的笑着说道,真是破天荒,这还是夏鸿升头一次听他这么说。

    见夏鸿升不解,李世民又笑道:“朕都听长乐,还有恪儿、青雀说了,你在书院花费许多功夫,做出这个热气球来,只是为了长乐的一句话。你对长乐能有这番心意,朕心甚慰。长乐这闺女啊,自幼就懂事,性子善良温厚,朕的女儿里面,朕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女儿,你能如此待她,着实是叫朕松了一口气啊!”

    说话间,李世民带着夏鸿升走到了御花园中的一处回廊,停下来之后,指着回廊外园子里面的几株植物说道:“夏卿看看,可是此物?此乃西域高昌国所进献,似乎说换做白叠子。”

    夏鸿升放眼过去一瞅,果然见墙根下种着几株棉花!

    “正是此物!”夏鸿升顿时喜道:“陛下,这就是棉花。棉花浑身都是宝贝啊!它产量大、生产成本低,用它来纺丝织布,价格十分低廉,百姓们也穿得起。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坚牢耐磨,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另外,不用来纺丝织布,仅仅是将棉花处理过之后作为填充物缝入衣物或被褥之中,便可以抵御严寒,棉花填充的越多,穿起来、铺盖起来就越暖和,一个棉被里面填充十多斤棉花,有一两个这样的棉被就足以度过寒冬。其御寒效果,要比皮毛之类的好上太多。另外,棉花也可以作为油料。陛下,若是能取六七斤处理过后的棉花,缝补进衣服之中作为夹层,之后穿在身上,则就算是辽东苦寒之地的冬季,也不成问题!”

    “什么?!”李世民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夏卿手中可有处理过的棉花?!”

    “微臣之前令商队从西域收了一些棉花,如今在泾阳微臣的家中晾晒。至于处理棉花的器械,微臣也已经有所设计,正在书院众位先生的合作之下一同看看能否将其做出来。做出来之后,就可以用棉花来进行处理,然后来纺纱织布了。”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对此显然十分急迫,又连忙问道:“那进度如何?若有需要,朕可令军机坊协助夏卿!”

    “处理棉花的东西,已经做出了一台来,不过个中稍有瑕疵,书院乐台先生已经又开始在完善,想来,完善的机器就快要做出来。待处理棉花的器械做出之后,其实以现今之手法,也可以对其进行纺纱织布了。只是现如今的手段效率低下,微臣设计了一种大器械,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纺织生产,这种器械还有待制作和试验。等处理棉花机器出来之后,微臣可先处理些棉花来,让陛下看看效果。”

    “好!”李世民点了点头:“高句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倘若战事不能一鼓作气,一旦八月过去,至于九月,其地便要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唯有班师还朝。若这棉花之御寒能力果如夏卿所言,则处之岁末亦无忧矣!”

    夏鸿升点了点头:“微臣会尽快先行做出弹棉机来,献于陛下!”

    “好!不愧是夏卿!哈哈哈哈!”李世民开怀大笑:“朕当与夏卿共饮以贺之!”

    说罢,便令王德前去布置酒宴去了。

    夏鸿升留了下来,因为天气已经不太凉,所以两人就在御花园中的凉亭里面相对而坐,面前放了一壶酒几盘菜,说话起来。

    李世民问了许多关于夏鸿升说的器械的事情,夏鸿升也都详细解释给李世民听了。

    “前有热气球,后有弹花机和水力大纺车。”李世民喝了一盏酒,叹道:“那热气球,朕亲眼所见,待军机坊学会之后,亦想亲自用其飞天畅游一番,览我大唐壮丽河山。那弹花机和水力大纺车,朕虽只是听闻,并未眼见,但听夏卿之描述,亦当大行于世,造福百姓。想书院方才一年不足,便已然有如此贡献,当真叫朕惊叹。”

    “呵呵,陛下,不管书院做出什么东西,都是为了让咱们大唐更好,也都会交给朝廷的。”夏鸿升知道李世民的小心思,于是笑道:“不过,书院只有两样要求。”

    “哦?说来听听。”李世民放下了酒杯,问道。

    夏鸿升笑道:“其一,世人须知其出自书院,其二,自然也得先申请专利嘛,仅此而已。”

    李世民一听,朗声大笑了起来。
………………………………

第701章 夏鸿升手稿

    弹花机的原理很简单,在乐台手下并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就做出来了。不过因为有一些小瑕疵,所以乐台又重新改良了一番,便做出来了。

    木箱式的弹花机效率比弓弦式的高出了将近二十来倍,在弹花机这一方面,大唐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后世里木箱式弹花机是日本发明的,清末传入国内,到了新中国解放后还几乎都是以它为主。直到后来的大型弹花机取代了木箱式弹花机。但是在少数偏远贫困地区,也仍旧有所使用。

    而大型弹花机所需的机械,就算是能做弹花机,也做不出可以驱动它的动力装置,所以可以说,弹花机也就差不多这个样子了。

    李世民急着看棉花的效果,乐台加了两天班,就将改良后的完成品给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