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尚书请坐!”夏鸿升请阎立德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问道:“却不知阎尚书今日莅临寒舍,所为何事?”

    却见阎立德面上闪过了一丝尴尬的神色来,对夏鸿升说道:“唉,此事说来愧疚……”

    这就让夏鸿升好奇了,这为大唐的工程师、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阎立德,人品跟他的作品一样可靠。今天却说心有愧疚?

    “却是何事?”夏鸿升好奇的问道。

    “哎,此事还得从夏侯没去朔方之前说起!”阎立德面带愧色的对夏鸿升说道:“夏侯可还记得,那时候您通过程大将军向陛下进献过一个宝贝,能令人视数百步之外的景致犹在眼前?”

    夏鸿升了然的点了点头:“阎尚书说的是望远镜啊!怎么,我记得呈送于陛下之后就没有甚子信儿了啊。”

    “正是如此!”阎立德对夏鸿升说道:“当初陛下秘密将我召入宫中,令我于工部将作监之外再辟一地,以后专司制作类似这些东西,说是这些东西于军中有大用,乃是军中之机要,绝不能让外人知晓,故而另外单独设一校署,名曰军机坊,为专司制作军中机要物件的作坊。便是里面的那些匠人,也都选了那些无家无室的人来,以防有人胁迫其家眷而将做法流露。故而,于夏侯来说,便是泥牛入海,了无消息了。”

    这下轮到夏鸿升傻眼了。下一刻心里面就对李老二不满了起来。他竟然单独开辟出了一个保密度高了好几级的专门生产这些东西的作监来,竟然没有知会他一声!这应该让他知道啊,毕竟这东西是他所做,且夏鸿升觉得这个大唐似乎没有人能比自己更有做出先进东西的可能性更大了。

    怪不得阎立德会说愧疚,原来是瞒着自己偷偷做了啊!

    还有,军机坊是什么鬼,这名字超不合适有没有?!让军机处的名号往哪儿搁?!夏鸿升心里腹诽起来,却自然不能说出来,只是反问道:“那阎尚书今日却又为何告知于我?”

    阎立德收拾了神色,解释道:“如今军机坊之中都在研究做出来夏侯的望远镜来,咱们也做出来了头一批的东西,可里面能达到夏侯做出来那般程度的,十之一二而已。且制作的速度极慢,陛下已经着急着要往军伍上用了,实在是催的紧。无奈,老夫禀报了陛下之后,征得陛下同意,特意前来告知夏侯,还望夏侯莫要见怪,看着大唐军伍的份上,将此间技巧告知老夫!”

    说着,阎立德竟然站起了身来,向夏鸿升弯下腰作了一揖。

    夏鸿升赶紧跟屁股上按弹簧似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闪躲到了一旁来,又赶紧扶起了阎立德。

    “阎尚书何必如此!此事试管我大唐军伍,我定然全力支持,又哪里会有见怪?”夏鸿升向阎立德说道:“还请阎尚书将情况细致告知于我!”

    阎立德点了点头,然后便将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告知给了夏鸿升。

    夏鸿升听了之后,就知道他们遇到的实际上也不算是十分难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还是透镜的度数不统一,因为造出的镜片有的看的近,有的看得远。另外,还有对于中间正像系统的忽略或者不到位,导致望远镜做出来之后看东西是偏着的,或者干脆就反着,倒立着的。

    知道了问题的原委之后,夏鸿升心中便有了底气,于是笑着对阎立德说道:“阎尚书说的问题,我都已经知道了。看的远近,跟透镜的厚度有关系,所用的透镜――也就是放的那些琉璃镜片――中间的厚度越高,看到的就越远,中间越是薄,看的就越近,这一点需要测量出来一个固定的厚度,如此一来做出来的东西就一致了。另外,关于看到的东西是倒立着的,这是由于两面透镜中间缺少了一个正像系统,也就是把画面变成正立着的东西。这得从光线的折射讲起,可就不是一半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夏鸿升所说的这种望远镜在后世里面叫做开普勒式望远镜,通过两面凸透镜和中间作为正像系统的一个棱镜组成。其实要说还有一种更加简单一些的伽利略式望远镜,直接弄个筒子两头按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凸镜就行了,不需要正像系统看到的就直接是正立的景象。不过这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小,不太适合军伍之中使用。

    “阎尚书,还请稍等一下!”夏鸿升说完,命人去书房里将他的画箱给拿了过来,然后取出炭笔开始在纸上画起了图纸来。

    “咦?”阎立德发出了一声惊呼来。夏鸿升正在画图纸的时候,他走近前去看,却见了夏鸿升画箱里面一堆的工具旁边放着几张纸来,上面正画着人像,不仅惊呼了起来。

    阎立德从里面拿出了那几幅人像来,震惊的嘴张的老大,都能囫囵塞进去一个鹅蛋!

    “这这这……夏侯,这是方才给老夫开门的那个小厮!”阎立德倒抽了一口凉气来,顺带着揪下了几根胡须来:“这,这张是陛下!”

    夏鸿升抬起头来看向阎立德,但见他手颤抖着紧紧捏着那几张纸,可比刚才说起望远镜的事情看起来失态的多了。

    “哦,信手涂鸦而已,叫阎尚书笑话了!”夏鸿升心里得瑟,看看咱把这个大唐国手给惊成什么样子了!不过,嘴上却不能那么说。

    阎立德精通画技,同他弟弟阎立本一样,都是极为擅长作画的。也正因为擅长,所以看到如此同真人接近的人像之后,才会如此的震惊和讶然。

    “此……此种技法……”阎立德嘴唇都有些哆嗦了:“竟然同真人别无二致!……夏侯,这技法……”

    “哦,这叫人像素描。”夏鸿升咧嘴笑了起来,说道:“阎尚书,咱们还是先说望远镜的事情吧。至于这技法,若是阎尚书看的入眼,日后咱们有的是时间交流。”

    一听夏鸿升的话,阎立德立刻喜笑颜开,笑的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用力点了点头:“好!”
………………………………

第245章 技术保密

军机坊,虽然夏鸿升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奇怪,可它终究是皇帝亲定的名字,所以就只能叫军机坊了。专司制作军中机要之物的作坊,这么解释听来也能说得通。实际上夏鸿升对于李世民建立这个单独的朝廷作坊,是抱着一种十分赞同的态度的。毕竟,但凡是军中所制作的机密要件,都是绝对不能够被大唐的敌人或是潜在敌人所知道的。于是一个由皇帝信得过的人管理,并且能够独立于工部将作监的各个校署之外的专门作坊,对于这些军中机密物件的保密十分有好处。说起来,李世民也不能说是一个毫无保密意识的人。毕竟,像百炼钢技术之类的技艺都是十分保密的,为此大唐甚至严禁向周边的突厥、吐谷浑等贩卖铁器,以达到保密,和在兵器上占据优势的目的。

    可是,距离如同后世里面老美那样做到技术垄断和绝对保密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码,夏鸿升就知道历史上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之类的周边国家都派来了遣唐使,从大唐学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论是文化上,还是技术上的。

    这些领先的技术应当成为最高等级的机密,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没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前,要牢牢的紧握在大唐的手中,涉及到关键领域的技术严禁外传。一般领域的领先技术,刚开始也不能给,只卖成品,卖到一定程度了,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之后,再用高额技术转让费卖掉。

    总之,这些先进的技术应该用来为大唐谋利,而不能只是打着一个圣人仁德的幌子,为了一个天朝上国的虚名和几句恭维的臣服,就便宜了那些外邦。

    技术落后带来的恶果,令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苦难,可谓是华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华夏曾有过无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的技术。这些技术都被提倡有容乃大的华夏教给了外邦,曾令无数原本不通文明的民族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可后来呢,得到的却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些随着列强的枪火而来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割下。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割去了一块又一块的血肉,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一念及此,夏鸿升的脑海之中就浮现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台上的老师带着恨意将那些屈辱的历史呈现出来的情形,又或是自己之后成了教书匠站在讲台上。带着同样的情绪将那段屈辱的历史又讲给台下的学生的时候,那心中盈满的愤怒和不甘。

    深吸了一口气,夏鸿升坐下在了书房的书桌后面,然后铺开纸张,奋笔疾书了起来。

    夏鸿升一般情况下是不写奏疏的,因为比起奏疏,他更加倾向于当面向李老二进言,能够讲解清楚。然而对于需要系统的、长远的进行的计划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完善,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融汇到一起。尽可能的详尽,这时候夏鸿升才会选择书写下来,想起来一些,就补充一些,一直到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才算完成。这是草稿,然后夏鸿升会对草稿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其逻辑通顺,形成正是的奏疏。自然,格式用语之类的同其他大臣的可不一样。夏鸿升所写的奏疏。更像是后世里公文的格式。

    夏鸿升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了两天的时间,才最终整理出来了这一份奏疏来,从头到尾又读过一遍,觉得已经详尽了。这才从书房里面走了出来。

    天色到底亮的早了,晨风习习,从早晨起来就开始带着些熏暖的意味了,远远的空中飘过来一团团白色的飞絮,沾在了脸上一痒,这才惊觉已然又到了飘絮时节了。

    “公子。该上朝了。”齐勇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过来叫夏鸿升了。

    夏鸿升点点头,出门之后乘上马车,奔向朱雀门去了。

    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并未再提起突厥之事,不过看迟迟没有动静,似乎李世民并不打算现下立刻就对突厥动手了。也或许李世民仍旧正在考虑之中,或者已经同那几个心腹大佬有了某种定计。

    几个臣工上奏了之后,李世民便问了一句:“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夏鸿升并未从队列中走出来上奏,袖中的奏疏是准备等散朝之后去当面呈送给李世民的。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并不适合说这些事情,既然是保密工作,自然要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

    “若是诸卿都无事了,那便退朝吧!”李世民哼站起来挥了挥手,然后便转身离开了。王德在后面喊了声退朝,文武百官便开始齐齐告退一礼,然后离开太极殿了。

    夏鸿升每走,慢吞吞的留在后面,见百官都差不多快要出去完了,就请了内侍前去通报,自己则在前面等着。

    很快,内侍就前来告知夏鸿升,可以过去了。

    夏鸿升走到后面,李世民正坐在前面,准备要翻阅奏疏,见夏鸿升进去了,就问道:“怎么,可是那《三国演义》又写出了新章回来?”

    “启禀陛下,是又写出了几回来。”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说道:“臣今日……”

    “那且先呈来给朕过目,其他事情等朕看过之后再说。”李世民打断了夏鸿升的话,然后便令王德过去,走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夏鸿升只得先将书稿给了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