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勒本是突厥北邻,有回纥、同罗、仆固等部落。他们最早活动在今天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北部,太宗皇帝时代成为大唐子民。作为仆固酋长后代的怀恩,则是在安禄山叛乱之后走进历史的。他保卫肃宗,平定河朔,收复两京,迫使史朝义兵败自杀,可谓厥功甚伟。他的三个女儿远嫁他乡为国和亲,一家四十六人牺牲在战场,可谓忠烈满门。'36'
  但,这个大功臣却反了。
  反叛让帝国很受伤。因为在此之前,吐蕃已经再次让大唐的皇帝成为流亡天子。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大军突然兵临长安,代宗猝不及防仓皇出逃,好不容易靠着郭子仪救驾才重返京师。仆固怀恩却在皇帝惊魂未定之时,率领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组成的多民族联军红尘滚滚地杀了过来,一路风卷残云,让苦难的王朝雪上加霜。'37'
  好在天佑大唐,仆固怀恩在途中暴毙,联军也被郭子仪分化瓦解,一如我们在前章所述。然而代宗皇帝听到消息却十分惆怅。他说:怀恩并不想谋反,他没想要反啊!'38'
  不想反叛,为什么起兵?
  表面上的缘由是内讧。安史之乱平息后,作为辅助部队全面复员的一部分,仆固怀恩奉代宗皇帝之命护送回纥雇佣军和他们的可汗返回草原。然而往返路过太原时,河东节度使却闭门不出,更不按照常规礼仪提供犒劳,原因则据说是怀疑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有可能偷袭太原。
  此事的真伪已死无对证,两人交恶则是事实。愤怒的怀恩决定给那家伙一点颜色看看,便一面上书朝廷,一面在太原周边布下重兵。这就给了河东节度使以控告仆固怀恩谋反的口实,并说服了代宗派来的宦官,使他相信那个骁勇的番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确有图谋不轨的嫌疑。
  因此,宦官到了怀恩军中,便不免疑神疑鬼。
  其实怀恩对那位宦官相当热情,他甚至按照胡人的习俗亲自为远方来客表演了歌舞,宦官则依据长安的规矩支付了演出费。这下子仆固怀恩更高兴了。他盛情邀请宦官留下与他共度端午,还吩咐部下将宦官的马藏了起来。
  仆固怀恩这样做,原本出于好客的天性,那个宦官却吓坏了。他连夜逃回长安,向皇帝报告怀恩谋反。怀恩一怒之下也上表朝廷,要求杀了那宦官和河东节度使。
  代宗只好又派了一位宰相去安抚。
  可惜这于事无补。怀恩抱着宰相的脚号啕大哭,却拒绝到长安去见皇帝,理由是怕死。此后,他又扣留了出使回纥的御史大夫。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不反也得反了。'39'
  安史之乱后帝国面临的问题,也因此而暴露出来,这就是深刻的信任危机——朝廷与重兵在握功高震主的武将互不信任,就连郭子仪和李光弼也被解除兵权或明升暗降。这并不难理解:功臣害怕兔死狗烹,朝廷则害怕他们变成第二个安禄山。如果此人还是番将,就会更多猜忌。
  仆固怀恩却比安禄山更不能让人放心,因为有太深的回纥背景。当年,肃宗皇帝为了平叛向回纥借兵,谈判代表就是仆固怀恩。后来,回纥可汗为儿子求婚,嫁出去的也是他的女儿。结果,怀恩护送回纥雇佣军返回草原时,骑在马上伴随身边的就是他那个继承了汗位的女婿。
  河东节度使不能不防。
  实际上,帝国君臣对回纥有着复杂的感情。毕竟,在周边那些小兄弟中,回纥是最友好的,否则肃宗皇帝也不会想到向他们借兵。事实上,如果没有回纥骑兵,平叛战争的结果确实无法预测。要知道,天宝末年的唐政府军已经变得骄奢淫逸,回纥骑兵却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军事力量。'40'
  国家图书馆藏,此抄本又名《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简称《玄奘传》,是海内外孤本。抄本内容是玄奘弟子慧立记述老师西行、求经的经过。回鹘佛教僧人详古舍利于10世纪上半叶译成回鹘文。
  不过,既游牧又经商的回纥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愿意帮助大哥,但必须亲兄弟明算账,而且要价不低,服务态度也未必好。最让唐人感到愤怒的是,宝应元年(762)十月第二次收复洛阳时,身为天下兵马元帅的雍王李适(后来的唐德宗)竟受到回纥将军的当面羞辱。由于一言不合,殿下忠心耿耿的扈从遭到了鞭打,其中两个不治身亡。'41'
  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的回鹘人形象。
  对此,德宗耿耿于怀。
  然而在宰相李泌的劝说下,德宗也还是同意对回纥采取友好政策,甚至和亲。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吐蕃。
  吐蕃和回纥的故事,都已在《隋唐定局》中讲过。因此我们应该不会忘记,唐蕃关系并非总在蜜月期。事实上早在高宗时,吐蕃就让大唐的西域不得安宁,安史之乱后更是将河西和陇右(今甘肃、青海和新疆的部分)收入囊中,就连长安也变成了他们可以随便来逛逛的免费商城。
  已经无法准确统计吐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但大唐失去了自己的牧场则毋庸置疑。于是,帝国不得不仰仗回纥的马匹和骑兵,尽管回纥既垄断经营又欺行霸市,大唐之所得远远低于之所付,欠下的债务则似乎总也还不清。'42'
  但是没有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朝廷只能采纳郭子仪的建议,联合回纥,对抗吐蕃。对此,回纥态度积极,改名回鹘(鹘读如胡)以后也如此。因为他们跟吐蕃一样,都对天山之南那条翻过葱岭便可来到撒马尔罕(Samarqand)和布哈拉(Bukhara),最后抵达波斯和罗马的商道感兴趣。'43'
  没错,这里说的是丝绸之路。
  看看地图就知道,回纥和吐蕃可谓一路相隔,一个在丝绸之路北,一个在南。但显然,南方的吐蕃更强势,也更具进攻性。他们在控制了帕米尔高原的勃律国之后,又对塔里木盆地发起进攻,迫使大唐一度放弃安西四镇。这当然是严重的问题。要知道,安西都护府和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的设立,原本是大唐用来确保丝绸之路安全的。'44'
  回纥也不会高兴。他们通过与粟特商人的合作,早就在横穿欧亚的长途贩运中获利,并不希望别人插上一脚,更不希望断了财路。因此,回纥很乐意与大唐联合,不管是充当雇佣军还是同盟军。这样既能对付咄咄逼人的吐蕃,又能大量获取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硬通货使用的绢帛。'45'
  生意人的想法,总是不吃亏的。
  大唐却不能不忍痛割爱。为了对付安禄山,朝廷从西北撤回了常备军,只留下少量守军维持秩序。这其实无异于将帝国的西域拱手相让,听由吐蕃和回纥摆布,后者当然也十分愿意填补空白。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十二月,吐蕃大举进攻北庭(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已经改名为回鹘的回纥则出兵救援,最后以吐蕃的决定性胜利告终。
  本次战争是划时代的。战后,原本通过回鹘与中央政府联系的北庭和安西音信全无,存亡莫知。中华帝国从此丧失了对塔里木和准噶尔的控制,时间竟长达千年之久。'46'
  不过回鹘和吐蕃也好景不长。就在唐文宗感叹自己受制于家奴的第二年,回鹘汗国灭亡。之后不久,吐蕃王朝也轰然倒塌,大唐则陷入了内战之中,反倒是作为西突厥支系和族群之一的沙陀,在北庭战役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五代后唐的实际开国之君李克用,便正是当时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的曾孙。只不过到那时,丝绸之路已是另一番景象。
  依然响起的,大约只有驼铃。
  '36'铁勒仆固部落入唐,是在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此事及仆固怀恩事迹均见两《唐书》之仆固怀恩传。
  '37'据两《唐书》之代宗本纪、仆固怀恩传及《资治通鉴》,仆固怀恩出兵有两次,一次在广德二年(764)十月,一次在永泰元年(765)九月,第二次兵力数十万。
  '38'见两《唐书》之仆固怀恩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永泰元年九月条。
  '39'以上见《旧唐书·仆固怀恩传》,参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广德元年七月条、八月条、九月条,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40'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41'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宝应元年十月条。
  '42'具体情况请参看傅乐成《中国通史》。
  '43'请参看傅乐成《中国通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44'请参看(美国)白桂思《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日本)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
  '45'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日本)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易中天中华史”之《隋唐定局》。
  '46'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贞元五年十二月条,贞元六年五月、六月秋条,并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两书纪年不同,今从《资治通鉴》。
  大唐灭亡
  当沙陀人李克用作为最后的番将粉墨登场时,围绕混血的李唐皇族这个实际上或者名义上的主角,历史的舞台上早就已经有各色人友情出演。除了其他王朝也可能出现的谏臣如魏徵,重臣如狄仁杰,权臣如李林甫,外戚如杨国忠,酷吏如索元礼、周兴、来俊臣,诗人和艺人如李白、杜甫、李龟年等,最具大唐特色的是五种人。他们是——
  女人: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杨贵妃;
  胡人: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仆固怀恩;
  军人:封常清、郭子仪、各藩镇;
  阉人:高力士、吐突承璀、王守澄、仇士良;
  党人:牛僧孺、李宗闵、李德裕、郑覃。
  上天对大唐,还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演出可以分为上下场,分界点则是安史之乱。杨贵妃演完言情剧和悲情剧以后,女人就没戏可唱,占据舞台中心的是割据的藩镇、乱政的宦官和内讧的朝臣。当然,胡人是贯穿始终的。别忘了,长孙无忌至少是半个胡人,何况还有鲜卑将军尉迟敬德和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
  四种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有角逐也有勾连,有斗争也有和解,各自也都有进退和消长,还有轮流坐庄。这就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这种态势下,中晚唐的皇帝一方面被他们摆布架空,另方面又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帝国大厦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坍塌,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然而藩镇、外朝和内廷的关系,本质上是明争暗斗和相互钳制的。包括添乱的胡人在内,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在这停滞不前的时代,打破僵局就只能靠体制外对现状极为不满的人——处于社会底层,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士兵和农民。他们是第六种人。'47'
  第六种人的代表是黄巢。
  黄巢的名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至少知道大唐其实是被他颠覆的。事实上,从揭竿而起到兵败自杀,黄巢战斗了整整十年,远远超过从安禄山到史朝义的总和。兵锋所至则几乎扫荡了大半个中国,破坏程度也远非安史之乱可比。
  说他是王朝的掘墓人,应该没有问题。
  但,要描述和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却很难。也许在不少人眼里,他是行侠仗义的好汉、改天换地的英雄,至少失败之后死得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