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福积德造命法-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本能——本有的能力,应当是如此。现在能力丧失了,就是因为心乱了;被妄想、分别、执着、烦恼搞混浊了,使这个能力失去,佛法教我们是要把心地上的障碍、污秽去掉,恢复我们本能而已。
前面说的道理明白了,要从那里下手呢?这里开始要给我们讲真正用功下手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想求福、求慧,都希望远离灾难,想得到幸福。“福”是从“行善”得来的——行善是因,得福报是果。可是业障要是没有除,福也不容易得到,所以先要把业障去掉。求有理论、有方法,世间一般人都在事相上求,都在常数里面求,那怎么可能求得到?现在虽然知道有变数,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可是毕竟变数并没有立刻现前!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先要修清净心,什么是善?心地清净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净,纵然修善,善里面有掺杂、不纯,所获得的福报很有限,就是讲消业障,也消得不够彻底,消得不很多。
由此可知,心地纯善、纯净,非常重要,如何使自己心地恢复到清净?那就要改过,将自己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的功夫。所以此处教导我们‘未论行善’——我们还没谈论行善、修善的方法之前;‘先须改过’,‘须’是必须,这个字非常的肯定。那么过要怎么改法?这里提出几个纲领,这些纲领非常的重要。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知耻近乎勇”——儒家讲的大智、大仁、大勇。什么人是大勇?唯有知‘耻’,才能真正改过自新,才能发愤向上。人要不知耻,那就没有前途了。我们不要跟一般人比,把标准提高一点,跟谁比?跟诸佛菩萨比。佛菩萨也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能成佛菩萨,他能得到不生不灭,我们还要搞六道轮回了?这是大耻辱!

思古之思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

如果我们能常常这样想,这样反问自己,‘耻心’就是生,这是改造命运的开端,也是改造命运的动力。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是原始动力,不可思议的动力。了凡先生在此地所说的多半是世间法,世间有大圣大贤——孔子、孟子、周公、伊尹,都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此地的“丈夫”没有男女之分,能为人之不能为,谓之大丈夫。)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要从这个地方去反省。
在出世间,别人证阿罗汉、成菩萨、成佛了,他们过去生中有无量劫,我们过去生中也是无量劫;为什么别人生生世世修行,成菩萨、成佛,我们生生世世修行,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实在是奇耻大辱!世间耻辱跟这里是不能比的。‘百世可师’——世出世间圣人都是天人师,佛十个德号里有“天人师”——此处的“师”就是典型、模范。他可以做一切众生的模范,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再想想自己‘一身瓦裂’,‘瓦裂’是比喻,就是造恶业受恶报。
了凡先生的好处就是他对于自己的过失,丝毫都不隐瞒,他所讲的不是一般人的过失,是自己的过失。他发现了,能痛改前非,这是他的长处,他之所以能成就,关键就在此地。第一个大病:

耽染尘情。

‘耽染’就是贪爱、贪恋,贪恋是清净心受了染污。‘尘情’是五欲六尘;五欲是情,尘是指六尘,尘也是代表染污的意思。我们坐的桌椅如果一天不擦,上面就有灰尘,天天去擦拭是为除去染污。我们的清净心也被欲尘染污了——财、色、名、食、睡、是五欲,起贪、瞋、痴、慢、疑,这就是染污。所以佛把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就是这些染污我们的清净心,这就是病根。如果我们要恢复自性清净心,这些尘情要放下。世间人最难的就是放下!能放下一分,心就清净一分;放下两分,心就清净两分。菩萨所以有五十一个阶级,实在就是尘情放下多寡不同,而分为五十一个等级。五十一分尘情都放下了,丝毫尘情都不染了,就叫成佛。若还有一分未放下,就是等觉菩萨。这个‘尘情’就是业障。
净宗讲“带业往生”,所谓带业往生就是放下一些,没有得干净,还带一部分去。过去有人主张净土法门不是带业往生,是“消业往生”,震撼了全世界的念佛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经义完全不相应。虽然在净土诸经里面找不到“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可是意思非常的具足。读《无量寿经》,得知如果不带业,业都消了才往生——既然业都消了,何必要往生?等觉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就是尘情还没有断干净,还带一分业,所以菩萨叫“觉有情”。“有情”是什么?还有尘情;完全没有,就成佛了!
严格来讲,心地纯净只有一个人——佛,除佛之外,绝对没有心地纯净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菩萨有尘情,但是没有前头那两个字——‘耽染’。所以他叫“觉有情”,他是觉悟的有情。我们凡夫就是‘耽染’很重,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
“带业往生”是祖师根据经义说出来的,与经义绝对没有违背,我们要相信。尤其净土法门,一品惑没有断也能往生。在过去、在现代我们看到许多念佛往生的人,这是真实的见证,这是证明。所以有些偏差的言论,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不要受它的影响,要“依法不依人”,那是人说的,我们要依照经典来修学。

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不义’就是不应该做的,不合理、不合法、不合人情、不合道德、不合风俗习惯,这都叫不义。自己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以为别人不知道——实在讲是有些人不知道。那些人呢?迷惑颠倒的人、心思蒙蔽的人。聪明正直、心地清凉自在的人知道,这样的人绝对瞒不过他;何况还有天地鬼神,鬼神有五通(鬼神五通是报得的,不是修得的);鬼神都知道,诸佛菩萨就更不必说了——我们六道凡夫起心动念,他们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念了经论与圣贤典籍之后,真的是寒毛直竖,没有丝毫能隐藏得住,想想还是发露忏悔才对!为什么?他们都知道了。我们不发露他也知道,还不如自己说出来好一点,我们心地比较能够得到一点平安。
‘傲然无愧’,这个‘傲’是傲慢,没有惭愧之心。‘无愧’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麻木不仁”,没有一点羞耻心,没有一点惭愧心;再说个不好听的,就是所谓“丧失天良”。做坏事常常还受良心责备,这人还是好人。虽然他外面瞒人,自己心里常常感到不安,这种人有救。做了坏事麻木不仁,这种人没救。若是尚有羞愧之心,这是有救的,可以回头的。
傲然无愧之人。‘将日沦于禽兽’,他现在虽然是有人身的样子,他所造的恶业将来必定堕三恶道——他自己不知,诸佛菩萨、天地鬼神皆知道。在他运衰时,妖魔鬼怪会来欺负。妖魔鬼怪欺负人,要看什么样的人——将来生人天道以上的,他不敢欺负,对于善人不但不敢欺负,他还恭敬;对于造恶的人则常常讽刺他、讥笑他、欺负他,因为恶人虽然现在是人身、将来必堕恶道。
这些道理、这些事实只有真正学佛的人明了,明了之后,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自然就谨慎了。我们这一生不但决定不能堕恶道,也决定不能再搞轮回。如果我们不想再搞轮回,只有一条路——求生净土。所以对于取净土,一定要下很大的决心。净土如何取得?心净则土净——信愿持名、修清净心,也就是说‘耽染尘情’要远远的把它舍离。当然不可能完全舍掉,完全舍掉就成佛了。我们舍的愈多愈好,不需要牵挂的就尽量不要去牵挂,把牵挂的念头转变成念阿弥陀佛,把自己身家的利益——身是本人,家是我的家庭,也就是起心动念都是念自家利益的念头、把这个念头转变为利益一切众生,这样我们心就清净了。
佛菩萨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佛菩萨起心动念是想一切众生,没想自己;众生起心动念先想自己,不想众生。如果念念都想一切众生的利益,我执不刻意断,自然就渐渐没有了。我执要是没有了,在念佛功夫上就得“事一心不乱”,往生品位就高了,可生“方便有馀土”,决定往生。我们要从这个地方下功夫,要认真的去做,所以眼光要远大,不要仅仅看这一生,不要只看眼前。我们眼前乃至于这一生,是非常之虚幻无常,经上讲的没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知道诸法无常,不值得我们去牵挂,在我们身旁的家亲眷属,我们要教他正法,要劝他如理如法的修学。
曾经有一位同修,他很着急——他的小孩想到国外去留学,出国留学很不容易。他自己住在巴黎,他问我怎么办?我就教他,把一切妄念放下,全家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一定有感应。他说:“这不行!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妥,我的心才能放得下,才来念经、念佛。”我说:“你如果这样想法,你这一辈子都没有指望。”他问:“为什么?”我说:“你的方法用错了,你今天所思考运用的方法,是你自己的业力,你没有三宝加持的力量。”会用三宝的力量,把自己的力量舍掉——我自己力量做不到,我有清净心求三宝加持,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个才重要!就是此地讲的,我们要用变数,不用常数;常数是命中注定的,变数是自己创造命运。
创造命运要从心地里面求,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成天胡思乱想的,那是妄心,妄心是在常数上,不是在变数上。一用真心,常数就改变了,我们在佛经上、在《了凡四训》里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求佛菩萨怎么个求法?不是跟佛菩萨谈条件——求佛菩萨保佑我发财,给我赚一百万,我供养你五十万,我们两个对分。这不行!佛菩萨怎么会答应你这个条件!所以世间一般人想利用佛菩萨,想利用三宝的力量谈条件——许愿都是谈条件的,这很有限,这是错误的,没有条件好谈的。最要紧的是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有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就如佛法中所说,六祖也讲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已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向自性里面求,没有求不到的——有求必应——因为自性本来具足,自性能生万法。三宝不过是给你做一个助缘而已,求得也是我们自性本有;自性里没有,三宝也帮不上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完全相信,一点都不怀疑,要求什么得什么——求成佛都可以得到,何况其馀的呢?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求”,一定能得到。世间人不知道,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世智聪辩”。这不是求取功名富贵,实在讲是在造罪业(他自己还不晓得)。就是求得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这多冤枉!他所造作的罪业,将来必定有果报。
佛法里讲十法界,十法界中每一界又有十界,所以叫“百界千如”。我们现在是在人法界,这一法界里就有十法界。我们现在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现在是在佛法界——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现在修成佛之因,现在就在佛法界;我今天念菩萨,我今天修六度万行,就是菩萨法界;我今天念仁义道德,就是人天法界;我今天想尽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