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则全,枉则直,
【注释】曲:偏曲,这里指若似偏曲或局部偏曲。全:周全。枉:屈枉,这里指若似屈枉或局部屈枉。
圣人行动必循其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其要点在于通而已。通,则物不迕;不迕,故能全。直而非理,则非直;循理虽枉,而可谓是天下之至直。故圣人裁理事物,犹如工匠之斲削凿枘,宰庖之切割分别,曲得其宜而不折伤。
【漫谈】《吕氏春秋》说:〃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以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曲则全〃的大道,是人生的最高艺术。如何做到〃曲则全〃的真正条件,那只有一个〃诚〃字才可以。然而绝对不能把〃曲则全〃当做手段,要把它当做道德,要真正诚心诚意地去做。如果知道〃曲则全〃的名言,却把它当成手段去做,那就〃不诚无物〃,完全不对了。

洼则盈,敝则新,
【注释】洼:低洼处。盈:充盈。敝:破旧。
事物内部固存的,矛盾对立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辩证法的核心。至长返短,至短返长,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所以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邓小平说:〃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少则得,多则惑
【注释】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曲思于细者必亡其大,锐精于繁者必略其要。目察秋豪之末,则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则不见太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
《易.系辞》云:〃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少则得,多则惑,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注释】抱一:一,谓〃道〃。抱一,意谓遵循〃道〃。式:法式,范式。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举一纲而万目张,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则其众理而万事应,此人君面南之术。《管子.心术篇》云:〃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孔子曰:〃予一以贯之。〃抱一,也即是《中庸》之用中,《大学》之诚意,此都是指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和处理一切事物。
【漫谈】王安石在《致一论》中说:“万物莫不有至理焉,能精其理则圣人也。精其理之道,在乎致其一而已。致其一,则天下之物可以不思而得也。”又说:“天下之理皆致乎一,则莫能以惑其心也。”王安石认为,万物各有其理,众人为万理之分殊所迷惑,而圣人则能从万理之中提炼出一个根本的东西,即“一”。这个“一”,就是“道”。韩非子也说过:“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也就是说,如果掌握了“道”理,则不必再从万物具体之理上去穷究,便可“抱一而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注释】不自见:不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不自是:不自以为是。彰:昭彰。伐:夸。自矜:也就是傲慢,骄傲。
目有所不见,智有所不通,力有所不及,事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人不可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执著于自己的主观成见,便如同佛家所说的〃所知障〃,反为自障了!因为自己有主观成见,也就不能正视和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所以,君子是聪明以智,守之以愚;博学审问,反听慎思;虚己应物,顺其当然;功盖天下,谦逊以让。故而能明、能彰、能有功、能德长。
【漫谈】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自己认为的知,可能是不知,认识到自己认为的是,可能是不是。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注释】不争:意谓不与事物的客观当然之道相争。
大道无心而随物化,圣人则天而行,故而能忘怀随顺,虚己应物。圣人治国,不主观臆断,不动辙发号施令,而是以百姓心为心,自觉服从人民群众的意愿。虚怀若谷者,谁能与之争?舜嘱禹道:〃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诚:真实无欺,守信无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诚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成全事物的保障。曲能友诚。己诚之曲,彼亦诚至,则全于诚!常言道:〃至诚如神〃。《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其生物不测。〃不贰即是诚。天地以至诚不移之德生物,人能法天至诚,则行主忠信,天且助顺,人且助信,故诚者,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成己而又成物,故全而归之。若夫罔者,专务自欺以欺人,所谓〃自作孽,不可活〃,非有上罚,必有天殃。


意译

 曲己从道则全,枉意从理则直;低洼则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执一纲则能得其目,迷于繁琐则惑其根本。
因此,圣人遵循道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
不固执己见,方能全面明察;
 不自以为是,方能是非昭彰;
 不自我夸耀,方能显现功绩;
 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长进。
  正因为他不与当然之道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
 前人所谓曲己从道则全的话,岂是空话吗?
 为人处事能出于至诚,圆满周全的结果将可得而归之。





 原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注释】希言:少说话。这里是指少主观妄为。自然:自成、自化之意。飘风:强风,大风。终朝:一早晨。
此是借天地行为以喻人不可暴肆妄为,谓圣人应行无为之治,而任由百姓自作自成。严复说:〃万物无往不复。飘风骤雨,往往盛且疾,故其复亦神而速。〃
【漫谈】自然而然,是天下事物各自进化的最优解。因为它是事物各自与客观外界方方面面长期磨合的结果,所以它们就如同遗传基因一样,具有广泛、长期、顽强的适应性。而人们有意而为的行为,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期,可能有其明显的效能,但其后,它的副作用,它的负面效应就会显现出来。
一些使人类的经济合作与相互交往井然有序的行为规则,就是在人们的知识和理解的范围之外,由〃看不见的手〃编导而成的。所以,自发的经济是周全而有效的经济,自然的规矩是周全而有效的规矩。有人说,人类制度的一个根本保障在哪里呢?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有自发形成的生活、经济交往活动,这种自然的活动渐渐地会形成一种规矩,这种规矩,它会逐渐扩展,而扩展的秩序最后连成一片,这就是文明的秩序。
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它是从人群无意之间遵守某些传统的、主要是道德方面的做法中产生的,它处在人的天性和理性之间,它是个人天性行为在与他人天性行为交往中,用自然理性平衡其利益和冲突使之达到和谐的结果。其中许多做法可能与人们现有的道德价值观并不相附,但是人类却恰恰是通过遵循了这些做法在过渡着进化。所以,我们不应利用某种理性设计的道德体系去颠覆这一传统,而应从形成这种秩序的传统中得出道德结论。正象休谟所谓,“道德准则……并非是我们理性的结果〃。
当然,在现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或是规矩,并不能完全是放任自流。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物质不平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资源浪费、人的技能天赋的不能充分发挥等等,表明国家对经济和秩序的干预是有其客观存在的理由。也不可否认,若是抱着审慎谦恭的态度,采取点滴改进的方式,理性在传统秩序与道德原则上也能发挥其指导作用。但那些管理,只能是在其尊重社会自然、自发基础上的扶助措施,故而与其自然而然的原则并非是水火不相容的。
人类应正确地运用自身带有局限性的理性,要正视经济学和生物学所揭示的令人惊奇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即在未经设计的情况下生成的自然秩序效益,能够大大超越人们理念追求的计划效益;通过遵守决定着竞争性市场秩序的、自发产生道德传统的自由经济,其所生产并蓄积起来的知识与财富,要大于那些自称严格遵循〃理性〃办事的人所鼓吹的中央指令式经济所能得到或利用的数量。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注释】德:就是〃得道〃,是道在万事万物中的体现,是万物各自适应道而形成的天性。
天不言而四时运行,百物自生。自然界的规律不是人心(或宇宙心)创制的,而是客观自然所形成,因此我们的实践一定要顺应自然,而不可主观妄为。准备依从道而行者,那么你的行为一定要附合客观规律,适应道而形成的天性应等同于客观自然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得到的,弃失的应该等同于客观自然要求你弃失的。 
【漫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既批评了旧唯物主义,又批评了唯心主义。他批评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方面理解事物,放弃主体性;批评唯心主义“只是”只是坚持主体性,放弃客观性原则。
马克思的想法是,必须把唯心主义坚持的主体性在旧唯物主义坚持的客观性原则上辩证地统一起来。因此,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
【漫谈】生物社会学家获得性遗传和选择论者都假定:对环境的适应是物种改变的主要因素。物种的灭绝是由于它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也是达尔文主义论点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并非象直生论者所言,进化的方式是直线形式的,进化是内部力量驱使有机体而发生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直生论的支持者不惜以功利性因素为代价,迷恋于进化的规律性,体现了唯心主义对于现代生物学影响的遗迹。而这种唯心主义,最终只会将其导向神秘主义。
事实上进化是分支的和不规则的。直生趋势更多地是存在于拥护者的脑海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本身。所以,生物历史就是对无约束的天然意志的训练,使它服从于普遍的原则,并且赋予它主观自由。
【漫谈】人类应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近代,我们因科学的发达,从而狂妄地认为,人类可以依仗科技的进步而在自然面前可为所欲为,人定胜天。对于人对自然界的掠夺,恩格斯早就极其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