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新秀-第10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房子也被他抵押了出去,最后倒差了十多万,他根本无钱来还,和收账的人发生了冲突,失手杀死了对方,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这个案子,柳罡的记忆很是深刻,也让他对于一些政策,产生了许多的怀疑,“其实这并不是个案,现在的拆迁赔偿,动辄几十万,多点上百万,这对于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元左右的人来说,根本就是一笔巨款,在这样一笔横财跟前,许多人都很难正确的面对,因为获得了意外横财而家破人亡的,有着很多。”

“想要让这些失地农民真正的有保障,关键还是社会的保障制度,长效的保障制度,而不是一次性给多少多少钱,给的钱再多,遇到不争气的人,也是白搭,再有,这些人其实也没有什么理财的能力,也不懂得如何的利用这笔钱,当然,我国目前的状况,也真不好理财,不说他们,如果不进行投资,我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产不贬值,因此,大多数的钱,不是滚进了银行,就是滚进了房地产,”略微的顿了顿,柳罡才道,“我当初买那些些房子,其作用,也是保值增值,不说靖原市的两套房子,就说我在临山的房子,上个月老贾打电话给我,我临山的那楼房,别人出一百五十万买,我当初才花了多少?十二万,即使按照那房子的实际价值,二十万,那也赚了一百三十万,二十万,六年多点的时间,就赚了一百三十万,多少倍的利润?6。5倍。我这六年辛辛苦苦的才挣了多少钱?我算了算,也就三十万上下,只是当一个零头,而且,这还是不吃不喝,不算开销。”

“不管是商人也好,农民也好,工人也好,公务员也好,大概除了慈善家,钱都是逐利的,谁不希望自己的资本增值?当一个行业的利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时,人们自然的就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而大量的资金进入某一个行业,那结果必然是导致这个行业巨大的泡沫,”柳罡有些忧心忡忡的叹了口气,“我简单的了解过一些情况,这些拆迁户,拥有三套以上住房的,占了大多数,有着五套以上住房的,占了一半左右,他们的房子来源,一是拆迁安置房,一是赔偿的钱再购买的房产,这还没有算一些给他们一块地,他们自己修房的那种,那部分人的房子更多,十多套住房的也不乏其人。尤其是中小城市更是如此,你看看,城镇租房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接近城郊的地方,这些人,单纯的靠着房租,啥事都不做,都能过上中上的生活。你说,这些人会希望房子降价吗?”

“我们再说那些炒房的人,他们为什么去炒房?那还不是两个字,利益,如果没有房价的持续上涨,而且是暴涨,他们敢炒房吗?”柳罡摇了摇头,“他们不敢,炒房的人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民间集资,他们为此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他们追逐的就是暴利,如果没有暴利,如果房子不涨反跌,他们大概就只有跳楼了,不说不说跌,就是涨幅稍微的小一些,他们都承受不起,单单那高额的利息,就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

“搞房地产的人,当然也希望涨价,而且涨的越多,利润越高,这一点谁都能够理解,你比我还要了解,再说政府,假如把政府看成一个自然人,那么,政府无疑是最希望房子涨价的人了,房子越贵,土地也就水涨船高,政府可以多卖钱,而且,税收是按照成交价收取的,你房子卖的越贵,政府收取的税收也就越多,再有,政府机关往往都占据着不少好的地皮,房价猛涨,他们的地皮也就越是值钱,之前政府部门搬迁,政府还需要大量的拨款什么的,可是现在,如果政府搬迁到城郊结合的地方,大概,单单地皮的差价,都可以将政府大楼修起来了,当然,不能修的太奢华,中间也不能有什么猫腻。”

“这些人都是希望房子涨价的人,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看看,一个城镇,尤其是中小城镇,真正没有房产的人有多少?真正需要购买房产的人有哪些人?”

第三十四章 刚性需求者

“城内真正没有住房的人,这部分人其实是很少的,小城市这种情况更少一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或者至少有着一间自己的居住的房屋,大一点小一点的差别而也,完全没有住房的人是极少数,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改善自己的住房而购房;再有就是城镇居民的下一代,结婚或者和从家里搬出去,需要购买住房者,这部分人应该是主要的购房群体;另外就是在外打工的农民,为了子女的教育或者方便自己工作,他们需要购房;再有就是那些镇上有钱的,想要去县里购房,县里有钱的,想要去地市购房,地市有钱的,想要去省里购房。”

“城内没有住房的那一部分人,往往是城内真正的困难群体,这一部分人,其实房价涨不涨,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苦难群体,即使房价不涨,他们也买不起房,买房只能是他们一个美好的梦想而也,涨价,只不过让他们离梦想的距离变得更加的遥远;这部分人的比例并不高,大约也就百分之一二吧;而那些进城务工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选择租房,有条件的,也才选择购房,房价对他们有着不小的影响,很可能让他们的梦想无法实现,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很关键的一点,房价高,有着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者少一点,而房价低,有着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者多一点,一个理智的人都是量力而行的,对这部分人有影响,但是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农民在家里,也还有着自己的土地和住房,选择回家乡修房子的人,那依然是主流,一心想要留在城里的人虽然也不少,但是比例并不是太大。至于一山望着一山高的那一拨人,更无法考虑,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些人,往往是在镇上有着自己的住房,然后想去县里买房,在县里有着住房,想去市里买房子,虽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可是,这部分的住房需求,显然不是必须的,如果真能完全满足这一部分人,那房屋的需求量就太大了,差不多,每个家庭考虑两套房再说,而且,这些人买房房,压根也没有太大的价值,许多在镇上工作的人在县里买房,也就周末出去住两天,平时也都空着,完全是一种浪费,再说了,既然他们有余钱买这么一套房,他们也就不差钱,至少,不差购买一套房的钱,他们买房,其实更多的还是投资;而住房较差的城镇居民,以及结婚或者从家里搬出去需要住房的,这一部分人才是房价上涨的真正受害者,这部分人,对房屋的需求基本上可以算是刚性的,也就是所谓的刚需。”

“社会上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部分人,这部分人,不少是下岗工人,城镇低收入群体,他们拿着农民工的收入,甚至还远远不如,他们无法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只能做一些普通的工作,诸如商店服务员之类的,他们也没有土地,也没有正式的工作,说他们享受国家的政策吧,他们离低保又有着一些差距,而且,我们的低保政策,保障的范围委实太狭窄了些,而且标准太低了些,两百多,在现在的社会能够做什么?可是,他们缴纳的保险什么的,却是按照城里的标准缴纳,就像医保,城镇居民和下岗职工自己缴纳医保,一年是一千多,一千多,这些低收入者差不多要干两个月了,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才多少?10元钱,报销的比例是一样的,还要交社保,他们工作的单位,往往都是不买社保的,社保得自己交,现在社保也是三千左右,这得他们三到四个月的工资,等于一年的一半都交了医保和社保,因此,他们大多数根本就不买保险,在培县的时候,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家庭收入在两千元左右的人群,有着不小的比例,他们一年即使省吃俭用,那最多也就能够省下几千元钱,我们就算是五千好了,现在,即使是镇上,房子也是几万,县城通常得十来万,七八万可以买套小一点的,就算七万吧,首付百分之三十,那也得二万一,现在的房子,都是清水房,连门都没有,总得装修一下吧,我看过几家最简单的装修,那差不多也都花了一万以上,家具我们就不算了,这也得三万多,一年五千,也得存六年;而五万的按揭,即使是按揭二十年,那每个月也得三百多,差不多也就是他们能够承担的极限了,可是,人们的生活并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其他,教育,谁都有孩子,或者会有孩子,谁也不敢说自己不生病。”

“然而,这部分人的比例,同样不是很大的,至少,在城镇居民中,比例并不是太大,占据不了多数,大概,也就百分十左右,当然,这并没有认真统计过,只是根据我自己的估算;真正需要购房的主体,实际上应该是那种原本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或者是结婚需要买房子的,这部分人群,才是最大的需求,当然,原本和父母住在一起,需要搬出去的,这个群体也不大,主要的还是结婚购房这部分,而这部分人,其实是最不好说的一个群体,按理说,这部分人,其实是最不应该购房的,我们国家的结婚年龄总体偏小,许多人刚参加工作不久便结婚,哪有刚参加工作就有钱买房子的,即使是最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可是,这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也不能不考虑,现在没有房子,别人谁愿意和你结婚,就算女孩子同意,女孩子的父母也不会同意,最终,逼的大家都必须买房,这一点,却是几乎涉及所有家庭,当然,家里是女孩子的压力小一些,那些孩子还小的,也不会太去考虑这个问题,至少,那也得孩子十好几岁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吧,这样,这整个的比例,也就高不到哪里去,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城镇居民真正需要购房的家庭,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而需要改善住房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压力相对要小的多,毕竟,他们原本也有着自己的住房,改善住房,他们需要的钱要少的多。”

“大多数人希望房子涨价,和控制房价之间并不矛盾,正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希望房子涨价,所以房子才会疯涨,也正因为房价疯涨,大多数人才会疯狂的投入购房的大军之中,这个时候,房子已经成了一种商品,而不是单纯的住的地方,就像一种物资,其实本来是不太紧缺的,至少,还能勉强维持供应,可是,如果忽然的传出这种东西要涨价,你说,人们会这么做?”柳罡摇了摇头,继续的道,“听到消息的人,相信的会立刻去购买一些储存起来,而随着他们的购买,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加入购买储存的行列,最终导致商品稀缺,从而导致更多的人购买储存,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本来就只能勉强够供应的,现在大部分商品都进了一些人家的仓库,你说,这商品能够不紧张吗?”

“房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本来房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紧张,可是,买涨不买跌,这是大多数人的心态,随着房价的连年疯涨,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投入了购房大军中,从而必然导致房屋的稀缺,从而继续的导致一轮轮的涨价,当然,这还只是自然的规律,更多的是那些商家,炒房者,他们利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房屋要涨价的态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购买,进一步的抬高房价,政府也在其中推波助澜,让房价一轮轮的上涨。”

“那老公说,这房子还能涨多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