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克纳传-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汇报说,每次休克后,他显得温柔、信赖,几乎像小孩于那样需要温馨和柔情。
    去纽约住院前不久,在普林斯顿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安德烈·纪德(3) 说的话:“他只敬佩那些以生命谱写作品的作家。”12  月回牛津,决心作最后冲刺完成寓言,可是文思时有时无,有则也极短暂,即使写成文也往往觉得不对头。不出几个星期又回纽约,准备多住几个月;在纽约,有琼在身边,有萨克斯·克明斯的帮助,或许能再度振作。
    但是,还是住进了医院。后来,福克纳开始写作,时而写寓言,时而写短篇。
    他写了一篇《重访周末》,讲一个为了我寻受苦的意义而酗酒的人,后来又写了两篇文章,哀楚之情溢于言表。第一篇回忆和舍伍德·安德森一起在新奥尔良的日子,第二篇怀念那片据以创造神话王国的土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岁月,那时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一无所有、无害于人的浪子”,梦想当诗人。
    沉默近两年后,终于提笔,感觉良好,尽管那部大作品仍然进展不大,尽管回首前尘更觉创作一事恍同隔世。体会最深切者莫过于昨日之他和今日之他之间的距离,以及对已有创作的敬畏,想起以前写的书,仿佛看见旧我在表演惊人绝技。1953
    年4 月写信给琼·威廉斯说,“今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曾经有过多么惊人的天赋。
    从哪一个角度说,我都没受过正规教育……
    居然写出那些作品来。”4 月赶回牛津,埃斯特尔大出血,险些丧命。6 月去麻萨诸塞州,琼从派因梅纳学院毕业。他准备回牛津作最后一次努力;夏初和盛夏期间,他几乎集中精力工作如旧。埃斯特尔起先不能容忍他和琼的关系,现在终于接受这个事实,甚至主动邀请琼来住在山揪别业,企图以她的批准给这场婚外恋披上体面合作的外衣;同时她自己也开始过独立的生活。福克纳在山楸别业创作,去孟菲斯看琼;她则决定去墨西哥城,古尔想在那里上大学。
    多少个月以来,福克纳坚持工作下去。9 月下旬,几乎已完成初稿,只剩一章未写,全部重看一遍,但是,10  年前开始的工作总算接近尾声。几个月前,他声称“巨著永远伴有分娩的阵痛”;如今,仿佛为了证明《寓言》的分娩有阵痛,他开始在狂喜和沮丧两个极端之间疯狂摆动。这次的康复比以往复杂得多,多次住进孟菲斯和拜黑利亚的医院。
    正当福克纳努力振作,企图修改初稿之际,罗伯特·库格伦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一篇两次分载的文章:《福克纳的私生活》(1953  年9 月28  日)
    和《神话背后的人》(1953  年10  月5 日)。文章把福克纳描写成“短小精悍、铁灰色头发剪得很短”,蓄小胡子,高高的鹰爪鼻,眼皮沉沉下垂,黑眼窝陷得很深,脸色苍老黝黑。进而大写他爱抽烟斗爱喝酒的美谈。库格伦报道说:“福克纳”不是酒鬼,说得精确些,是自苦而借酒浇愁的人。”福克纳则认为私生活应是私人的事。他离牛津去纽约,打算取道孟菲斯,约琼同行,现在他可以修改这本书了,决定取名《寓言》。10  月和11  月,继续修改和重写。1944  年12  月在牛津开始的那部著作,1953  年11  月完成于普林斯顿。
    《寓言》中有不少优美的篇章,包括克林思·布鲁克斯十分公允地推崇的两段插曲:喜剧化地寻找一具尸体,以葬入无名烈士墓中;三个古怪地联合起来的美国士兵——一个依阿华的白人农民、一个密西西比的黑人和一个布鲁克林的流氓——
    杀死格拉农将军。写一个下士和老元帅的对峙中不乏惊人之笔。第一场的背景和气氛十分关键,福克纳写来气势磅礴。然而,尽管有不少章节达到作者本人的要求,《寓言》有严重缺点:做作而笨拙,自我意识太强,过于谨小慎微,太不含蓄而又太抽象,是福克纳所有创作中最鲜明地像舍伍德·安德森那样求纯求精的例子。
    这部作品失败的原因有几,都与其材料和写作时间拖得太长有关。故事的素材使它抽象化,长而复杂的写作过程不仅造成紊乱和笨重,太多的场面以太多的形式出现,太多变幻不居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过于追求纯度和深度,以不负这10  年的拖延。福克纳为求普遍性,创造一个叫下士的人物,他的一生在一个又一个细节上同基督相仿。为求纯,把这青年写成单纯而未受教育,下士身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的印记。他虽有爱心,很忠诚,但无具体宗教信仰,从来不提上帝,跟谁也不发生关系。他只相信人有能力慷慨无私而满怀爱心地行动。这一信仰给予他奇妙的力量,他召集12  门徒,奔走游说同盟国军队和德国军队放下武器,停止杀人。
    《寓言》展开缓慢,通过一系列小故事、穿插和铺衍,发展到同盟国高级指挥同下士的对峙,这时我们才得知下士不是个平凡的弃儿(和许多弃儿故事一样),而是同盟国高级指挥老元帅的儿子。老元帅以军人天职为重,力劝儿子放弃和平事业。儿子不听,便下令枪决。不过,神秘的出身尽管把下士同汤姆·琼斯(4) 和耶稣基督的故事相联系,却混淆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一个基督式的人物会有一个从事战争的父亲,有一个不得不诱惑并毁灭亲生儿子的父亲?怎么理解一个意志坚定的儿子,拒作解释也不发怨言,几乎不出一声地站在那里,偶尔说几句话,提几个问题,但是拒绝声明自己的信仰,最多发几句空论?老元帅恰好相反,滔滔不绝地详细声明自己的立场,结果儿子寡言而他口若悬河,他又不断自相矛盾,这一来,缓慢而苦心经营的高潮——老元帅和青年下士的对峙——几乎什么也没解决。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高级将领和普通一兵、父与子之间的种种可能产生的矛盾都未充分展现。最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时间和历史的唠叨老人与一个安静和永生的青年,有权有势、肩负重任的父亲与有理想有原则的儿子之间的冲突。
    对峙在几个重要方面颇像《去吧,摩西》中的卡斯·埃德蒙兹和艾克·麦卡斯林之间的冲突。而且过两部作品都倾向于抽象和说教,二书的主人公艾克和下士都倾向于克制和殉道。福克纳在二书中的同情都是分裂的,一半因为他刻画的对峙中深埋着原有的对父母和子女、生活和艺术的看法。然而,二书内部的虚构成分和寓言成分的比例悬殊极大,令人觉得作者十分重视两种成分的主次。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新约》中全是思想,我对思想知道得不多,《旧约》中全是人……英雄和恶棍……我言欢读《旧约》,因为里面全是人,不是思想。”由此得出两个重要结论:《寓言》的基本倾向和大部分结构同《新约》相符,而福克纳的写作天赋则同他的阅读爱好相符。在《去吧,摩西》中已出现的朝思想性、朝公开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说教发展的倾向,起先随着年老和倦怠而加速,后来随着第二次大战爆发、最后随着盛名来临,请他讲话的地方越来越多,他本人对发表宣言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这一过程的后果清楚地反映在《寓言》中。福克纳蜕变为道学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很大,仿佛强迫他的创作个性去侍奉一个外来的独裁者。早年,福克纳同其他作家交流过真挚的道德关注和深刻的理论兴趣;然而,大部分时间,特别在他的杰作,如《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中,不信任抽象和怀疑政治制度抵消了他的理论兴趣和道德关注。因此,小说只写可能而不坚持立场。
    在《寓言》和许多公开发言中则相反,断然采用别人要求于他的简单化。有一次说到《寓言》时,福克纳用了《押沙龙,押沙龙!》中的话:“我主要讲一个悲惨的故事,讲一个父亲不得下在牺牲儿子或挽救儿子生命之间作出抉择。”但是,《押沙龙,押沙龙!》是巨著,而《寓言》却有可悲的缺陷。这就引起我们怀疑,除了材料抽象、写作过程摸索、雕琢以外,是否还有深一层的心理障碍?归根结蒂,它不止是又一则父子冲突的故事,它具体讲一个儿子以动人而幼稚的天真策划推翻父亲的故事。父亲的反应几经周密考虑,是儿子意料中事。除了父亲必胜之势、甚至除了儿子没有动静没有声音地听任处决以外,福克纳表现出无法控制的双重标准,实在令人吃惊。
    从前,他同情子女多、让子女说话多。在《寓言》中,对下士也有同情,但把大部分的说话和感染力都交给老元帅。此外,书中的女人个个显得遥远。
    下士有过他的马利亚和马大(5) ,由姐姐收尸安葬。但是,只有和平——最广大抽象的那种和平——使他动心。他至死信念坚定而超然物外,他在死亡中找到一直追求的满足。即使有反抗的意思流露时,也似乎在期待人们将他喝住。
    写《寓言》的苦差使告一段落,福克纳搭机飞往欧洲。几个月来,他一直为种种结束作心理准备,仍不免为之苦恼。吉尔即将21  岁,渴望离巢而去。
    他把《寓言》题赠给她,作为“成年的纪念”。他已把《喧哗与骚动》的手稿赠给心上的另一个人琼·威廉斯,但是琼也蠢蠢欲动,他知道做她情人的日子已经结束。以前给哈罗德·奥柏的信中谈到过彻底告别目前的生活,现在又接受了新任务,和霍华德·霍克斯合作搞一部电影《法老之地》。
    1953  年11  月30  日,福克纳身上揣了一瓶酒离纽约去巴黎,随后几个星期中——先在巴黎,后去意大利斯特雷扎马乔利湖上,又去瑞士圣莫里茨——同霍克斯和哈里·库尼茨合作编剧,他更喜欢斯特雷札,在圣莫里茨,演员和游客太多。
    但是他在哪里也不能工作,不安地逛米逛去。去斯德哥尔摩访问埃尔泽·荣松,在巴黎访问莫尼克和让… 夏克·萨洛蒙夫归,去英国肯特郡访查托温德斯公司的哈罗德·雷蒙德。1 月去罗马,霍克斯和库尼茨在那里派戏。福克纳喜欢罗马,尤其是罗马的喷泉。他发现库尼茨这位合作者很有才华、又能理解人,但是他仍喝酒很凶。
    “啊!一杯马蒂尼下肚,人感觉大些、聪明些、高些。两杯下肚,啊,就登上顶峰,感觉最大、最聪明、最高了,”他对劳伦·白考尔说。“三杯下肚,飘飘然,什么也抓不住我了。”事实上,也确实抓不住他。2 月,摄制组去开罗,福克纳回巴黎。
    几天后,霍克斯和库尼茨到机场接他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一辆救护车向飞机呼啸而去,福克纳被人用担架抬下。先在医院、后在旅馆休息几天,他试图回去工作;可是,编剧显然解脱不了他的沮丧。12  月曾写信给琼·威廉斯,保证“我俩之间一切没变”。他说他曾想做她的父亲,做一个“愿意永远把你的希望、梦想和幸福放在第一位的人”。最要紧的是要她千万别后悔两人曾经相爱。“有过这一番后,我好多了。有一天你也会有同感。”但是,一切都变了的感觉死缠住他不放。2 月,写信给萨克斯·克明斯,回忆写《寓言》的缘由以及花在这本书上的悠久岁月,并说“我爱这本书”。但是他无法克服害怕心理,害怕它是“败笔”。
    3 月,得知琼已嫁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