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克纳传-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差一点脱离兰登书屋而转入瓦伊金出版社;一个月后,匆勿去纽约回来,继续同兰登合作,问题仍未解决。常此以往,他担心迟早会爆炸。
    所幸,情况固然不妙,还不算直线下降,只是起落大。《晚邮报》和《柯里尔》两家杂志一直不可捉摸,1936  至1938  年,他年收入2 万元;1941  年,政府宣布他大笔税赋逾期未付后一年,他的收入不过3 千8 百元。他和埃斯特尔既改不掉挥霍浪费的习惯,只好努力省吃俭用。但在福克纳自称基本破产后不久,他作猎鹤鸨之游,穿的是高级猎装,用的是定制的手工锻打的新猎枪。有时,他顾影自怜,怨家人挥霍成性、没有良心,把他压垮了。在一封信中称自己的境遇“实在莫名其妙,令人紧张”。照理说“艺术家应该没有经济负担、良心责备等问题”,可是自己却偏偏道德观念古板,独挑养活一大家子的重担,男女老幼,不止十几口,仆人还不计在内。但是,阵阵“狂怒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发作过后,也有清醒的时刻,怪自己不会理财,自己挥霍、鼓励家人挥霍。在《村子》前几章中,维尔·瓦纳对于那个法国老人的虚荣、“需要那么多东西的傻瓜是什么滋味”,百思不得其解。
    他写情给哈斯说,“可能是虚荣心”使他不仅要保留乡下的农场,还要买“牛津境内的35  英亩的公共林地、还补充说“比镇上谁的地都大”,可是他要,为了羞辱那些小看他、说他“永远不会有出息”的亲戚和同乡。
    他担忧、挣扎,企图解决经济问题,生怕被迫卖地,创作因之大受影响。
    1940  年春天工作得还好,到年中便不能甚至不愿提笔。他疲倦、失眠、精力不能集中,又一次觉得谈计划比实际写容易。“我有一部腥风血丽的神秘小说,应该卖得出去”,“我有一则好故事……哈克伯里·费恩(6) 一类的故事”。
    厌倦、沮丧日甚一日时,警惕提高;也许可以收集《马了诺医生》以来发表江的故事。偶而囱写出新的短篇;7 月发表《去吧,摩西》,12  月发表《三角洲之秋》。但到1940~1941  年之交,心情益发黯淡,破产的威胁似乎略有缓解时,又来了战争的威胁。他的消遣已有种田、打猎、骑马和飞行,如今又多了航海。写作一松弛,这些活动充实他的大部分时间。“我现在飞得相当稳”,1941  年3 月写给哈斯的信中这么说,“心情还是定不下来。民用飞行训练是不够的。如果我有钱养活家人,我要去英国干我的老本行。我大概还胜任。不行的话(如果我有钱),我要去试试美国空军,即使嫌我年纪太大,不能上天,我还能开船,当教练。”此后几个月中,他继续为钱担忧,继续做那当战士的旧梦。5 月,重又提笔,写作一年前酝酿过的一部书,其中有的故事早已写好,有的打算重新写。“总的主题是这里的自人和黑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已有了题目《去吧,摩西》,也知道应该怎么写。他要修改以前写好的故事,希望在“修改过程中带出一些新材料来”。反正,这件事应能很快完成。
    福克纳开始写《去吧,摩西》时,自忖有《未被征服者》的先例,不仅篇幅和方法可以采用,还可以同样顺利,赚钱。他甚至说,“我不准备拿时间和精力来赌博”,除非这本书肯定能赚钱。《熊》的构思出现以后,他决定先把它写成短篇,让《晚邮报》发表。开战的风声越来越紧,越来越使他不安。1941  年12  月快写完《去吧,摩西》后,他认真考虑服役或者回好莱坞。然而,他越写越是欲罢不能,起先只是个别地方,后来是大段大段,终于使这部作品成为他的又一大成就,他在12  月2 日的信中说:“原定12  月1 日交稿,不能兑现。比我原来想的更有写头。
    有一段我会为之而感到骄傲,需要仔细地写了又写,直到满意为止。我一直在写它,没写别的。如果再许个日子,恐怕又会失约。但是,12  月15  日应该能寄上其余部分。可能的话会早些。”读者们都能体会,《去吧,摩西》是福克纳事业中的关键;一半因为此后他封笔几乎6 年之久,一半因为它是此前许多工作的高潮。它和《村子》一样,是旧作新写,和《未被征服者》一样,从原来为商业小说酝酿的故事演化而来。《未被征服者》中,福克纳简单地表现了他长期对历史、家庭、遗产和罪孽的关心。巴亚尔和林戈的对照把他对黑人白人关系的长期关心推向新的高潮。
    《村子》中,同若干熟悉的主题保持距离后,大肆描写大自然的永恒与繁荣,探索社会。在《去吧,摩西》中,他把焦距对准约克那帕塔法最大最复杂的麦卡斯林家族,借他们之口讨论他经常关注的问题,诸如奴隶制、土地和对财势的追求等明显的道德问题。因此,他的新小说不仅与《未披征服者》《八月之光》有联系,还同其他几部作品,包括《押沙龙,押沙龙!》有联系。它和《押沙龙,押沙龙1 》一样,既有庞大的涵盖面,又有深刻的实验性。
    麦卡斯林家的创业者是一位勇敢泼辣、征服荒野的人。因此《去吧,摩西》的故事是从头讲起的,一半是讲创业者卢修斯·昆图斯·卡罗瑟斯·麦卡斯林的故事,犹如施里夫口中的托玛斯·塞特潘,有了他才有其他一切。
    但是《去吧,摩西》主要讲作为后裔和遗产继承者的滋味。一开始几页中,艾克·麦卡斯林一生下就继承了父母、祖父、叔叔姑姑表亲的遗产。其中有一个“麦卡斯林,埃德蒙兹,他是艾萨克的父亲的姐妹的孙子,因此是姑表一脉的后裔”,但更像亲兄弟而不像表亲,更像是他的父亲而下像平辈和小辈。有几个子孙不仅是家族创业者的后裔,也是创业者和奴隶生下的后裔。
    除了10  个关系复杂的亲戚外,艾克继承了他从来不愿意继承的财产、寄生者和仆人。他也继承了“从未参与、甚至从未见到过的“经历,故事和陈年老话”。
    过去永远缠住他不放,过去比现在甚至更加真切。过去传下来的无数故事,和《押沙龙,押沙龙!》中一样,支离破碎,由于口口相传而流动可变,偶尔有文字记录。
    艾克和他的造就者对这些故事提供的机会都有反应,因此《去吧,摩西》的故事中有故事,支离破碎、稀里糊涂,由于无定形而更觉动人。麦卡斯林家族的发展缓慢,像是最初的约克那帕塔法构思的一个致密审慎的高潮,同约克那帕塔法小说的虚构情节十分吻合。《去吧,摩西》中的一部分形式是熟悉的:操纵信息,福克纳藉以控制我们所知道的内容;操纵理解,变化和重复往往细致得令人察觉不出,时间往往颠来倒去,关系往往错综复杂,以致知道多(掌握事实多)而理解少。福克纳迫使我们整理事实、拼凑信息、排列年表,从而拉我们积极地参与其事。这部小说的悬念,一方面在于人物的所作所为,一方面在于他们的理解,一方面在于他们的遭遇。但是,悬念也同读者有关,特别同我们所能知道,理解和推测的有关。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我们跟随塞特潘的诠释者进入这些活动,是他们开的头,为我们如何继续下去提供榜样。在《去吧,摩西》中,也有开头也有榜样,但是弄清开始处的故事所必需的诠释活动,必须由读者脱离文字自己进行。这样做当然有好处,特别是创造了一个更大的角色,让读者去担任。《去吧,摩西》是要求读者参与的完美著作。读者进行心智活动和思想活动,都能得到报偿;这一部分报偿十分关键,它把每一段内容都变成前言,阅读成为叙述行为的继续。如果说《押沙龙,押沙龙!》树立了讲故事者同故事的关系的典范,《去吧,摩西》可以说树立了读者同所读文字的关系的典范。在《去吧,摩西》展开的过程中,我们读到艾克读过的莫名其妙的文字。我们和他一样变得果断、热忱、不肯罢休。虽然我们的环境比他大,我们同样徘徊于希望与挫折、明与暗、成与败之间,若有所悟,都必须加以修正。
    但是,把焦点从讲故事者和故事转到读者和所读文字上,有利也有弊。
    弊莫大于削弱了小说的戏剧性。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既抓住伟大情节的戏剧性,也抓住了心烦意乱他讲故事的戏剧性。其中有英勇的情节——冲突的意志,骇人的命运;情节愈大,小说愈见丰富。但是其中也有几段诠释性的叙述,从罗莎个姐的圣经诗学和康普生先生的引经据典,到昆丁的生活故事和施里夫的超然的同情和嘲弄。福克纳给这些讲故事人提供各式各样口头传下来的东西(几十篇铭记不忘的演讲,老掉牙的故事),也有零星的文字资料(信札的片断)。如今他在讲故事人与故事关系这一主要模式中融入了隐约的读者与所读内容的模式,并使二者相互印证,使二者都成为艺术家同作品的关系。《去吧,摩西》代表这种复杂结构的变体,以读者与所读内容的关系为主,以讲故事人与故事的内容为辅。
    不过,不如《押沙龙,押沙龙!》那么充分地体现这两种模式的戏剧内涵。老卡罗瑟斯·麦卡斯林虽然比托玛斯·塞特潘多子多孙,但是不如塞特潘那么出众;艾萨克·麦卡斯林虽比《押沙龙,押沙龙!》中的说书人道德高尚,但是作为读者和说书人,不那么有血育肉;因此他是伟大不足而胆怯有余。二者的关系开掘不足。
    这些局限性背后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过写作方式而用进《去吧,摩西》中。
    福克纳说是出版商把《去吧,摩西》看作短篇故事集,因此在书名中加上“及其他”
    三字。作者自己把它看成一部道地的长篇小说”,不过由小单元组成,因此既予以自由,又制造困难。虽然自成起迄的各个部分必须组成整体,但允许有跳越和脱节。
    结果,虽然时间幅度比《押沙龙,押沙龙!》大,但正由于结构允许省略,因此篇幅比它短小简单。再说,由于包含许多自成起迄的单元,因此手法颇像福克纳的短篇商业小说那样“简单明了”。
    福克纳早期杰作中进行揭露和技巧试验的复杂手法,只充分应用在其中一篇《熊》中。这一篇是他在把短篇扩写成长篇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其余的短篇形式较为简单,后来改写成长篇时才变得复杂和丰富起来,唯独《熊》是先有复杂丰满的形式,后来才简化成商业小说。有些读者觉得《熊》和前后的关系不太协调,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一事实也说明何以《去吧,摩西》同福克纳的许多短篇小说的简单结构有些相似。
    仿佛为了配合《去吧,摩西》的简单的叙事技巧,福克纳趋向于更加平铺直叙主题。把艾克·麦卡斯林视为福克纳的代言人显然是错误的,艾克的理想主义不仅为书中人物所不齿,卡斯·埃德蒙兹的驳斥尤其有力,而且被《三角洲之秋》从根本上予以否定。福克纳在小说内外,力图说明艾克太清教徒式、太与世隔绝,因此太轻易弃绝、退缩;后来他说“我认为人不能只是谴责”。艾克只顾保持自己的纯洁,结局是自绝于人。他知道祖先抢地、自封为土地和别人的主人、一味追求利润以后,便认山姆·法瑟斯为父,放弃自己的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