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克纳传-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走近暗室中的禁果,还有更大的能耐。他说,女人“进入生活”,怀孕,生育子女,“不用艺术,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这类创造,男人“只能干瞪眼”。但“在艺术中,男人可以不需要任何帮助便进行创造;他的所作所为全是他一个人的。我敢说,这就是性变态,不过正是这种性变态建造了沙特尔大教堂(17),塑造了李尔王(18)。”小说中的艺术谈多半出自道生·费尔柴尔德和另外几个人物、特别是朱利乌斯·瓦伊斯曼之口,福克纳显然借费尔柴尔德影射舍伍德·安德森。从前富有创造力的费尔柴尔德如今在瞎摸索瞎凑合。
    尽管自己不承认,但作为积极有为的小说家的盛期已经过去。以前他具有海伦·贝尔德在福克纳身上嗅到而不喜欢的那种品质:“一种贪婪,使艺术家永远出神地手持笔记本”,吸收、分析“他经历的美事,把活的变成死的”,为了日后或许写或许不写的什么文章。这种艺术家只关心以后的用途,其他什么都不关心,包括“爱情、青春、悲哀、希望和失望。”但在一个雕刻家戈登身上,我们看到这份贪婪、看到一个欲罢不能地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早晚不歇地刻意精益求精。
    其间他迷恋过帕屈里夏·罗宾,此人显然是海伦·贝尔德的化身。
    戈登上场时,他满足地同自己雕刻的一座“乳房扁平的童贞女孩的躯干”生活在一起。他的这部作品“没有动感,却热情永恒”,代表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不久,他被帕屈里夏的“紧俏单薄的身子所吸引,乳房几乎扁平,臀部瘦削得像个男孩子”。起先不过是“模模糊糊的困扰”,后来竟令他魂不守舍,既迷恋又推却。
    他向她的魅力投降而跟着她一起上船,一面骂自己是“神咒诅的傻瓜”,提醒自己是“要干大事的人”,设法不理睬她。他告诫自己不能靠“面包果腹”、要借“从混沌中挥汗而巧妙凿成的形体”求生存,不能借女人的身体、要靠“威士忌,或者凿子和槌子”取暖。
    后来,福克纳把自己写给海伦·贝尔德的一封信中的话放在戈登身上,写在打字稿的反面:“你的名字像是挂在我心上的金色小铃”。在他发表的第一首诗中,曾把钟鸣象征从散步转而跳舞的那个瞬间,信写成后没有寄出,戈登想到这句话后也决定不说出口。事后不久,戈登提到一个剧本——这句话的出处。他问帕屈里夏:“你知道吗,西哈诺(19)说过一句话:”“不知道,什么话?”她问道,他默默地用他那深陷而令人感到不安的眼睛低头看看她。“他说什么?”她又问,“他爱她吗?”“我想是的……,对,他爱她,她也离不开他,一步也不能离开他……他把她锁了起来,锁在一本书里。”“锁在书里?”她重复了一遍,接着恍然大悟。
    “哦……你就是这样做的,是吗?用你创造的那个没胳膊没腿的大理石姑娘。你干吗不要一个活的人?你从来没有过情人什么的,对吗?”“没有过,”他答道,“你怎么知道的?”福克纳写这封信时知道海伦走定了。信没寄出,但他在信中恳求她“回来”的话含有深深的怨恨。帕屈里夏回答戈登的问话“怎么知道他从来没有过情人”时说,没有一个女人“会在一个只要有一段木头就感到满足的男人身上浪费时间”。她窥见了戈登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含义;他是为了升华激情而钟情,他内心深处的渴求是一个内在的形象,他宁愿以自己创造的艺术品来代替这个形象。
    在小说的前一处她发现自己同他的雕像相似,如今她参悟其中的深层底蕴:他之所以迷恋她是因为她像那座雕像,而雕像也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映像。她说:“你应该跳出你自己,不然迟早不是胀破便是干涸。”在一部以许多形式表现自我中心的小说中,戈登其实没有帕屈里夏想的那么古怪。道生·费尔柴尔德在前面说过,男人写作总是为了“某个女人”,还补充说“也许她不过是情欲的象征”,不是“血肉之体”。他记得“那些老家伙连在作品上署个名字都懒得动笔”。帕屈里夏看透了戈登,却看不见自己的自我中心,对比之下,效果更为强烈。她一天到晚跟随她哥哥佐什,佐什长得像她,有点娘娘腔,而她倒有点男子气。哥哥去纽黑文上耶鲁大学,她发誓要跟去,她哥哥则不要她跟去。她和《蚊群》中的大多数人物一样,寻求的不是“以爱报爱的真诚反应”,而是“她自己的爱的反馈”。
    《蚊群》开始后不久,戈登说明自己的理想,用词比帕屈里夏对孪生哥哥的感情更为极端,“一个没有腿离开我,没有手拥抱我,没有头和我说话的童贞女。”
    出资办这次水上旅游的莫里尔夫人觉得,游艇本身便是世外桃源,逃避“尘世的流言蜚语”,艺术不过是最有趣的一种求太平的手段。《蚊群》充满了画家、音乐家和诗人的声音和影子。它把但丁奉为最高典范,因为他使艺术成为实现爱情的手段。
    朱利乌斯·瓦伊斯曼后来说:“但丁创造了比阿屈里丝,他为自己创造一个生活没顾得上创造的少女,再把历来男人,心中无法满足的性欲重担全部压在她纤弱但不躬曲的肩上。”1925  年,在一篇发表在《两面派》的文章中,福克纳说,诗歌使他的早年生活恬淡,提供了一个不需要伴侣的“情感替身”。1922  年时他把约瑟夫·赫格希默说成是“性的苦难的怪例”,他说,“赫格希默像受过阉割的僧侣,置身于自己雕刻、着色并穿上衣服的木偶中间——一个没有动静、没有意义的世界。”
    照赫格希默那样搞艺术,福克纳认为是在寻求庇荫,寻求“一个只有明与暗的安详所在,没有声音,超越失望。”他把赫格希默的作品比作“可爱的拜占庭式”的柱雕,进而“想象赫格希默沉溺于自己的书中,犹如循入静止的海港,那里年岁伤不到他,人间的流言蜚语传来不过像是远处朦胧的雨声。”没有声音没有动静的魅力(如弗罗斯待所谓的跳出我们承受不了的这一切,进入福克纳想象中的“寂静的定格的动,永远为时光所不能及”的世界),福克纳早有体会、深有体会。《军饷》中的唐纳德·马洪是心理、生理萎缩、遁世的典范。《八月之光》中的盖尔·海托华——福克纳笔下又一个出色的残疾人典型——在教会中找到“庇荫”,在他的天职中找到希望,“过着白璧无瑕、完整无缺的生活,像一只典雅沉穆的花瓶,灵在其中得到了重生,生活的厉风刮不到它……只听见远处被阻遏的风声”。
    这些例子加在一起,说明何以福克纳刻画戈登时既狠狼批评又十分无奈。在论赫格希默的一篇中,他误用了《林达·康登》中的一行意大利诗,La figlia dellasua mente ,I ’amorosa idea,不妨译成“他心智的女儿,爱的思想”。这行诗和福克纳早期著作中的任何诗句一样,充分预示了30年代初期创作《喧哗与骚动》、特别是塑造凯蒂这一人物对他的意义。但是,在走到这一步之前,需要有进一步的探索。他在“心智的女儿”身上不再看到“死神妹子”以前,在他创造“心智的女儿”时不再遁逸入内心的天堂或沉入“静止的海港”以前,需要找一条阿尔贝·加缪(20)所谓的在现实与抗拒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的途径。埃尔默·霍奇是福克纳笔下那种背弃向他招手的“朦胧形体”,背弃思想美,追求肉欲、金钱和地位的艺术家。
    归根结蒂,他要的是现实。戈登则相反,他讴歌奉献;追求帕屈里夏一阵后,回到自己雕刻的那座没有动静、热情永恒的躯干。在回归的过程中,他流露出:奉献固然有魅力,但也要付出代价。埃尔默代表福克纳显然希望逃避的命运,戈登体现了福克纳继续反抗的命运、戈登虽然“生活在自己的高傲的城堡中,无求于人”,但他“在这所寂寞和倨傲的象牙塔里”,孑然一身。
    9 月,《蚊群》脱稿后,福克纳继续住在帕斯卡古拉,虽然他的主人斯通一家已经离去。他需要清静,有些东西要修改,有些回忆和情感需要清理,又过几天后才回牛津。菲尔·斯通帮他准备打字稿寄给波尼利弗赖特公司。
    利弗赖特坚决要求改写,冲淡小说中有关写作是否性变态的讨论以及有关同性恋的露骨描写,否则不同意出版。第二年4 月发行前,福克纳已回新奥尔良访旧,并同威廉·斯普拉林合作写《舍伍德和其他克里奥尔名人》,这部书中有为《两面派》撰稿的几个人作的漫画,和福克纳学安德森的笔调写的引言。这部书是他第二次告别新奥尔良之作,后来他称之为“不幸的漫画事件”。在完成他的份额以前,他已着手两个写作项目,明确了他的天职,找到了文学和想象力的归宿。此后几年里,他依旧心神不定,不断搬进搬出牛津,但几乎已有了重回牛津居住和工作的思想准备。
    
    第三章注
    
    (1)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1854~1941),英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古典学者。所作《金枝》为人类学重要著作。
    (2) 亨利·伯格森(1859~1941),20  世纪初法国著名哲学家、“变的哲学”
    的创始人、“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
    (3) 当时新奥尔良的文人,见诸手头辞书者有麦克卢尔,《两面派》杂志的编辑;巴索,新闻记者、小说家、编辑;布赖福德,作家,专写有关黑人的故事。
    (4) 哈特·克莱恩(1899~1932),美国诗人。
    (5) 詹姆斯·迪基(1923~),美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6) 卡洛斯·威廉姆,不详。第四章中提及,为医生兼诗人。
    
    (7) 莱奥内尔·特里林(1905~1975),美国文学评论家、教师。
    (8) 法国东北部和北部二重镇。
    (9)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英国诗人、戏剧家。
    (10)西尔维亚·比奇(1887~1962),美国女书商,在巴黎文学界占重要地位。
    (11)1789  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温和主义阶段曾在此签署《网球场宣言》。
    (12)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借喻善骑善猎或抱独身主义的女人。
    (13)巴勒斯坦北部古城,耶稣的故乡。
    (14)托玛斯·沃尔夫(1900~1938),美国小说家。
    (15)詹姆斯·布兰奇·卡贝尔(1879~1958),美国小说家。《朱根》讲一个充满了性象征主义的故事,对美国正统观念和习俗进行攻击。
    (16)圣芳济(1181?~1226),一译方济各,意大利僧侣,“方济各托钵修会”
    创始人。
    (17)中世纪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优秀典范。
    (18)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主人公。
    (19)西哈诺·德·贝热拉克(1619~1655),法国士兵,在西班牙战争中负伤后成戏剧家、小说家。
    (20)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
    
    第四章 伟大的发现(1927)
    
    福克纳回牛津后的一年里,发生了几件小事,有一个伟大的发现。他住在家里,自然就滑入原来的生活方式:常去原来的树林里散步,烦躁得实在难熬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