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筚路蓝缕-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星移缓缓摇头:“我已经想了很久了,完全没有头绪,这似乎已经超出了生物学本身的范畴……对了,你练气功,能不能从气功的理论中找出些答案?我发觉凡是你们练气功的人,这种情况出现的比率大很多。”

张燕叹了口气,略微沮丧的说道:“我们教气功的老师,从来都只是告诉该怎么做而已,最多再讲讲基本的人体经络穴位什么的,我哪儿懂得什么气功原理啊。你说,我内力增长的这么快,会不会走火入魔啊?”

赵星移并不懂得什么叫走火入魔,微微笑了笑,说道:“其实不用担心的,一切顺其自然吧,至少目前为止,这种异常状况对咱们还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是吗?”

张燕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好了,很晚了,我要回去了,还有,咱们身体上出现的这些情况暂时不要说出去,避免让人们产生疑虑。”

赵星移答应了,张燕随即转身离去,看着她渐渐远离的身影,赵星移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第二天赵星移难得的没事可干,采集剑麻的队伍正在组建中,准备中午出发,是由李强带队,不需要赵星移去。一大早杨蓉蓉就跑过来嚷着要去海边游泳,不过赵星移准备把自己的竹楼收拾一下,就婉言推辞了,最后杨蓉蓉扯着刘壮和一帮年轻人一起走了。

赵星移去领取了一些竹子,借来石质工具,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做成了一张书桌和一把竹椅,并将它们摆放在屋内北面的窗子下方,旁边就挨着床,随后又将屋里屋外仔细修饰打扫了一番,竹楼更显清幽洁净。黄毛一直围在他身边,不时的跳上跳下,还会将沾到他头上身上的竹枝碎屑给捡掉,俨然成了一只活泼听话的小宠物,赵星移对这只灵性十足的小动物实在喜欢的不得了。

下午赵星移去参观了一下科学院和规划中的工业区。科学院位于山谷最北面,离学校不远,由一栋大型的竹楼和几栋小竹楼组成,大竹楼分隔成十多间宽敞的实验室,每间门口都插着名牌,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质矿产实验室、机械制品研制室、日用制品研制室、天文观测室、地理与测绘工作室等等,基本涵盖了当前人们最急需的各学科内容,周边几栋小竹楼则是社科类办公室以及某些需要独立的实验室等。

赵星移在各个实验室都转了一圈,见地质矿产实验室和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齐孝儒教授的带领下,对科研探险队带回来的各种矿物以及岩石标本进行鉴别、分类以及成分检测等工作,目的是要从中找到人们当前最需要的各种化工原材料。实验室内条件非常简陋,不论是试验仪器还是试验药剂都几乎没有,不过人们的工作热情很高,专业知识也非常丰富,各种成果在一点一滴的产生着。

地理测绘工作室也在忙着对科研探险队带回来的测绘资料和测绘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规范的重新绘制已知地区各方面的地图,有了这些图,这片地区内人们的活动也就有了依据。

与其它实验室紧张有序却安安静静的情况不同,位于竹楼最边上的机械制品研制室和日用制品研制室却喧嚣很多,“劈劈啪啪,哐哐当当”什么声音都有。这两个研制室都很大,前者是负责各种机械设备的研制,如水轮、手推车,以及即将用到的纺车、织布机等;而后者则是负责诸如锅碗瓢盆等日用或生产器皿的研制。在地球上,这些设备和物品都是大规模工业活动的产物,而在这里,没有电脑、没有发动机、没有车床,甚至没有金属工具,人们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使用最简陋的工具来从头做起。这里比其它实验室更困难,更艰辛,因为制造这些物品的知识绝大多数人早已不再具备,只能根据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想法进行摸索和试验。唯一庆幸的是,居然找到了几个中国传统工艺研究院的人,以他们为首,再加上一些还或多或少保留着些传统手艺的民间人事,人们艰难的推进着这里的研究。

工业区位于翡翠谷外两公里多,纽带河下游的一处平地上,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了屠宰厂和食品加工厂――其实也就是搭起的几座大竹棚和一些必要的设施而已,虽然暂时条件简陋,但这里也已经肩负起了翡翠谷的肉食品和面粉、蔬菜等的粗加工工作。

还有几个厂房也正在兴建中,包括造纸厂、玻璃制品厂以及石灰厂等。由于翡翠谷附近没有发现适合烧制陶器和瓷器的土壤,所以人们现在用的器皿还都是竹或木制的,不过海滩上纯净的细沙,却是制造玻璃的理想原材料,再加上制造玻璃所需的石灰和碳酸钠等材料都很容易得到的,所以建设这个厂便顺理成章,目前正在修建炉窑,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除了这里,其它地方也还有一些生产设施,例如海边的食盐生产厂,以及周边的几处矿物开采场地等。

在各种生产活动逐步展开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从一开始就被列为了关键性目标,人们不会忘记地球上的深刻教训,所以不论是定居点的建设还是这些工厂的生产活动,都首先考虑了环保的需要。对于这里的工厂,虽然人们暂时还不具有完全消除污染的手段和能力,但也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的程度,并预留下将来的改进余地,好在目前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小,还不至于对附近的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人们刚刚定居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不过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对未来的希望也是美好的,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望着工地上忙碌的人们,赵星移的心中也充满了激情。

近五千人的剑麻采集队第二天中午才满载而归,收获回来的剑麻小山一般堆集在离工业区不远处的仓库区内,等待着进一步的加工。

正如估计的那样,这次大规模的采集,怪兽老灰同样对人们表示出了温和与友善,不但没出现过阻碍人们的情况,甚至有时还心血来潮帮着人们咬断几棵剑麻。在经过最初的惊恐迟疑后,逐渐适应了的人们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憨厚老实的大怪物,很多人在它山一般的身上爬上爬下嬉闹,它也毫不介意。

这一次采集回来的剑麻数量距离需求还远远不够,随后将会组织一只千人左右的队伍进行持续的采集,那片剑麻林非常大,足够满足翡翠谷的日常需要。因为后续的加工需要不少时间,并且织布机等器械的研制也还未完成,所以人们想穿上麻布衣服,还需要再等等才行。

第七章 第二次探索(一)

翡翠谷的建设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但是金属制品的缺乏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瓶颈,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局面,在休整了三天后,第二次科研探险活动便展开了。

在上次探险队的基础上,赵星移和李强对人员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并重点加强了地质矿产方面的力量,最终形成了一只包括三十六名护卫类成员和三十名科研类成员的队伍,在进行完充分的准备后,探险队再次出发了。

本次的探索目标,是翡翠谷西北部一百公里以内的范围,由于蝎尾半岛的特殊地形,这是一片夹在东西海岸间略带弧度的梯形区域,探险队以翡翠谷为起点,以之字形路线三次贯穿东西海岸间的地带,最后到达翡翠谷西北方的西海岸,然后再直线返回翡翠谷,总行程超过五百公里。一路上队员们餐风露宿,艰难的进行着一项项的探索工作。携带的食物很快就消耗光了,人们靠捕猎野兽和挖掘采集野菜、野果来维持,以每天平均二十公里的速度,边行进边进行细致的勘探测绘工作。

翡翠谷的北部几十公里之外,地势就已经从平缓的丘陵逐渐被一条位于半岛中央,南边走向的连绵山脉所替代,有很多相当高耸的山峰,而西部海岸线,则都是嶙峋的礁石或者陡峭的崖壁。越往西走,植被也越茂密,从翡翠谷周围森林与草原间杂的类型逐渐变为了热带丛林,动物类型也有了变化,探险队曾多次遭遇了相当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好在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虽然相对于第一次探险,这次要艰难许多,不过这次取得的成果也是丰富的,十数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矿产被发现,包括石墨、芒硝、方解石、萤石、硫磺、硝酸盐矿,以及耐火黏土等,其中硫磺和硝酸盐是制造黑火yao的主要原料,而耐火黏土则是将来冶炼金属时最好的熔炉材料。与此同时,还采集了几种味道鲜美并且具有栽种前景的野菜种子,准备带回去进行栽种试验,如果成功,人们的蔬菜问题就能彻底解决。然而遗憾的是,这次探险活动最主要的目的物铁矿却始终没有发现,甚至就连替代矿种铜矿也未现踪迹,这与先前研究地质矿产的科研人员们的分析结果出入很大,在他们的分析中,蝎尾半岛是古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应该有着相当丰富的金属矿藏才对,然而事实却完全背离了他们的分析。在经过了二十多天的艰难勘探之后,探险队已经抵达了此次行程的最远点――距离翡翠谷一百五十多公里的西北部海岸,铁矿依旧是踪迹全无,无奈的人们只能选择返回,不过队伍采纳了秋省身的建议,偏离了原定的路线,而是沿着中央山脉往回走,这样虽然路程远了许多,路途也更加的难行,不过却是唯一还有可能发现金属矿藏的线路。没有人会反对这个提议,虽然谁都明白这条路的艰难,但与找到金属矿藏的迫切心情比起来,路途的艰难又能算什么呢。

第二十九天的中午,探险队行进在距离翡翠谷只有四十多公里的一条山脊上,这里是茂密的丛林中难得的一处没有树木的地方,嶙峋凸凹的岩石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踩上去很滑,队伍右边不远就是长长的断崖,其下是一条狭长的山谷。

李强带着几个护卫队员依然走在队伍最前方,而赵星移和刘壮则在后面跟地质矿产组一起,地质矿产组以秋省身为首,五六个人分散开来,手里都拿着坚硬的花岗岩石块,边走边四处敲打察看着四周的岩石。

山脊斜度很大,路又湿,不时有人脚下打滑,尤其是那些地质矿产组的人员,爬上爬下,东敲西打的,走的都是危险的地方,看着不远处的断崖,人们都有些提心吊胆。

最害怕的事有时候却最容易发生,走在赵星移右前方的秋省身磕磕碰碰的爬到一块大岩石的下方,用手中的花岗岩敲打了岩石几下,然后拿起砸下的碎石块仔细看了看,不过随即又沮丧的丢掉了,挪步正准备换个地方,却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满是苔藓的陡峭山坡上,还没等赵星移“小心”两字喊出口,他已经几个翻滚摔下了断崖。

赵星移脑子里“嗡”的一声,这断崖不知道有多高,崖下也不知道有什么,这样摔下去,当真生死难料。慌乱的向断崖边跑去,想去看看情况,然而心急之下也是一跤滑倒,好在刘壮和旁边的人及时拉住了他才没再出乱子。

“大家不要慌!”李强冷静的命令声传来:“咱们从前面绕下去,注意自己的安全!”

人们以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沿着断崖边跌跌撞撞的向前赶去,大概走了一公里多,断崖才逐渐变为了一个陡峭的山坡,李强带着队伍找到一处勉强可以攀爬的地方下到了峡谷底部。

断崖并不高,也就四五米的样子,崖底植被茂密,有很多树木的枝干都直接顶在了断崖上,青苔绿藤爬满崖壁,犹如一堵绿色的高墙。

“有这些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