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筚路蓝缕-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忽西变幻莫测,尤其在海面上,狂风加上恶浪,对任何经过的船只都将是一场恶梦。

由于人们还从没有到达过这两个区域,现有的资料仅仅是靠昆明号在太空中收集的数据加上这几年来气象部门间接的研究所得,所以真正的情况如何,船只在这个区域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没有人能真正说得清,就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雪龙号硬着头皮闯了进去。

赵星移站在驾驶室内,一边紧抓着扶手稳住身体,一边皱着眉头看着窗外波涛汹涌的海面。这里已经是南纬四十九度了,自从雪龙号进入南纬四十五度以来,外面的风浪就越来越大,尤其是过了南纬四十八度后,风浪突然变得异常狂暴起来,近百公里时速的狂风胁裹着十多米高的巨浪一个接一个的向雪龙号的扑来,雪龙号起起落落,在狂风恶浪中挣扎前进,但长时间的起起伏伏却已经让很多船员连黄胆水都吐了出来。

风浪越来越大,虽然是白天,但低的仿佛就压在船头的厚重乌云却让外面一片漆黑,无线电中发出劈劈啪啪的电磁干扰声,墨色的海面,滔天的巨浪,雪龙号被一个个的巨浪淹没,然后又顽强的浮起来。驾驶室中,每个人都只能用皮带将自己固定在工作岗位上,强烈的眩晕让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苍白,船舱外,天地间只剩下风的呼啸,浪的澎湃,还有雪龙号船身吱吱嘎嘎的扭曲声。

从南纬四十九度到南纬五十一度,短短三百多公里的距离,按平常速度只需要五个小时的路程,雪龙号却整整用了一天一夜才走完。当第二天下午,雪龙号终于闯过了南暴风带的核心区域,抵达相对平静的南纬五十三度海面时,雪龙号上的所有人,都已经处于休克的边缘。

虽然惊险而狼狈,但雪龙号毕竟成功的闯了过来,不但东方大陆探索之旅可以继续,并且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有了雪龙号在穿越暴风带时采集的宝贵的第一手数据,以后人们再经过这里时,就会从容许多。

一边继续航行,船员们一边着手修复雪龙号受损的设备,好在雪龙号够皮实,船体没太大破损,简单修补后便恢复如常。

瀛洲历六年三月中旬,经过一个多月的全速航行,雪龙号终于进入了南纬六十七度的南极圈,距离东方大陆已经很近了。

这里已经是一片极地风光,太阳斜斜的挂在天边,播撒着柔和的阳光,气温已经在零度以下,雪龙号上的人们都已经换上了御寒的衣物,赵星移、刘壮等虽然可以运用内力抵御寒冷,但是有暖和的衣服穿着还是更加舒服。

船外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冰山浮在海面上,偶尔还能看到猎食的海兽窜出海面,在平静的海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

接近到东方大陆海岸线五十公里之内,海面上开始出现浮冰,刚开始还只是薄薄的一层,渐渐的就越来越厚,到距离海岸线二十公里时冰层已经有半米多厚了,不过雪龙号的设计破冰厚度可以达到零点八米,所以依然很顺畅的前进着。在尾部螺旋桨强大的推动力下,雪龙号特殊的倾斜船首压上冰面,随即冰面就会在船的重量下轰然破碎,遇到实在太厚的小型冰山,则雪龙号就先后退,然后全速前进,利用坚固的前端撞开冰山。

四周的景色很美,放眼望去,苍茫大地银装素裹,完全是一片冰雪的世界。地面非常平整,几乎没有一丝的起伏,洁白的雪面反射着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为了防止雪盲症,所有人都带上了深色的墨镜。

船员们被这一片美景所吸引,纷纷跑到甲板上观赏,尤其是一些生长在南方,从来没见过雪的队员更是兴奋的狂呼乱叫。而不远处,成群结队的极地动物也停下了各自的脚步,好奇的看着这艘奇怪的大家伙。

一边寻觅合适的行道一边破冰前进,经过三天的行进,雪龙号终于抵达了东方大陆海岸,并且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地点靠岸抛锚,经过简单的讨论后,除了留下必要的人员看守雪龙号外,其它大部分队员,则携带装备,踏上了东方大陆的土地。

第五章 冰雪世界(二)

这次东方大陆之行,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登岸的一百八十人连同物资,分乘十八辆电动雪橇车一同向东方大陆内陆疾驰。

东方大陆与地球上的南极有类似之处,低温严寒,冰雪覆盖,但与地球南极大陆仅仅只有一些苔藓类植物的贫瘠不同,东方大陆植被茂密,人们之前一直在猜测这些植物是如何在厚厚的冰层上生长的,这次探索,应该可以连同这个迷题一起破解了。

长长的车队成一纵列行驶在平整的冰原上,其实雪龙号停泊的地点并不是真正的陆地岸边,而是从内陆延伸至海中的长长的冰川,据判断,这里距离陆地起码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冰原平整的没有一丝起伏,厚而松软的积雪使得连雪橇车的行进都有些困难,并且,这看起来平整无暇的冰原,其实并不是表面那么平和,在积雪下面,往往隐藏着或大或小的冰裂缝,窄的只有几厘米,宽的却足有两三米,深不见底,甚至可能直通几十米下的海面,即便是雪橇车,一旦落入这些裂缝中,也绝对是有死无生的局面,所以众人都小心翼翼,跟在有冰川学家坐镇的前导车后面,沿着车辙前进。

气温很低,温度计上的读数是零下三十八摄氏度,不过好在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懒懒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天上,洁白的雪面不时反射出一片片朦胧的彩色光晕。这一片冰雪世界中,各种极地动物却相当繁盛,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不时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视野中,和地球上的极地动物一样,它们多半都有着肥胖的身躯和厚厚的皮毛,不过在种类上,就比地球的南北级丰富太多了,在车队生物组的考察日记上,目前已经有了近五十种动物的描述记录。

赵星移和林燕来坐在第一辆雪橇车上,车内很安静,除了两名冰川学家指挥驾驶员选择道路的声音外,其它人都静静的坐着,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赵星移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如此低温,即便以他的体质,在不运用内力的情况下,也抵御不住,所以穿的厚点还是明智之举。而林燕来则是一袭淡黄色的绒皮大衣,绒绒的衣领将她娇艳的容颜衬托的更添三分妩媚。

车队以十几公里的时速向着内陆挺进,但是即便已经小心翼翼,事故还是发生了,当前面的七八辆雪橇车都已经通过后,也许是因为震动,雪层下一个被薄冰覆盖着的隐藏裂缝突然塌陷,四米多宽的裂口将正在其上的一辆雪橇车瞬间吞噬,不过万幸的是这俩雪橇车跌落到五六米的深度时因为车体旋转而被卡住,经过众人一番努力,车上的人终于全都获救,虽然有几个人受伤,但这实在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将这俩车上的人平均分派到其它车上,车和其上的物资只能放弃了,后面的车辆绕过冰缝,车队更加小心的行进着。没有探冰雷达,仅仅靠两名冰川学家的经验,这一路走的实在是有些惊险。

傍晚时分,车队行进到距离真正的岸边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间继续走会更危险,所以车队决定就地露营,天亮后再行动。

平整的冰原上找不到什么背风的地方,众人拿下车上携带的装备,选了一处冰面稳定的地点,搭起帐篷,化开冰雪烧好开水,简单的吃过来到东方大陆的第一餐后,便各自入睡。

夜里刮起了风,呼啸的狂风掠过空旷的冰原,呜呜的空洞声令人有些毛骨悚然,温度骤降到零下六十多度,即便躲在保暖性密封性都很好的帐篷里,即便穿着厚厚的防寒服,即便探索队的人基本都出身魔武训练营,都有着相当的内力基础,在如此低温下,也都有些瑟瑟发抖,人们第一次真正领教了极地低温的威力。

第二天,一夜都没怎么睡好的人们重新上路,风还在继续刮,并且越来越强,地表的浮雪被风带起,满天飞舞,视线中全都是白茫茫一片,能见度不到一百米,这种天气,在地球的南极被称为低空吹雪,是著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换到了这里,已经变得越发的狂暴。

车队艰难的行进着,翻卷的雪花隔绝了阳光,开着车灯也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气温已经接近零下八十摄氏度,待在保暖性还不如帐篷的雪橇车内,部分体质相对较弱的队员已经出现了低温反应,昏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不得已之下,车队只能暂时停了下来,想方设法,利用一切能够保暖的东西来抗衡这极端的寒冷。

可怕的寒风一直刮到第二天中午才渐渐停了下来,不过此时已经有二三十名队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冻伤,他们肯定是不能继续前进了,赵星移安排了三辆雪橇车,带着他们原路返回雪龙号,其它人员,则吃了一顿热腾腾的丰盛午餐,补充好体力后继续上路。

风暴过后的冰原积雪更加蓬松,雪橇车的行进也变得更加困难,再加上为了躲避冰裂缝而绕的弯路,十多公里的距离,车队用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天黑才终于穿过了冰原,真正踏上了东方大陆的土地。

陆地上依然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相对于之前的浮冰层,区别仅仅只是这里有了一个缓缓向上的坡度而已。人们是通过当初昆明号在太空上以合成孔径雷达拍摄的照片才判断出这里已经是真正的东方大陆陆地的。

东方大陆形状象一个不规则的鸭梨,地势北低南高。北部海岸线,也就是探索队此时所处的地方地势平缓,向南,海拔逐渐升高,等到了最南部,则都是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峻山脉。按照计划,探索队十八辆雪橇车将分成六个小队,每小队队三辆车,间隔一定距离散开,以一个相当大的宽度自北向南横越东方大陆,一直抵达海拔五千米的南部群山脚下后,再折返向西北,最终回到东方大陆西北角的海岸,雪龙号将提前行驶到那里等待。这种路线安排,是考虑到如果拉萨号的人真的在东方大陆,也肯定不会居住在南部那些高峻险恶的冰峰中,而拉萨号十万人,肯定会留下许多活动踪迹,十八辆车形成的横面如此一个来回,一定能够有所发现。不过现在因为有队员冻伤少了三辆,又有一辆掉入冰缝,所以剩下的十四辆车将分成五个小队出发。

第五章 冰雪世界(三)

天一亮,探索队便动身出发,由于十四辆雪橇车要分成五个小队,所以赵星移便率领另一辆车组成一个两车小队,其它每个小队则有三辆车,五个小队成扇形向南挺进,当相互距离十公里时再以平行状态行进,小队间保持距离不会拉的太远并且保持通讯畅通,这样一旦任何一个小队有所发现或者遇到问题,其它小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支援。

天气已经好转,进入陆地后地表的积雪也变得没那么松软了,所以雪橇车的行进还比较顺利,整个车队以四十公里的横面南直驶。

中午时分,车队已经走了四五十公里,前方开始出现一片片丛林,每一片都不算很大,平均也就方圆四五公里的样子,在银白色的冰雪大地上,这片片丛林仿佛一粒粒深绿色的宝石点缀其间,给苍茫的大地带来了一丝生机。虽然此次东方大陆之行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寻拉萨号,但是探索并初步了解东方大陆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资源等也是顺带的目的之一,而此时赵星移他们小队前进的方向上正好有一片丛林,他们便在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