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林氏长兄-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嘉在家里温了几天的书便去参加殿试了、相比较容家下人的紧张重视,林沫显得过分悠闲了一些,他道:“安心,既然会试过了,殿试总不会有差池。”姨夫做官向来谨慎,没出过什么大差池,皇上这点面子是要给的,何况把荣明清的儿子留在京城,对于圣上而言百利无一害,一个名额而已,皇帝不是小气的人。
  话虽如此,真正殿试的时候,容嘉还是颇为紧张。
  因是为上皇大寿开的恩科,所以这次殿试由二帝共同主持。皇帝向来仁孝,虽说是二帝共事,倒是上皇一个人做主了。上皇同皇帝虽为父子,喜好却不定相同,容嘉的文章倒不定能讨上皇的欢心。
  但正如林沫所说,已经过了会试,万没有殿试时候把人踢下来的道理。所谓的殿试,紧张的是首甲,害怕的是三甲,同二甲其实没什么关联。
  只是容嘉的名字,这太上皇那里是挂的上名的。
  罗道伟身为山东总兵,敢张狂到用兵为仆,与他的姑母是上皇的皇贵妃不无关系。不过容嘉的运道好,出那事的时候正巧是春闱,无数读书人汇聚京师,上皇虽然生气,但皇帝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尤其是读书人的口,给罗道伟削爵降官,上皇不但不能发火,还得大加赞赏一通。不过皇帝对他的印象倒还不错,尤其是得知他是林沫的表弟,由林沫亲自教导出来的以后。纵使不为着这个,他在殿试上的表现也很不错。
  术业有专攻,为帝为君者再怎么文采斐然也不会比天天读书的翰林要好,会试的成绩一般已经决定了大体方向,然而面对帝王君威,士子们的气度就不尽相同了,或紧张或忐忑或自信或狂妄,皇帝亲自考核,考得不过是一个气质。
  上皇起初看到个还没长开的小孩也在考场中,且生的白玉可爱,忍不住笑道:“倒有个小娃娃,叫什么名字?会试考得如何?”旁边太监忙下去看了看,回来道:“回老圣人,那是山东士子容嘉,会试第十七名。”皇帝笑道:“容嘉?原来才这么大。”
  上皇不悦道:“这么点大的孩子,就算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能读多少书去?半桶水的能耐就敢来考试,太自大了些!”
  皇帝听了,低笑不语。却是周翰林出来道:“启禀老圣人,这容嘉虽然年纪小些,文章着实不差。”
  这周翰林最是重视名声的,已经到了迂腐的地步,他原先是在都察院,又做过御史言官,讲究的便是文死谏,偏偏他是理国公的亲妹夫,本身也是出自大家,其父讲究的是“武死战”,捐躯沙场。上皇要表现自己是个明君,还真不敢拿他怎么样,倒是如今皇帝,一上位就把他调去了翰林院。
  此时他摆明了不给上皇面子,偏偏上皇还不能拿他如何,只道:“哼,且看他今天的文章罢!”
  不得不说,容嘉因祸得福。
  两位帝王轮流拷问了半天,偏偏容嘉的表现虽说不是特别出彩,也完全没有失误之处,上皇挑了半天没挑得出差错来,只得瞪了一眼已然面露得色的周翰林。倒是皇帝轻笑了一句:“比起你父亲来,学问差得有些远。”
  这话说起来是笑骂,倒不如是表扬了。
  儿子比不过老子,并不带什么贬义。林沫那一届的探花苏如崇位列第三,倒也不是文章不够好,实在是因为其父苏老学士便是榜眼出身,子不可越过父去。
  上皇干咳了一声。
  皇帝笑道:“周翰林向来公正,父皇,您说呢?”
  “哼。”上皇不置可否。
  殿试结果如会试,容嘉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一个七品翰林是少不了的了。勋贵世家这一届有不少子弟下场,到底是要沾沾太上皇的福寿,再享上皇对他们老臣的庇佑,偏偏周翰林不近人情,朝中大族子弟下场,中的只有理国公柳芳一个出了五服的族孙,名叫柳湘茹的中了,其余如甄家王家的,竟是一个都未中。三甲之中,状元与探花更是出身贫苦,榜眼还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举人。
  报信的传回靖远侯府,林沫笑了笑:“今天是容二爷的好日子,且准备些好菜把。”又道,“今年给容家的年礼多上两成。”因为容嘉借住林府的事儿,容明谦今年给林家的年礼比往年多了足足五成,林白氏也没含糊,写信给养子,要他做外甥的也回一回,林沫也不吝啬这一点钱,给姨爹多送一些便是。
  倒是荣国府那边,他斟酌了又斟酌,最后还是拿不定主意,倒是聆歌说:“大爷别嫌弃我做奴婢的话多,实在是大爷同荣国府原先也不是正经亲戚,您过给的是林老爷,又不是他们家,不管送多少,他们心里也只觉得少,要奴婢说,还是让姑娘拿主意合适些。”
  “妹妹自然是公正的,只是原先他们家的责骂就该我当哥哥的担,若是这么一来,叫妹妹受了委屈,岂不是我的过错?”
  聆歌笑道:“什么不相干的人说姑娘两句,姑娘就该听到么?”
  林沫道:“也罢了,你去问问姑娘的主意吧。”
  这黛玉如今初掌家事,也曾问过女先生如何处置恰当,女先生回了一句——依律而行。于是黛玉也就想要循着林家的先例做事。这林家的规矩倒也简单,这往来应酬,素来什么节气送什么礼都有规定,且按着做就是,至于分量,不过是别人家送多少,他们就回多少,别人家去年这么送我们的,我们家今年也这么回他们。
  因而聆歌来问,黛玉便道:“就按外祖母家里头送我们家来的礼,送一份回给他们便是了。”
  却是荣国府近来出得多入得少,家里用度又多,时至年关,往来应酬自然是免不了的,他们也不敢出手吝啬叫人家看贾家的笑话,是以连借住荣国服的薛家的那份年礼都不曾少,只是这样,自己家里头过年就过不舒坦了,今年田庄的收成着实不如何。王夫人去找贾母拿主意,想要给林家的年礼短上几成:“外甥同外甥女两个到底在孝中,且咱们是长辈,往常老祖宗赏宝玉东西都要小心着怕折了他的福分,这亲戚家的孩子,更要注重些。”
  贾母如何不明白媳妇的想法?只是家里的用度确实是有些紧张,她心里也清楚,往年凤姐典当嫁妆填补,今年凤姐却报了身体不好要休养,更别说拿出自己的体己来,贾母知道王夫人身边的体己不会比凤姐儿少,只是这些东西,想来是要留给元春和宝玉的,她也就不逼着王夫人取出来,叹道:“也罢了,元宵节可不能短了他们的。”
  “这是自然。”王夫人忙道。
  因着贾母是长辈,贾敏在时给荣国府的年礼素来丰厚,待她没了,林如海也是个孝顺人,更因为要仰仗岳母照顾女儿,送的只多不少,林沫来的第一年,也是仿着林海生前的旧例送的年礼,不料今年,黛玉却开了口,依着贾家的礼回!
  贾家送了多少?林府的下人都心里有数,填牙缝都不够的,偏偏姑娘发话,他们也想要出一口恶气,连回大爷的活动都免了,当天就由林可家的领着几个体面的婆子给把年礼送过去了。
  王夫人立刻不高兴了,她早在等着林家的这份年礼送甄家呢!偏偏贾母却只是叹了口气,并不曾问林可家的,她一急,也顾不得老太太在眼前了,抢话问道:“先前听说林家给容家的年礼装了一整条船,叫不少人看了热闹,是不是这样子呢?”
  林可家的讶然道:“贾二太太打哪里听来这闲话呢?容老爷不过比我们大爷高一辈,就送这么多的礼了?更何况容家的礼向来是我们山东太太们送的,大爷不过尽尽当姨侄的孝心,意思意思也就是了,还能压过太太去?到底太太才同那边有关系,若没了太太,我们大爷算容老爷的什么呢!”
  这话叫贾母听了十分不喜,喝道:“王氏,你在说什么呢!还不给林家的嬷嬷们赏赐呢!”
  
    第 31 章

  林可家的回来同林沫报告了一番荣府的反应,又把王夫人的话学了一遍,林沫听得直皱眉头:“给容家的礼是师娘送的,我不过是叫山东的庄子那里多添置一些,几封信的事儿,哪来的满车满船?说什么笑话呢!这人开玩笑也不掂量掂量呢,她一个深宅里头的妇人,说得好像亲眼见过我们家的船似的,也不怕别人多想。”
  林可家的笑道:“正是这个理,只是瞅那荣国府的做派,怕是从来都觉得只有自己家里知礼懂事,瞧亲戚家总不大如自己家的。”
  “也罢,你去回姑娘吧。”
  林可家的有些犹豫,姑娘素日里是爱多想的,这贾家再不像话那也是姑娘的亲外祖家,若是姑娘是觉得大爷瞧不起她可怎么办?又或是多心,觉得这贾家其实是好的,只是他们做下人的挑拨……可是再怎么担心,这是大爷吩咐的事儿,林可家的只得小心去回了,学话时仔细了又仔细,生怕黛玉听了不高兴。
  谁知道黛玉只是冷笑了一声:“外祖母家里客人多呢,又有薛家这么豪富的亲戚住着,瞧不上我们家这么点子年礼也是有的,嬷嬷权当没听到就是了。”
  林可家的尴尬地笑道:“姑娘这话可叫奴才无地自容……”
  “有什么好无地自容的,你是林家的人,又不是贾家的,管她们说你什么!年礼是我让送的,送多少按她们家的来的,许她们送的少,不兴咱们家也简朴一点?”黛玉心里半是委屈,半是愤懑,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扭头进里间自伤心去了。
  林可家的忙对闻歌使了眼色,闻歌含笑摇摇头,往里间使了个眼色,小声道:“大爷同姑娘为老爷守得三年孝,这离出孝也不远了,到时候亲戚间总是要走动的,这京城里头的亲戚着实不多,除非有心,这荣国府的交际是逃不掉的。”
  林可家的急了:“这可如何是好?”
  闻歌笑道:“且看姑娘罢!”
  这黛玉,却也是在掌家之后对荣国府彻底灰了心的,苏州林家的老人们亲手誊抄的账本子总不会有差,母亲嫁过来的十几年里头,自己家同贾家的人情往来一应在册,黛玉看了,只觉得牙疼。昔日母亲在家时,把荣国府的规矩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怎么自己如今看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甚至还要父亲给甄家谋福利——她是不知道外祖母怎么想的,自己女婿就算做什么都是错的,那也是朝廷命官,她就算是岳母,也不是林家的祖宗,怎么能这么斥责父亲?想起父亲那时已年近半百,刚正不阿,便是这京里的达官贵人也只有赞叹的,却要被外祖母训斥,还不敢声张,只是因为自己寄居在贾家,怕因此受委屈。
  林黛玉是纯孝之人,只是这孝心也是分亲疏的,她是林家的子孙,自然以林家为重,自己的父母更是重中之重,外祖母虽然对她好,但还没有好到能让她忽视贾家对父亲的利用的地步去!
  却是林沫也猜到了这一点,这两天只管点拨了几句,又把那荣宁二府的荒诞之处捡不要紧的说给她听,黛玉听了只觉得天旋地转,更是避贾家如蛇蝎。
  “父亲为官清正,在巡盐御史的位子上一坐数十年,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我做儿子的自然不敢辱没林家的门风,好妹妹,哥哥给你提个醒,外祖母家里头做事情有些不着调,若是他们回头求到咱们家里来,要咱们给他们家那些杀人越货贪赃枉法的亲戚开脱,我是不肯的,到时候,妹妹别怨哥哥不讲情面,实在是父亲的名声重要。”
  黛玉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