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穆皇后-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想,到底是小妾生的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但看春华装作没听见的晾着她,也算是明白了,这是杨家的喜日子。

  其实杨琪倒没那么深的心机,想让春华难堪,原是想卖个好,结果人家单晾着她不理会,也是有些讪讪的。

  到了家,常四娘便对母亲说,“杨家琪娘实在可恶,竟然说了那等话。换做是我,早就该严词训斥的。”

  常母道,“你待人家张姐姐就不懂了?那是在主人家的喜事上。”

  又特意关照了小女儿,“跟人家学着些。这茬事就别在外面提了,事后再说了是给两人难堪。”

  “女儿省的。”

  春华的婚事终在次年定下,两家父亲互通信函有了结亲的意思,在儿女婚事上,最后有决议权的还是一家之长。

  两家的母亲自此也看开了,对虞氏来说,前妻子娶了与她有亲缘的世家女,也算是丈夫一起全了前妻后妻的面子了。而山氏亦有小遗憾,但想到女儿嫁得近也算满意了。

   因新娘的父亲正在任上,婚事便也只在纳采纳征的阶段,等正式亲迎两家有意到张汪三年任满后,官员也是有儿女婚假的。

  另有小小打算,说不准那会儿张汪又该升了,婚事便更好看些。

  说来也好笑,在这桩婚事定下前不久,本家的某婶婶还对母亲说,“那一家的长媳是娶自前妻舅家的,当时他家逃难还得亏舅家收容,孝敬里那带的房子可不是都被贼人烧了重建的吗?那时定下儿女婚事,然而如今他家长男出息了,这长媳差点儿就见弃了。可见是户薄情的人家。”

  从长远角度看,婶婶你真相了。

  结果等结亲了,这位婶婶的口风就转得快,“那一家的长媳嫂子我是见过的,看着就是个小家出身的,教养没得比,咱姑娘的婆母又是亲戚,总不碍的。”

  春华听了真要发笑。

  司马朗,伯达的妻子是取自于母舅家的表妹。

  当时战乱长男伯达带着幼弟后母逃难去,最后是父亲的原配,自己亲生母亲的娘家舅舅收容了他们这些孤儿寡母的。

  在那时的情况下,他家感激万分,又许下了儿女亲事,以舅舅的嫡亲女儿表妹赵氏为长子妇。

  赵家原本是河内一带的大财团家族,类似曹操前期经营时为他资助的卫兹便也是个大财团之主。然而时过境迁,受到战乱冲击,赵家走向没落,而当年得赵家资助的司马氏却又重回了政界。

  司马朗作为司马防的长子前途无量,曹司空(这会儿还不是丞相)欠了司马防个大人情,司马朗自身素质也不差,官运亨通。

  渐渐对要和小门小户的舅家结亲就有点不乐意。
  倒不一定是司马朗本人的意见,只是家族中人多是这个想法。

  退婚显得自家寡恩不知回报,但白白浪费了个和高门结亲的机会,又有可惜。于是拖着不行礼,生生把人家姑娘耗到十八岁再嫁过来。

  最后还是司马朗本人对舅家有份感情,“当时不是舅舅家,我等家人早颠沛流离。既然是说定的事,便如此就好。”

  汉代律法,女子二十未嫁则要交五倍的税。

  要再晚个两年,表妹赵氏都快被折腾成大龄剩女了。虽然作为财团的小姐,赵家不差这份税,但登在这个黑名单上,也足够丢人的了。

  就算是18岁嫁人,在汉代的上层社会来说也是大龄女了。

  当初听了这桩八卦,春华也觉得这事儿的确是司马家做的不厚道。

  嫌弃人家家世早说就算了,给女方支个声让他们退婚也就好了,在战乱时候因恩情什么结亲的本就不理智,后期退婚的也不少。

  早说舅家也是理解的,毕竟两家目前门第上是有差,但他家就是顾忌着自家名声,不想被说刻薄寡恩,硬生生地把舅舅的嫡女拖成了个大龄。早点退婚,人家也好找下家不是?

  哪怕后来是娶了,可还是他家不厚道了。

  如今这位赵氏嫁来了,也没跟着丈夫去任上,只是在本家侍奉公婆。

   以前在县里各家走动时见过,那时她倒还得仪,只是略显得黯淡。这也是正常的事,丈夫无宠,女子多怨。那时没想到过这位会成为她嫂嫂,两人相处也自然。

  一个已经嫁人为妇,算作是这时代的成人了,一个还待字闺中,算是小姑娘,自然不会有矛盾。

  直到纳征那天,司马家来的人中便有这位赵氏。

   作为当事人,待嫁新娘的春华自然不会亲自出面,也在后面躲着羞。到底是婚礼程序中的喜日子,房中陪坐的是族中姐妹和同县说得上话的小姑娘。

  外面热闹着,身边伺候的老妇吴妈进来凑了春华的耳朵说,“那一位,今天也来了。”

  那一位是谁,大家心知肚明。这算是自己人说私密的话了。

  吴妈又道,“公子名懿,字仲达。”
  司马懿,字仲达!

  瞬间春华有种被雷劈了的感觉。

  竟然是嫁给这货的!

  尼玛,我这是开了什么模式啊。


作者有话要说:此刻更文,我家悦悦就在旁边。
 我一边写她一边给校正呢,所以说,这章有错别字可不赖我哟~XD
然后被她喷了 额
另外说一下 她家输入法真不好 搜狗里韩文混在一起 打字格外吃力
哦,我错了,又被她说了,她家输入法是qq不是搜狗 

41、清商待发(二) 。。。


  “公子名懿;字仲达。”

  司马懿,字仲达,据说就是她未婚夫婿了。

  尼玛,我这是开了什么模式!

  这会儿春华姑娘犹如被雷劈了一般。

  在她还没有“被”穿来时;曾有幸看过一部叫《回到三国》的电视剧。听说自己定亲的人家姓司马,还暗暗地偷笑,新郎可别叫司马信。

  人家不叫司马信,人家叫司马懿,正剧里一瞥就是个精干瘦老头,留着两撇坏师爷的鼠须胡,当然他也要比坏师爷的邪恶程度坏多了。

  如果说曹老板是前三国史的大Boss;而刘关张是《演义》中安排的通关主角;那么后三国史中;“坏到根子”里的司马懿就是个隐藏终极Boss。

  只怪素来三国人物的戏剧形象实在太深入民心了。

  三分天下归于晋。就算没完全读过三国史,普及教育的时候,她也是在历史课上听过这么一句。

  再出名点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然她实在不知道这司马昭是谁,不过这一家都“坏”得差不离了,一家的都是奸臣。

   司马懿要是奸臣,她就要去做奸臣家的臭婆娘。类似于岳王庙里,秦桧给岳飞磕头,秦桧老婆也要跟着磕头。发达的时候小老婆一个个,不一定想得上你,倒霉了头一个逃不掉的肯定还是你。

  更让她吃惊的是,对方要大她十岁。

  “十岁?”私下和心腹咬耳朵,“他都这个岁数了,难道前头没有其他娘子?”

  春华困在内院躲羞,吴妈却是消息灵通,对和她家姑娘有关的更是敏感。

  “是没有,这家家教颇严,伯达公子不也是这么个岁数才成亲的?”

  春华心想,司马朗人家那是做事不厚道,嫌弃新娘子家世,大龄男没个多交税的政策,欺负人家姑娘差点被查税,说“老女”。

   又不由担心,“这么大岁数不成亲,哎……”不会是生理毛病吧?

  这话她个未出阁小姑娘说不出口,吴妈也没明白过来,还开解她,“姑娘就放心吧,那样的人家先前蓄两个侍婢也不算什么,总不会弄出庶子的。”

  哎,妈妈,我担心的真不是这个。

  到了五月,一众小姑娘纷纷来探班待嫁的春华。

   大多是以刺绣为贺礼,如今她总算明白当初杨琬出阁的时候为什么说不愁绣品了,当大家都毫无新意的拿鸳鸯连理枝这样的图案来,她也早提不起兴趣了。

  自己也被逼绣嫁衣绣枕套等,她极不耐烦这样的活计,就拖着和她妈磨洋工,结果母亲果然看不下去了,让她的丫鬟帮忙,再让家里针线赶着做。

  因为张汪在任上,婚事要隔年再办,时间是宽裕得很。想想自己也挺悲剧,往后到出嫁前的日子便不好再在外面走动了,而家中的日子也颇无聊。

  到这会儿她也想通了。

   得了,臭婆娘就臭婆娘吧。任他是奸臣还是忠直,不论仲达妻还是孔明妇,春花亦是秋月,人这一辈子是为自己活的,至于千古功过让后人去说吧,反正到时躺在地下的自己是听不见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隔年便是建安八年,张汪告了儿女婚嫁回来。

  首先便是为十五岁的长女举行了笄礼,却无须张汪来出席置办。这样的仪式常是由当地地位高名声好,儿女双全的贵妇人来做嘉宾给予及笄。

  春华笄礼的嘉宾是邀请了县丞夫人来。

  都说待字闺中,等女孩得字便要出嫁,然而张父嫌累赘,最后也没取字。

  在她看来也是这样,人不过百年,百年之后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曾经的人事与称呼。

  出嫁前母亲又再次和她核对过嫁妆,以及陪嫁人员名单。可怜天下父母心,山氏又忍不住再次叮嘱了一番,“你房里的阿兰是老人了,往后给她找人配了就好,月生和阿娟你也别当了使唤粗使用。姑爷房里要先有了人你也莫慌,那一家总不至于亏了大妇,没的失了气度。”

  柳生云生年纪大了早给配人,而月生是张家家生子,阿娟更是山氏身边娘家陪嫁的大丫鬟玉桂与管家之子张兴所生的女儿,都是关系密切可供拿捏。

  对于母亲口口相传的宅斗经,春华恭恭敬敬地领教了,心里却自有主张。

  如《礼记》所序,最早的婚礼并非喜事,“不贺婚礼,人之序也。”,新娘家必须三天不熄灯,而新郎之家也要三天不听乐奏曲,因为成亲便意味着子代的成家立业,而父母却渐渐年老。  

  直到成亲那日,天还微亮春华就被内宅的妇人们拖了起来梳妆打扮。

  髻发梳盘得高高的,中间用假髻垫着,用玉饰固定,把发根扯得生疼。

  “嘶…”

  见姑娘吃疼,梳发的婆子一边手脚麻利一边说着,“新娘子都是这么盘的,终身大事一辈子就一回,大姑娘就忍着些。”

  春华斜眼挑了一眼,没做声。

  这年头可没要求从一而终,战乱年代提倡妇人再嫁三嫁的,妹子们都彪悍着呢。

  谁说终身大事就一辈子一回了。

  这会儿还晕乎乎的,脸上就净除了多余的毛发,妇人们预备给她扑上白粉。

  “这是什么东西!”

   汉代流行白妆,妇女们多喜欢扑粉,那会儿市面上大多是米粉和铅粉,质量当然铅粉更细腻些。无铅的白粉盛行开来的事还要追溯到近代。

  妇女们对于白粉的喜好,甚至到了把□处都涂上粉的程度。新娘的白妆更是隆重,不只是脸蛋脖子,一直要涂到胸才算结束。□手腕的地方,更要涂到上臂。

   虽然不乏见同龄的女伴们出嫁,但真到自己了,春华还是忍不住抗议。

  铅这东西,搁欧洲看,远了铅水管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近了一个个欧洲贵妇就是抹着香粉死的。就算近邻日本,也有因为上层妇女嗜好白粉而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