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投机者-第1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蔚开始还舒口气,日军在苏北进攻,这没有什么,无论从华北还是从江南战区抽调两个军便可稳定苏北,而且日军的进攻是战术性的,日军兵力不足,根本无法向更远的海安、东海等城市进攻。

可听到东北军如此要挟,便知道麻烦了,蒋介石对东北军一向警惕,东北军返回东北,这不是养虎遗患吗,蒋介石怎么会同意。随即他进一步想到,他们在此时同时提出这个要求,是商量好的,还是背后有人在推动,如果是后者……,林蔚的背心禁不住阵阵发凉。

“怎么会这样?”陈布雷有点意外,他考虑的角度又不一样:“这庄文革整军,地方势力束手就擒,关麟征整军怎么就整出这么多事?”

林蔚心中一叹,没有将刚才那瞬间的想法说出来:“庄文革恩威并施,关麟征只有威,没有恩,出点事也正常。”

三个人说着,脚下步子丝毫没慢,很快便回到别墅内,萧赞育在院内便停下脚步,林蔚和陈布雷则直接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进门便看到蒋介石面带疑惑,办公桌上放着几份电报。

看到俩人近来,蒋介石站起来:“蔚文,布雷先生,你们先看看吧。待会辞修还会来。”

林蔚拿过一份电报,这是东北军将领何柱国发来,何柱国在电报中说得很感人:“十三年前,九一八事变,四十万东北军一枪不发,痛失东三省,背负不抵抗之罪名,全军将士无日不渴望洗此耻辱。

九一八以来,东北军将士背井离乡,饱尝失去家园之苦,将士们无日不思念家乡的亲人,无日不思念那孕育了我们生命的白山黑水。

打回老家去!光复东北!乃我东北军将士,十三年颠沛流离之希望,今,全军将士委托我,向委员长请求,恳求,恳求委员长批准我们参加光复东北的战斗,将我等这一腔热血洒在我们日夜思念的故土上!!!!”

电报的最后,还特意加上了备注,此惊叹号乃集团军司令何柱国,副司令徐梁,第2骑兵军军长郭希鹏,副军长王照堃,歃血而成!

林蔚轻轻叹口气,接下来又拿起于学忠的电报,于学忠的电报更是情真意切,中心意思与何柱国相同,五十一军将士希望打回东北去。

办公室内气氛有些凝重,林蔚和陈布雷很快看完几封电报,蒋介石依旧没有开口,林蔚和陈布雷知道这是在等陈诚,俩人也不开口,就在他们看电报这会,卫士端来茶,门外传来脚步声。

“辞修来了。”林蔚放下杯子,准备站起来,门外进来的却是戴笠,林蔚楞了下,依旧站起来,陈布雷却稳坐不动,依旧在喝茶。

“让你查的事情,说说吧。”蒋介石也没说让戴笠查什么,神情却很凝重。

“据查,东北军五十一军驻守青岛期间,没有与其他人联系过;何柱国部驻守定远期间,也没有与其他人联系过,但他们上书是五十三周福成提议的,原本是打算联名上书,于学忠不同意,于学忠认为,五十一军在青岛,不属于江淮战区,调到华北战区的可能性更大,联名上书,委员长不同意的话,所有人都去不了,分开发,一部分就可能去,五十一军的可能性最大。”戴笠说着从皮包里拿出几张电文,恭恭敬敬的交到蒋介石面前。

这几张电报是东北军将领之间往来电报,讨论如何给蒋介石上书,蒋介石一张一张的看,他看得很仔细,林蔚和陈布雷一点也不惊讶,戴笠的军统本身就有监察各军的任务,特别是这些地方杂牌部队,当然,军统也不是万能的,李宗仁的桂系部队、阎锡山的晋军就坚决不让军统人员进驻,但东北军和原杨虎城的西北军就不行了,军统对他们的渗透很利害。

林蔚注意到,蒋介石看完电报,神情明显轻松了很多,不过他抬头又看着戴笠问:“张学良最近的情况怎样?有那些人去看过他?”

“他的身体不是很好,赵四小姐来后,他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转。”戴笠答道,张学良先是软禁在浙江溪口,蒋介石的老家附近,抗战开始后,转到皖南,后来又转到贵州,一直由军统负责看管。

戴笠边汇报边偷看蒋介石的脸色,见蒋介石眉宇间浮现出些许不耐,便直接将话跳过:“最近去看张学良的人没有几个,去年秋天张文白去了,去年六月时,阎宝航去过,此后再没人去了。”

“文革在贵州期间没去过?”蒋介石忽然开口问道。

林蔚和陈布雷交换个眼色,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担忧,蒋介石已经将西南开发队完全控制在手中了,还是对庄继华不放心,他这究竟要做什么?在林蔚看来,由蒋介石把总,庄继华冲锋陷阵,这对师生组合是国民党最佳组合,可这俩人好像总有点不对,互相提防着,不能真诚合作。

“没有,他连桐梓都没去过,倒是张学良刚迁去时,吴主席去过。”戴笠小心的答道。

吴鼎昌去探望张学良是经过蒋介石批准的,吴鼎昌在北平时与张学良有过交往,与张学良的关系很好,但在西安事变时,大公报却旗帜鲜明的反对张学良,要求张学良释放蒋介石,主张和平谈判。但得知张学良关在桐梓后,吴鼎昌又少见的向蒋介石申请,要求去探望。

蒋介石没再问什么,这时,院内传来吉普车的声音,蒋介石放下电报对戴笠说:“很好,你先回去吧,要加强对各军的工作,地方部队与中央始终有分歧,抗战建国,最关键的是统一军令政令,不能赶跑日本人,国家又重新回到地方割据。”

“是,学生一定不负校长期望。”戴笠挺胸大声答道。

等戴笠离开后,陈诚便进来了,蒋介石同样先让他看看东北军将领的电报,其实这些电报陈诚已经知道,于学忠他们将电报在发给蒋介石的同时,也发给了总参谋部。

不过,陈诚还是将电报重新看了一次,心中有些纳闷,他原以为蒋介石要商议的是如何应对日军在苏北的进攻。

“委员长,东北军将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卑职认为,华北战区的兵力充足,江淮战区兵力薄弱,日军正在苏北发动进攻,五十三军正应前往苏北抵御日军进攻,何柱国部应该在滁州地区发动牵制性进攻。”

“江南战区,也应该动起来,在浙江和皖南地区发动进攻,牵制日军力量。”陈诚没等蒋介石询问便立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此刻他心中有种警惕,虽然没有证据这是庄继华指使的,可他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心,如果庄继华将这些东北军收编入麾下,兵力可以平添近十万。

“这些军阀,”蒋介石叹口气,抗战七年,共产党汪精卫,内外牵制,对地方部队的整编受到极大牵制,直到庄继华在鄂北会战后,才是逐步尝试解决地方部队,大规模解决地方部队则是庄继华以雷霆万钧手段解决了郝鹏举后,才得以施行:“他们想回东北,不过是想东山再起。”

在刚才看电报时,陈布雷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此刻也开口说:“委员长,辞修,庄文革已经打到东北家门口了,东北军思乡情切,这也在情理之中,归心似箭,士气可用,用他们打前锋也是极好的。”

“打前锋?”陈诚疑惑的看看陈布雷,心中又好气又好笑,这个书呆子呀,在蒋介石身边近十年了,怎么还这样幼稚:“让他们去啃山海关?他们才没那么傻呢,你这边下命令,他那边要弹药,要装备,要军饷,你给了,出工不出力,最后还是得中央军上。”

“不至于吧,”陈布雷摇头,拿起何柱国的电报:“以往我不敢说,不过这次我看有可能,你看写得情真意切,‘全军将士无日不渴望洗刷耻辱’,‘无日不思念那孕育了我们生命的白山黑水’。十三年了,东北军背井离乡,还闯下了西安事变那样的塌天大祸。我看士气可用。”

正说着,萧赞育在外喊报告,蒋介石让他进来,萧赞育又拿来几封电报:“这是五十一军、五十三军、五十七军旅长以上的联名电。”

蒋介石让他放在桌上,萧赞育放下后,转身又出去了。陈布雷拿起来念道:“……光复东北乃我等洗刷耻辱的最后机会,若能参加此战,职等终生感激,战后离开军职,亦再无遗憾,肯定委员长同意,我东北军将士参加光复东北的战斗!!!再拜叩首!!!”

“下了好大的本钱。”林蔚心中叹道,电报最后,是东北军他始终没有开口,因为他看不清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战后离开军职,亦再无遗憾,什么意思?”陈诚有些迷惑了。

“这是说,他们愿意在光复东北后,将军队交给中央。”陈布雷好心解释,林蔚心中慨叹,陈诚肯定不是真的不明白,这是东北军上下开出来的条件。

“蔚文,你是什么意见?”

林蔚心中叹口气,他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发表看法,他本能的意识到这事后面有玄机,将来怎样还不好说,可现在蒋介石问道头上了,不想说也得开口。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十八)

林蔚刚要开口,萧赞育又进来了,他数次打扰会议,可谁都没怪他,他既然敢这样做,说明事情真的非常重大。

“文革来电。”萧赞育只是简单的报告了四个字,蒋介石林蔚陈布雷陈诚的神色各不相同,陈诚似乎面有得色,陈布雷神色平静,林蔚脸上滑过一丝惊慌,蒋介石眉头深皱,又似乎有些恼怒。

陈诚从萧赞育手中接过电报只看了两眼便呆住了,林蔚有些奇怪,凑到旁边看,也禁不住呆住了,陈布雷从俩人手中接过电报,看了眼便忍不住皱起眉头来。

“这共产党的胃口好大。”陈布雷禁不住摇头,蒋介石听到是共产党的问题,心里稍稍松口气,陈布雷将电报交给他,庄继华向他报告,共产党派邓小平到德县参加谈判,提出用冀中三个县和平津附近的根据地交换张家口和宣化。

蒋介石重重吐口粗气,将电报扔到桌上:“看看吧,形势刚刚好转,地方势力、共产党就跳出来,拖我们后腿。”

共产党的问题是最麻烦的,陈布雷搓了搓手,似乎在表示这事棘手,从形势上说,国民党形势一遍大好,政治军事都处于强势中,战场上的胜利让政府威望空前高涨,大部分地方军阀接受整编,开始融入中央军中,形势这样好,可对共产党采取军事行动,在政治上却不允许,国内国外的政治军事形势都不容许。

“张家口乃省会城市,是华北重镇,他们想用这两个城市交换冀中三县和平津附近那几块小根据地,异想天开。”陈诚忍不住抱怨起来:“委员长绝不能同意。”

“布雷先生,蔚文,你们是什么意见。”蒋介石没有立刻作出决定,而是转向陈布雷和林蔚。

“按照我们和共产党的协议,察哈尔和绥远归他们管,绥宁已经在傅作义手中,看样子拿不过来,如果他们两个省都没有省会,他们心里恐怕也不是滋味。”林蔚斟酌用词,话说得很小心。

“是不是问问庄文革的意见?”陈布雷感到历次与中共谈判,唯独庄继华与他们谈判没有吃亏。他好像总有办法,让看上去吃亏的事情,变得有利。最经典的便是当年两党走向内战,庄继华左右调谐,结果用两个半省主席交换了共产党在苏北和江南的根据地,当初很多人认为吃亏了,可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吃亏,而且是占便宜了。江南没有了共产党部队,国军可以从容进行。

蒋介石这才感到电报好像有些不同,想了想发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