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梦-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种的粮卖了得来的。一句话,是他们自己做活路的结果得来的,而地呀、田呀、山呀又都是田大人给的。但是为什么能出现这么大的成就,我分析是我的个人有经济实力,给他们有安全感。如果我说合州有一大片地。你们去种,种了归你们自己。你看他们去不去?八成不会去,万一天干。收不了怎么办?一家人全饿死,万一夏天发大水把庄家冲毁了,也就面临饿死的危险。所以他们宁愿给我干,拿工钱,也不愿给自己干。这样,天旱了,损失在我,水冲了,损失也在我。他们工资照拿,饭照吃,而我呢,也不怕,损失了今年,我还有去年的积蓄、前年的积蓄,再来干就是。大人你们看是不是这个理,所以虽然明知道我越来越富,但他们也可赚个衣食无忧呀!”
程大人:“世敦说的很实在。也有道理,一个大户的作用表现在对移民的保障作用,组织作用,前者是心理上的。后者是实际上的,这两点非常重要。”
刘大人:“叫湖广或陕西的某个知府指令一些人来这里开垦,由世敦当乡长里正。不也行吗?”
程大人:“世敦的作用不是当什么官,如这样可以招来移民。你我个人怎么没招来移民?”
管世敦:“我这种办法,对关中平原、江汉平原不适用。只有对极贫极穷的贵州才适用,事实证明,他们出来干,其日子过得明显比原来好,这对其他人讲很有吸引力,富庶地方比你这强多了,他会来吗?”
田大人:“世敦,我在合州州治附近给你几万亩好地,你能不能招一千家来开垦?”
管世敦:“可能办得到,但要改变方法,一是逐步的来,二仍是为我干,三我将原来的长工安排过来、新来的安排在缙云山下,这样,原来的人了解我,那的干都一个样,新来的看我家大业大,心中也踏实。”
田大人:“一切由你安排。”
查大人:“哈哈,田大人,你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世敦身上了。”
程大人:“查大人,这是第三把火了,第一把火是让世敦的船队扩大,将三江沿岸的东西运出来,让百姓有钱用,二是在合川建军马养殖场,第三才是开垦荒地,田大人几乎把世敦贤侄当合川子民在用了,未来的巴县县令不吃醋才怪。”
管世敦:“田大人对我恩重如山,在新任合州知州后,在开局上让我多做点事,加点担子我是愿意的。我即刻命人回绥阳,让去年来的一千五百人照来,另增五百人,我马上找木匠去修整住宿院子。地最好选在合阳镇周围,好借三江交通之便。”
田大人;“程大人,合州知州现在在合州吗?”
程大人:“腊月二十三不到便借故省亲回川西坝去了,他的新任地点是彭州,现在合州州衙已空,就等你去了,他的大印已放在我那里了。”
田大人:“这就好办了,现在离三十还有六天,世敦,明天你带你的几个长工管事,加上大管事刘芳,我们去合州周围看一下,最好能把地定下来,你就好做下一步的文章了。”
管世敦:“没问题,三嫂行不行?”
刘芳:“行!”
翌日,一行六人,赶到合州东面,紧挨官马场的地选中了青草坝为中心的连四围低山在内的地块,光田就有两万亩了,加周围低山的坡地,四万亩都不止。然后又选中合州合阳镇西利川镇周围的一马平川的五万亩水田,最后在刘芳的力主下选中了盐井西一万亩地,包括盐井和盐井镇在内。
田大人:“世敦贤侄,刘芳贤侄,看来你们有恢复盐井的打算?”
管世敦:“田大人,看了合州的现状,令人心酸!如此良田美柘,竟荒无人烟,如此盛产井盐的盐井却空无人理,昔日有千灶盐烟的盐井镇确无鸡犬之声,太凄凉了,合州百姓遭大难了。”
田大人:“世敦贤侄,没说的,这三块土地全归你了,你准备怎么办,从那个地方着手?”
管世敦:“我首先看中利川镇,因为是现存的良田,连水利设施都齐全,只要灌上水,用牛一耕,田就出来了,再耙两遍,就直接撒播,当年就有收成。大人,有了收成,让人看得见希望。人们就愿意留下来。然后是青草坝,先耕出两万亩田。种上迟包谷,因为已过农时。能收多少是多少,这都是为官马场准备的饲料,包谷当然是精饲料,抹都不抹,直接喂,包谷杆码成垛,是越冬的饲料,用铡刀铡成短节节,比草好得多。另外在利川镇收二百万斤谷子。卖了除开销外,还有赚头,大人,你看是不是这样?”
刘芳:“至于盐井西那万亩地,大人你看像不像我们梁滩坝养鱼塘,西和南都有嘉陵江,东为一条小河,如果变成一个大养鱼塘比梁滩的养鱼塘大四千亩,再恢复盐井。那么合州就可获鱼盐之利,合州的振兴就指日可待了。”
田大人:“难怪你力主要这块田,原来你已胸有成竹,看来说你是世敦的刘伯温不假。”
管世敦:“开始三嫂提出要这块田。我觉得倒大不小的,不好安排,他看我未懂他的意图。只说了二个字‘养鱼’,我一下就明白了。”
当晚在合州治地合阳镇住了一晚。第二天回来时,程大人对田大人说:“田大人。你都这样忠于王事,我也该为你做点事,于是我派人回去把合州正堂的大印和省府总督大人的委任状拿来了,你拿去吧,明天想去上任我都不拦你了,你的铜疙瘩呢?”
田大人从内衣里拿巴县正堂的大印递给程大人。
查大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田大人出任合州一定是程大人一力举荐的。”
程大人:“这我不讳言,合州乃我府鱼米之乡,又承三江之会,交通便利,应有像田大人这样的十分敬业的干臣来恢复他昔日的地位。当我知道前任要调走,就一力举荐,加上他南面就是巴县,有他一力栽培的管家,他才可借管家之力来助他新任后的起步,现在果然见效了。”
查大人:“这是程大人的一着妙棋。佩服,佩服。”
程大人:“查大人过奖了。”
管世敦回来后首先给爹爹汇报去合州看地和他的安排。
管上学:“世敦,你看刘芳这丫头脑壳就是比你灵光,今后这万亩鱼塘,几座盐井的收入就肯定能与你的七万亩水田比美,但所用人力物力可能不及十成之一成。”
管世敦说:“我准备初三就去南木坝找李邦主,打听卖马群的地方,先引进几千匹再说,同时我带着几个得力的人,打听原有的盐工还有没有,如没有散失,即时雇佣。如已没有,我开年后就直奔自流井,在那里一定能请到盐工。屋里面首先物色许多队木工,几个队迅速回复官马场的建筑,几个队恢复青草坝的房舍,和利川镇的房舍,罗家伦他们三个各带一个队,并用船栽着吃的用的,每处两船。”
接着找来了罗家伦等三位管事,让他们分别去找木工队,到官马场、青草坝、利川镇三个地方,修复一批住房和猪圈,要呈院子的,那些单座的、难修复的皆可拆来做修缮用。二十九回来,初三再去。
翌日,管世敦在盐井镇附近,逢人便问,终于碰见了有个中年人告诉他,有三兄弟曾在盐井干了多年,兵荒马乱时躲在华蓉山一个道观,前年回来了,前段时间还有人见过。
管世敦问道:“他们姓什么?住在什么地方,怎样才找得到?”
中年人:“他们姓段,住在段家湾,段家湾就在那座山口进去不远,估计他三兄弟在屋。”
管世敦:“谢谢指点。”
中年人:“看你像是个老板,你想请出段家兄弟又准备取卤煮盐?”
管世敦:“有这个打算。”
中年人:“这要好多银子啊!”
管世敦:“只要能回复盐井,银子不是问题。”
中年人:“其实在盐井镇采过卤、熬过盐的人何止段氏三兄弟,人多得很,而且当过领班大匠师的人都还在,我年轻时也熬过几年。”
管世敦一听大喜,连忙问道:
“这位大哥贵姓?”
中年人:“免贵姓赵,字中庭。”
管世敦:“能否引见一下领班大匠师?”
赵中庭:“可以,那就是我爹,容易得很。”
管世敦随赵中庭来到山下一间破旧的农家院。
赵中庭:“爹。有人找你。”
随即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头出来,说道:“难怪鸦雀多早就在叫。真是贵客到了。”
管世敦:“赵大叔,管世敦有礼了。”说完便是一揖。
赵大叔:“这位老板。我并不认识你,有什么事吗?”
赵中庭:“管老板想恢复盐井,四处在找段家兄弟,我说爹还是领班大匠师,他就执意要见你,我就带他来了。”
赵大叔:“恢复盐井?谈何容易,这要好大一笔银子才行。”
管世敦:“银子没得问题,还需要什么?”
赵大叔:“再就是工具、盐场,熬盐的工人。”
管世敦:“工具可买。盐场可盖,工人可请,这都好办。关键是要请您出山帮助我。”
赵大叔:“我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出山可以,你出多少工薪?”
管世敦:“赵大叔,你原来是多少工薪?”
赵大叔:“原来老板月薪一两。”
管世敦:“我给一两五,如何?”
赵大叔:“可以,是我搭班子还是你请?”
管世敦:“你是领班大匠师,当然你搭班啰。”
赵大叔:“我还有一些工具。怎么算?”
管世敦:“是好多钱我给好多。”
赵大叔:“痛快。”
管世敦:“痛快才能办成事。”
管世敦从怀中拿出一张二十两的银票递给赵大叔,说道:“赵大叔,这是我请你出山的聘金,请收下。我正月十七再来这里,具体商量恢复盐井的事,行不?”
赵大叔:“行。正月十七见。”
管世敦:“告辞。”
赵大叔:“慢走。”
管世敦策马来到盐井镇,见盐井镇房屋十分破旧。大多不能住人,此镇名盐井。多半是为盐井工人所住,和为这些人供应的小商小贩,在千灶盐烟时节看来是非常繁盛的,他突然产生修复盐井镇的想法,招租小商小贩,让它逐步回复昔日的繁盛。
正月十七,管世敦带着余化龙、木工帮邦主,来到盐井镇附近的赵家村,走到赵大叔家,见门外坝子上站了许多人,这些人看见管老板来了,赶忙闪开道让他进去,管世敦说道:“赵大叔一家过闹热年!怎么门外来了这么多人?”
赵大叔:“管老板才过闹热年,这些人是来等你要求做事的。”
管世敦:“一口盐井要得了这么多工人?”
赵大叔:“这里原有四口井,如同时开工这些人全用上,如只开工一口,当然就用不了这么多人。但这要管老板才能定。”
管世敦:“赵大叔,告诉他们,肯定四口井同时开工,叫他们放心。赵大叔,你看什么时候返回盐井镇好?”
赵大叔:“后天吧,反正准备工作的事多得很。”
管世敦:“干脆我给大家见个面,赵大叔你先介绍一下。”
两人出到门外,站在屋檐下。
赵大叔:“各位乡亲,管老板考虑大家要吃饭,要过日子,又无一技之长,于是答应四口井同时恢复,后天大家来上班,作开工的准备,现在管老板要给大家说几句。”
管世敦:“各位盐工兄弟,我受你们现任合州知州田大人之请,让我出钱恢复井盐生产,所以今天能见着大家,这也是缘分。既然有这么多兄弟看得起我,恢复盐井我更有信心了,我已请来了木工队师傅,立即修复盐场的全部房子,修复盐井镇,让大家来住,把你们的堂客娃儿都带来,一家人在一起,笑笑呵呵的过日子多好。刚才赵大叔已讲了,后天来上班,现在你们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