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梦-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芙蓉带部分侍卫去吴淞口附近的街上买来全部卧具及一些生活用品,突然看见妈的坐舰朝自己的船开来,定睛一看妈已在向他招手了。两船一并拢,芙蓉就跳到妈的船上,第一句话便是“妈,我们在这里有家了!”接着介绍他如何发现这座带后院的大院子,原是一位武举人的住宅,不知什么原因仓皇出逃,再没有回来,他周围若干里的地方都是我们的,房子当然归我们占有并使用了。妈,我不得了三件宝贝。”
刘芳:“你们没有仔细搜查过吗?知道主人是谁?”
芙蓉:“昨天傍晚才住进去,今天一早就出来买床上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具,还来不及哟。”接着芙蓉详细的说踏勘的经过,开发的计划和购买的土地及所用的银两。
说说笑笑便到家了。管世敦正在斟酌芙蓉草拟的开发计划。
世敦:“刘芳,这份计划很详细。等你过目便可实施了。”
刘芳接过世敦递过来的计划和草图,仔细看起来。看完后说道:“崇明岛的开发。长兴岛与横沙岛的建设,黄浦江西边的建设,三项可同时进行,正好我们三人各负责一个,世敦你开发崇明岛,这一套你驾轻就熟,两岛则让芙蓉来负责,城区建设我来管。”
世敦:“刘芳,明天你先去看了三个岛再说。如这种安排可以,我立即去江宁请造船大匠师来看,并找木工邦邦主,请几十个队来,同时施工。
芙蓉:“爹去江宁时我也去看看江宁的码头,问石工邦邦主怎么建码头,尤其像这种泥沙淤积的岛,怕至少要好几个队。”
刘芳:“对,我们先去看看再说。井泉在岛的什么地方?”
世敦:“在靠近中间的地方。”
第二天船上带着匹马。船到西端停靠,三人上岸,先看未来造船厂的厂址,再骑着马往东端走。在马上能看得见两边很远的长江,果然走到略近中点的地方,看见一群房舍院落。
芙蓉:“妈。泉水就在村边上”,大家穿过一些院子。就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大家走到水井时已在村边了。在一个石坝的里端有一口井。井口有二尺高的井栏。水从井栏溢出,沿着人工凿的石水沟流向地坝边,成一小瀑布流入下面一个小水塘。
刘芳站在地坝边上一看,明显可以看出,这一片地上比周围高,周边的耕地要低一些。然后又骑着马往东走,走到东端,眼前便是茫茫东海外洋。刘芳一行又沿着海边走了很大一段说道:“这海边建片望海小洋楼,卖给江宁附近的官绅富商作海滨别墅一定不愁销路。这么宽阔的海滩,这么长的海岸,建上万栋都可以,这江宁府附近州县,有钱的人多得很,如以每栋五百两,一万栋就卖五百万两,至少净赚四百万两,把我们开发上海的所有支出都赚得回来。”
芙蓉:“爹、妈,我有个奇想,把我们的养牛场,变成可对外开放的养牛场。把养牛场用木栅栏围起来,外面修一条宽一丈五的环牛场车道,再用大马车载人绕行观光游览,让人们不去草原也可以见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塞外风光,再设四个出入口收进门费,肯定会游人如织。这只有崇明岛才有这个条件。”
管世敦:“这是个好主意,中间放几个蒙古包,说明并非只有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才能作游观之所。”
刘芳:“整个岛分着十等份,西边三等份,西端设船厂,其余种苞谷,作猪和牛的精饲料。在中部泉水周围划一千亩作制酒作坊,紧接着是一个大养猪场,利用村中房子加以修缮作喂猪的、酿酒师的住房,这只占极少的地方,酒坊以东,四周各留三里,形成一周宽三里的种高粱的椭圆圈,中间便是牧场,基本上是各占三成。这样,长江两岸要看塞外风情,非要进入,并付以进门费才行。”
管世敦:“干脆我们三人都去江宁,我去找木工邦谈建房之事,芙蓉找石工邦谈建码头之事,你去找提督,谈请驻军开垦荒地之事。然后在上海县及周围县招种地的长工。请李邦主先买四万头牛上岛,并大造声势,你则在城内先建外滩的几栋大楼和连接这些大楼的街道。接着修吴淞江南北,黄浦江以西的九大十字街。”
刘芳:“我们先去找总督张大人,详细告诉他我们的开发计划,和实施步骤,听听他的意见。或许他会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也不一定。”
第二天世敦、刘芳、芙蓉坐着刘芳的船去江宁,傍晚便到了。当晚住在八卦洲边自己的小楼里,与正玺、岳虹谈了他们买地的情况和开发计划。
正玺:“爹妈,高大的陕北羊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不妨养一群给大家看。”
岳虹:“爹妈,崇明岛的酒厂多大规模?我们好制作相应设备,培养匠人。你们办的大造船厂。由我们分一部分匠人就可立即搭建,很快开业。”
正玺:“妈。湖州丝很有名,不如在上海建一座大型丝织厂。就湖丝为原料,从三大锦官城匀出匠人,买上丝织机器,就可开始生产。”
岳虹:“爹妈,你们海滨别墅只要动工就可立即张榜出卖,江苏有钱人多得很,一定不愁销路,很快之间,就可收回投资。所赚之钱用于其他开资。”
管世敦:“想做的事太多,想立即动工的事太多,就是感到人手不够。”
岳虹:“江宁之地一切皆入正轨,都有得力的管事班子,我看江宁的事有我顶着,让正玺去上海帮爹妈做事,你们要做的事正玺都经历过,驾轻就熟的,不会出差错。”
刘芳:“也好。崇明岛的事正玺你多做一些,让你爹考虑全面置业的事,叫人家来上海置业,首先我们自己就要来上海置业。现在上海劳力还比较便宜,多在上海招,同时。也在上海农村招几百人种苞谷,、高粱和喂猪。一年以后崇明岛就变成摇钱树了。”
正玺:“我从我的长工中匀三十人过去,这里再招三百人顶上去。先去把用地划分出来,军队来了便可立即开干,把地开出来。我先去苏北买一批耕牛。不知要多少头才够用?”
管世敦:“招人耕地的事我看不忙定,耕牛的事我看有四十万亩耕地,至少要二千头,你去买一千头,我再在南充调一千头,配好犁铧,一船就下来了。”
刘芳:“立即给正凤发八百里加急,让他送二千头耕牛来崇明岛,如他们自己不够用,立即在当地现买现用都来得及,熟门熟路的。苏北我们并不熟,焉知一下就能买到一千头?苏北是有名的盐碱地,农耕本来就很差,耕牛饲养绝不兴盛,买不到,误了农时,损失就大了。”
世敦:“要得,刘芳你今晚把信写好,明天见总督张大人时,请他立即发给保宁知府估计一个月后耕牛就会到上海。我用八百里加急,正凤知是急用,一定会尽快办理的。”
刘芳:“好的。”
第二天,管世敦、刘芳、芙蓉在总督衙门见着张大人,详细谈了他们开发上海的计划和具体措施,提出头年请军队开荒种地的事,张大人立即请来提督谢威谢大人,谢大人是才从总兵提上来的。张大人介绍刘芳时说道,这是水陆上将军,署兵部尚书刘大人时,立即半跪行军礼道:“属下参见刘大人。”
刘芳:“谢大人请起。”
张大人:“谢大人,上将军想租用军队三个月垦植崇明岛,变废为宝,上将军是秉承皇上旨意开发上海,本督坚决支持,具体的听刘大人安排。”
刘芳:“谢大人手下有多少兵力?”
谢威:“只有四万,分驻两处。”
刘芳:“谢大人,你什么时候能集中好部队?”
谢威:“他们二万驻苏北,二万驻扬州,我可在十天内赶到上海。”
刘芳:“因为我的耕牛一时还到不了,十天后我在吴淞口与黄浦江交汇处等你们,先抢修滨江大道和几个十字街道,耕牛到后即行开垦崇明岛,种迟苞谷和迟高粱。现在我给四千两你们拿去买工具。”
说着芙蓉掏出四千两银票递过去。
张大人:“谢大人,我忘记介绍,这是管少夫人,兵部三品郎中郁蓉蓉大人。”
谢大人一听,战功卓著的郁大人竟是一个年纪很轻的少妇,连忙拱手致礼:“见过郁郎中。”并把银票接过,揣进怀里。
张大人:“听管大人介绍,你们准备在上海建丝织工厂,办有三大锦官城的管家,有雄厚的实力,受你们启发,我准备动员几家丝织和棉织的大工厂到上海建分厂,让上海成为纺织中心,可惜没有麻织业。”
管世敦:“我大嫂在贵州有座有一定规模的麻纺织厂,不知这儿麻好不好买?”
张大人:“好买,好买,苏北那种地方种庄稼不行,种麻还不错,价钱也低。”
管世敦:“那我与大嫂商量,将麻织厂搬来上海。”
张大人:“管大人、刘大人,等你们街道建好,我立即在两江省境内宣布,凡迁往上海来置业开店,减税三成五年,速将厂子迁往上海者,亦减税三成五年。其实以你们的实力,不应是办个丝织工长的问题,而应是建个远大于成都的锦官城,以执上海丝织业之牛耳。”
刘芳:“张大人站的高看得远,你的建锦官城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们当积极考虑。”
张大人:“我没有经济实力,如果你们将上海县长江以南,黄浦江以西,利用军队先修成几纵几横的道路网,让道路四通八达。这样迁进来的工厂、商店都有便利的交通,这样他们就更愿意来了,你们开发上海的任务便会早日实现。”
管世敦:“张大人建议很好,我们将认真考虑。我们想见见木工邦和石工邦邦主,商谈建房和建码头的事,就不再打搅张大人了。告辞!”出来后,芙蓉问道:“爹,你怎么没提发八百里加急的事?”
管世敦:“我想直接回重庆一趟,既带人又带耕牛,而且从阆中、南充、官马场匀几万头到上海来,如匀不出就请李邦主帮忙买,这些事正凤都办不了。不如我直接回去一趟。路过芜湖,我好与大哥商量搬迁麻纺厂的事。崇明岛的事你们继续干,先把布局图详细放大在岛上,表明界线,就可让军队烧荒翻地和播种了。刘芳,我在想,我们长工第二代第三代都起来了,我们抽第三代学织麻纺织品,抽第二代来此垦荒,都是自己人,用起来放心,同两代人同时来此,免得牵挂,岂不更好,在此招工就不比了。刘芳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刘芳:“也可以。这几年一大批长工后人又成长起来了,带上几千人来都没有问题,就不考虑在此招人了。其实江南水乡,水牛的需要量大,不如从南充分一半到这儿来养,销路我想是不愁的。”
正玺:“爹、妈,我突然有个想法,牧场这么大,让游客坐马车游览,跑一圈不到一个时辰就完了,而且还可收坐车费,或进门时一齐收。北方是三月三日天气晴,长安水边多丽人,我们却是长江水边多丽人,让这里成人们郊游踏青的大好去处。在中部南部修牛棚,修牧工住房。木工邦与石工邦邦主我都熟,将他们请在什么地方谈?”
刘芳:“前面十字路口便是我们的峨眉酒家,就在那里顶层贵宾间。”
管世敦、刘芳、岳虹刚坐定不久,正玺便领着两位邦主到了,芙蓉是认得魏邦主的,立即拱手问道:“魏邦主好,这一向在哪里发财?”
魏邦主看见世敦夫妇也在,知道大生意来了,连忙拱手道:“管大人、管夫人好,二位少夫人好,这是石工邦余邦主。”
余邦主:“见过几位大人和少夫人!”
管世敦:“二位请坐,喝茶。而今我奉皇上之命振兴长江东头的上海,因此有大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