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梦-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世敦:“那就更好。”
刘芳:“就你一个人去?”
管世敦:“儿子们全用上了,连媳妇都用上了,哪的还有人呦?”
刘芳:“没有儿子有孙子呀!上个月我去青木关,突然有人喊婆婆你回来了,我开始没认出来,很快便认出来了,是正权长子敬仲,我说好久没见你了,两三年便长成大人了,满十六岁了嘛,敬仲说,马上就要满十七岁了,我说正好,我们管家事业在发展,需要人得很,你跟你妈说,跟爷爷婆婆去打天下。世敦,沱江流域的事不如带他出去做个帮手,以后沱江的事就交给他,几个小儿子不都是十六七岁就出来干,独当一面吗?”
管世敦:“要得,我们第三代起来了,是大好事啊。刘芳,告诉你海金龙他们都有个一岁的儿子了。叫海宇清,也是个大个子。跟人家两岁多的娃儿一样大。”
刘芳:“估计岳雷也有两三岁的小孩了。”
管世敦:“刘芳,跟你商量个事,镇南湾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采购要到海口,不如把南海舰队移到澎湖的虎井屿,三亚湾派三艘兵舰守南海,营房全部改成避寒山庄,这样,舰队距台南就一个时辰的航程。有许多好处,第一近了,有利于对家业的管理,两夫妇也可时常在一起,这样他们就有一定的收入了,光靠那点薪金,又拖着娃儿怎么过呀?同时兴儿他们也移到大连湾,那儿可遮风避雨,旅顺、大连、金州几个城市。每个城市建一座峨眉酒家,东北出高粱,在那儿建一个酒厂,这样兴儿的日子也好过了。你看怎么样?移动舰队难不难?”
刘芳:“舰队驻哪的,我这司令说了算,不难。就按你说的办,让两支舰队挪动一下。至于建这建那你出面方便一些。今年川中头年就丰收了,净赚了百多万。你拿五十五万去为儿子和孙子办事。”
世敦:“好的,还有件事,金龙夫妇提出建立厦门——海口——三亚——台南——厦门的客货运输,终点设在台南,由浣花负责,已实现并建有管理班子,我在想,崖县的大旅馆建成后,立即将游览观光业发展起来,利用我们有利的水上交通,让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人都到琼州游览、观光、避寒。特别是东北,大肆宣传,遍及城乡。由于每套只是两间一阳台,食宿费一日一两,现在着手搭建管理班子,可在广东实行招聘,如行,我下次去广州就把这事办了,让他们筹备开业之事。”
刘芳:“可以,就这样办!”
两天后,世敦带着长孙敬仲,乘着自己的坐船挂帆西上,在泸州转入沱江,第二天上午便到达资州,递上自己户部侍郎的投刺,知州贺连升连忙出迎。
贺连升:“管大人,我们终于把你盼来了,快请进。”
管世敦:“贺大人,奉皇上指令,协助督抚开发四川,恢复昔日天府之国的面貌,川西岷江流域和川中嘉陵江流域两大农桑重地的开发皆已实现,沱江流域,向以产糖著称,这是资州各县的强项,然而制糖方面却不敢恭维。”
贺连升:“那是的,据说制糖业最好的是两广。”
管世敦:“近一段时间我都在闽浙与两广考察,发现不在两广,而在台湾,而又数台南一带水准最高,于是我在台南买了一座大的制糖坊,注入资金,改善制作条件,将它变成为我们培养懂得先进制糖技术的学堂,我已派出了首批学徒四百年轻人前往拜师学艺,用高薪聘请原制糖坊主人为管事,一是让他产出大量的各类好糖。二是培养好首批四百名学徒,现在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由我一个儿媳妇在那儿坐镇管理,为此又专门买了一栋大酒楼,改营川菜,生意极好,每日进项,完全足以维持糖坊的日常开支。”
贺连升:“管大人多头并进,互相滋养,实在高明。”
管世敦:“我此次带长孙敬仲前来,就是想买一块地建一座大的制糖坊,利用沱江流域盛产的甘蔗资源,条件是,地近甘蔗产地而又在沱江边。”
贺连升:“管大人你来对了,符合你要求的一是我资州,二是内江,资州城郊遍是蔗农,不如就在城边临江处找个地方。”
州衙师爷:“二位大人,正巧有块地方要卖,这地正在资州郊处的江边上,本是一个大绅粮的,近日他儿子高中,授官湖广,因此子孝心又好,坚决接他去享福,他一想,自己已六十多了,该享福了,于是托我帮他寻个买主,管大人不妨去看看。”
管世敦:“师爷贵姓?”
师爷:“免贵姓谭,字延泰,管大人有意,在下愿带路。”
贺连升:“管大人,我也陪你祖孙前往。”
管世敦:“谢谢!”
在谭师爷带领下,出东城门来到东郊,江边码头入城的宽敞石梯逐级往下,不几步,侧边有个小山坡。坡上有一个大院子,谭师爷指了指院子道:“大绅粮谭慕忠的家就在这里。”
贺连升:“你们都姓谭。是同宗吗?”
谭延泰:“他是我一位远房叔爷,不然他怎么会找我呢?”
谭延泰敲门。一小厮出来开门,大家进入谭幕忠正房正厅,落座看茶。
谭延泰:“五爸,我给你找了个大买主管老板来了,这位是本州知州贺大人。”
谭幕忠:“感谢各位大人光临。我儿又连连来信催我快点去,我房子土地不处理,怎么走嘛?这娃儿光晓得催。”
谭延泰:“五爸,你开价吧,其他就不说了。”
谭幕忠:“其他田产都处理了。就剩下这座院子和院子下面几百亩地了。”
管世敦:“老人家,什么地方能看得见你的地。”
谭幕忠:“在正屋的望楼上就看得清清楚楚。”大家上到正屋的第四层—望楼上,只见沱江从西北而来,在十里外向东划了一个大半圆,折在县城边,大约有十来万亩土地,谭慕忠指着自己坡下一条中等河沟,说道:“河沟南边的地属于我,有二百五十亩。我要五百两。”
谭延泰:“人家水稻田才二两一亩,你这荒滩地就要二两,太贵了,难怪无人买。少点。否则你永远卖不出去,你永远都走不成。”
谭慕忠:“那卖多少钱一亩?”
谭延泰:“我看一两一亩算了,你那个院子住了几十年了。已经破旧了,五十两都不值。干脆请管老板打个让手,三百两一下全卖了。我是你内侄我会不帮你说吗?”
谭慕忠:“好吧!三百就三百,我又不懂行情。”
管世敦:“行,请谭师爷作中人,帮忙写个买卖契约。”
双方签字盖印后管世敦拿出三百两银票交给谭延泰,谭延泰递给谭慕忠:“五爸,这是三百两银票,收好,你老那阵去湖广呢?”
谭慕忠:“越早越好,反正只有两包换洗衣服,提起就走。”
管世敦:“下边码头上有我管家的客船,先到重庆,到重庆转去湖广的船,下午就有一班,今晚住泸州,明天就到重庆了,先住在趸船上,后天早上直接由趸船上船去湖广,问他愿不愿今下午走。”
谭延泰:“五爸,今天下午便有班船去重庆然后转船去湖广,你愿不愿今天就走。”
谭慕忠:“走,今天就走。”
谭延泰:“好,我来送你。”
管世敦:“今天中午我请客在资中最好的餐馆,谭师爷,你带路。”
在等上菜的时候,贺连升道:“管大人,你的这位孙少爷,多大了。订亲了没有?”
管世敦:“马上满十七了,还没订亲,怎么,贺大人想当大媒人?”
贺连升:“我不想当媒人,而是想攀个亲。小女金莲,年方十六,自认为还可以,想许配给敬仲孙少爷,管大人以为如何?”
谭言秦:“管大人,贺小姐可是百里挑一的美人,知书达理,内外皆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女红茶饭,皆是好手,管大人以为如何?”
管世敦:“贺大人,像令千金这样的女孩我肯定愿意,但有两点贺大人须明白,一是我们家不重举业,子孙后代皆无人入学中举,没有功名官身;二是家财遍天下,男男女女皆要理财做事,没有成天好吃懒惰之人,没有少奶奶,可能话有些重,亦请贺大人思之。”
贺连升:“管大人的想法与我完全一致,孩子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自己创立家业,我并不在意举业,像管大人一样当官不做官,一心一意为皇上的宏图大业劳碌奔波,比当官的贡献大多了。今晚我举行家宴请管大人祖孙,谭师爷作陪。”
管世敦:“多谢,敬仲,快拜谢岳父。”
管敬仲离席跪地给贺连升连叩了三个头,口称“岳父在上,请受小婿三拜。”
管世敦随即解下身上的一块羊脂玉玉佩,说道:“这是当今皇上康熙爷送的,权作聘礼”,并拿出六万两银票,“这是聘金,这事就这样定了,我们就算一家人了。”贺连升一一接过。
贺连升:“是的,就这样订了。管大人就是姻伯,我们是一家人了。”
谭言秦:“祝贺二位结秦晋之好。干杯!”
管世敦:“谭师爷,下午你去送了你五爸后。把木工邦的邦主请来商谈建制糖坊的事。”
贺连升:“让谭师爷去办他的事,我叫衙役去通知就是。”
午饭后管世敦、管敬仲回到大堂,立即命衙役去唤木工邦邦主来见。
贺连升进内堂去对夫人、女儿说了女儿金莲的婚事,夫人和小姐都很高兴,当即出来与管世敦祖孙相见,敬仲向知州夫人行了跪拜大礼,金莲小姐对管世敦行了跪拜大礼,管世敦对这位孙媳妇很中意,知州夫人和小姐对敬仲也很中意。夫人收下聘金。金莲小姐收下玉佩。
一会木石邦贾邦主来了,贺连升说道:“这位管老板,准备在江边建一座制糖坊,想请你带队修建。这也是本知州所托,价格上从优,地点就在江边岩坎下面,平平的。”
管世敦拿出他临绘的台南制糖坊的图,给贾邦主一看,结构并不复杂。说道:“贺大人、管老板,我可以接。”
这时管世敦又拿出几张木制制糖用具图,贾邦主看后,觉得也没有问题。说道:“这些都可制作,只不知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有些事看了具体地方才定得下来。”
这时师爷送完他五爸回来,贺连升说:“谭师爷。我们一道去看看建坊的具体地方。”
大家又走到那所院子门前,开了门。贺连升说道:“你带贾邦主和管少爷下去具体的勘察一下,我和管大人在望楼等你们。”
贾邦主:“请管老板再把图借我一用。晚上我复制后奉还。”
管世敦:“可以,可以,但不要弄坏了。”
他下去了,贺连升随着管世敦进到院子里,这才注意到院中有一假山,山上一棵碗粗的黄角树,假山安放在一个椭圆形的小水池上,水池里有睡莲,四角栽有梅花、石榴、海棠、桂花,正屋五间三层,三层之上为三间望楼,管世敦指着那条分界小河问道:“贺大人,这条小河从哪的流过来?”
贺连升:“从重龙山北边山边流过来,汇入流下来的一股山溪,水量大增,再东折,便流了过来。”
管世敦:“山溪如何?”
贺连升:“好极了,上面还有个瀑布,终年不断,如果酿酒,正好应了泉香而酒洌。”
管世敦:“我正有此意,我已有两座酒厂,既制曲酒,又产甜酒,下面这由沱江弯曲而围城的这个大平坝是谁的?”
贺连升:“不是谁的,是我有意留下来以待大人的,自从前年管大人开垦川西后,我就知道你不会忘记沱江,一定会来的,果然今天等到了,你说怎么用?”
管世敦:“种高粱开酒厂,建养猪场,积肥浇地,地种高粱,高粱酿酒,酒糟喂猪循环使用,得到的是美酒,肥猪,这块地我买了,作为孙儿孙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