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家媳上位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算

杜婉婷瞧了眼老夫人身后;敦厚端庄的白瓷梅瓶;与瓶中插着的红梅相映成趣;心情不由的舒畅;收回目光;盈笑着对老夫人道:“祖母既这么说;婉婷便给留意看看;只是……”又看了眼大肚能容的梅瓶道:“如今太太正病着,姑娘也还小些;这事儿再过个一年半载的不迟。”杜婉婷打定主意,给端木玥一年时间;要能学好,这件事儿她便接了。要是死不悔改,那她也没必要淌这趟混水,即便她有本事,让端木玥嫁得再好,婆家门第再高,只怕日后也是要生怨的。

“这件事,便由着你办吧。”老夫人缓缓点头道。此时,院子外头,哒哒的打更声响起,杜婉婷听着,起身告辞:“已经起更了,祖母安歇吧,我这也就回去了。”

老夫人本还想留她说说话,可目光扫到她微起的小腹,便点点头,放她去了,只交待道:“明儿得空,再过来我这,这些天家里事多,许久没听你说故事了。”

杜婉婷笑着回应了声,就回了映月轩,刚走到屋门口,就听见里边,如莲乐呵呵的向文嬷嬷说着他们今日的壮举:“昨儿个收拾阿琴屋里的柜子时,翻出一支金镯来,就是阿琴之前总在咱们面前,显过的那支,太太原先常戴的。奶奶本想今儿差人送阿琴家去,哪知正好遇着这事,便让朱福将那镯子带去给王大夫,说是太太病着,身边人不好出来,他来也是一样。那王大夫既是常给太太诊脉,自然见过这镯子,朱福便说是太太的意思,将镯子赏了他,顺道让他瞅瞅,能不能找个人,来府里做场法事。奶奶这般安排本只想着借此试试王大夫,哪里知道,他竟收下,还扬言包他身上,竟然还说,到时还可以说府里有双身子的,肚子里那个带煞,会克了老太太的寿。朱福便将计就计与他约了明日,准备等明日,做法事的人来时,在府里揭穿他们。”

“那怎么会,这么快就完事了?”文嬷嬷纺着手中的丝绳,带着笑不解的问道。

“太贪了。”杜婉婷进了屋,替如莲说完:“他开口便要一千两,朱福便临时改了主意,让他写封信,将要的银两数写明,好带回来给大夫人,免得说是他自个儿贪了去,这本事是我想要来对笔迹的。不想王大夫多疑,怕其中有乍,便只写要了银两,没写内容。大夫人以为是王大夫事后又想扼她一笔,可又怕王大夫拿不着钱,把这事儿宣扬出去。毕竟今非昔比,如今她没了钱家与燕郡王的势了,难免没了底气,于是她差月季悄悄过去讨价还价,我便让朱福哄着二叔带上父亲,直接听他们自个儿说去,岂不是既亲眼见着又亲耳听着,咱们也省了力气。”杜婉婷说着,苦笑一声:“我这还是四爷那学来的,也不知他现在那边如何。”

杜婉婷说到这里,已经无言的坐在一旁发呆,文嬷嬷知道她的心思,起身劝道:“去了这么久了,算算日子,应该也快回来了。”

“听不着消息,心里放不下。”杜婉婷有些惆怅,有许多话想对端木涵说,可是在这个地方,哪怕只在临县间,通封信,都不是样容易的事,更别提两人相隔那么远。虽然已经有了信鸽,但那是极珍贵,据说,大越朝廷的信鸽,能飞得远,又落得准的,不过是两三只,只能用来互通君国大事。家中的这些小事,哪里敢劳驾朝廷精心饲养的鸽子。

突然眼中闪过一道光,想到那个山坳里老兵们,没准有人会养鸽子,兴奋的咐附如莲:“你明儿去山坳一趟,帮我问问,谁会养信鸽。”一想到鸽子,就像端木涵站在她身边,听她说话一般。

二更刚过,又下起了场鹅毛雪,杜婉婷身着里衣,披着斗篷,依在窗前的美人靠上,双手环抱着自己的双肩,望着窗外,卷着北风飘着雪花的夜空:若有他在,今夜或许没这么冷……

几日后,终于传来燕郡王被押解入京的消息,杜婉婷便与老夫人几个,每日相携着,冒着大雪,到大门口探着头等他们回来,可每日等到黄昏,也不见有他们兄弟的踪影。

这般等了五日后,终于等来燕郡王押解到京,老夫人当下差人去厨房吩咐,做几样他们兄弟俩喜欢的菜式。

“老太太,四奶奶。”前去打探消息的旺儿,从街口就招着手,兴冲冲的跑回来报信,杜婉婷激动的,心都快被提到嗓子眼,直望着他身后,可是回来的,却只有旺儿一个:“四爷五爷平安到京了,这会子正进宫面圣。”

老夫人听着,双手合掌,念了数遍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可算回来了……”但没过多久,她双手又有些打颤,小心的问旺儿:“老五是骑马还是……”‘坐囚车’三个字她不敢说出口,心里却害怕这么个结果。

“都骑着高头大马呢。”旺儿乐呵的道。杜婉婷连忙扶过老夫人:“祖母,您瞧,陛下没有怪罪五弟不是?您这下总该安心了吧。”嘴上这么安慰着,心思却还在街口,总希望她盼的人儿,在街口处出现。

可是,一家人左等右等了许久,只等来一个差役,送来端木涵的口信:西北战事吃紧,陛下让他立即起程,端木鸿因自己跟错了燕郡王,认为给府里蒙了羞,自请充军,随端木涵去西北出征,立誓无胜不归。

差役传完了话,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杜婉婷后便告退,而此时,端木涵已经带着端木鸿,快马加鞭的抛下朝廷大军,先赶往西北大营。

胡番倾国兵力,进犯大越西北边境,双方交战到现在,战情已经不是年红玉可以控制,西北频频告急。嘉光帝与太子,在荣床府一家人盼着两嫡子回来的同时,也同样是左盼右盼,才盼到端木涵带着四十万大军回朝,还未等他回家看看,就下旨要他立即率王师出征西北,驱逐胡番。

“一个都没回家来,让我瞧瞧。”老夫人很失望的转身回府,侯爷跟在她身后安慰着:“军情紧急,他们也是没法子,等西北平定,自然就回来了。”

杜婉婷立在原地,手脚象是失去知觉,无法动弹,再过五个月,孩子就要出世了,她心想着,那时,这战也该打完了吧。回到屋里,迫不及待的将端木涵的信打开,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这封信里,不过是普通的报平安,说他在晋东很好,让她不必担忧,照顾自己和家里,通篇没有一句情话,但杜婉婷却边看边含着泪在笑。这封信不是今日才写的,而是写后没有来得及寄回家来的。

当夜杜婉婷也写了一封信,并包了几套冬衣,第二天差人带往西北。

在那日之后,杜婉婷除了关心肚子里的孩子,与侯府后宅之外,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信鸽上,不过几日,就认为训鸽子太慢,花重金,四处求信鸽。虽然也求到几只,但她寄往西北的信与信鸽一道,总是像断了线的风筝般,一放飞,就不知去向。最终,只能面对现实,这事儿,还真心急不得,只能说,这些鸽子,与她不熟。

转眼又过了三个月,杜婉婷立在檐下,握着手中端木涵托人捎回的信,望着天空,数十只鸽子,齐刷刷的在天空盘旋,成群的灰色鸽子映着初春的清新绿意,成了侯府后宅一道独有的风景。

这时,院门口的婆子跑来回话:“奶奶,圣旨到,侯爷差张管家来请奶奶,更衣到锦英堂接旨。”杜婉婷不以为然,自从端木涵去了西北,这几个月来,圣旨她接得多了,无非又是陛下的打赏。而每次接旨后,杜婉婷总要开仓放粮,为端木涵祈福,她心里明白,这每一道圣旨的背后,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

当她来到锦英堂时,众人已经都在侯着,宣旨的太监之前来过多次,与府里众人也算是熟识。见杜婉婷出来,双手将圣旨高举过头的太监,微微点头向她意示。人都到齐,太监才清了清嗓子,缓缓展开圣旨,众人纷纷按身份地位的秩序,跪地接圣。

这份圣旨的内容,让杜婉婷的震惊,也让侯府上上下下欢腾:胡番已退兵,嘉光帝加封端木涵为西北大将军,镇守西北,荣庆侯恢复千户食邑。

太监上前向侯爷道喜,侯爷与老夫人高兴的叫人在大门外燃起了爆竹,开祠堂祭祖,以告先祖之灵,这可是端木赫,到死都没有盼来的。

“他什么时候回来?”杜婉婷被二夫人扶起,问向太监:“孩子快要出生了。”

太监想了许久:“这……陛下却没有提起,既然胡番退了兵,想来也快了。”

拜祠堂时,杜婉婷突然想到,可以把生意做到西北去,那样,即便端木涵将来奉旨要长期镇守西北,他们也能在那里建一个自己的家,还可以与胡番贸易,狠狠赚他一笔,这般一想,之前的不悦便全部丢开了去。

回到院子,听到鸽子的咕咕声,杜婉婷便抓了一把干玉米粒往远处撒去,看着鸽子们拍打着翅膀,飞跃过去啄食,边吩咐:“如莲,明儿与我出府一趟。”

“什么?那怎么成,您这身子出去?老太太不劈死我,四爷也让我好过。”如莲听着大惊,连手里的玉米粒都直接撒在了自己脚上,引来一群鸽子往她脚上啄去。

“唉呀。”如莲急忙跳开了去,生怕踩着了杜婉婷的宝贝们,即便她有心没胆的想喝鸽子汤:“好奶奶,您就绕过我吧,有什么事,让他们进府来说,也是一样的,您要见谁,我保证,明日能全给您唤进府来。”

☆、过继

杜婉婷低头;瞧了瞧自已顶着的大肚子;微微皱了眉;自嘲自己太心急了;这个模样;的确也不好出府。可是端木涵与端木鸿两人;连过年时都没有回府;只连同奏折一道,让人捎了封家书。杜婉婷自然很担心;以后,他们夫妻俩;都要长期过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那样,她可受不了。

她今年过的很风光,太后、嘉光帝、太子妃给她的赏赐不断,各家内眷也纷纷给她送来表礼。太子与朝中重臣,争相送来请贴,邀侯爷前往赴宴,礼尚往来,荣庆府里从初二到初九,也整整摆了八天的宴席,她每天都带着一脸笑意,雍容矜持的听着女眷们的奉承话。

只是没有人看到,手里攥着家书,站在露台上,透过西北的夜空那纷繁怒放的烟花,望向远方的她有寂莫。她恨不得自己能象鸽子一样,飞到他身边去。

而今天的这道圣旨,更让她打定了主意,把他们的小家,安到西北去,虽然将军夫人,不再需要经商来贴补,但未雨筹谋,有银子傍身,总不是坏事。杜婉婷沉吟片晌,慎重的对如莲道:“你明日将庄子的几位管事,都叫来。”

“奶奶只管放心便是。”如莲应了声,瞧了眼四处啄食的鸽子,问杜婉婷道:“晌午要用些什么菜?我好让厨房备下。”

“酸菜炒笋,再来个梅子酱拔丝山药,突然想吃,其他的,你看着叫吧。”杜婉婷想了想,轻声道,冬末初春的笋儿,刚刚冒出个尖角来,正是又脆又嫩。

“晓得了。”轻松的拍掉手中残余的玉米粒及末子,轻声警告鸽子们一句:“再不会飞,烤了吃。”如莲便到厨房吩咐,又嘱咐过冬梅,到了时辰去给奶奶取午饭,这才去了庄子。

杜婉婷拢了拢披风,回了墨香阁,展开一张宣纸,把它裁成了小张,拿起笔来,将她知道的各地区所产的丝绸、茶叶的最新价格,接等级,罗列在纸上。突然,想起细薄通透的白瓷来,便也列在了其中,而后拔弄起算盘来,算起各项的成本……

“奶奶,侯爷请您到前院书房一趟。”如兰进来传侯爷的话,杜婉婷正拔下最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