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官-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文建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脸凝重地说道:“四位领导,我不是在骂政府,也不是在骂干部,这不仅仅因为我本身就是干部,而是因为干部也都是人民变的!敬畏自己的人民,把他们当财富而不是当负担,是国家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我们总把人口多、素质差,当威了落后的理由,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没有十三亿人能有扬名世界的中国制造?能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一个干部如果嫌弃、不尊重自己的人民,却要人民天天唱歌,那就真不要脸到极点了。

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既然都已经拿了,而且一时半会又刹不住车,那何不如把口子开大点,让更多的人来拿。既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又能解燃眉之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去试一试呢?”

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到渠成

田文建走了,是被省委调查组带走的。。

走之前他做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不是跟临水市委的常委们道别,而是独自走到老干部们被软禁的房间,深深的鞠了一躬,说了一声“连累大家了,对不起”。

为什么说对不起?对不起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一个处处以身作则,为官极其清廉的人就这样被带走了,连一些之前不是那么认同他的人,都为之唏嘘不已。

调查结束,跟老干部们也说不出什么来,暂时留下坐镇临水的吉敬斌市长,干脆让市委组织部把老头老太太们都送了回去。只是他对待“党和人民宝贵财富”的态度,远远没有田大书记来得“关心”。盘问了一个上午,搞得人心惶惶,都过了午饭时间,居然连顿饭都没有管。

全面审计工作还在继续,田大书记却前途未h。

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田文建既不是被“双规”,也不是被撤职查办,而是应省委王书记的要求,前去省委作公务员社保并轨试点的可行性论证。

毕竟对现在的省委省政府而言,消除不良影响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处不处理,怎么处理,那是以后的事情。

一路无话,赶到省城已经是傍晚六点。田文建在省委督察室人员的陪同下,在省委食堂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随后就被省委韩副秘书长带到了省委大院三楼会议室,给在家的九位省委常委,以及列席会议的省委调研室和省社科院的专家们,推销他那套蓄谋已久的改革方案。

“…,老干部局以及老干部工作,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前二十年并没有这个机构,除了现在的中国之外,全世界任何国家也都没有。为什么设立这个机构,大家应该比我更清楚,可以说是当时的权宜之计。”

十年浩劫,当权的干部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文革结束后,他们大难不死获得“解放”,却已年老。改革之初,**提出干部年轻化,邓X平、陈Y等老同志带头退居二线,威立顾问委员会,安置退下来的老干部。

地方各级政府党委也跟进,于是乎相当一批开国元勋及地方各级老干部,都办理了离休。他们退下来,放弃了权力,但待遇没有变,有的甚至还提了级,提高了待遇,备足华贵荣誉,少管事,有时仅顾问顾问,而安度晚年。

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毁誉参半的年轻人,并不是在无的放矢。因为想推行社保并轨试点,那临水数以千计的老干部,无疑是最难迈过的一道坎。

王书记足艮陈省长对视了一眼,随即转过身来,冲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示意他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什么就说什么。

背水一战的田文建哪会有什么顾虑,重重的点了下头后,继续侃侃而谈道:”若干年后,退下来的领导连顾问也没法干了,于是又撤销了顾问委员会,成立了老干部局,专门为离休的耆老服务。

凭心而论,时开国元勋给予特殊照顾,人们可以理解。毕竟人数不多,老百姓也负担得起。再说老干部局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机构,待离休的耆德安享天年后,象顾问委员会一样就会裁撤。

可事实呢,二十年下来了,老干部局非但未见撤除,反而从中央到地方渐成规模,自上而下形成系统,并强化了其职能。开始时老干部局的服务对象是县处级以上离休干部,这部份人随着时光斗转所剩无多,于是又扩展为副处级退休干部,县区政府副处级干部也不多了,于是将副科级以上退休干部也统统纳入了其服务范围。

再看看老干部局的具体职责,都做些什么样的服务?就我们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就必须组织体检、参观考察、享用公车、落实经费、安排后事……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伺候老干部们可设一个局,那老教授老教师是不是也应专门设一个局?而一般的老工人,凭什么就没人管?这不是明显的特权吗。”

说到这里,田文建弯下腰来,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早就准备好的数据,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接着说道:“自古以来,国人向来是不患贫而患不公,平等意识已深入骨髓。这一点,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诗句中就可以看出。

之所以说这些题外话,就是想让各位领导和学界朋友,对手上这份数据能有个直观的认识。临水市超过60岁的老人,现已占总人口的18。79%,而目前才解决了2。35%的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问题,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通过计划生育,我们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后果是这一巨大扭曲将引发各种社会难题,人口将会急剧老化,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人口红利也将逐渐消失,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也回避不了的现实。

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保账户寅吃卯粮,存在着巨大缺口。毫无福利可言的教育和医疗,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更是在一点一点侵蚀人们的那点棺材本……如果我们再无动于衷,再不当机立断的采取有效措施,那就是在人为的制造两极分化,变相的推动社会不公!”

田文建提供的数据材料,跟他的演讲风格一样,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按照现在的年龄结构,再过十年,临水市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总人口的34。91%,而享受公费医疗的仅有4。15%。

同时,已纳入社会养老体系的8。34%的老人,社保基金都无法保障他们的养老和医疗。

就算十年里没有通货膨胀,养老金发放和医疗报销的标准,都无法达到预期,与公费养老和公费医疗的落差,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涨而进一步拉大。

王书记沉思了片刻,放下手中的数据材料,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凝重地说道:“同志们,小田书记并不是在危言耸听,我前天看过一份社科院的报告,报告中说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以上,而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很可能会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时,就提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中国,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老年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可见养老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战略难题。

补充一句,事实上用不了十年,就现在一些农村的老人,已经面临着老无所养的困境。

晚景凄凉,恐怕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啊!”

陈省长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边示意田文建坐下,一边深以为然地说道:“是啊,以前人们常说养儿防老,所以我国原有的养老方式,一直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然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7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

80后结婚后面对的是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养老之难亦可见一斑。可以料想将来仅靠子女养老已不现实,即使子女想尽孝也是有心无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明明知道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明明清楚社保不公会造成社会矛盾,却对这一切置若罔闻。

田大书记可不认为党政两位领导表这个态,就意味着给自己开出了通行证,忍不地站了起来,接着说道:“各位领导,各位学界的朋友,我们天天讲高举什么什么伟大旗帜,深化什么什么改革。可事实上呢,旗帜是高举了,改革却停滞不前。

政府年年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为什么不能少搞点形象工程、少一点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少一点公车、行政开支,只要节省一点,就完全有可能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努力使老百姓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同时,还可以彰显出全民共享改革成果,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真的还信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那就应该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田大书记的思路,杨副书记在临水调查时就向省委汇报了。事实上包括王书记在内的绝大部分省委领导,也认为这是现在能消除不良影响的唯一办法。

但田文建的做法却有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在胁迫省委省政府。想到这些,王书记就是一肚子的气,禁不住地狠瞪了他一眼,声色俱厉地说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是一个**员的责任和义务吗?”

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乔伟的那颗定心丸,让田大书记有恃无恐。毕竟对现在的他而言,中央不表态就是表了态,不支持就等于支持,就算省委省政府看自己一百个不顺眼,也只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更何况一切还都是推测,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的,你还能真把我怎么样?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那是对付没有话语权和没有后台的人。田大书记今非昔比,既有后台,又有话语权,实在没什么好怕的。

看着他那副假作茫然的样子,陈省长的肠子都快被气断了,忍不住地来了句:“田文建同志,同意你在临水搞社保并轨试点,就等于给你开出了一张无限期、无限额的空头支票,你认为我们真有那么傻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田大书记居然一脸谄笑着说道:”陈省长,您的比喻不太恰当,应该是可以参观所有景点的通票,而不是无限期、无限额的空头支票。”

允许他搞社保并轨改革试点,就等于同时给公车改革、教改、医改,甚至公务员工资改革大开了绿灯。一旦真遂了他的心愿,将会导致临水公务员与其他县区的公务员,由于工资待遇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像现在这样进行正常的调动和交流。

这就意味着允许田文建再一次推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J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王Z阳,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Y桐教授,四年前在西川省失败的那次县政改革。

至少说县级党政主官‘改流归土’,在任期内不升迁、不调动,以发挥地方精英对地方政治主导作用的目标实现了。

在座的不是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就是省委政研室和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哪能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歪注意?毕竟那次试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仅仅进行了两个月,就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急叫停。

事实上那三位试点失败的体制内教授,正是田大书记这个小县官儿的智囊团成员。也正因为吸取了他们的教训,田文建才不会提“选举”这个敏感词,而是选择相对不那么敏感,又急需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