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陈毅正在从太行区赴山东的途中,山东大反攻正在进行,山东的工作非常需要罗荣桓,他还不能马上去东北。
  林彪接到到山东任职的命令后,从延安先乘飞机到太行山,然后是骑马、步行,刚赶到河南的濮阳,又接到中央“十万火急”的电报,命令林彪、萧劲光、陈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原去山东的人,立即转道奔赴东北。目的地是东北,现在却在河南濮阳,真正的“南辕北辙”。没办法,林彪只能边行军边指挥。他与山东军区没有电台联络,只有通过军委转达情况。9月22日,他发出了“军委并请转罗黎”的电报。电报中指出:
  “……我们为坚决执行军委这一意图和任务,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并准备和训练部队,建设炮兵,以及进行布置战场等工作。因此我及萧劲光等,为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并建议关于山东出征部队的转移,留守部队的组织,干部的配备问题,请罗黎萧迅速决定办理。”
  从林彪的电报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去山东的主要原因,是要节省时间。
  24日,林彪又发出了一封电报,给山东军区的部队下达了指示:“中央皓电及贺电,望你们迅速布置与行动,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来完成中央所给之重大任务。关于山东部队与干部,可先后陆续地走,尤其是干部须迅速北去,以便展开广大的地方群众工作及进行扩军。”
  按照中央军委和林彪的指示,山东军区的部队开始作进军东北的准备工作。罗荣桓自己也被调往东北,便对部队的去留进行了慎重的考虑。他根据山东的需要,决定把许世友、林浩、陈士渠、唐亮、王建安、张光中、景晓村、周贯五等领导干部和一部分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留在山东,这一决定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10月上旬,陈毅到达山东的临沂。这是上次罗荣桓到苏北治病后两位老战友再次见面。为了使陈毅尽快地熟悉情况,罗荣桓详尽地介绍了山东的形势和周围的敌情,介绍了山东各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介绍了干部配备情况,某些指挥员的脾气秉性等等。他们还共同讨论了山东分局改为华东中央局,以及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后的干部配备、党政军工作的重点,讨论了阻击国民党军队北上的作战方案。
  10月11日,中共中央命令已到山东的华中野战军部队和山东军区留守部队组成一支强大的武装,在济南、徐州之间,阻击沿津浦路北上的国民党军队。陈毅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在他动身的时候,罗荣桓把自己的一床虎皮褥子送给了陈毅,这使陈毅非常感动,因为罗荣桓不但有病在身,而且东北比山东更冷,实际上罗荣桓更需要这样的褥子。在罗荣桓的一再坚持下,陈毅收下了这床褥子,并笑着说:“人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回,我可要睡在老虎身上啦!”
  罗荣桓为进军东北的准备工作尽心尽力,但他刚接到去东北任职的命令时,他并不想去。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身体有病。原来中央让林彪到山东,主要是让林彪接替罗荣桓的工作,好让罗荣桓休息一下,治疗疾病。这下两人的工作地点转到东北,如果没有罗荣桓的话,不会影响东北的工作,因为东北有了主要领导人。于是,他向中央建议,能否让他休息一段时间,如果一定要他去东北,最好不要让他当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同时,山东分局的领导人黎玉和舒同也致电中央,建议让罗荣桓休息,他们二人太了解罗荣桓的病情了。中央复电,东北还是要去,到东北后治疗条件可能要好一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罗荣桓也不好再讲什么。
  踏上黑土地
  为了使部队顺利渡海到东北去,山东军区做了大量工作。罗荣桓指定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负责部队的渡海工作。许世友指挥部队消灭、驱逐了烟台附近崆峒岛和蓬莱以北内长山各岛屿上的伪军,又乘胜占领了濒临辽东半岛的外长山各岛,控制了渤海海峡,并在各岛上设立兵站,屯积给养,形成了山东向东北进军的跳板,保证了海运安全和供应。安全的登陆点有了,中转站也有了,但要渡海还必须有运输工具。罗荣桓又命令组织海运指挥部,由许世友亲自担任总指挥。他动员了30多只汽船、140只帆船,分别在蓬莱县的栾家口、黄县的龙口两个港口组织部队登船。
  龙口和栾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山东人从海路闯关东的集结地和出发地。老百姓闯关东是为了生存,山东军区部队闯关东的目的,却不仅仅为了生存,而是先占领东北,将来进一步解放全中国。
  从1945年10月底开始,山东军区的部队陆续出发,除个别部队是走陆路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分三批乘船到东北的。
  山东军区开创了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海行动。10月24日,罗荣桓接到中央的电报,要他“率轻便指挥机关,日内去东北”。
  当天,罗荣桓便告别了原山东分局的领导,包括黎玉和舒同等人,踏上了新的征途。
  罗荣桓是从临沂出发的,先是乘汽车,沿着台(儿庄)潍(县)公路向东北方向前进。抗战8年,特别是日军投降后,因为缴获了大量的日军装备,八路军的装备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改善。这次行军,罗荣桓也享受到首长的待遇,他与林月琴、罗生特大夫和一名卫生员合乘一辆小汽车。其他很多人都是乘卡车,还有部分骑兵乘马在后面跟进。
  行军的第一天,部队在莒县宿营,第二天到达诸城。因为国民党勾结日伪残余重新占领了胶县城,从诸城到胶县的公路破坏了,汽车不能继续前进,只好在诸城过夜。这一天,由于旅途劳累,罗荣桓的病情加剧。第三天,部队无法乘汽车前进,只能步行,罗荣桓也不能骑马,只好又躺在担架上。
  过胶济路的那天夜晚,正在急行军,罗荣桓的担架突然断了,队伍不得不停下来,警卫部队派出警戒。管理处长何敬之派人随向导到附近村子里找门板,由于护送部队人很少,停留的地方离铁路又近,大家都为罗荣桓的安全担心。
  找门板的人走后不久,就听到村子里的狗叫了起来。那时,为了便于八路军夜间活动,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狗都打光了,可这一带以前是敌占区,村子里还有狗。俗话说,一犬吠形,十犬吠声。顷刻间,远近都有狗吠声。有的干部怕惊动敌人,罗荣桓却胸有成竹地说:“现在不是从前了。现在,狗一叫,敌人会吓得更不敢出来。”不错,等找门板的人回来,也没有出什么事。
  罗荣桓一行在胶县以西穿过胶济铁路,胶东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派来汽车接罗荣桓进入莱阳城。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正在海上组织渡海行动,政委林浩和其他领导干部都赶来看望罗荣桓。
  在莱阳,罗荣桓接到了中共中央10月31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命令,任命林彪为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为副总司令员,萧劲光为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为副政治委员。
  11月5日,罗荣桓一行到达龙口。因为这次行动是保密的,所以他们都化了装,罗荣桓化装成一位教授,身穿深色长衫,头戴礼帽,林月琴穿着阴丹士林布旗袍,作为教授的夫人。参谋处长李作鹏、保卫部长苏静和供给处长何敬之都扮成商人。保密的原因是中央要求去东北的部队,“在进入满洲边境时,绝不被苏联红军及英、美、国民党人发现”。
  一到码头,只见岸边是一队队等待上船的部队。海湾内外,满眼是船,嘈杂的人声和喧嚣的涛声汇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胶东军区为渡海行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11月3日,胶东军区接到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一份电报:
  “胶东区党委:
  近日部队渡海情况如何,千万要多要快,不得片刻迟误,将此当作第一位工作,派大批干部准备渡海,其他工作均属次等。”
  临上船前,罗荣桓问许世友:“你留在山东有何打算?”
  “准备打仗!”许世友豪迈地说。
  分别时,罗荣桓把陪伴他多年的战马送给了许世友。作为回赠,许世友把自己佩带的手枪送给了罗荣桓。
  罗荣桓一行乘坐六艘汽船驶出龙口,按照预定计划,作战科长尹健和司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谷广善率机关人员及一个营所乘的五艘汽船向东北方向驶去,准备在庄河县登陆,然后去沈阳与罗荣桓会合,罗荣桓所乘的船径直驶向大连,准备登陆后去沈阳。
  船出发时,海面上风平浪静,可当海岸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时,海上就起风了。罗荣桓他们所乘的汽船在海上就像一片树叶,在海浪里忽上忽下。不一会儿,开始有人呕吐,人们咬着事先准备好的咸菜,但是不管用,这就像传染病,一个人吐了,其他人也跟着吐起来。整个指挥船上,就只有罗荣桓、罗生特和保姆三个人没有晕船。本来罗荣桓是人们照顾的对象,可这时他还得照顾别人。他一会儿端起盛满污物的痰盂到船舷边倒进海里,一会儿又打扫船舱,忙里忙外,根本不能休息。
  11月份,是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侵袭华北的季节,渤海海面上刮大风是常事,再加上很多人从前没有乘过船,晕船就成了闯关东的部队所遇到的共同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海上被折腾得不像个样子。
  除了晕船以外,人们最怕的事情就是遭遇上国民党的军舰。当时八路军的运兵船虽说都有一些轻武器,但与军舰的火力比就差多了。好在遇到国民党军舰的事并不多,即使遇上了,撒个慌,也就过去了。但遇到苏军军舰的机会倒是不少,罗荣桓他们就碰上一艘。
  11月6日黄昏,他们所在船的船长发现一艘军舰正向他们驶来。罗荣桓当即告诉大家:“有艘军舰正向我们开来,还不能辨明国籍。如果是苏军的好办,万一是美国军舰,大家一定要沉住气,不要慌张。现在大家按预定方案分头做好准备。”
  大家忙碌起来,警卫员都上了甲板。供给处长何敬之把携带的黄金分散藏在船舱里面。机要人员准备好随时销毁密码、文件。
  等军舰到跟前一看,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靠舷后,一位苏军军官向他们问话。
  “苏军艇长问我们是什么船。”同行的俄语翻译说。
  “告诉他们,我们是运输船。”罗荣桓说。
  “船上载的什么人?”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
  “你们上来一个人。”苏军还有点不大相信他们的话。
  罗荣桓派苏静带翻译上艇交涉。
  不一会儿,苏军舰长请罗荣桓过去。罗荣桓带一名警卫员,与苏静一起登上苏军军舰。苏军舰长带他进入舱里灯光明亮的小客厅,双方落坐后,就通过翻译交谈起来。
  “你是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司令员吗?”舰长打量着没有穿军装的罗荣桓,脸上露出疑惑的眼神。
  “正是。”罗荣桓点点头。
  可苏军似乎还是不相信。这时,一张随身带着的照片解了罗荣桓的围。照片是红军刚到延安时照的,上面有毛泽东、罗荣桓和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